1、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分析2014-11-8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本次素质检测全乡四年级两片中心校共有65 人参加考试,最高分 96.5分 ,最低分 38 分 ,三人不及格, 及格率为 95.38 %,优秀率为 32.31%。四年级语文试卷,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二、试题结构特点试卷共分三大部分:基础知识阅读习作。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 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 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 “三重”,即
2、重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能力(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 ,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1、答卷情况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 “基础知识”中的第一、二、三题,学生的得分情况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失分。但是从失分较多的情况看,学生对有些词语理解不够透彻。灵活性较强的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回答得较好, 比如阅读题的最后一题, 让学生对文中人物说一句话, 只有几个学生可能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不知道所以然以外,基本都能回答出来,并且回答得都很好。对于习
3、作, 这次习作是写童话故事,是考查学生想象能力的,通过答题情况看,学生基本都能写出童话, 但是却没有新意, 大多数学生都是把动画片里的故事复述出来,总是落入俗套,其实, 学生的童年时代就是童话伴随着,学生有想象能力,但是,学生却没有把自己的想象实际操作出来。学生对于这样的作文写的很空,从中看出学生的习作能力很差,缺少童真、童趣。今后应加强学生的习作训练,让学生能写出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稍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
4、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1)词语积累不够。重视积累, 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平时(2)综合能力薄弱。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 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 故失分较多。 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 逻辑思维训练, 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
5、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体现不够。 可见在这方面, 学生还是较为薄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四、 改进措施通过这次素质检测, 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 也很好地反观了教师们的教学情况, 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下一学段的教学,采取如下教学措施: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 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 逐渐加强意义识记, 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 也尊
6、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 书本上的优秀片段、包括课外的,让他们多读,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言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 由于理解与认识的偏颇, 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其人文性, 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 “能力” 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
7、词的区分、认识。3、重视运用语言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进入中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激励学生“乐于写” ,引导学生“写得出” ,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 。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论水平如何,只要能坚持下来, 同时教师要做榜样。 从中也要运用激励措施, 让学生愿意动笔写,找到写作的兴趣。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渔。一个语文教师要承担的很多,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上下五前年泱泱大国的语言魅力,我们所做的只是滴水之功,真正将学生领进文学宝殿,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还感到自己必须善用时间,为自己充电,从而为学生当好引路人、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