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随意走向有意--浅谈我是如何写随笔的 - 论文.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82731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随意走向有意--浅谈我是如何写随笔的 - 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随意走向有意--浅谈我是如何写随笔的 - 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从随意走向有意-浅谈我是如何写随笔的 - 论文关键字:教学 事物 发现 研究 随笔 包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承蒙丁主任抬爱,让我在这里和大家谈谈我是如何写随笔的。说起写随笔,大家不禁要问,什么是随笔?怎么写随笔?下面,我就从“我所理解的随笔”和“我是如何做的”这两个方面向大家做个简单的汇报。什么是随笔,顾名思义,随笔是一种很休闲的文体,它不受题材文体的限制,写作语言和风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写作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感怀;可以谈读书也可以谈感想。就像我们平时在办公室里聊天一样自由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随笔不需要像论文那样有严密的结构也不需要像抒情散文那样有华丽

2、的辞藻,行文如自然界的行云流水,如中国画的泼墨写意。总之,八个字:“心随笔动、笔由心生” 。所谓教育随笔,就是记写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新观点、新发现、思维火花、教育灵感、心灵感悟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随笔一般分为记叙性、议论性和说明性这三类,但无论哪一类,重点都应该围绕一个“感”字来落笔,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入中去,千万不能为写而写,无病呻吟,摆做的架子。 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事物的特质和生命的本色,要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事物,切不可随大流,人云亦云。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

3、之色彩。 ”说的就是,看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样是一阵风吹过树林,有人认为是风在动,有人认为是树在动,还有人认为是心在动,各自的出发点不同,思想的归宿也不同。在平时工作中,我是如何做的呢?说来惭愧,我做得还不够好,但丁主任执意要我汇报,我也只好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说两句。我想在座的绝大部分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不是我不想写,而是没有题材写,觉得每天总如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的,哪有什么新观点、新发现呀?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是茶壶里煮饺子,就是砸碎了也要把它倒出来,可要是肚子里没有货,就是砸碎了也没有用。那么随笔的题材从哪里来,我认为有两种途径。一是肉包子打狗,二是门缝里瞧人。

4、大家不要见笑,我只是想通过这两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歇后语来阐述我的观点。所谓“肉包子打狗” ,说的是一个“做”字,不实践当然不会有新发现。在我们的思维定势当中,肉包子打狗,当然是有去无回,所以也就再没有人愿意去做拿肉包子打狗这样的傻事,因为这已经是千百年来的定论,没有人想也没有人敢去推翻它。事实上呢,如果我们大胆地去做了以后,会发现,事情的结果有许多种可能,一是大家期望的肉包子被狗吃了,二是狗被肉包子打跑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研究狗的心理了,它是外强中干,还是被砖头打怕了,成了惊弓之鸟,心有余悸。我们把狗的这种心理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随笔。还有第三种可能,狗没有被打跑,肉包子也没有被狗吃掉,狗嗅

5、了嗅,若无其事地走开了,于是就有人研究了,是狗的胃口不好,还是包子本身的问题?研究研究,就研究出了一个闻名全世界的品牌“狗不理包子” 。如果把这件事写下来,就不仅仅是随笔了,应该可以称得上论文了。从“门缝里瞧人”说的就是一个“看”字了。我不止一次地在中提出这个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难免受到它周围因素的影响,看不真切,或者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但如果从门缝里去瞧,过滤去了一些干扰的因素,全神贯注于事物的本质,我们一定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从门缝里瞧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从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古人看庐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慷慨,是因为站在远近高低不同的视角来看

6、的。那么,我们对待平时司空见惯了的事物,如果多换几个角度去观察的话,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所以,我主张,挖掘随笔的题材要有肉包子打狗的勇气和门缝里瞧人的精神。有了灵感,有了建筑材料,写起来就简单多了。第一,要坚持“随笔”之“随” , 放开手脚来写。在我们做过的,想过的,看到的,听到的诸多事情中,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的,都可以写下来,不拘形式,不受羁绊,让心空里辉映着纯真而亮丽的色彩,让心田里流淌着香甜而清洌的甘泉。第二,笔随意不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我们为什么要写随笔,不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丁主任的差事,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学会与他人分享发现的喜悦,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讨论甚至追问,对教育教学现

7、象和结果作出深刻的反思和评价,对他人和自身今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第三,要勤于采撷,厚积薄发。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收藏的东西。我们在教学中的成绩与失误,学生的成功与错误,课堂上的偶发事件,甚至学生的一个微笑,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动作,都可以成为我们采撷的素材。在我写的随笔中,大多是这些毫不起眼的东西,比如,我从我班一位学生的笑容里读出一种久违了的童真,于是写下了那一张笑脸 ,从帮学生理平作业本卷曲的边角这件事,引发了作业本和镜子的思考等等,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登录我的主页天堂里的爱或者我班的教学博客爱在这里凝聚去看一看。多梦的年华、浪漫的情思、难解的困惑、省悟的欣喜,我们生活中的苦涩与甜美,我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点点滴滴都可以一吐为快,涉笔成趣。只要敏于发现,勤于采撷,我们就会发现, “随笔”的源泉永远鲜活,永不枯竭。我们一定能够从随意走各有意,从无题走向专题。许小燕愿和大家共同探索,在特殊教育这片神秘的天地里,用浓墨重彩写好人生的每一笔。谢谢大家。2008 年元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