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萨提亚家庭治疗在高校“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研究摘 要:摘 要:“学困生”已日益成为高校中引人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帮扶工作,本文在“学困生”转化中引入萨提亚家庭治疗理念,从系统观、家庭观、人性观三个角度分析了适用性,并通过一则帮扶案例,来探索萨提亚家庭治疗在高校“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从而对工作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关键词: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高校学困生,转化,应用 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 )指:“一个智力水平正常的异质群体,由于个人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以及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之间的不利因素的间接影响,导致其实际学业成就和智力潜力期望的学业
2、成就的差异较大,学习效率低下,可能在语言、阅读、写作、数学方面出现障碍,在记忆、注意、社会认知、语言过程、感知、原认知等方面出现问题。 ”1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困生也逐年增多。学困生不仅给自身发展带来阻碍,造成教育成本的增加,也对班级和寝室的风气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极易诱发心理问题,也是影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隐患。2家庭治疗被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继精神动力学派、认识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之后崛起的“第四势力” ,并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进入中国。 3 从推广和发展的历程来看,所有家庭治疗派别中,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结合最
3、为紧密。4 萨提亚是美国家庭治疗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本文中,笔者将主要结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念内涵,分析其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 一、萨提亚家庭治疗在“学困生”转化中的适用性分析1. 系统观寻求内在资源增加改变的可能性系统观是所有家庭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基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重视系统的同时,更拓展了系统的内涵。与其他家庭治疗流派相比较,萨提亚家庭治疗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于,强调“改变是由内向外的,而不是由外向内的” 。她认为“当内在系统的需要在内在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不再需要通过一个特别的方式来应对外在系统” 。5 也就是说,我们充分了解外在系统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无法改
4、变的事实,那我们就要选择改变我们的内在系统来应对外在系统的影响。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其内在系统已经拥有足够多的资源,此时更应把焦点放在内部,强调“由内向外”的改变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强调内在系统,帮助学生更多关注自己的资源,而寻找内部资源的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和获得力量,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减少抱怨、逃避和对外在的依赖。62. 家庭观家庭理念与中国文化相适应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几乎所有的文明民族都有家庭组织。几千年的历史显示,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的家庭模式以及家长的教养方式都与中国文化中的家庭观紧密相联。在中国,即使孩子已经成年上
5、了大学,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家长仍然高度关切,并经常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这就为我们在学困生帮扶过程中的家校联动提供了基础。当然,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便是将家庭看作是一个系统,认为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各种技术扰动整个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提升来访者的自我价值,挖掘自身潜力,帮助来访者应对个人问题。7 对于高校学困生来说,许多问题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和家庭环境因素分不开的。因此从家庭角度出发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看出,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同中国文化相适应。3. 人性观积极心理学理念符合高校育人目标积极心理学
6、的创始人赛利格曼认为,萨提亚模式是对积极心理学的补充,又是与其相一致的。8 因此萨提亚被称为积极心理学的先驱。 “人们在本质上是好的。要想与他们的自我价值相连接并确认他们,他们就需要找到自己的内部资源。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应对和成长所需要的内部资源。 ”9 正是基于这一观念,在萨提亚治疗模式中,其重点就是要帮助人看到改变的希望,并且学会接纳、欣赏、关爱自己。从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四大总目标中,就可以看到积极正面的导向,即提高当事人的自我价值;帮助当事人为自己做出选择,成为更好的决策者;帮助当事人更加负责任;帮助当事人表里一致。10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萨提亚模式的积极正向导向,亦即传递正能量,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当学生因各种抱怨而导致自己情绪低落等等时,萨提亚模式的很多理念可以帮助他们看到当外在环境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这些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内在的改变是永远有可能、有希望的。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积极正向、自信自尊的大学生是我们高校育人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这也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最终目的。二、萨提亚家庭治疗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基于个案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