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我国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工业化、城镇化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产业间的流动日益活跃。流动人口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已增至1.8亿人。他们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群体。但由于其流动性强、缺少有效组织,他们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分享上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所以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引起重视,这关系到广大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中国流动人口的权益受损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城乡户籍身份限制的结果,其中在社会保障权益方面更是如此。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加以考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缺、乱、损三个字。
2、 1参保率低。据统计,我国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群体在养老、失业、医疗、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33.7%、10.3%、21.6%、31.8%、5.5%。而农民工的企业补充保险、商业保险参保率更低,分别只有2.9%和5.6%。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09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就业人数减少,工资水平下降,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的人数出现了负增长,.如此低的社会保障的参保率反映出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不妥善解决,会给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隐患。2保障待遇低。流动人口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在各项社会保障项目上的待遇都比城镇居民的待遇要低,比如在养
3、老保障方面,我国流动人口往往在一个城市、一个企业只工作一两年,而新的工作城市不承认原有的缴费记录所以只得从旧工作地的保险机构退出,在新工作地重新参保.。在参保退保再参保再退保的过程中而无法达到累计十五年的标准而且中国现行制度规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只转个人账户资金而不转移企业企业缴纳的统筹份额。一项关于农民工的调查显示,有59.3%的人没有选择花钱治病,实在没办法啦,就找游医或私人诊所看病,从另外花钱治病的城市农民工的医疗支出看每年人均支出885元,而他们所工作的劳动单位提供的每年人均支出只有72元,还不足实际医疗费用的1/12.3.退保率高。全国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深圳,共有580多万人参加
4、医疗保险,退保人数100万人次,分析其原因,其一,我国医疗保险不能异地转续,。其次,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素质比较低,不关心甚至不知道自身社会保障问题。认为缴纳养老、医疗保险会减少他们的收入,而且担心政府政策发生变化。多少年后自己的缴费没有得到回报。 二、解决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必要性(1)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群体,城市中的大基础设施建设、众多制造业、服务业工作都是由这个群体完成的。由于没有城市户口,本身所受的教育程度低,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在城市干着最累、最差、最险、报酬最低的工作,却难以享受到城市社会和文明进步的成果。现有的户籍制度,使得流动人口在享受社会资源时受到种种
5、限制。无法与城市居民一起平等地享有就业、子女上学、医疗、住房、物价补贴、失业保险、养老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和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劳动保障都难以满足,这显然剥夺了他们公平参与社会分配权利。这不仅影响流动人口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容易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把流动人口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提高对其的保障程度有利于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这对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引发社会动荡的因素,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 ()流动人口中大部分来自农村,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的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其解决范围不应只
6、局限于农村,城市也有很大的责任。向城市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现有的亿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大约亿人转移到城市。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度重视这些城市潜在的权益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农民富裕了,农村实现了小康,才是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全面的高层次的小康社会。三、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措施1.遵循公平、共享、统筹、渐进原则。一方面,公平、共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这一制度发挥其解决社会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缓和乃至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独特功能的基石,另一方面,鉴于中国的现实情形,面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还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实现公平、共享的平等
7、目标,从而需要统筹考虑、渐进推进,统筹考虑满足需要与承受能力,明确统一制度的目标,再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推进。2.分层分类的制度设计思路。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庞大,还在不断壮大之中,不仅如此,流动人口结构的复杂化及其内部的不断分化,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走向全国统一或者明确由国家层级来负责建设时,政府就必须面对结构复杂且还在分化之中的流动人口群体考虑多元化的制度安排,即分层分类设计相应的社会保障方案。3.明确责任分担并强化政府与雇主责任。责任分担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的基础。由于流动人口结构复杂且仍在分化之中,责任分担的具体化也需要分层分类加以考虑,城市化的流动人口与季节性的乡村流动人口应当分别纳入当
8、地社会保障体系并按照当地居民的责任分担机制来划分责任,对于归属尚不明确的流动人口群体,则应当强化政府与雇主的责任。任何雇主均应当根据责任分担机制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缴费义务,流入地政府则需要分担流动人口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本。4.明确分段计算养老保险权益。对流动人口而言,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权益是养老保险权益,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全国统一的制度安排,但现实表明,由地区统筹走向全国统一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必须着力解决养老保险权益问题5.要在现实国情的条件下解决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客观上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改革与政策措施。它包括尽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条件地打开流动人口真正融入流入地的封口,如让居住一定年限以上的流动人口可以自主选择当地户籍;推进正规就业,即促进有组织的就业,如通过政府的引导与必要的扶持,将灵活性质的个体保姆组织成家政公司,让灵活就业向正规就业转化,将有利于维护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权益;强化劳动监察与工会维权,也能够促进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等等。 总之,流动人口是中国现阶段乃至未来20年左右都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这一群体社会保障权益受损的事实,表明了中国在发展中需要更加突出地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并通过将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所有人来真正实现让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和谐社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