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用中文.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18023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中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实用中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实用中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实用中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实用中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學國文選學 記,授課教師:呂立德,題解,本篇為論說文,選自小戴禮記。禮記中以記名篇者,除此篇外,還有樂記、雜記、喪大記等。記為孔門後學,依其所聞,各有筆記,纂輯篇章而成。學記旨在說明學為修道化民之本,並且陳述教學之基本原理。對於學習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及為師教學的道理,深切的發明儒家成德立教的意涵。王夫之禮記章句:此篇之義,與大學相表裏。因大學講大學之道,乃教與學的內容;學記述大學之法,為教與學的方法,兩篇可相互參照,以窺儒家教育理論之大概。,作者,禮記為孔子弟子及後學所撰,各篇未著作者姓氏,成書於戰國至西漢之間,非一人一時之作。編錄者,為西漢的戴德與其姪戴聖。戴德編有八十五篇,今存三

2、十九篇,稱大戴記。戴聖所編四十九篇,謂之小戴記,即今十三經中之禮記。戴聖,漢、梁人,字次君,與叔父俱受禮於東海之后倉。曾以博士論五經於宣帝時的石渠閣,為當時知名的學者,官至九江太守,世稱小戴。,本文一,發慮憲,求善良1,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2。就賢體遠3,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4,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5,教學為先。兌命6曰:念終始典于學7。其此之謂乎8!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9;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10也;知困,然後能自強11也。故曰:教學相長12也。兌命曰:學學半13

3、。其此之謂乎!古之教者,家有塾14,黨有庠15,術有序16,國有學17。比年18入學,中年考校19。一年視離經辨志20,三年視敬業樂群21,五年視博習親師22,七年視論學取友23,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24,強立而不反25,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26,而遠者懷之27。此大學之道也。記28曰:蛾子時術之29。其此之謂乎!,注釋一,1 發慮憲,求善良 意謂行事必經思慮,用人必求善良。慮與憲,善與良同義,上下句相對成文。 慮,考慮。憲,思也。2 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 指發慮憲,求善良,足以有個人聲譽,但仍不足感動眾人。謏,音,言小也。聞,音,聲聞,名聲。謏聞與下句動眾相對成文。3 就

4、賢體遠 禮下賢士,體恤遠人。就,親近也。4 化民成俗 謂變化人民氣質,形成良好的風俗,此乃學之目的。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學記之成德之學,乃以此為目標。5 君民 治理人民。君,作動詞。6 兌命 即尚書之說命篇。兌,即為說,音。偽古文尚書篇名,記殷高宗與賢相傅說之言。7 念終始典于學 謂心思所及,自始至終,常在於學也。典,經常。8 其此之謂乎 意思為此句足以說明此段的意義。後文段末句法皆同此例。其,代詞,指所引之念終始典于學句。9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肴,餚也。弗,不也。旨,美味。此以嘉肴比喻下文之至道。10 自反 反求諸己。11 自強 自求奮進。12 教學相長 此句謂教

5、者與學者互相成長。長,音,增益;進步。13 學學半 教人為學,可以益己為學之半。尚書說命作斆學半。斆,音, 教 也。,14 家有塾 古者二十五家為閭,同在一巷,巷口有門,門側有塾,設塾以教子弟。15 黨有庠 五百家為黨,設庠以教塾所升入者。庠,音。16 術有序 術當為遂,音。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遂,所設之學為序,序以教庠所升入者。 庠序,後為學校之代稱。17 國有學 國為國都,學為國學,及後世之太學。在國都設太學教太子、庶子及卿、大夫、士 之子弟,以及序所升入之士。18 比年 每年也。比,音。19 中年考校 中年,每隔一年。校,音,考核校察。20 離經辨志 離斷經書句逗,辨別經書意旨。志,指經書意

6、旨。21 敬業樂群 專注於學業,友愛其群體。樂,音,喜好。22 博習親師 廣泛學習,敬愛師長。23 論學取友 討論學問之是非,取友以輔仁。曾子曰: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24 知類通達 辨明義理事類,能通情達變。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述而)25 強立而不反 臨事堅定,不違師訓。反,違背。26 近者說服 受其治理者,莫不心悅而誠服。說,音,通悅。27 遠者懷之 指未受治理者,心嚮往之,能敬義慕仁而來附。懷,安也。28 記 所引之古籍或舊記。29 蛾子時術之 謂螞蟻尚且時時學習銜土成垤(),學者亦當勤於所業以成大道。蛾,音,通蟻。術,學習。,本文二,大學始教,皮弁祭菜,

7、示敬道也30。宵雅肄三,官其始也31。入學鼓篋,孫其業也32。夏楚二物,收其威也33。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34。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35。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36。此七者教之大倫37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38。其此之謂乎!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39,退息必有居學40。不學操縵41,不能安弦;不學博依42,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43;不興其藝44,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45。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脩乃來46。其此之謂乎!今之教者,呻其佔畢47,多其訊言48,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49;使人

8、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50。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51,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52,其此之由乎!,注釋二,30 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謂入學之初,著禮服祭先聖先師,以示學子應敬重所學之道。弁,音。皮弁,古白鹿皮所作的禮冠。祭菜,以蘋藻祭先聖先師。31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謂教以小雅之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篇,皆君臣宴樂 相勞苦之詩,以此勉學子力學報國,襄助人君,為將來任官之事準備。宵雅乃詩經小雅之意。肄,學習。32 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鼓,擊鼓。篋,音,本指竹製方形書箱,此作動詞,為打開書箱之意。孫,音,即遜,使學子遜順其心以求其業。33 夏楚

9、二物,收其威也 乃收斂學生,使其視聽言動合乎禮教規範。夏,音。楚,荊也,夏楚二物,皆為扑撻犯禮者之教具,如後世之教鞭、戒尺。收,收斂。威,威儀。34 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 謂天子未行禘祭前不隨時視察太學,使學子能優游其志以學。禘,音,大祭也,天子諸侯宗廟四時祭祀之一。在夏季。游,悠游也。35 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 語,音。謂教者時時觀察,等待啟發的時機,以存自省之心。36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謂幼者但聽師說,受而無所請問,示長幼之學,各有其序。躐, 踰越。37 大倫 大原理、大原則。倫,理。38 凡學:官先事,士先志 若學為官,則先教以居官之事;若學為士,則當先以立志。39 時教必有正

10、業 為四時之教必有正課。如春、秋教禮、樂;冬、夏教詩、書。,40 退息必有居學 退息,放學居家。居學,在家的學習,猶今之課外作業。41 操縵 調弦雜弄。縵,音。 42 博依 廣博譬喻。43 不學雜服,不能安禮 先習灑掃應對之儀,方能進退得宜,視聽言動皆中禮。雜服, 雜事也。44 不興其藝 興,喜也,欣也。藝,禮樂射御書數曰六藝。45 藏焉,脩焉,息焉,游焉 焉,於此,指學習。不論沈潛於學,脩習於學,退息學, 游翫於學,必使學不離身。學記之學,乃成德之學,須融於生活中。46 敬孫務時敏,厥脩乃來 謂學者必敬其業,遜其志,務及時勤勉,其所脩之業乃有 成。厥,其也,指學者。47 呻其佔畢 呻,吟誦也

11、。佔畢,通笘()篳。皆書簡。48 多其訊言 謂不待學子自悟而強說教,叨叨不休。多其訊言與時觀而弗語相 反。訊,音,與誶通。49 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 及,汲也。數,音,疾也。安,安定,適應。50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教者施教,悖逆情理,對學生的要求,必遭違背抗拒。 佛,通拂, 違背。51 隱其學而疾其師 謂學習者憂其所學無成而怨恨其師。隱,憂也。疾,怨恨,厭惡。52 不刑 猶言無成,本文三,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53,當其可之謂時54,不陵節而施之謂孫55,相觀而善之謂摩56。此四者,教之所由興57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58;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獨學而

12、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59;燕辟,廢其學60;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61也,道而弗牽62,強而弗抑63,開而弗達64。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65,或失則寡66,或失則易67,或失則止68。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69者也。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70,微而臧71,罕譬而喻72,可謂繼志矣!,注釋三,53 禁於未發之謂豫 謂制止學生不良的行為觀念於未發生前,如今之豫防 法。

13、豫,預之本字。54 當其可之謂時 謂把握適當時機施教。乃今之及時法。當,遇,值。55 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謂不超越學生的程度而施教。如今之漸進法。陵, 超越。節,階段、進度。孫,同遜。56 相觀而善之謂摩 令學子互相觀摩仿效,切磋學習,猶今之觀摩法。57 興 成功。58 扞格而不勝 遭抗拒而無法克服。扞格,抗拒。扞,音。堅不可入。59 燕朋,逆其師 燕,褻也,親狎之意。謂結交損友,相與狎邪,必致違逆師 教。60 燕辟,廢其學 辟,有二解。一訓譬喻,謂私褻之談。所謂群居終日,言不 及義,好慢笑師長之譬喻,乃廢學也。一訓邪僻。燕遊邪僻,必受外惑,廢 學之由也。61 教喻 教導解說。62 道而弗牽 引

14、導而不牽逼。道,通導。,63 強而弗抑 謂因材施教,鼓勵發揮其資賦,激勵而不壓抑。64 開而弗達 開示大義而不告知答案,使其具思考能力。達至; 到。此指所思考之問題的答案或結論。65 或失則多 有的學者其失在貪多,以致雜學不精。或,有人。66 或失則寡有的學者囿於見聞,其失在寡少。67 或失則易有的學者過求速效,見異思遷,致欲速不達。易, 改變。68 或失則止有的學者拘守一隅,此為其失。止,畫地自限。69 長善而救其失謂增長所長而補救其缺失,此為教者之職志。 長,音。70 約而達言辭簡約,義理明達。71 微而臧謂所言精妙而解說精善。臧,音,善也。72 罕譬而喻言罕用譬喻,而聽者亦能明曉。,本文

15、四,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73,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74。其此之謂乎!凡學之道,嚴師為難75。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76:當其為尸77,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78於天子,無北面79,所以尊師也。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80。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81,及其久也,相說以解82。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83,然後盡

16、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注釋四,73 知其美惡其,指學者。美惡,學者才質之高下優劣。74 三王、四代唯其師三王四代皆以擇師為重。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武 王。四代,指虞、 夏、商、周。75 嚴師為難以尊師最難能可貴。嚴,敬也。76 不臣於其臣者二謂不以臣下待之,不求以君臣之禮,有以下兩種情形。上臣字作動詞。77 尸古人祭祖,不見先祖形象,心無所繫,故以人代表其所祭之祖先,曰 尸。後世改以畫像或木牌代替。78 詔 上告下之辭。79 無北面 北面,位於南面向北之臣位。上下句言,君師面見天子受詔,無須 位於臣位。80 庸之 歸功於其師。庸,功也。81 節目 指木之堅硬處。節,枝幹交接

17、處。目,木之瘢花。82 相說以解 此句喻問者順難易之理提問,答者所答能當心順理,即其既久, 師生相悅困惑得 解。說,悅也。83 待其從容 喻教者待學者從容不迫而後解惑。從容,優游不迫。如擊鐘時,不疾不徐,待前一聲盡揚,後發下一聲,則鐘聲小大長短,皆充盡而不淆亂。,本文五,記問之學84,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85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86可也。良冶之子,必學為裘87;良弓之子,必學為箕88;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89。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古之學者,比物醜類90。鼓無當於五聲91,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92,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93,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

18、於五服94,五服弗得不親。君子曰:大德不官95,大道不器96,大信不約97,大時不齊98。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99,此之謂務本100。,注釋五,84 記問之學 記誦以備講論答問之學。言其無得於心,此非人師所當為。85 聽語 聽受學者所問,依所問而答之。86 舍之 指暫時擱置。舍,音。87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 良冶之子,欲承父業,先學做袍裘,再補綴縫合,理與縫補相近。冶,音,指鐵匠。88 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弓,指製弓匠。良弓之子,欲承父業,必先學做箕。因弓與箕皆屈曲竹木,矯揉竹柳以製箕,理與製弓近。合上文,即後世所謂克紹箕裘。89 始駕馬者反之

19、,車在馬前 始學駕車之小馬,先將之繫於車後,使習見老馬之駕車。合前兩項,與前文習操縵、博依、雜服之義,謂學當知先後本末。90 比物醜類 謂同類事物相比。醜,比也。物,事也。91 鼓無當於五聲二句 意指鼓聲本非五聲,然音樂演奏,無鼓聲加入,則無諧和的樂音。當,音,猶主也,屬於。五聲,指宮、商、角()、徵()、羽。,93 學無當於五官二句 言學習對為官來說,非專指任一種官職,但五官不經學習,則不能治理政事。五官,指秋官司寇、春官宗伯、冬官司空、夏官司馬、地官司徒。94 師無當於五服二句 言師不屬於五等親屬之一,然五服之親, 不得師教,則人倫之情不得親和。五服,指斬衰()、 齊()衰、大功、小功、緦

20、()麻等五種喪服。95 大德不官 言聖人之德,化流四方,不限於一官之治,而為諸 官之本。96 大道不器 言聖人之道弘大,無所不施,不限於一器之用,而 為諸器之本。97 大信不約 言聖人之信,不約而為諸約之本。大信,不言而 信,不限於期約立誓。98 大時不齊 謂春、夏、秋、冬各有其時,而萬物亦自有生死, 聖人不可執一以求。大時,謂天時也。不齊,不齊一等同。99 或源也,或委也 源,水流之源頭。委,水流所聚之處。河為 源,海為委。源與委喻學之本末。100 務本 務求根本。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 生。,賞析,本篇非一人之作,乃後學纂輯孔門論教與學的文字,結構雖非嚴謹,但段落之間仍有脈絡可尋。本

21、篇共十四段:首段言學之目的在化民成俗。二段言為學之益。三段言教學相長之道。四段記古代教育之階程。五段述大學教育之七大施教原則。六段言大學教育須由簡易而繁難,並與生活合一。七段述施教興廢成敗之因,及教喻說解之法。八段列舉學者之四失,及如何長善救失。九段言擇師之重要。十段言尊師之重要。十一段言如何發問、答問之法。十二段言能聽語解惑,方為人師。十三段論學習須積漸遞進,須知觀摩、示範的重要。十四段總括前文各段,言教育為政治之根本。,本文大量使用層遞、排比、譬喻、頂真等修辭技法,以達到澄清事理的論辨效果。就層遞言,如首段由謏聞、動眾而化民,再點出欲化民成俗必由學,由小而大,強調學習的重要。又如能博喻然後

22、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師、長、君層次的遞進,論述學之先後。就排比言,如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九年知類通達、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等,用結構相類似的句法,接連表達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或概念。,譬喻方面,如以琢玉比喻學道、以嘉肴比喻善道、以攻堅木比喻善問者、以撞鐘比喻善待問者,說解易於明暸。頂真方面,如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

23、得不和等,更加強了語氣效果。層遞為論理有序,使義理層層遞進,愈推愈深;排比藉並列二事或多事,使義理相證相成;譬喻則是以具體比喻抽象,使抽象之義理易於理解;頂真用前一句的結尾作下一句的起頭,使語氣貫暢,意脈接續。由於學記強調博喻、比物醜類,故其說理往往能近取譬,言近旨遠。,學習的終極目的,在化民成俗,達到儒家立人達人的理想境界。施教上面,特重啟發,講求先後順序,依照每個學習者的狀況和資質,循序漸進,給予不同的刺激和教材,並將學習和生活相結合,希望達到廣博的學習。其中,除了教學序階性的關照(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也強調課外活動的重要(藏焉、脩焉、息焉、游焉),同儕團體間的關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以及學習者志願性的回歸(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把學生作為主體,期能自我反省與學習反饋。學須至於大成,乃足以為人師,以及對尊師敬師的強調,這些見解實為儒家成德之說的最佳說明。和現今的教育理念相比,有許多相吻合之處。,問題與討論,一、試述大學教育的七大原則為何?二、大學教育須由易而難,並與生活結合,試以學記所論加以申說。三、學習者如何達到學習目的,應該注意哪些學習原則?四、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教學,輔導學生喜歡學習?,下課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