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知识点.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90964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新 料推荐中国古代教育官学制度的确立与“六艺”教育形成一、古代学校萌芽(一)、学校类型1、礼记周礼记载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即“成均”2、虞舜时代的“庠”,礼记王制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养老兼教育)3、夏代的“序”,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军事教育面向贵族)4、商代的“学,”瞽宗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大学、小学,表明商代已经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在教育上的不同要求,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礼记明堂位记载:”瞽宗,殷学也“。(商代大学特有名称,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夏代的学校:(政教合一,学校的雏形)( 1 )类型 庠:养老兼

2、教育场所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机构奴隶主贵族教育教育子弟的场所校: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面向平民甚至奴隶进行教育( 2 )教育内容:军事技能训练;宗教教育(3 )培养目标:能征善战的武士商代学校:(固定的校舍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 1 )类型 庠序学:大学(右学),小学(左学),表明商代已经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在教育上的不同要求,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瞽宗:商代大学特有名称,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评:我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初期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但是学校的教育内容仍然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宗教等活动结合在一起。二、西周的学制系统(一)、国学1、专

3、为奴隶主阶级的子弟而设立。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2、按入学年龄来分,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3、天子设立的大学规模大,分为五学A 辟雍居中,成为太学B 成均居南,学习乐德、乐语、乐舞(由大司乐主持)C 上庠居北,学习典书、诏书D 东胶居东,学习射箭、武工E 西雍居西,学习学习礼仪4、诸侯大学规模小,比较简单,只有一学(二)、乡学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划,为一般奴隶主子弟和部分庶族子弟开设,规模简单,只有小学一级。(乡三物、六艺)(三)、教学地点与教师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政教合一、官师一体的政治制度唯官有书:古典的典章文物,都藏于官

4、府唯官有器:礼、乐、射、舞所用的器具,都藏于宗庙(四)、教育内容”六艺”1、礼:类似政治伦理课, 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1最新 料推荐2、乐:类似综合艺术课,乐的内容很广,形式多样。3、射:是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的年龄,就要接受正规教育,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称。4、御:是驾车,驾车要沉稳、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所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5、书与数是文化基础课。书是指书写文字,西周的书写工具是刀笔、竹木,字体为大篆。6、数、是指计算、算法。(书数被称为小艺)7 、评价六艺的教育内容是由培养“修己治人”的

5、总目标决定的,它包含多种因素。集中式思想道德教育,也重视文化基础知识教育,既重视武备,也重视文事。(五)、家庭教育1、重视“胎教”西周贵族重视胎教。传说“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2、家庭教育内容既重视知识教育、也重视品德与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而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3、教育机构家庭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奠基一、官学衰落与私学的兴起(一)、官学衰落的原因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2、贵族统治力量的衰落。3、王室、诸侯忙于战争,社会动乱,无暇顾及学校教育。(二)、私学兴起的原因1、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6、有利于学术的扩散与下移。典章文物与官师流落民间供2、士阶层的兴起。社会上不少人为了在政治、经济上谋求发展,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求3、官学的衰废(三)私学的历史特点1 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的2 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发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阶级联盟,特别是自由民上层的发展,是其重要的社会推动力量3 是由私家根据社会或个人需要而设立的,它是分散的,学在四方的。4 政教分设,教育从政治机构中分离出来,有独立的组织机构。5 入学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6 官师分离,教师是专业化的脑力劳动者,以传授知识经验,培养人才作为自己谋生的途径。7 思想自由

7、8 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六艺”教育,传授各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9 不一定有固定教育场所,以教师为中心,可以流动,设备也简单,虽然制度上不够规范,但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10 以多种目标、多种规格培养人才,适应建立封建制度的需要,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四)、私学产生的意义1、冲破了“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的旧传统,是学校从王宫官府中冲出来。2、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并在私学中付诸实践,成为当时各家私学遵循的原则。3、教育内容与方式得到了发展。在教育内容上突破了“六艺”的范围,加入了各学派的政治、道德观点和新知识、新技能;教学方式灵活,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2最新 料推荐4、私

8、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光辉的成就,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百家争鸣的出现(一)、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1、私学的兴起2 、养士之风盛行3、各诸侯对“士”采取宽容政策(二)、百家争鸣发展1、九流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 ,十家中小说家属于艺文,除去不算,称为九流。)2、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四家”(三)、百家争鸣的结束三、稷下学宫(一)、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虽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

9、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二)、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1、学术自由:不治而议论(容纳百家、相互争鸣与吸取)2 、教师待遇优厚3 、学无常师4、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规,从尊敬师长到敬德修业,从饮食起居到衣着打扮,从课堂授课到课后复习均有严格规定。(三)性质1、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势的学校2、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四)、稷下学宫的历史贡献1、稷下学宫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2、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3、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4 、稷下学宫留给人以思考四、孔子的教育思

10、想(一)、教育的作用1、教育的社会作用第一、教育的政治作用。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通过教育,把社会政治、伦理思想传播到民间,通过这种见解方式影响政治。(达到德治目的、培养政治人才)第二、教育的经济作用。立国的三要素,“庶、富、教”及其发展顺序。(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第三、教育的军事作用。孔子提倡通过教育取得民众的信任,而这是军事胜利的关键。第四、教育的行政、法律作用。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承认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表明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悬殊差异,造

11、成人们后天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习染”的结果,“习染”包括两方面,一是环境的影响,二是教育的作用。(二)、教育对象1、理论基础:官学衰落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社会现实;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2、有教无类:不分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有受教的权利A 扩大了教育对象;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推动了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B 有教无类的相对性,孔子又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3最新 料推荐也”(奴隶和妇女被排斥在受教育的对象之外)(三)、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治国安邦的贤能之士:士必须是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一方面,士必须能志

12、道、弘道,另一方面,士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才能,能处理是指政务。(四)、教育内容1、内容结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但道德教育为主2、具体内容:“六艺”和自己编订的“六经”A 经,即诗经,学诗经可以学会比喻联想,可以学会观察社会风俗习惯,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可以培养讽喻的政治才能,可以培养事父、事君的情感。B 书,即尚书,学习尚书可以了解文武之政,并将这种政治制度推行于春秋末年C 礼,主要是周礼,要求“克己复礼D 乐,孔子重视乐教E易,即易经,孔子传授易经,摒弃了其中卜辞内容和神秘成分,而作为儒家的哲学思想来传授。F 春秋,孔子晚年教学常引用、阐发春秋大义。3、教学内容的特点A 偏重社会人事

13、,宗教成分较少B 偏重文事,轻视武事C 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五)、教学原则与方法1、因材施教A 朱熹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故有“因材施教”一词B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启发诱导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开其意;发,达其辞”(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方向。)3、学思并重A 学思的辩证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 反对思而不学,“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C 反对学而不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4、”4、由博返约孔子一方面强调要多见、多学、知识面要广,另一方面又强调知识要有一个中心,要专。5、温故知新6 、谦虚诚实(六)、道德教育思想1、道德教育的目的: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人人之间各有其礼,各遵其德。2、道德教育内容以“礼”和“仁”为核心,以“孝”为基础。3、道德教育的原则A 立志乐道:确立远大目标,解决前进动力问题,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B 自省自克:是自己的内省世界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和规范,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 身体力行:要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要成于内而形于外,要“納于言而敏于行”,反对“言过于行”D 改过迁善:道德教育的过程是要发扬优点

15、、长处克服缺点、不足的过程。要“过则勿惮改”。(七)、论教师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最新 料推荐2、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无隐无私“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尔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教学相长5 、温故知新(八)、孔子的历史贡献1、创办私学2 、提出教育的社会作用,强调重视教育3、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体制提供人才准备4、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5、总结实践经验, 发展教育理论, 揭示教育规律 (有教无类、 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6 、倡导尊师爱生,树立了一个理想教师的典型形象。五、孟子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1、理论基

16、础A 施仁政的政治主张:仁政的中心是“重民,他认为一个国家有三宝:”土地、人民和政事“,能否得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B 性善论的人性论: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但性善只是“善端”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尤其有四体也”。2、教育的社会作用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手段。“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是因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求放心教育的作用就

17、在于发扬人本身的善端,即“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矣”。(二)、教育目的明人伦1、“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养也;序,射也;校,教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2、人伦的内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三)、道德教育内容和原则内容:仁义礼智,以“仁”、“义”为核心。原则:1、持志养气A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修养首先要注意尚志、持志,而士的最高志向应该是“居仁由义”B 与持志相应,孟子也重视“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2、反求诸己:重视道德教育中的自我修养“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3

18、、改过迁善:继承孔子思想,强调迁善的精神4、磨练意志:孟子强调道德和才智都是在艰苦条件中锻炼出来的。5、存心寡欲(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自求自得:孟子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依靠学生自求自得。(深造自得)2、专心有恒:孟子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3、启发引导: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指引前进的方向与目标4 、循序渐进,反对揠苗助长。(盈科而进)六、荀子的教育思想5最新 料推荐(一)、教育作用1、理论基础A 唯物主义的宇宙论:他批判的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思想,以”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认为与中间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天行有常,

19、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唯物主义认识论:抛弃了道家的不可知论,肯定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即“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他认为人的人是器官包括感官和心两部分,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是“闻见之知”,心在体内,总管五官,对闻见之知进行审查,获得的知识叫“征知”。荀子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过心的审查,分析异同,作出结论,才可为真知。并且认为行是知的目的与检验知的标准C 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化性起伪人的道德观念并非本性固有,而是“积伪的结果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环境对人的影响:他把环境对人的影响称为“渐”或”注错”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

20、在涅,与之俱黑”B 人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通过主观努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他把这种个人的努力称为“积”或“积伪”。4、教育的社会作用兵劲城固、国富民强他在强国篇中说“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谓一之,则兵劲城固、国富民强”(二)、教育目的:从士到圣人的各种治术人才(三)、教育内容:六经(四)、教学理论1、在学思关系上,孟子强调思,荀子强调学。“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无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2、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并把行看成是最终目标。“不闻不若闻之也,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

21、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3、指导学生态度与学习的方法A 积学积善。荀子认为知识是不断积累的,善行是不断养成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 虚壹而静,专心有恒。荀子特别反对不能专注,用心浮躁。他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C 防邪近正。(五)、论教师1、荀子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2、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命运相连的“国将兴,并将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

22、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3、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调尊师。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4、对教师的要求第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第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第三、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违反师道第四、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七、墨家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作用1、教育的社会作用:通过“上说下教”,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理想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人在学习中的主动精神6最新 料推荐3、墨子更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提出“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二)、教育的目的贤士或称为兼士

23、贤士的主要品质就是兼爱(三)、教育内容1、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2、文史知识的学习及逻辑能力的培养3、重视实用技术和武艺的学习(四)、教育教学的原则1、志功合一原则:是墨子施教以一贯之的总原则,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2、主动性原则:墨子要求教师要主动、积极的去解决问题,提出“叩则鸣,不叩必鸣”的主动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墨子特别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要求学生“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练精神4、量力性原则:墨子提出“学必量力”的重要原则。(首次明确提出)5、创造性原则:墨子批判儒家的“述而不作”的保守精神,提倡“述而且作”,“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八、法家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

24、用1、理论基础:人性利己说,法家认为人性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2、教育的作用:法家强调法制对改造人自私的本性很重要(二)、“以法为教”和“以吏为师”1、商鞅提出以“耕战”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反对儒家的礼治教育,要求“更礼以教百姓”,“燔诗书而明法令”,置官吏“为天下师”。2、韩非子发展了商鞅的思想。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九、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1、大学作者:乐正克2、大学中提到的大学教育纲领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三纲领)B 何谓“至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善,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3、大学中提到的大学教育程序(八条目)A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中庸中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本质与作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2、教育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两条教育途径:诚明和明诚A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B 诚明,即发掘人的天性,达到对外界事物的体认C 明诚,即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达到内在本性的发扬,明白了事物所以然之理与所当然之则。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