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 料推荐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生活-关于在“数学与生活”间架设桥梁的探索华罗庚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就算做了千百道应用题,也还只会按类型解题,不懂得怎么应用,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 因此,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 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
2、节。现在,还有许多学生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数学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试场后,就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更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怎样使学生体
3、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的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几年的探索和尝试,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一、从生活中来利用“实际生活”探索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阶段, 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 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 操作、 实践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任何数学知识都有他源于生活的本质,学生可以在他已有的
4、生活经验中找到它的原型或应用。 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 体验到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捕捉“生活素材” ,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习数学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 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情景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教学“除法口算”时,教学前,我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我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上数学课,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展家的麻酱烧饼。 ”我出示调查数据问: “昨
5、天早上,他家卖了84 元钱, 4 元一个,你能算出他买了多少个吗?” 学生不但列出算式, 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得。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及商量中,不但学会了除法口算,还对各家的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小摊上吃早饭虽然快、省事,但不卫生。有些学生商量说:如果他们小商家联合盖间大房子,都在大房子里做饭,我们在大房子里吃饭就好了。这只是他们今天的想法,也许明天在他们那里会变为现实。2. 创设“生活情景” ,促使主动参与。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生活情景,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1最新 料推荐欲望。将学生熟悉的生活
6、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 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学“折扣”一课时,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师:麦当劳的套餐打折了,你说买哪种最合算?先出示模拟广告 1:套餐 1(原价 15.50 元,现价9.00元)套餐 2(原价 15.50 元,现价10.00 元)套餐 3(原价 15.50 元,现价11.20 元)学生当然选择了套餐 1 ,它下降得最多。
7、再出示模拟广告 2:套餐 1(原价 15.50 元,现价10.00 元)套餐 2(原价 12.30 元,现价7.20元)套餐 3(原价 14.50 元,现价9.50元)问:现在买哪一种最合算?在数字的变化中,学生感到有些困惑,这时教师引导他们先算算再讨论交流。部分学生认为,套餐1 价格下调了6.50 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所以选择套餐 1;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套餐1 的原来价格最高,下降的幅度并不是最大。双方各执己见,学生在矛盾中迫切期待结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他们算一算下降了百分之几,学生很快找到答案,此时再来教学“折扣”,学生易于掌握。又如“凑 10”的认识课中,我设置生活情景:妈妈出差
8、带回10 粒糖,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每人各 5 粒,因为这样公平。有的说:给弟弟6 粒,自己 4 粒,因为弟弟年龄比我小。有的说:我3 粒,弟弟 4 粒,还剩 3 粒留给妈妈,因为妈妈很辛苦。等等。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在思考,既让学生对 10 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课堂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再如特级教师黄爱华上“百分数”一课。他带来两瓶酒,一瓶珠江啤酒,另一瓶泸州老窖,设问: “喝哪一种酒容易醉?为什么?” 来源于生活现实的、熟悉的情景,马上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如此“包装” ,学生情不自禁。这种
9、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创设情境, 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而且能使他们感觉到: 学习数学不是单调枯燥的,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是实实在在的。 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情景中, 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他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3. 联系“生活经验” ,学会探索数学问题。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具体的“原型”。教学实践表明,
10、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新知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36 98 136 1002,学生对减100 时要加上2 ,难以理解。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讨论:为什么要加上 2 呢?一位学生通过“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展开了联想:妈妈带了136 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个98 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36 元减去100 元),营业员找回 2 元,(应加上 2 元)。所以,多减去的 2 要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 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
11、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2最新 料推荐的方法),你 学生展开 后, 能不会理解 ?由于学生思 的 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 ,是内在的 性活 ,因此,必 借助外在的 作技能、 性活 作基 。在教学中,只有 合学生的生活 , 引 学生通 “再 造”来学 知 , 才能培养学生的思 能力,达到 新思 的目的。又如教学 “一步乘法 用 ” 我 了 一道 目: 爸爸 和小 一起去看 影,每 影票 5 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有一位学生 我: “老 ,小 多大啦?”我疑惑地 :“你 干什么 ?”“如果小 很小看 影的 候,坐在爸爸 的腿上就不用 票了呀?”于是,我便追 她: “你是怎么想的?”她 : “我小的
12、候和爸爸 去看 影,一直就是买 2 票的, 在去就得 3 了。” ,教室里沸 了,有的学生 : 道 得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小 小不需要 票,是求2 个 5 是多少;一种是小 需要 票,是求3个 5 是多少。 有的学生 如果 票的 ,会出 3 种情况,不 票、 半票、 全票。学生在解 , 能 系自己的生活 多角度的考 ,形成解决 的基本策略,不能不 是一种 新, 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 的体 。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 在 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 生活背景的数学 。上面的例子,学生正是借助了生活中的 ,才有了不同一般的回答。因此,教学中教 除了要注重 学生身 的感 趣的
13、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 外, 要注重 学生在生活中 找解 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 思考、探索数学 。二、到生活中去 运用“数学知 ”解决生活 。数学知 来源于生活 践,又指 于 践。早在 1927 年,陶行知先生 庄 范 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理 和方法 ,而“做”是整个理 的核心。 里的“做” 就是 践、就是 用。学生 在教 的引 下,逐步具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 的本 , 他 用数学的 极性。注重 践活 也是当今国 数学 程 展的一个 。 在,新 程 准 教材中每个年 都 排 践活 的内容。 践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 数学与生
14、活的 系,使学生在探索的 程中了解数学和 数学,在运用数学知 解决 的 程中,体会数学的价 , 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 于生活的道理。 回 “生活天地” ,提高数学的 用能力。学生喜 在 践中学 ,更喜 在生活中运用。 正如数学教育家H.Fredenthal 所言:“数学是 的,学生从 生活中学 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 用到 践中去。”把所学的数学知 运用到生活中去, 是学 数学的最 目的。在 生活中, 小学生有 丰富的数学生活背景, 学 用品、 菜、去超市 物、商品的促 活 等,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 ,但学生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 察、分析、判断和策划 生活中的 。因此,当学生学 了数学知 后
15、, 教 及 学生走 生活, 用所学的知 分析解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象,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 用价 及其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 用意 和能力。例如教了“表内乘法”后, 学生开展“我 小明做参 ”活 。小明去文具店 笔,每支 笔零售价 5 元, 5 支或 5 支以上可以批 ,批 价每支4 元,小明要 3 支 笔,可以怎么 ?学生理解 意后, 所欲言。有的 ,用零售价 3 支,需要5 3 15元;有的 ,用批 价 5 支,再以批 价 掉2 支,需要 5 4 42 20 8 12 元; 有的 ,用批 价 5 支,再以零售价 掉2 支,需要5 4 5 2 2010 10
16、 元随后 学生就 些方案 行 。最后学生 方案一用的 多,方案二由于以后 需 掉2 支 笔,因此用的 会比 多,比 理想的情况是小明和另一个同学都去 笔,另一3最新 料推荐个同学要买2 支或 2 支以上,这样第二种方案比较好。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般来说,集中购物会比较便宜。这样的学习活动就将学生从接受者提高到实践者、探索者和策划者的地位,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记得有一节应用题练习课,一个学生刚去过医院并配了一些药。我就抓住机会, 设计了一道应用题:谢俊的药瓶标签上写着,0.1 毫克 50 片,医生要求,每天吃3 次,每次0.3毫克,你认为够吃几天?你能帮谢俊算一算吗?像这种生活问题的解决必须用
17、到学生学过的应用题知识, 能够使学生体味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深入生活、 社会多方面的实践活动,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诸如学习“利息”后,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存款利率,学习填写存款、取款凭条;学习了“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帮助体育老师规划铅球场地;春游前,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 (事先要收集哪些数据?几人参加?每人多少钱?买哪些食品?怎样买省钱?);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 平均体重、平均年龄,
18、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等。学生在互相协作展开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 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 返回到生活中, 不但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 而且通过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使学生悟出学习数学新的外延,大大提高了数学的应用能力。2. 进入“生活背景”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所谓“数学意识” ,就是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 但正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间时期,
19、数学意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主观意识和客观现实不断磨合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立场去思考问题,凭借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我们的生活,并非象课本上的数学题那样规范、单一, 生活是多线条的、多元化的。 教师要用数学的眼光,尽量把生活形式的数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中, 教师还应尽量地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例如一节综合实践课我设计了一道:老师买了一套100 平方米的房子准备装修铺地板,木地板每平方米 80 元,使用寿命 8 年,复合地板每平方米150 元,使用寿命 20
20、年,你帮老师想一想,那一种地板好呢?有的学生马上说,木地板好,便宜。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发现:20 年的地板费用,复合地板是150 10015000(元),而木地板是80 100( 20 8)20000(元),木地板比较合算。这就是用数学意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典型例子。又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学校准备在花池子周围铺上彩色塑料(做凳子) ,请你帮助学校总务处统计一下,大约需要用多少钱买多少米彩色塑料?这份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了解各个花池的形状,需要铺几面,通过测量或调查计算出长度后,还要去市场上调查每米彩色塑料的价钱。解答这份作业, 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 否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1、。 再如给学生一些钱,让学生设计一些买奖品的方案,不仅需要学生去调查同学们对哪些商品比较喜欢,还需要学生去调查商品的价钱,既要保证数量充足,又要能体现奖项等次。 教学中通过设计深入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同时,结合生活的实践性练习,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全方位衡量学生的学习,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 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可以是亲眼看见的 ( 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 ;也可以是亲耳听到的 (如电视新闻中的数学问题 ) 等。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就搜集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归纳,使问题
22、得到解决。这种4最新 料推荐活动加强了校内外的沟通, 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 将生活作为学习数学、 培养数学意识的突破口,使学生在生活中丰富了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理性的分析能力得到了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他们积极而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 还要多给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积极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