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的本程序规定本厂在接收 、生产和交付的各阶段以适当的方式标识产品和物料 ,以防止混淆误用,对所有的产品和物料进行控制和追溯。2、范围适用于本厂在接收、生产和交付各阶段的产品和物料标识控制。3、职责3.1 物控部:负责接收物料的标识,对交付阶段物料的外包装进行标识,外发件由谁外发谁负责接收、外购件的追溯。3.2 各加工组、装配组和QC部:负责各类产品和物料状态的标识,以及对标识的维护。3. 3 工模经理 :负责督导各下属部门严格划分区域及标识。3.4 工模文员:协助工模经理监督各下属部门对区域标识进行维护。3.5 项目负责人:对客户的要求进行记录并存档。4、定义无5、作业流程图无6、内容6
2、.1 来料标识,仓管员应存放在待检区域内。,由仓管人员进行确认标识。内容包括规格型号、来料日期、数量、PASS章等方面。6.2 生产过程标识,由加工各部门对加工状态进行标识并放置区域内,标识分为:未加工、已加工、已检合格、待检、模号、规格 / 型号等。,没用完的原材料应随其标识一起退回仓库。6.3 成品的标识,必须有适当属性标识,有模号、生产日期、生产地等项目。,必要时采用客户提供的标签。6.3.3对客户有特别要求或更改的产品,由项目负责人做相应标识 ,并记录存档 ,以便追溯。6.4 检验状态标识6.4.1检验状态有三种,即:待检、合格、不合格(返工、报废、退货等)。6.4.2标识方法可用划区
3、、标牌或贴标签等各种形式。当划区标识时,各区域在空间上应有明显区分,对于体积很小的来料及半成品,若无特别要求,可以不标识放置指定区域内即可,通常都是把体积小的物料放入胶盆内,然后在胶盆外标识。对于来料不合格时,模具 QC应对不合格品标识“不合格”,并隔离存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合格时,模具 QC应对合格品标识“合格”。6.4.3未经检验之物料放入待检区,检验完成后,由模具QC人员及时进行明确的状态标识。,并标识“不合格”即时处理。,仓管员应在来料验收入库单中记账,并按要求分类摆放在指定的位置,并对不同供应商进的货做好区分,应保持标识、账、物一致,发放时应核对物料与领用要求是否一致。检验合格的半成
4、品,转入下道工序进行操作。6.5 区域划分,区域划分须满足实际需要进行划分,区域划分:分为模胚摆放区、待加工区、已加工区、待组装区、待试模区、已试模区、不合格品区、待检区、已检区、待出厂区。,须由工模文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标识,必须清楚、醒目,并分发到各加工部门。,如发现损坏、遗失等,需及时换补,保持区域标识的有效性。6.6 产品的可追溯性,通过仓管员的标识、进出仓库记录进行追溯,外发加工工件责任人负责,并凭工件交接单追溯。,追溯产品制作人、模具QC、项目工程师的责任,并将此单交于项目负责人批准。,市场部、工程中心和工模中心应按客户要求明确规定需追溯产品,追溯起点和终点,追溯的内容及途径、标识及记录方式。7、相关文件无8、相关记录8.1 来料验收入库单8.2 出厂检查清单28.3 工件交接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