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pH 的变化图像1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 和 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D由 c 点到 d 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 c 点所示溶液pH 7,呈酸性,选项A 不正确;B、从图中溶液的 pH 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 a 点所示溶液 pH 7,呈碱性,
2、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 和 KOH,选项 B 不正确;C、根据图中溶液的pH 变化情况,溶液的pH 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 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 不正确;D、图中 b 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 继续减小。根据分析,虽然由c 点到 d 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 pH 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 D 正确。故选 D。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两份等质量的
3、氯酸钾在有、无MnO2 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B加水稀释盐酸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 2 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 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
4、淀,沉淀的质量不断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中氢元素来源于稀盐酸,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 C。3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 A 是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图 B 是将等质量的镁条和锌片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中C图 C 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图 D 是实验室电解水【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高温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
5、2 ,反应前固体为CaC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反应后固体只有 Ca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56,可以得出所得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且不为零,与图象所示吻合,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镁比锌活泼,反应速率快,所用时间少;由化学方程式Mg +H2SO4 = MgSO 4 +H 2Zn +H 2SO4 = ZnSO4 +H2可知,等质量的Mg 、 Zn 分242和265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向一定量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溶液pH 应该从小于7 逐渐升高,直至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6、1: 8,体积比为2: 1,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故选 D。4 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B图中 c 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Na2 SO4 和 NaOHC b.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反应完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硫酸溶液中【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 a 点溶液pH 7,溶液为碱性,A 选项错误;B、 c 点溶液pH 7,为酸性溶液,所以溶液中应有H2SO4, B 选项错误;C、 b 点溶液pH=7,说明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 选项正确;D、溶液由碱性中性 酸性,因此是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
7、液中,D 选项错误;故选 C。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B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当达到饱和后固体就不会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大,选项错误;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完全反应后,沉淀不再增加,选项正确;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
8、氧化钠溶液,随着反应溶液的p值会增大,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的p值就会大于,选项错误;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所以镁先反应完,但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质量多,选项错误。故选 B。6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A常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B向 pH=3.5 的酸溶液中加入蒸馏水C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D一定量的硝酸铵溶于适量的水中【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常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逐渐减少,溶质结晶析出逐渐减少
9、,溶液质量也减少,最终变为零,图像不符,符合题意。B、向 pH=3.5 的酸溶液中加入蒸馏水,溶液酸性减弱,无限稀释则pH 接近于 7,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吸水,溶液浓度降低,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解吸热,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完全溶解之后,在外界环境作用下,逐渐恢复室温,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7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C向 pH=l 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答案】
10、C【解析】【分析】【详解】A、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不断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少,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向 pH=l 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酸性逐渐变弱,pH 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图象不能正确反
11、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 C。0,故选项【点睛】催化剂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有三个: “一变,两不变 ”,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针对性 ”,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多样性 ”,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红砖粉末、土豆片、沸石、硫酸铜溶液等都可作催化剂。 而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作用(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包括加快和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两种情况。8
12、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 3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HCl 和 NaClC该实验是将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答案】 D【解析】【详解】A 、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0s 时, pH7 ,说明溶液中溶质为:NaCl 、HCl ,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一开始, pH7 ,随着反应的进行, pH 逐渐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不符合题意;D、
13、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符合题意。故选 D 。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B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 溶液C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 的情况下产生O2【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 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最终剩余的固体是铜,固体质量不能为 0,不符合题意;B. 向水中不断滴加 NaOH 溶液,起始时只有水,水的pH=7,不符合题意;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
14、气,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Cl =MgCl2H 2,2Al+6HCl=2AlCl33H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4 份质量的镁产生2 份质量的氢气,每 54 份质量的铝产生 6 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产生的氢气多,当镁和铝过量时,因为稀盐酸的质量和浓度均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图像正确,符合题意;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 MnO 2 的情况下产生 O2,有较快,但过氧化氢溶液完全相同,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也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MnO 2 的反应速率C。10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电解水B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
15、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C用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服用胃舒平 主要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成分是Al( OH) 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 的变化【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 8,体积之比为2: 1,故A 错误;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反应速率要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且二者反应后化合价均为 +2 价,在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气体多,故 B 正确;C、用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氧气质量相等,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故C 错误;D、胃酸pH 小于7,服用胃舒平,盐酸和氢氧化
16、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因此pH 值会有所增大,但是胃仍然处于酸性环境,所以最后PH 仍然小于7,故D 错误。故选B。11 下列图象中有关的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BCD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 mg 时,所得溶液显碱性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将 a、 b、c 三种物质的饱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则分别由 t1 升温至 t 2 时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A AB BC CD D【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 时, pH7,所得溶液显酸性,该选项错误;B、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
17、入甲、乙、丙三种金属,甲、乙能和稀盐酸反应,丙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该选项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错误;D、将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 升温至 t 2 时, a、 b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 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故选: B。12 如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B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C向 pH=10 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
18、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B、镁比锌活泼,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时,镁和稀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较短,又因为稀硫酸完全反应,因此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稀释时碱性减弱,pH 降低,但是不能降低到7,更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
19、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13 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 )A取 4g 氧化铜和1 g 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在久置的NaOH 溶液中滴加盐酸D向 pH= 9 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水【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取 4g 氧化铜
20、和1g 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加热2CuO+C2Cu+CO2可知,第160 份质量的氧化铜,与12 份质量的碳反应,氧化铜完全反应,木炭有剩余,设: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x,2CuO+ C高温2Cu+CO固体减少量2160444x160 = 444x解得x=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5g-1.1g=3.9g,故A 错误。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故B 错误;C、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质
21、量不再增加,故C 正确;D、向7,故pH= 9 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D 错误。故选C。pH不断降低,无限接近7,但是不会低于14 以下四种实验操作对应的曲线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溶质不断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变化,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
22、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 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至大于7,不符合题意;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Mg+2HCl=MgCl2 +H 2, Fe+2HCl=FeCl 2 +H 2,由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不符合题意。故选 B。15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一定温
23、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B将一定量的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C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向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钙能与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溶剂减少,则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故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比铁快,而该图象反映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由于氢气来自酸中的氢元素,反应的酸相同,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溶
24、液的pH 会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故错误;故选 C。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 阅读下面小文章,回答问题。氢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氢气常在实验室被使用,如它能和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并生成水。氢气被人们所喜爱,因为它有着很多优点。如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制取)、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燃烧放出热量多等等。(1)试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应用什么方法收集?_、(2)写出所有文中出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根据文中信息,写出利用氢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用途各一条。_、 _。点燃加热【答案
25、】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2H2+O22H2O 、 H2+CuOCu+H2O 填充气球作燃料【解析】【分析】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详解】( 1)氢气难溶于水,能使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氢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水,所以点燃高温化学方程式为2H 2 +O22H2O,H 2 +CuOCu+H2O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于填充氢气球,具有可燃性,能用于高能燃料。17 食醋中一般含有 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
26、名称叫乙酸( 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人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化学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在熬制骨头汤时,常常在汤中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骨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磷酸钙,当磷酸钙与醋酸作用时生成可溶于水的磷酸二氢钙,能够增加汤内的含钙量,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食醋不仅在厨房中大显身手,还是一种杀菌剂,冬天在屋子里熬醋可以杀灭细菌,对抗感冒有很大作用。饮酒过量的人可以用食醋来解酒,因
27、为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H3COOC2H5)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家用铝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以免铝被腐蚀。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属于 _(填 “有机物 ”或 “无机物 ”)。( 2)食醋能用来解酒的原因是 _。(3)用铁锅炒菜时,放一点食醋能补铁,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4)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答案】有机物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2CH3COOH+Fe=(CH3COO)2 Fe+H2复分解反应【解析】【详解】( 1)乙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 2)食醋能用来解酒的原
28、因是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3)用铁锅炒菜时放一点食醋能补铁,是因为铁能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CH3COOH=( CH3 COO)2Fe+H2;( 4)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和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18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C 等多种营表 1 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 /g脂肪 /g淀粉 /g钙/mg磷/mg维生素 C/mg1.5-2.30.4-0.9417.5-2
29、8.011-6015-6820-4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 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 1 中的 “钙 ”指的是 _(填 “元素 ”或“原子 ”)。( 2)由图 1 可知: 60min 内, _(填序号,下同)。A 浸泡 30min 比 10min 脆性分值高B 浸泡 10min ,硬度、咬碎感均无
30、明显变化C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 2 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A 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B 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 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D 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答案】元素ABC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ACD【解析】【分析】【详解】(1)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表1 中“钙”、“磷”是指元素,故此空填写:元素;(2)A、由图 1 可知: 60min 内
31、,浸泡 30min 比 10min 脆性分值高,故符合题意;B、浸泡 10min ,硬度、咬碎感跟 0min 比,均无明显变化,故符合题意;C、由图 1 可知: 60min 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符合题意。(3) 由图 2 可知,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加,曲线的纵坐标在逐渐减少,故填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文字可知,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故符合题意;B、由表 1 可知,土豆中维生素C 含量不是最高,“磷”和“钙”的含量有可能比它高,故不符合题意;C、由题干文字可知,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故符合题意;D、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故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