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化学备考之生活中常见的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附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1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 1921 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A NaOHB NaHCO3C H2SO4D K2SO4【答案】 C【解析】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B、 NaHCO3 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C、 H2SO4 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2 利用
2、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 溶液变红, 无变化,则M 可能为酚酞溶液B若只有 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 可能为稀盐酸C若 都有沉淀生成,则M 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D若 都没有现象,则M 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D【解析】【详解】A、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硫酸铜和稀硫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所以溶液变红,无变化,则M 可能为酚酞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B、盐酸与硫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所以若只有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 可能为稀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铜、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沉淀,与
3、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反若都有沉淀生成,则M 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于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若都没有现象,则 M 不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D。3 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 NH4Cl、KNO3、 Na2SO4BK2SO4、 NaNO3、 KMnO4C Na2SO4、 NaCl、 NaHCO3D BaCl2、 NaNO3、 K2 SO4【答案】A【解析】【分析】pH 为 1 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
4、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详解】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KMnO4 溶于水呈紫红色,故选项错误;C、 NaHCO3 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和 H+ 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 BaCl2 和 K2SO4 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 A。4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的是()A Fe(OH)3NaClBFeSO4H2C CuCl2H2OD AgNO3HC
5、l【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错误。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错误。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错误。D、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两者不能共存,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故选项正确。故选 D。5 已知 A, B, C, D, 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E 是气体。有关物质之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可能会有红色固体析出
6、B A 可能是硝酸铜溶液C反应可能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D反应和反应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答案】 D【解析】【分析】A、 B、 C、 D、 E 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E 是气体,则 E是二氧化碳, E 能 D 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 D 是氢氧化钠, D 能与 C 反应,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能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则C可能是硝酸铜或硫酸,C 能与B 反应,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 可能铁,A是硫酸或硝酸铜。将猜想代入关系图,猜想正确。【详解
7、】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反应可能是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会有红色固体析出,故A 正确;B、 A 可能是硝酸铜溶液,故B 正确;C、反应可能是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故 C 正确;D、反应是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这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反应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或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这两个反应都复分解反应,反应和反应不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故 D 错误。故选 D。【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
8、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6 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答案】 C【解析】【分析】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则不能生成气体、沉淀。【详解】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成反应,故A 不正确;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减小,故B 不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故C 正确;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质量减
9、小,故确。故选 C。D 不正7 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 CaO 是否有氢氧化钙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观察试液变红B除去 CO2 气体中的 HCl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 NaOH 溶液的洗气瓶C鉴别化肥 KNO3 和 NH4NO3取样,加 Ca(OH)2 固体混合研磨,闻气味D除去 NaCl 溶液中混有 Na SO加入过量的 BaCl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242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详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滴加酚酞,观察试液变红,无法判断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选项错误;B、 NaOH 溶液不仅能与HCl 气体
10、反应,也能与CO2 气体反应,会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选项错误;C、 Ca(OH)2 固体能与NH4NO3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能够鉴别两种物质,选项正确;KNO3 不反应,现象不同,D、加入过量的BaCl2 溶液会引入新杂质BaCl2,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除杂的原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8 为确定 Cu2(OH)2CO3、 CuO、 Cu 混合粉末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面两个步骤的实验,每个步骤中均准确称量反应前后装置内固体的质量,已知:
11、Cu2(OH)2CO3受热分解为 CuO、 CO2 和 H2O,实验中操作无误,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步骤一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可求得样品中Cu2(OH)2CO3 的质量分数B若步骤二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少量水,则测得样品中Cu 的质量分数会偏小C若步骤二中将H2 换为 O2,也能达到实验目的D若步骤二改为将步骤一所得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也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 B【解析】【详解】A、根据步骤一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可以推测出水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从而求得样品中 Cu2(OH)2CO3 的质量分数,选项A 正确;B16 份,玻、若步骤二反应
12、后的固体中含有少量水,氧化铜和氢气反应变成铜,质量减少璃管内有水会导致实际减少质量偏小,算出来氧化铜偏小,铜的质量分数偏大,选项B不正确;C、步骤二中将H2 换为 O2,不能还原CuO,但是可以将铜氧化,也可以测量质量变化,从而推测出铜的质量,选项C 正确;D、步骤二改为将步骤一所得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的质量,可推算出 Cu223D 正确。(OH) CO 的质量分数,选项故选 B。9 一定温度下,向碳酸钠饱和溶液里不断加水(V),溶液里碳酸钠的质量(W)、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a%)、碳酸钠溶液的pH、以及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加水的质量变化图示中正确的是()ABC
13、D【答案】 D【解析】【详解】A 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应是一条直线,不应减少,错误;B 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而不应变大,错误;C 项,碳酸钠溶液的 pH 7,而不应小于 7,错误;D 项,一定温度下,溶质、溶剂确定的情况下,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正确。故选 D。10 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没有沉淀生成B一定有氧化物生成C一定是放热反应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变化。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14、所以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同时是放热反应,生成的水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中和反应可能有沉淀生成,如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选 A。考点:中和反应11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A Ca( OH) 、 HNO 、 BaClBNa SO 、 MgCl 、 KOH232242C Na CO 、 K SO 、 HClD H SO 、NaCl、 Cu( NO )22324243【答案】 D【解析】【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详解】A、 Ca( OH) 2、 HNO3 相互交 成分生成硝酸 和水,能 生复分解反 ,故A
15、 不正确;B、 MgCl2、 KOH相互交 成分生成 氧化 沉淀和 化 ,能 生复分解反 ,故B 不正确;C、 Na2CO3 和 HCl 相互交 成分生成 化 、水和二氧化碳,能 生复分解反 ,故C 不正确;D、三者之 相互交 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 生复分解反 ,故D 正确。故 D。12 随着生活 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 的 迎。 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 和受潮,生 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 的小袋。你 放在 些小袋中的物 是()A蔗糖和无水硫酸 B食 和生石灰C 原 粉和生石灰D 碱和生石灰【答案】C【解析】A无水硫酸 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
16、氧化,故 A ; B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食 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 B ; C 原 粉能吸收氧气并 生反 ,生石灰 能吸收水分,故C 正确;D 碱与生石灰都能吸收水分,但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 错误 ;故 C。13 “部分酸、碱和 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 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 物 的 法不正确的是()OH-Cl-Fe2+不A 物 的化学式是FeCl2B 物 的名称是 化 C 物 可溶于水D 物 属于 【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Fe2+与 Cl-形成的是FeCl ,为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是可溶于水的盐,2A、处物质的化学式是 FeCl2;说法正确;故
17、不符合题意;B、 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 FeCl2 可溶于水,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 FeCl2 类别属于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14 实验室有盐酸和 BaCl2的混合溶液,小李同学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 变化关系如图。你认为X 是( )A纯碱溶液B水C稀盐酸D石灰水【答案】 A【解析】【详解】A、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 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
18、pH 不变,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 又升高,故A 正确;B、向盐酸和大于 7,故Ba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 B 错误;pH 增大,但不可能等于7、C、向盐酸和Ba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 减小,故 C 错误;D、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时,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使pH 值增大,但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曲线不会有水平一段,故D 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
19、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15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B反应后溶液呈中性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剂-水的质量增加,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来自于稀盐酸,且反应后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该离子为氯离子,在化
20、学上可以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氯离子,选项正确;D、由图可知,为氢氧根离子,为氢离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所以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选项正确,故选A。16 下列离子能在PH=2 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42-、 Fe3+、 Na+、 OH-+、 SO4 2-、 Cu2+、 NO3-A SOBKC Cl-、 K+、 SO42- 、 Na+D Ca2+、 Cl-、 CO32-、 Na+【答案】 C【解析】3+A 错A、 Fe 、 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H 和 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误;B、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共存,但Cu2+
21、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C、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 正确;D、在 pH=2 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因为+2H 和 CO3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应注意习题中的隐含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并结合复分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答此类习题17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区分开来,该试剂是(A二氧化碳B石蕊试液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答案】 C【解析】【详解】A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无现象,二氧化碳不会与盐酸反应,不能鉴别,故
22、A 错误;B、石蕊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显蓝色,不能鉴别,故B 错误;C、碳酸钠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和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C 正确;D、氯化钡和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 错误;故选: C。18 将 C、 CO、 CO2、 O2 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答案】 C【解析】【详解】将 C、CO、 CO2、 O2 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C 与 O2 有两个反应(生成 CO和 CO2); CO与 O2 有一个反应; C 与 CO2 有一个反应;故选
23、: C。19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42- +32-BMg2+ -+A H SOK COCl OH Na3+42- + -+2+3-42-C Fe SO H ClD Na Ba NOSO【答案】 C【解析】能大量共存,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A、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大量共存;B、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C、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选C。点睛:离子的共存问题实际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20 工
24、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高温CaCO3CaO+CO2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A生成CO2 的体积B生成CaO 的质量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应从零开始,错误;B、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氧化钙,应从零开始,错误; C、高温煅烧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但杂质不变,所以
25、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正确;D、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100 100%=48%,反应后,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56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故选 C。21 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高温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Fe2O3+3CO2Fe+ 3CO2 置换反应B用 NaOH 检测溶液中的 FeCl3: 3NaOH+ FeCl3= Fe(OH)3 +3NaCl复分解反应C加
26、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MnO 2化合反应2KCl+3O3点燃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O2CO2 分解反应【答案】 B【解析】【分析】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详解】高温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Fe O +3CO2Fe+ 3CO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正确;232B、用 NaOH 检测溶液中的 FeCl : 3NaOH+ FeCl =Fe(OH) +3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333正确;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MnO 2C 不2KCl+3O,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O
27、点燃,属于化合反应,故 D 不正确。故选B。CO2222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 Na2 CO3 、稀 HCl、 BaCl2、 NaClBNaOH、 FeCl3、稀 HCl、稀 HNO3C Na2CO3、 NaCl、 Na2SO4、 Ba(OH)2D NaOH、Ba(NO3)2、 NaCl、MgSO4【答案】 A【解析】A 选项中试剂互相滴加碳酸钠溶液可以产生气体和沉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氯化钠溶液无现象,所以能进行鉴别;B 选项盐酸和硝酸无法鉴别;C 选项中碳酸钠和硫酸钠无法鉴别;D 选项中不能进一步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故答案选择A23 向一定量的
28、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且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B a 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C b 点比 c 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D ab 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溶液的【答案】 DpH 7【解析】A.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而冒气泡,错误;B. a 点是碳酸钠恰好把盐酸反应完,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没参与反应的氯化钙,错误;C. b 点是混合溶液中的物质与碳酸钠恰好反应完,c 点是碳酸钠过量,两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相等,但c 点溶液质量比 b 点溶液质量大,故c 点溶液的溶质质量
29、分数小,错误;D. ab 线段表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 Na CO + CaCl2= CaCO + 2NaCl,生成的氯化钠溶液的pH7 ,故233任意一点对应溶液的pH 7,正确。故选D。点睛 : 解得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所表示的化学信息,然后结合化学反应作出判断。24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 pH 1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SO42 、 Na+、 CO3 2BFe3+、 SO42、 Cl2+2+2C Mg 、 Cl、 OHD Na 、 Ba、 SO4【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在 pH 1 的溶液中大量的氢离子232、 Cl和。A. CO3
30、和氢离子不共存 ,错误; B. Fe、 SO4氢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正确;2,不能C. Mg和 OH 生成沉淀共存,错误;D. Ba2 和 SO42 生成沉淀,不共存,错误。故选B。【点睛】不共存就是指离子间能相互结合生产沉淀或气体或水。25 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组是A NO3、 Fe3+、 Na+、 OHBCl、 K+、 SO42、Ba2+C K+、 SO42、Na+、 NO3D Ca2+、 Cl、 CO32、 Na+【答案】 C【解析】pH=1 为酸性溶液,故OH 不能纯在,故不能选ASO42、 Ba2+能反应故不能共存,故不能选BCa2
31、+、 CO32能反应故不能共存,故不能选D26 某溶液由 HCl、 MgCl22324中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液中滴入、 Na CO、Na SOBa( OH) 2 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 OH) 2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可能含有HClB一定含有Na2SO4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MgCl2D一定不含Na2CO3【答案】 D【解析】【详解】在滴加的Ba( OH) 2 溶液达一定体积时,才开始出现沉淀,此现象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能与 Ba( OH) 2 反应但却不生成沉淀的物质,该物质是盐酸,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故一定不会含有碳酸钠,故A 选项错, D 选项
32、正确;硫酸钠和氢氧化钡能够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 错误;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能溶于盐酸,只有当盐酸反应完了之后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故误。故选 D。C 错27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pH 1 的无色溶液A,将气球中的固体B 倒入溶液A 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B 不可能是()A锌B碳酸钠C碳酸氢钠D硫酸钠【答案】D【解析】【分析】试管中盛有pH 1 的无色溶液A,则无色溶液A 显酸性,将气球中的固体B 倒入溶液A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硫酸钠与酸不可能反应生成气体,故B 不能是硫酸钠。【详解】A、锌与酸可反应
33、生成氢气,可使气球胀大,故A 不正确;B、碳酸钠与酸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使气球胀大,故B 不正确;C、碳酸氢钠与酸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使气球胀大,故C 不正确;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硫酸钠与酸不可能反应生成气体,故气球不会胀大,故D 正确。故选D。28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NaOH、NaCl、 KNO3、MgCl2B NaOH、 Na2 CO3、 NaCl、 H2SO4C NaCl、Na2SO4、 AgNO3、 HNO3D FeSO4、 NaNO3、 KCl、HCl【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
34、镁沉淀,不透明,错误;B、碳酸钠、氢氧化钠都和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钠,硫酸和碳酸钠还会产生无色气体,但是最终溶液是无色透明溶液,正确;C、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是沉淀,不透明,错误;D、四者之间不反应,但硫酸亚铁溶于水呈浅绿色,错误。故选 B。29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A纯碱 Na2CO3 碱、制玻璃B生石灰 CaO 氧化物、补钙剂C食盐 NaCl 盐、除铁锈D火碱 NaOH 碱、生产橡胶【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 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35、其化学式为CaO,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补钙剂;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食盐不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不能用于除铁锈,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 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可用于生产橡胶,故选项正确。故选 D。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30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 1: 1D该反应的产物均为化合物【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错误,B、复分解反应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而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前有一种单质,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