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 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B加水稀释盐酸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 MnO 2 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 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2、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的质量不断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中氢元素来源于稀盐酸,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 C。2 镁、铝、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图象正确的是()A 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B 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量与酸溶液的关系图象C 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
3、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D 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图象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分析】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氢气速率越快;金属的化合价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氢气越快,越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产生氢气越多。【详解】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最终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反应的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
4、确;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铝活泼,铝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因此反应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是镁、铝、锌、铁,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当金属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是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 C。【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B相同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质
5、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少量 MnO 2【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错误;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由于盐酸是足量的,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要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就较少,所以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多,水平线靠上
6、,故选项图象正确;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故选 B。4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加
7、入氯化钠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逸出到空气,剩余固体质量减少,但是根据锰元素质量守恒,锰元素质量不变,所以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当高锰酸钾全部分解完毕,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在改变,因此锰元素质量分数先增大然后保持不变,选项 A 错误;B、金属活动性为镁大于锌,镁与盐酸反应速率大于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所以代表镁的曲线斜率大于锌的,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所以开始时镁对应生成气体质量大;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由于加入盐酸的量相同,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为相等,选项 B 错误;C、一定温度下,不饱
8、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氯化钠,因此刚开始氯化钠的质量不能为零,选项 C 错误;D、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相同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选项 D 正确。故选 D。5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取对应操作的是()A足量的锌片和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 的稀盐酸至过量【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过量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并且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反应速率快,符合题意;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剂质
9、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D、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pH2碱性,一开始 pH 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显pH 逐渐减小。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但是pH=2 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溶液的pH 不会小于2,不符合题意。故选 A。6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A向 pH=1 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 13 的氢氧化钠溶液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C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
10、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D向氢氧化钾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向 pH=1 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 13 的氢氧化钠溶液,pH 逐渐增大,由于反应生成水,溶液的pH 不能大于13;故选项错误;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镁的金属活泼性强,镁产生氢气的速率快;故选项错误;C、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待有晶体析出时,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D、向氢氧化钾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钡离子与硫酸根直接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故选: D。7 用等质量相
11、同表面积的镁条、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相同A【答案】 CBCD【解析】【分析】【详解】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符合题意;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压强增大越明显,故a 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不符合题意;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镁与盐酸反应放热,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符合题意;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随
12、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故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不符合题意;如盐酸过量,镁条的质量相等,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符合题意。正确的是:;故选 C。8 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的变化关系的是A图 A 表示加热两份等质量氯酸钾制氧气B图 B 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C图 C 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与铁D图 D 表示电解水【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增加氧气的质量,应该生成氧气质量相同,故正确;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氢氧化钠,则溶液的pH
13、会不断增大到大于7,故错误;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与铁,锌反应的快,铁反应的慢,但是生成的氢气相等,故错误;D、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故错误。故选 A。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B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 的稀盐酸C是向HCl 与 Na2 SO4 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 溶液D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放入到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则金属有剩余,酸完全被消耗。
14、则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由于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而又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硫酸反应速率比较快,反应时间短。A 正确;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pH=3 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pH 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变小,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继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过量,则溶液的pH小于 7,但是最终的溶液pH 不会到达 3,更不会小于3。B 错误;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
15、硫酸钡,所以应该一开始就产生沉淀。C 错误;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与是否添加催化剂无关。因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 错误。故选 A。10 分析下列实验图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加入生石灰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B等质量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C用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 未使用催化剂,b 使用了催化剂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钙和
16、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形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导致析出氢氧化钙,从而导致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部分氢氧化钙溶解,导致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B、锌比铁活泼,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用的时间短,所以曲线最先到达最高点;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每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需要锌、铁的质量分别为 65 份和 56 份,故等质量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故选项正确;C、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用的时间短,所以曲线最先到达最高点;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17、所以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 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b 应该是没有使用催化剂,故选项错误;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因为氢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所以开始不能产生沉淀,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氢气越多。1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B表示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在 M 点时 ,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C常温下 ,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
18、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D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高锰酸钾逐渐被消耗,则不会再生成氧气,所以曲线应该到后期为一条横线。A 错误;B、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图中的M 点对应的溶液pH7,则溶液显酸性,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有生成的氯化钠,还应该含有过量的稀盐酸。B 错误;C、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铁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由于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铁和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铁和锌全部反应。根据方程式:F
19、e+2HCl=FeCl2+H 、Zn+2HCl=ZnCl+H ,可知,每 56 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2生成 2 份质量的氢气,则相同质量的金属过量的稀硫酸,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C 正确;D、恒温下蒸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由于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变,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错误。故选 C。12 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没反应之前,没有硫酸镁,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镁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故正确;B、没反应之
20、前,没有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故正确;C、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硫酸有剩余,最后反应结束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故错误;D、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了反应,最后反应结束后,镁条的质量是零,故正确。故选 C。【点睛】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反应,硫酸有剩余。13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向含有一定量HCl 和CaCl2 的溶液中滴加Na2 CO3 溶液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
21、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D向两份质量相同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高锰酸钾分解完全后,质量分数不变,故 A 正确;B、向含有一定量HCl 和 CaCl2 的溶液中滴加Na2CO3 溶液,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全,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B 正确;C、 65 份的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 份的氢气, 56 份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 份的氢气,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
22、铁快,故C 不正确;D、向两份质量相同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粉末状大理石反应较快,最终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同,故D 正确。故选C。14 下列4 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ABCD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向盛有 MnO 2 的烧杯稀盐酸液KMnO4 固体入 Na2CO3 溶液中加入 H2O2 溶液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是会放出氢气,氢气的量应从零开始,该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选项A 错误;B、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剩余的固
23、体中还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结束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能为零,该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选项B 错误;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迅速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沉淀应从零开始不断上升直至反应结束,选项 C 错误;D、向盛有 MnO2 的烧杯中加入 H2O2,会迅速放出氧气直至反应结束,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选项 D 正确。故选 D。15 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都为+2 价)。产生H2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B甲金属可能有剩余C两份稀硫酸都耗尽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大【答
24、案】 B【解析】【分析】甲、乙金属等质量,且反应后化合价均为正2 价,故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酸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的氢气多,活泼性强的反应时间短。【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乙的反应时间比甲短,故乙的活泼性比甲强,说法错误;B、由图分析可知,甲生成的氢气多,即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小,乙反应完全时,甲金属可能有剩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若两份稀硫酸都耗尽,即酸不足,那么生成的氢气应该一样多,与图示不符,该说法错误;D、由图分析可知,甲生成的氢气多,即甲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与乙,说法错误。故选 B。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50 g的鸡蛋,约含
25、7 g 蛋白质。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一般人群每天吃12 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固时说明温度已接近。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 A-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溶液涂膜、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 70%的贮藏柜中
26、贮藏 30 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其中 CK 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6 个月。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每 100 g 鸡蛋,约含蛋白质_g。(2)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_。(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方法。(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答案】 14Ca(OH
27、)2+CO2=CaCO3 +H2O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对比实验【解析】(1)每 100 g 鸡蛋,约含蛋白质 =100g7=14g;(2)用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50 g鸡蛋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 +H2 O; (3)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分析两幅图可知,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三种方法,利用了对比实验法;(5) 鸡蛋营养价值高,一般人群每天吃12 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
28、负担,故错误,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故错误,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故正确。17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至少答一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29、”)。我国著名化学家_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 的生产工艺。我国有 9900 多万公顷盐碱地,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大类型。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有些地区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此即 返盐 季节;有些地区到了秋季,土壤中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 Na2SO4?10H2O),人们将上述现象俗称为 “春泛盐,秋泛硝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由
30、图 2 可知, 50 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将 40 等质量的 NaCl 和 Na2SO4 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40 时,将 25gNa2 424的 _溶液。SO 固体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 SO(选填“饱和”或“不饱和”)结合图 2 中的溶解度曲线,试解释“秋泛硝”的原理_。盐碱地也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许多科技工作者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治理盐碱地的工作中,目前已有许多可喜的实质性进展。Na2CO3 的生产工艺。下列方法措施中,不能改良盐碱地的是_(选填序号之一)。A 向盐碱地里撒施大量熟石灰B 春秋季平整土地,适时耙地,并适量灌水洗盐
31、C 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和高效复合肥,并配合使用富含活性菌的土壤改良剂D 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滨柃、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答案】蒸馏法MgCl2(熔融)通电Mg+Cl2 蒸发结晶侯德榜硫酸钠硫酸钠溶液饱和 秋季温度较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硫酸钠晶体从土壤中析出A【解析】【分析】【详解】( 1)目前普遍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故填:蒸馏法;通电 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MgCl2(熔融)Mg+Cl2;“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不大;故答案为蒸发结晶;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2)由图
32、2 可知, 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硫酸钠。温度小于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 40等质量的 NaCl 和 Na2SO4 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 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硫酸钠溶液。 40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8g,即100g水最多溶解硫酸钠的质量为48.8g,将25gNa2SO4 固体放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可得到Na2 SO4 的饱和溶液。 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秋季温度较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土壤中会有硫酸钠晶体析出。A、熟石灰溶液呈碱性,不能改良盐碱地,不正确,符合题意;B、春秋季平整土地,适时耙地,并适量灌水洗盐,正确,不符合
33、题意;C、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和高效复合肥,并配合使用富含活性菌的土壤改良剂,正确,不符合题意;D、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滨柃、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9 年 1 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 380 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 _材
34、料(填 “有机 ”或 “无机 ”)。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 _。(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_。(填标号)A 提供氧气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提供可燃物(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_ 。(答一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有机物具有可燃性B隔绝空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MgOH 2MgO+H 2O【解析】【分析】燃烧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详解】( 1)聚氨酯是含碳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故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质是有可燃性。( 2)燃烧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烟花起到了点燃聚氨酯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其燃烧时的温度,故选B。( 3)灭火是阻断燃烧的条件,由叙述可知 380 以上是氢氧化镁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释放出大量水份,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的进行,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OH 2MgO+H 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