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1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A往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B某温度下,将KNO3 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C向一定量CuSO4 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答案】D【解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NaOH 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化是从大于7 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pH 值的变B、某温度下,将KNO3 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0 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
2、操作项对应合理;C、向一定量CuSO4 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 0,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不合理。故选 D。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 ,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
3、化铁【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的活动性强于铁,故锌的反应速率大于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Fe+H 2SO4 =FeSO4 +H 2Zn+H 2SO4 =ZnSO4 +H 2,每生成2g 氢气,需要消耗的锌、铁的质量分布为 65g、 56g,所以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最终是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锌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故选项错误;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不断增大,但是开始时固体质量不是0,故选项错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D、一氧化碳气体
4、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会生成一定质量的铁,最终固体的质量不会为 0,故选项错误。故选 C。3 镁、铝、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图象正确的是()A 等质量的镁、铝、锌、B 等质量的镁、铝、锌、D 等量酸与足量镁、C 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铝、锌、铁反应,氢气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锌、铁反应,氢气质量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量与酸溶液的关系图象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图象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分析】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氢气速率越快;金属的化合价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
5、应时,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氢气越快,越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产生氢气越多。【详解】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最终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反应的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铝活泼,铝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因此反应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是镁、铝、锌、铁,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当金属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由
6、大到小是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 C。【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 下列四个图像中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图甲: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B图乙:足量的锌和铁分别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中C图丙: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 固体D图丁:往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 大于7,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pH 不断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故A 正确;B足量的锌和铁
7、分别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故B 错误;C一定质量的KMnO4 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不断减少,当完全分解时固体质量达到最小值,之后不再变化,故C 正确;D、往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当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到室温时,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的图象题,注意起点、拐点与终点的含义。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
8、2 的情况下,产生O2 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C表示等质量的Fe、 Mg 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B、在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C、铁与稀盐酸反应: Fe+2HCl=FeCl 2 +H 2 ,镁与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 2 +H 2 ,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等质量的Fe、Mg 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而且镁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 Na
9、OH 溶液至过量,一开始, pH7,符合题意。故选 D。6 分析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向两只装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与铁,则图中a 线表示的是加入镁对应的变化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 线表示的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b 线表示的是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C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该图表示的是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的关系D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该图表示的是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因为稀硫酸的质量相同,设溶质硫酸的质量为98g,根
10、据 Mg+H 2SO4 = MgSO 4 +H 2和 Fe + H 2SO4 =FeSO4 +H 2计算可知,镁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22g,铁与硫酸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54g,故铁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大,故A 正确;B、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会加快反应速率,则b 线表示的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a线表示的是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故B 错误;C、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优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则沉淀不是一开始就生成的,故C 错误;D、烧杯中原本有溶液,则溶液质量起点不可能为零,故故选 A。
11、D 错误。7 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NH4NO3 固体溶于水B煅烧石灰石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 加入金属DFeCl3 和H2SO4 混合液中加入NaOH 溶液【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应该是溶液温度先降低,后慢慢恢复至室温,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稀 H2 SO4 加入足量金属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硫酸,因此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 加入足量金属时,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 Fe
12、Cl3 和 H2SO4 混合液中加入NaOH 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选 D。8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A向 pH=1 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 13 的氢氧化钠溶液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C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D向氢氧化钾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向 pH=1 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 13 的氢氧化钠溶液,pH逐渐增大,由于反应生成水,溶液的pH 不能大于13;故选项错误;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
13、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镁的金属活泼性强,镁产生氢气的速率快;故选项错误;C、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待有晶体析出时,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D、向氢氧化钾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钡离子与硫酸根直接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故选: D。9 相同质量的Mg 、 Fe、 Zn 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 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 H2SO4 的质量关系见图,分析图象所得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ZnFe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了质量:MgFeFeZnD三种金属与稀H2SO
14、4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生成氢气质量越小,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由图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锌、铁、镁,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 Fe Zn,该选项说法正确;C、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因此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 的质量:Mg 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氢气质量越大,反应后形成溶液质量质量越小,因此三种金属与稀H2SO4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Mg Fe Zn,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15、 A。【点睛】金属的化合价等质量不同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成正比。金属的相等原子质量10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答案】 A【解析】【分析】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
16、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 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 B 不正确;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 C 不正确;D、 pH 12 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pH 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pH 不可能小于 7,故【点睛】D 不正确。故选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 pH 不可能小于 7。11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
17、、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B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D某温度时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H2SO4+ 2NaOH= Na2SO4+ 2H2O 可知,反应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98: 80,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选项正确;BZn2HCl Zn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由化学方程式+=2,由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可知,参加反应
18、的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24:2,所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金属锌的质量多一些,则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镁生成的氢气多一点;横坐标代表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开始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是重合曲线,当锌完全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继续增加,直至镁完全反应,选项错误;C、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小,溶液的pH逐渐增大,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 不变,碳酸钠溶液过量后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 大于 7,选项正确;D、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
19、钙的同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即使恢复至室温,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选项正确,故选B。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B表示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在 M 点时 ,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C常温下 ,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D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高锰酸钾逐渐被消耗,则不会再生成氧气,所以曲线应该到后期为一条横线。A 错误;B、将稀
20、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图中的M 点对应的溶液pH7,则溶液显酸性,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有生成的氯化钠,还应该含有过量的稀盐酸。B 错误;C、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铁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由于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铁和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铁和锌全部反应。根据方程式:Fe+2HCl=FeCl2+H 、Zn+2HCl=ZnCl+H ,可知,每 56 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 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2生成 2 份质量的氢气,则相同质量的金属过量的稀硫酸,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C 正确;D、恒温下蒸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21、由于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变,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 错误。故选 C。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足量的锌、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滳加稀硫酸C向一定量混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D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活泼,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镁大于锌;该反应中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且少量,镁、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同;故图像所示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 值应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pH 值应逐渐下降,
22、故图像所示错误。C、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没有沉淀产生;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图像所示正确。D、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大于0,起点错误,加入氯化钠固体后,溶质质量增大至饱和,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所示错误。故选: C。14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 pH=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 因为是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
23、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酸会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与铁片和铝片反应的酸的溶质质量(HCl)相等,所以生成氢气质量就相等。又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的反应速率比铁快,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铁短。即出现拐点时间短。故A 符合题意;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会挥发走,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而图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B 不符合题意;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一开始加入稀硫酸就会产生硫酸钡沉淀。故C 不符合题意;D. 向 pH= 10 的氢氧化钠
24、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但是水无论加入多少,都还是氢氧化钠溶液,会显碱性, pH 总是会大于 7,但是不可能 pH 小于 7。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5 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A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B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 的变化C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设加入金属质量为m,镁生成的氢气质量为x,铝生成氢气质量为y,Mg+H 2SO4=MgSO4 +H 2242mx24 = m , x=
25、 1 m2x122Al+3H2SO4=Al 2 (SO4 )3+ 3H 2546my54 = m, y= 1 m6y9x 小于 y,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铝的大于镁的,当金属没有完全反应时,硫酸完全消耗,产生的氢气质量等于硫酸中氢离子的质量,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选项A 正确;B、硫酸显酸性, pH 小于 7,加入水后,溶液稀释,溶液pH 有所增大,但是无限稀释后,溶液的仍然为硫酸,所以pH 无限接近与 7,但是不会超过7,选项 B 错误;C、饱和食盐水的中不断加入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保持不变,选项 C 错误;D、溶液为硫酸铜质量,所以开始时溶液质量不为零,选项D 错误
26、。故选A。【点睛】酸性或碱性溶液无限稀释后,溶液本身的酸碱性不会发生改变。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 每天吃大米饭时,你想过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吗,而一提到它,人们会想到有 “杂交水稻之父 ”之称的袁隆平吗?最古老的大米消费证据是从中国湖南省道县的岩窑洞玉蝉岩洞中找到的四粒大米,与该遗址有关的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谷物似乎代表了早期的驯化形式,这可能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并填写下列空白。(1)为什么东北大米好吃?主要三大原因:品种、水土、气候。就东北的气候看,种植水稻时,需要施用的化肥是_(填写化肥的种类),这种化肥的作用是增强作物的_能力。(2
27、)把水稻去壳,就制成了大米,大米中含有的营养素糖类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_提供能量。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化学式为_;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 _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_。【答案】磷肥抗寒、抗旱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C6H10O5)n酶的催化葡萄糖【解析】【详解】(1)东北的气候寒冷,种植水稻时,需要施用抗寒的化肥,而磷肥具有该性质。(2)食用的糖类经氧化放出能量,用来维持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 n ,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然后才能被人体吸收。17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28、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 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填 1 种即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填字母序号)。A 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B 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C 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
29、组成的混合物D 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沽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充分燃烧 1 g 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上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_(写出 1 点即可)。点燃【答案】塑料(或橡胶)DCH4+2O2CO2+2H2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氢气贮存困难(或制取成本高)【解析】【分析】【详解】( 1)塑料制品和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2) A、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 374并加压到超过 219 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两者物理性质差别很大
30、,故选项说法错误;B、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 374并加压到超过 219 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水分子间距离可能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故选项说法正确;点燃(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据图可知,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目前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没有大量应用氢能源是没找到合适、廉价的制氢方法及合理、安全的储存和运输方法。1
31、8 阅读科普短文,依短文内容回答问题。木糖醇(化学式为 C5H12O5)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木糖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齿的清洁,但是过度食用有可能带来腹泻等副作用,这一点不可忽视。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它的甜度与砂糖相同,但热量却只有砂糖的 75%,木糖酵在人体内氧化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 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 _(答出一点即可 )。( 2)木糖醇属于 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木糖醇在人体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反应条件略去)。( 3)木糖醇的用途是 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白色或晶体或极易溶于水或有甜味有机物2C5H12O5+11O2=10CO2+12HO清洁牙齿或做甜味剂或提供能量等【解析】【详解】(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有甜味;(2)木糖醇属于有机物,木糖酵在人体内氧化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5H12O5+11O2 =10CO2+12H2O;(3)木糖醇的用途是:清洁牙齿、做甜味剂、提供能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