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 向一定质量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溶液质量与加入 Zn 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 种B c 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u(NO3)2C取 d 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D若取 ab 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答案】 D【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Zn Cu Ag,向一定质量AgNO3 和 Cu(NO3)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 3 = Zn NO+2Ag265216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
2、质量减少的过程;Zn +Cu NO 2 = Zn NO 2 +Cu6564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详解】A、在 a 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A 错误;B、 c 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 错误;C、取d 点的固体,有过量的锌,在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C 错误;D、 ab 段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滴加稀盐酸,有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 正确。故选D。2 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 M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M
3、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图中 ab 间(不含a、 b 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bc 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c 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ABCD【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 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硫酸能与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和水,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 oa 段沉淀质量增加; ab 段沉淀质量不变; bc 段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的沉淀中,一部分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M 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不能共存,故说法正确。图中 ab 间(不含 a、 b 两点)是过量的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过程,
4、过程中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故说法正确。M 中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镁等,当杂质为氯化镁时,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故说法正确。若 M 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稀盐酸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c 点后溶液中稀盐酸过量,溶质有氯化钡、氯化镁、氯化氢三种溶质,c 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故说法正确。故判断均合理。故选: A。3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错误的是A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B向硝酸银和硝酸
5、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D向一定量H2SO4 和 MgCl2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当加热一段时间以后,生成氧气、氯化钾,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此选项正确;B.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易
6、发生。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2AgNO33 2,每 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 216=2Ag+Zn(NO )份质量的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铜溶液反应,Zn+Cu(NO3)2=Zn(NO3)2+Cu,每65 份质量的锌能生成64 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变大,图像应先降后升,此选项错误;C.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使pH 值逐渐变大,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 7,此选项正确;D. 向 H2SO4 和 MgC
7、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Ba(OH)2 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氯化镁都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开始时就生成沉淀,当H2SO4 和 MgCl2 完全反应后,再加入 Ba(OH)2溶液也不再产生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此选项正确。故选 B。【点睛】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4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向
8、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盐酸首先与铁锈氧化铁的反应,不会生成气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与氯化亚铁,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 正确;B、稀硫酸呈酸性,其pH 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 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 在减小,故 B 错误;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在酸性环境下氢氧化铁不会存在(氢氧化铁会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因此需要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沉淀,观察图象一开始就出现沉淀,不符合反应事实,故C 错误;D、石灰石高温
9、煅烧后剩余固体主要是氧化钙质量不可能为零,故故选 A。D 错误;5 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 M,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 M 中一定含有碳酸钠B图中 ab 间 (不含 a、 b 两点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C bc 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D d 点溶液中的溶质为两种【答案】 B【解析】【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根据题意,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开始沉淀增加,然后沉淀不变,最后沉淀减少一部分,然后保持不变。【详解】
10、A、 M 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因为是硫酸和碳酸钠二者反应生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B、 ab 过程中沉淀不变,说明加入的盐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氢氧化钡显碱性,故图中 ab 间(不含 a、b 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C、 bc 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因为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碳酸根,故沉淀中没有碳酸盐沉淀,故无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D、 d 点溶液中有溶于盐酸的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有盐酸与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还可能有剩余的盐酸,故溶质不少于两种,不符合题意。故选B。6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
11、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时,溶液pH7B c 点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C b 点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小D d 点时,整个反应过程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8g 【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后发生的反应分别是:NaOH+HCl=NaCl+H2O, MgCl2+2NaOH=Mg(OH)2 +2NaCl,a 点时,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 pH 8g,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能从图像中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 向一定质量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和溶液中逐渐
12、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BCD【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硝酸锌逐渐增加,直至硝酸银与硝酸铜完全反应,选项正确;B、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银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硝酸银完全反应时硝酸银的质量为零,选项错误;C、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
13、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由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银的质量比=65:216+=,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质量减少,由化学方程式Zn+Cu(NO3 23 2)=Zn(NO ) +Cu 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铜的质量比 = 65: 64,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质量增加,选项正确;D、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才有铜生成,铜的质量开始增加,直至硝酸铜完全反应,选项正确,故选B。8
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B相同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少量 MnO 2【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错误;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由于盐酸是足量的,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15、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要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就较少,所以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多,水平线靠上,故选项图象正确;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 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 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 大于 7,故选项图象错误;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故选 B。9 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
16、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BCD【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会继续与盐酸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消耗完后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完后,继续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此时才开始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镁消耗完后沉淀量不再增加。故选A。【点睛】几个反应在一起时,要分析反应进行的先后顺序,再根据相关反应进行解答。10 向含 HCl、 CuCl22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
17、H 溶液,随着2+、 Mg2+依和 MgClpH 增大, Cu次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溶液中析出固体质量与pH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pH 小于 4.2 的范围内,无化学反应发生B a 点处析出的固体是Cu( OH) 2 和 Mg ( OH) 2C pH 在 6.7-8.6 范围内,溶液中有3 种溶质D若 m2 =2m1,则原溶液中氯化铜和氯化镁的质量相等【答案】 C【解析】【分析】向含 HCl、 CuCl2 和 MgCl2 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 溶液, HCl 先和 NaOH 反应生成NaCl 和H2O, CuCl2 再和 NaOH 反应生成 Cu(OH)2 沉淀和 N
18、aCl,MgCl2 再和 NaOH 反应生成Mg(OH) 2沉淀和 NaCl。【详解】A、 pH 小于 4.2 的范围内,是 HCl 和 NaOH 反应生成 NaCl 和 H2 O,没有固体析出,不符合题意;B、 a 点处是 CuCl2 和 NaOH 反应生成Cu(OH)2 沉淀和 NaCl,析出的固体是Cu(OH)2,不符合题意;C、 pH 在 6.7-8.6 范围内, HCl、 CuCl 已完全反应, MgCl还未反应,所以溶液中含有氯化22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3 种溶质,符合题意;D、 若 m =2m1,说明生成的Cu(OH) 和 Mg(OH)质量相等,均为m ,设原溶液中氯化
19、铜的2221质量为 x,氯化镁的质量为 y。CuCl 2Cu(OH) 2MgCl 2Mg(OH) 2135989558xm1ym1135x95y98m158m1x1.38m1y 1.64m1所以原溶液中氯化铜和氯化镁的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故选C。11 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三组实验,分别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甲乙银、锌的混合物稀盐酸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盐酸和氯化铵的浓溶液氢氧化钠浓溶液生锈的铁钉稀盐酸ABCD【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银、锌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氢
20、气,一开始就会产生氢气,所以不能;向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一开始就会产生沉淀,所以不能;盐酸和氯化铵的浓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氯化铵再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所以能用曲线表示;向生锈的铁钉加稀盐酸,氧化铁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铁再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能用曲线表示;故选B。12 探究稀盐酸与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的实验,烧杯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AlCl
21、3B该实验是将氧化铝粉末逐渐加入稀盐酸中C a 点和 b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D a 点和 b 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 b 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铝和氯化氢,故A 错误。B、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铝中,故B 错误;C、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a 点和b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铝,故C 错误;D、 a 点表示氧化铝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 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a 点和b 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质量相等,故故选: DD 正确;13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
22、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ABCD【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开始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为零,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正确;B、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加入盐酸的量达到一定量时氧化铁完全反应,固体质量等于零;错误;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速率大,反应结束后小;错误;D、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溶剂增加的更快一些;反应结束后溶剂水的增加速度变慢;错误;故选 A。14 已知 CO2+H2O+CaC
23、O3Ca(HCO3) 2,下列图象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Ca(OH) 2 +CO 2 =CaCO 3+H 2O ,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如下反应: CO 2 +H 2O+CaCO 3 =Ca(HCO 3 )2 ,故溶质的质量先逐渐减小,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待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
24、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会继续与碳酸钙沉淀、水反应,故沉淀的质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C、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无碳酸氢钙生成,后碳酸氢钙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氢钙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题意。故选 D。15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 pH=3 的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25、C相同质量的Mg 、 Fe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D向一定质量的CaCl2 和 HC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向 pH 3 的酸性溶液中加水,酸性逐渐减弱,pH 增大,但是不能变为中性和碱性溶液,只能无限接近 7 不超过 7,选项 A 图像不合理;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刚开始溶液是稀硫酸,显酸性,pH 小于 7,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 pH 逐渐增大,恰好与硫酸反应完,pH 等于 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pH大于 7,选项 B 图像不合理;C、相同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 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铝产生2 份质
26、量的氢气,镁产生的氢气比铁多,且镁比铁的活动性强,反应速率比铁快,选项C 图像不合理;D、向一定质量的 CaCl和 HC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后2与氯化钙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是第二步反应,否则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会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钙,相当于反应未发生,因此当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因此沉淀过一段时间生成,选项D 图像合理。故选: D。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水果不仅带给我们味觉上的享受,更能提供丰富的营养。但是水果的保存也会给我们带来小小的烦恼,保存不当,水果会失水或腐烂变质。在水果的冰点温度下储藏,能较长时间保持鲜果固有
27、的品质和营养,这项技术叫冰温储藏。为了探究荔枝的冰温储藏(荔枝的冰点温度为 1.2)是否优于普通冷藏(温度通常为 0 10)。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组实验,实验条件如表 1 所示。以荔枝的还原糖含量作为衡量荔枝品质变化的指标(还原糖含量越高,品质越好),每隔七天进行一次水果品质检测,实验结果见图1。如表 实验条件组号储藏温度湿度备注1 1.287%荔枝的品种、大小、成熟度、数量以及23 87%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氧气的浓度也影响着水果的保鲜。在储存水果时为了抑制呼吸作用,一般要降低氧气的浓度,当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小时,呼吸作用最弱,此时对应的氧气浓度适宜水果的储存。如果降得太低,植物组织就进行无氧呼吸
28、,无氧呼吸的产物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影响水果的保鲜。此外,储存时还要注意有些水果不能和其他蔬果一起存放,如苹果、木瓜、香蕉等。这类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会释放“乙烯”气体,可加速水果的成熟和老化。腐烂的水果也会释放乙烯,因此在一堆水果中,如果有一颗是腐烂的,要尽快挑出去。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乙烯 _(填“能”或“不能”)催熟水果。(2)在文中的荔枝实验中,研究的影响水果储藏的因素是(3)通过如图可得到的信息是_(写出 1 条即可)。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B 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水果的保鲜C 荔枝的还原糖含量在冰温储藏时始终高于普通储藏(5)请举出日常生活中水果保鲜的方
29、法_(写出 1 种即可)。【答案】能储藏温度超过一定天数后,荔枝冰温储藏比普通冷藏保鲜效果要好ABC装入保鲜袋【解析】【详解】( 1)这类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会释放“乙烯”气体,可加速水果的成熟和老化,所以乙烯能催熟水果。( 2)探究荔枝的冰温储藏(荔枝的冰点温度为1.2)是否优于普通冷藏(温度通常为010)可知研究的影响水果储藏的因素是储藏温度;(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天数后,在冰温储藏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冷藏还原糖含量,所以得到的信息是超过一定天数后,荔枝冰温储藏比普通冷藏保鲜效果要好;( 4)普通冷藏(温度通常为 010),故 A 说法错误;氧气浓度降得太低,植物组织就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
30、吸的产物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影响蔬菜水果的保鲜,故B 说法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开始时,冰温储藏还原糖含量低于普通冷藏还原糖含量,在一定天数后,在冰温储藏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冷藏还原糖含量,故C 说法错误;(5)平常水果保鲜用的是装入保鲜袋。17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农药是一把 “双刃剑 ”,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有的农药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了趋利避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农药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普遍建立了农药登记和淘汰退出制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和防范农药的使用风险。农药在投放市场前,必须申请农药登记。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农药登记部门科学评
31、价,证明其具有预期的效果,对人畜健康或环境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后,方可取得登记,并在规定的范围内销售、使用;已使用的农药,经风险监测和再评价,发现使用风险增大时,由农药登记部门作出禁用或限用规定。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对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做出了停产和停用的决定,90 年代,禁止生产和使用杀虫脒、除草醚等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可以达到农药使用的利弊平衡,例如有科研人员测定了三唑酮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番茄中降解规律如右下曲线。去皮和烹饪可以去除果蔬中部分农药残留,蒸煮炒均能有效降低黄瓜中的农药残留量,但部分果蔬不适用去皮和烹饪,如橄榄、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方
32、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一般在水中加入食盐、面粉、NaHCO3、醋酸等用于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也有人研究了利用奶粉等6 种方法去除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杜绝农药对人和环境的污染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C 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2)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_。(3)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_天,原因是_。【答案】 BC 奶粉 1 大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
33、 ( 或分解 ) 农药残留量减少【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 A、必须合理使用农药,尽量减少农药对人和环境的污染,故 A 错误; 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故 B 正确; C、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这些农药对人体危害较大,已经停止生产和禁止使用,故 C正确。 (2)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奶粉,由题中图表知,使用奶粉农药残留最小。(3)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1 天,原因是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 或分解 ) 农药残留量
34、减少。点睛合理使用农药,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一般在水中加入食盐、面粉、NaHCO3、醋酸等用于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18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 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 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 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 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
35、中2CO 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 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 pH 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 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 CO2 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请写出两种)(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 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请写出两点)【答案】( 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2)大气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 就越低;大气中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