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内容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中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 “谪 ”指 “因罪贬官 ”,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B. 核舟记中 “天启壬戌秋日 ”天,“启 ”是皇帝年号纪年, “戌壬 ”是天干地支纪年。C.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 ,作者欧阳修 ,自号醉翁 , 北宋文学家 ,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D. “记 ”是一种文体 ,可以记人记事 ,可以记山川名胜 ,可以记器物建筑 ,故又称 “杂记 ”。在写法上“记 ”大多以记叙为主 ,兼有议论和抒情。【答案】A【解析】 【分析】 A. “陟 ”
2、是 “提拔,奖赏 ”,不是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故答案为A。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文体知识、文学常识及古文化常识的把握,注意古代官职的知识。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B. 古代文体 “记 ”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 “说 ”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C.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 ”指家乡; “长河落日圆 ”中的 “河 ”指黄河;“晋太元中 ”的 “太元 ”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
3、正 ”是谥号。D. 谈吐可显儒雅之风。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写了文章,想请【答案】C【解析】 【分析】A.乡愁是余光中的作品;B . 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铭 ”;D.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 ”, “令堂 ”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故选C。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注意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曹刿论战选自纪传体史书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诸葛亮的出师表选自国别体史书三国志。B. 日本夏
4、目漱石的我是猫中作为一只猫的 “我 ”,只能把看到的故事用 “我 ”觉得最有趣荒诞、新奇、夸张、诙谐 的方式讲给人们听。C.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 “节气 ”的身影,比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分别写到了 “白露 ”“惊蛰 ”两个节气。D. “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此句为并列关系的复句。【答案】 A【解析】 【分析】 A.左转属于编年体。三国志属于纪传体。BC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及复句关系的辨析。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
5、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据此辨析复句类型。也可以根据关联词辨析。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B. “以诗为词 ”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
6、名称亚元。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答案】 C【解析】 【分析】 C.有误。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故答案为: C。【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变中见真谛。鲁迅的故乡通过闰土的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现实。B.
7、成语 “温故知新 ”“扑朔迷离 ”“水落石出 ”分别出自论语、北朝民歌木兰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 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D. “诸子百家 ”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答案】 B【解析】 【分析】 ACD 表述正确。 B “水落石出 ”不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是出自欧阳修的岳阳楼记。故答案为: 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
8、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A. 谦辞 :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 法国 :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雨果C. 小说 :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 律诗 :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答案】A【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A:正确;B:错误。普希金是俄国人;C:错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D:错误。木兰诗是乐府诗;故选: A。故答案为: A【点评】解答这道题
9、,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7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 ”“守岁 ”等各种习俗。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 ”渐淡。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B.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D.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答案】 C【解析】 【分析】写春联,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街坊道喜拜年这几种都属于传统习俗,有“年味 ”。驾车出游属于现代。故选 C。故答案为: C【点评
10、】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做该题时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辨析。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 ”是指男子)20 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耄耋 ”指八九十岁。B. 科举考试中的 “乡试 ”,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铭,古人刻在器
11、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答案】 C【解析】 【分析】 ABD 表述正确。 C 项,屠格涅夫不属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俄国的契诃夫属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
12、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B. 杜甫被誉为 “诗圣 ”,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D.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答案】 B【解析】 【分析】B表述错误,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1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
13、一项是()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B. “社稷 ”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指国家;“风骚 ”作名词时泛指文学, “风 ”指诗经中的“国风 ”, “骚 ”指屈原的离骚。C. “豁然开朗 ”“觥筹交错 ”“心旷神怡 ”“雾凇沆砀 ”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D.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陶庵梦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 用了字、籍 、官 来命名。【答案】D【解析】 【分析】 ABC表述正确。 D: 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故答案 : D【
14、点 】本 考 文学和文化常 的 累能力。文学常 包括各种常 文体、作家作品、史 体例等。文化常 包括 文化中人物称 、作品命名、古代官 、文化典籍等相关知 。 些常 知 量大, 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 索多看多 。解 需 心 比,防止 冠李戴, 代混淆等。11 家 在学 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 然研究一个极小的 ,也能探 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 小,而其映射的范 ,却往往甚大。 ” 参与下面一些小 的探究活 , 开启自己的智慧之 。( 1)【 歌里的 “智慧 ”】 唐宋 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透 些景物,我 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 律。下面两句 ,都反映了一定的物候 象, 探究形成
15、 种物候 象的原因。北 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雪。( 2)【 典里的 “智慧 ”】朱光潜先生 , 小 不能 故事,更要通 感悟、品味、欣 , 出故事背后的 意。 意就是 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 和 。格列佛游 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 技的方法来 拔官 ,作者 的用意是什么呢?( 3)【生活里的 “智慧 ”】 代社会,广告无 不在。有些广告, 来了良好的 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告, 社会、生活 来了不良影响。下面是部分 品的广告, 广告在 上有何共同点?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 字使用上的什么 ? 你 广告 意的看法。衣衣不舍 某洗衣店广告步步糕升 某蛋糕广告油 无患 某 油精广告万室具 某房
16、公司广告【答案】 ( 1) 度差异。北方 塞 度 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 夏季 已大雪 。( 2)用意:借此抨 了当 英国 廷大臣 的昏 无能, 刺了高官厚爵 得者 阿 奉承的丑 嘴 ,揭露了当 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都是用 “ 音 ” 成 改 面,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 字使用上的不 范 。 广告,利用人 耳熟能 的成 来吸引消 者眼球,固然能 来一定的 效益,但是, 上是 我国 文化的 ,会 字的 范、文明的 承 来不良影响,必 加以禁止。【解析】 【分析】( 1)注意找到 中提示的关 答点“物候 象 ”,首先根据所学知 了解什么是 “物候 象 ”,再根据 句的内容分析,
17、第一句的 象是由于“物候 象 ”有 “高下差异”,第二句的 象是由于“ 度差异 ”。(2)根据所 所 ,仔 回 格列佛游 描写了小人国用比 技的方法来 拔官 的情节内容,从小说批判性主题来分析此情节的讽刺效果。(3)仔细观察几则广告的内容,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改用成语,从这些做法,对汉字的正确使用的影响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故答案为:( 1)纬度差异。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都是用 “谐音 ”给成语改头换面,反映了
18、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问题。这类广告,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固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会给汉字的规范、文明的传承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禁止。【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探究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一句写北方下雪早的特点,体现物候现象和维度的高低有关的科学道理。(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情节安排的用意。答题时应注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用极其荒唐可笑的故事情节,影射讽刺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和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本题考
19、查分析规范使用广告宣传语。答题时应注意,广告宣传属于公共用语,要符合现代汉语运用的规范要求,从这个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和造成的不好影响来阐述见解。1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 “刮目相看 ”“淡泊明志 ”“门庭若市 ”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B. 古人常用 “阴 ”“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 “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
20、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答案】 B【解析】 【分析】 B 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 ”,不叫 “阳 ”。故选 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13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我们已经学了韩愈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B. 艾青因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美好愿望,被称
21、为 “太阳与火把 ”的歌手。他的这两首诗歌都是自由体诗的代表。C. “迁谪 ”是贬官的意思。“迁 ”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 ”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 ”指的就是升官。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周树人的且介亭杂文,这是一篇驳论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作者发出了中国人当自强自信的呐喊。【答案】A【解析】 【分析】 A“韩愈的小石潭记 ”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1
22、4 下面各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 朗读诗歌要把握好朗读节奏,比如,可以这样划分我看中的诗句节奏:我枉然的/ 心胸里 / 描画。/ 在你B.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一个假设复句。C. 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作者都是清代小说家,他们那分别是曹雪芹、吴敬梓和蒲松龄。D. “月夜忆舍弟 ”中的 “舍弟 ”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同样是谦辞的还有“家兄 ”“小女 ”“拙作 ”等。【答案】D【解析】 【分析】 A 项错误,应划分节奏为:我/ 枉然 / 在你的心胸里/ 描画;B 项错误,这是一个条件复句;C 项错误,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作者依次是吴敬梓、曹雪芹和蒲松龄;D 项正
23、确。故选 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复句类型、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辨析。A、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 “主 / 谓 / 宾 ”的原则进行划分。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B、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C、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聊斋志异 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D、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谦虚与尊敬。古人不但说自己用
24、谦称,说自己家里人时也用谦称。1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郭沫若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代表性的剧作有屈原棠棣之花等。B.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中的 “钟 ”“石 ”都是古代的容器,也作容量单位。C. 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 ,仪式上男子束发戴帽 ,后人就常用 “冠 ”或 “加冠 ”表示成年。D.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分别出自左传战国策史记。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 【分析】 ABD 表述正确。 C 此题错在 “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 ”的表述, 古时男子行加
25、冠礼是在二十岁。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16 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B. 登飞来峰记承天寺夜游月夜忆舍弟的作者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C.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 “三 ”有关的称谓,如 “三皇五帝
26、 ”“岁寒三友 ”“三教九流 ”“无事不登三宝殿 ”等,其中, “岁寒三友 ”指的是松、竹、梅。D.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答案】B【解析】 【分析】 B 文学常识表述有误。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他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ACD 表述正确。故答案为: 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
27、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17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变化多端,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幅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 “历劫方显钢骨硬”,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C. 九月初九是重阳 ,按照 的 俗人 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 会一起去 月、猜灯 ,活 丰富多彩。D. 小明在家不 学 , 教 他 :“我今年 40 了,已 到了知天命的年 了,我知道学 一个人成 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 【答案】 B【解析】
28、 【分析】 A , 亭集序被称 “天下第一行 ”。B 正确。C , 月、猜灯 不是重阳 的 俗。D ,知天命表示年 “五十 ”。故答案 B。故答案 : B【点 】本 考 文化常 , 些常 涉及的范 非常广泛,如:姓名称 、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 混,要在平 的学 中多 多 ,才能在考 的 候正确答 。18 近平 : “博大精深的中 秀 文化是我 在世界文化激 中站住脚跟的根基。 ”作 秀 文化之一的 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 了 日文化更广泛的走 学生的 El 常生活中,某校 开展 “我与 Et ”的 合 践活 。( 1)【了解 日 俗】不同的 日,人 有不同的 俗。例如春 会
29、 春 ,吃年夜 , 列 出元宵 的两个 俗。( 2)【 述 日故事】不同的 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 ,例如端午 就与“屈原投江 ”的 有关, 分 写出一个与中秋 和七夕 (乞巧 )相关的故事或 。 中秋 七夕 (乞巧 )( 3)【策划 日活 】班上将开展一次 “ 日与 文化 ”的活 ,如果同学 推荐你 本次活 的策划人,你打算 哪些活 目? 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 ,并 明活 目的。【示例】 目:中秋 朗 会目的:增加古 的 累,激 文化的 【答案】 ( 1)吃 (或元宵)、猜灯 (或 灯会)( 2) 中秋 :嫦娥奔月、吴 折桂的故事 七夕 :牛郎 女的故事( 3) 目:元宵灯 会目的:增 言文字
30、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 文化的精髓。【解析】 【分析】 元宵佳 在我国特 重 的一个 日,当天除了燃灯、放烟火而外,主要的其他 俗 有猜灯 ,吃元宵、走百病 活 。 些活 使元宵 活 更充 ,内容更丰富,更有意 猜灯 又叫“打灯 ”, 是元宵 后增的一 活 。 相 在 古 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 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 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 ,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
31、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中秋节还有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七夕节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故事。 设计主题活动,体现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调动语言积累,提高应变能力,答题语言表达体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紧扣“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主题,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结合弘扬传统文化的元素设计活动形式。故答案为: 吃汤圆(或元宵)、猜灯谜(或赏灯会)。 中秋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故事;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项目:元宵灯谜会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点评】 本题考查对传统节日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长期
32、积淀凝聚的过程。 本题考查对节日故事传说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根据相关故事或传说作答。 本题考查设计主题活动。答题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明确活动主题,明辨命题指向,把握大体要求。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不明确性,要自己去观察和提炼。19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任务。 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的底yn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美在深情 ”,浓 m 也罢,淡妆也罢,总归逃不过一个真字。真zh的感情弥足珍贵,它不仅能令生命饱满,更可触及灵魂,从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追求与
33、赞颂的永恒主题。 阅读优秀古诗文,穿越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作者的苦乐悲欢,领略生命之美丽。作品中有 “窈窕淑女, _”(诗经 关雎)的美好爱情,有“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吕氏春秋 伯牙绝弦)的不朽友情,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的拳拳亲情;我们可以感受“_,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的潇洒,感受“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惺惺相惜,感受“溪云 初 起 日 沉 阁 , _” ( 许 浑 咸 阳 城 东 楼 ) 的 苍 凉 , 感 受“ , _ (”陆游游山西村)的豁然,感受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苏轼定风波)的超脱,感受 “_,_(”宋派送东阳马生序)
34、的苦中有乐之论。【答案】(1)根据拼音,写出第 段中相应的汉字。ynmzh 底 _ 浓 _ 真 _(2)根据提示,默写第 段中的古诗文名句。 窈窕淑女, _。(诗经 关雎) _ ,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 _ , _。(陆游游山西村)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苏轼定风波) _ , _。(宋派送东阳马生序)(3)解释第 段中划线字的意思。 绝: _ 市: _ 微: _(4)中国文化里,朋友关系有不少特定称谓,下列最契合钟子期与伯牙的一项是()A.刎颈之交B.忘年之交C.知音之交D.竹马之交【答案】 ( 1)蕴;抹;挚( 2)君子好逑;挥手自兹去;山雨
35、欲来风满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蓑烟雨任平生;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断;买;没有,无( 4) C【解析】 【分析】 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注意“蕴 、 挚 ”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注意“逑、兹、疑、明、村、蓑、任、奉”等字的字形,正确书写。 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绝: 断; 市: 买。 微: 没有,无
36、 。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被称为知音之交。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 ”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 ”,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故答案为: 蕴 ;抹 ; 挚 。 君子好逑 ; 挥手自兹去; 山雨欲来风满楼;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断 ;买 ; 没有,无。 C【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
37、,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做到 “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本题考查对古代称谓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文学文化方面的特定称谓,要结合平时的积累,人物的经历,故事来辨析选择。20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
38、汉语中,如“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当仁不让 ”等。B.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般认为,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菊花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茱萸等。C.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中的 “家君 ”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赏脸、寒舍等。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答案】 A【解析】 【分析】 A.表述正确。B.喝菊花酒不是端午节习俗,而是重阳节习俗。C.劳驾: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赏脸:给面子,用于请对方接受请求或馈赠。这两个词都不是谦语。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而不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