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名 推荐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发现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 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2 、能力方面 : 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 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初步领悟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方法3 、思想情感方面 : 通过教学的有意渗透,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1 、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 、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3 、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教学难点 : 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教学过程 :导入 : 中国有句谚语 万物生长靠太阳, 那植物的生长靠什么呢?学生 : 也是靠太阳。 教师追问 : 靠太阳做什么?
2、学生回答 : 进行光合作用。 教师作补充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光合作用。既然光合作用这么重要, 科学家又是如何发现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 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一步步发现光合作用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 :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大约公元前3 世纪 , 古希腊的亚利士多德提出, 植物生长的土壤是构成植物体的原材料。这种观点对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而言还是比较先进的, 因此长期被奉为经典。一直到17 世纪上半叶 , 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了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实验, 一切才开始改变。他所进行的实验我们柳树实验。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对着提纲上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学
3、生讨论 )表达交流教师问 : 那么大家觉得海尔蒙特的这个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学生回答 : 不正确。教师 : 但比亚利士多德的结论好多了。教师 : 这个结论考虑到了水参与物质的合成, 却没有考虑到空气对植物形成所起的作用。在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完成后的100 多年间 , 人们普遍认为水是构成植物的唯一原料。一直到 18 世纪 , 有一位科学家对气体非常感兴趣, 他就是普利斯特利。他通过实验又对海尔蒙特提出了质疑。那么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呢?在看材料之前老师先提几个问题1 、你知道人进行呼吸时需要何种气体?呼出的是什么?那动物比如老鼠呢 ?2 、蜡烛在燃烧的时候需要何种气体?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
4、( 这个问题可提示学生盾实验三中的最后一幅图, 这幅图表明蜡烛燃烧时候需要的气体与产生的气体与老鼠需要的气体, 产生的气体是一样的)然后教师请学生看实验二: 如果把绿色植物单独放在玻璃罩中, 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学生 : 说明植物也需要气体! 师 : 到底需要何种气体呢?我们一起来看实验一: 密闭的玻璃罩内和植物一起的蜡烛没有熄灭! 和植物生活在一起的小白鼠也没有死亡!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想一想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 , 四个人为一组 , 在前二组实验的基础上思考 ! 告诉老师 , 为什么会这样 ?1名校名 推荐学生得出结论
5、 , 动物与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 , 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生活需要二氧化碳 , 产生氧气。教师 : 普利斯特利的这个结论又比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的结论更进了一步。在此以后 ,又一位叫希尔的科学家再一次的对光合作用作了研究。请同学们看材料三附 : 材料三 : 希尔把植物的叶片烘干后, 碾成粉 , 然后把叶绿体提取出来。他把这些叶绿体与不同的铁化合物相混合。当他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的混合物上时, 出现气泡。当光照停止后 , 氧气流也停止了。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材料三的结论: 光和叶绿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通过上述的三位科学家做的实验, 我们不仅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存在, 而且还知道了光合作用与水 , 氧
6、 , 光照有关。那你能用你学到的本领完成书本上的光合作用示意图吗?( 学生完成示意图 , 学生表达交流)师 : 植物体慢慢的由小变大 , 积累了许许多多的营养物质 , 那你知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营养物质叫什么吗 ?好 ,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P80 页最后一段 !学生阅读后回答: 叫有机物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尝试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光合作用。教师小结 , 请学生淡淡光合作用的意义!总结 : 我们今天这节课花了很大的篇幅, 重演的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发生的规模极其宏伟的过程, 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 其发现过程凝聚了几代科学家在200 多年探索历程中的心血与智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 同时也表明 , 科学的发展道路是极为艰难的 , 这不仅需要科学家艰辛劳动和智慧, 还与社会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