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二地理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61606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地理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校名 推荐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探讨我国的农业。(板书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讲授新课(资料分析 )用电脑打出我国农业产量的数据及农业的变化资料,让学生感性认识我国农业发展成就。(资料 1)2001 年全国畜禽增长量: 肉 6334 万吨、蛋 2337 万吨、奶 1123 万吨、水产 4382 万吨。人均占有肉、蛋、奶量:改革开放初期:肉10 公斤、蛋 2 公斤、奶1 公斤。现在:肉 51 公斤、蛋19 公斤、奶9 公斤。增长倍数:肉增长了4 倍,蛋增长了9 倍,奶增长了8 倍。(资料 2)1999 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

2、次。产品谷物肉类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甘蔗水果籽位次11131131(资料 3)芸豆出口前景良好据 2003 年 4 月 1 日光明日报报载我国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主要芸豆生产、贸易国。 2001 年我国芸豆出口数量达43 万吨,创汇 1.5 亿美元, 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0.45%。2002 年,我国芸豆出口量再创新高,达47 万吨。(资料 4)2002 年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农机总动力5.77 亿千瓦,比上年增5%;大中型拖拉机90 万台,增 8.5%;小型拖拉机保有量1375 万台,增4%;联合收割机30.6 万台,增 8%;全国机耕面积6200 万公顷,机耕水平48%;机播 4139 万公顷,增

3、 2%,机播水平27%;机收面积2786 万公顷,增5%,机收水平19%,水稻机收600 万公顷,机收水平20%,跨区机收联合收割机18 万台。(资料 5)百姓感言河南省曲周县四疃乡四疃村农民王广仁说:近几年,曲周县种绿色甜玉米品种可发了家了。甜玉米是中国农大教授开发的新产品,每亩种 4000株,每穗可卖0.2 0.25 元,每亩能收800 多元,比一般玉米增收300 多元。我是曲周第一个甜玉米种植大户,去年在农大教授的指导下,承包了300多亩地种植玉米, 当年收入超过 24 万元。 要说我的体会, 一是得益于甜玉米新品种,农大曲周实验站在我家门口,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专家的帮助下,按绿色食品标

4、准做,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二是得益于全省重点龙头企业曲周金日甜玉米加工公司,他们与我们县的农民每年签订保护价收购甜1名校名 推荐玉米协议 3000 多份。今年,他们又与我签订了收购协议, 我一下把种植发展到 500 亩。(提出问题 )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农业上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发展成就如何?(讨论问题 )结合以上资料,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农业发展变化分析。(教师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现代

5、农业生产转变,提高了劳动效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国以占世界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不可磨灭的事实。这些事例都充分证明了我国的农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就。(板书 )一、农业发展成就(资料分析 )用电脑打出以下几组资料,让同学们感性认识农业生产中还存在的问题。(资料6)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 强,其中水蚀面积165 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 191 万平方千米。在水蚀和风蚀面积,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 万平方千米。(资料 7)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耕

6、地面积森林面积水资源总量第 4 位第 6 位第 6 位人均第 67位第 121 位第 88 位(资料 8)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情况表年份19491966198219942000人口 (亿 )5.47.410.311.812.6人均耕地2.72.021.501.21.12(亩 )(资料 9)一些国家资源比较项目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巴西人均具备生产能力土地面1.392.50.211.47积(公顷 )森林总面积 (亿公顷 )7.542.471.335.56(资料 10)据报载,由于多年来在长江干支流上建闸筑坎,围湖造田,水质污染,滥捕滥捞,以及电毒炸鱼的日渐猖獗,长江水生生物目前处境岌岌可危。2名校名 推

7、荐(资料 11)吉林面临农田虫害的威胁据报道:根据吉林省区域病虫检测站 (点 )提供的病虫越冬基数调查,结合今年吉林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将呈中等偏重状态,病虫害发病面积 8000 万公顷,其中, 玉米螟、 草地螟、大豆食心虫和稻瘟病中等偏重发生;大豆蚜虫和地下害虫将中等发生。(提出问题 )以上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都由哪些原因造成?我国农业生产还存在哪些问题?(讨论分析 )结合资料,让学生分析提出的问题,并补充说明还存在哪些问题?当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在讨论过程中用电脑打出每个资料所反映的问题 )(教师总结 )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尽管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却远远落

8、在了后面,而且人均资源量还在减少。因此,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仍很严重。一些地区人为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毁林毁草开垦,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没增加粮食产量,还导致森林、草地面积减小,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流失加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农业生态环境恶性循环。再加上农业生产过程施加化肥量增多,工业三废、建筑工程废物排放,使土壤遭到污染,有时,农业生产还会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这些都是一直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板书 )二、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启思提问 )哪位同学结合以上农业成就和问题,总体概述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

9、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一方面还得面对人类不合理利用及自然灾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农业生产仍面临严重挑战 )(启思提问 )面对这一系列农业问题,请大家出谋划策,讨论一些解决方法,分组进行,写成卡片,看哪组的计策最多最好。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给各组以表演、鼓励。最后评出计策最多最好的一组。(板书 )三、农业发展对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分析(提问引导 )中国有句俗话,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粮食需求量大, 如何解决粮食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呢? (学生回答: 提高粮食收入, 控制人口数量 )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饮食结构如何呢? (粮、肉、蛋、

10、奶、菜等 )一些地方为增加粮食收入, “一刀切”全用来发展农业 (耕作业 ),能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呢?(不能 )那么应该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呢?(学生答: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板书 )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启思 ) 为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对目前不合理利用产生的一些环境问3名校名 推荐题,该怎样补救呢? (学生答: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控制滥砍滥伐滥捕行为,畜牧业也应注意草地的承载量,同时注意对农业生态的保护,使农、林、牧、副、渔能协调持续发展,以达到农业结构合理化)(事例巩固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我国人民高度重视,许多地方已经或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环境恶化,我们看云

11、南省为保护林业所取得的成就。(资料 12)云南省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加之是长江、珠江、澜沧江 湄公河等国内国际河流六大水系的上游和源头,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但从世纪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开始对森林的大面积采伐, 到了 70 年代的过量开采, 致使森林赤字迅增, 森林覆盖率从 50 年代初的 47% 一度降到 24.9%。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云南省开始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特别是从1989 年至 1997 年在全省开展造林、封山育林,森林面积逐年增长,1997 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3.64% ,目前已达到44.9%。(学生活动 )基塘农业是我国因地

12、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例子,请同学们对照活动,分析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这种“生态农业”的成功之处在哪?把桑基鱼塘或蔗基鱼塘的生产流程图画出来。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 并让分析得好的学生介绍给大家 )(教师总结 )边分析边画出流程图,让学生通过对两个流域图的比较,得出该农业的好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废物,都对环境没有损害。流程图如下:(过渡转折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业经营,这一措施会使耕地面积减少,那么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呢?(阅读资料 )通过 P105 阅读材料,让学生明白退耕还林与粮食生产并不矛盾,还会增进对耕地的保护。(提问启思 )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扩大土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

13、量 )而现在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粮食产量,应该怎么办?(增强土地4名校名 推荐生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教师讲述 )在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发展农业的同时,我国为保证粮食生产,已在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建立了商品粮基地。(板书 ) .建立商品粮基地(读图分析 )用电脑打出“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图,引导分析:这些地方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条件优越: 都为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地形平坦:都为河流中下游平原或三角洲地形,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平坦的地形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便于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效率 )在商品粮基地, 粮食生产专业化, 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

14、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保证了国家对粮食的需求。(观看录像 )播放有关商品粮基地生产录像,加深学生对商品粮基地的认识。(提问启思 )华北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之一,为什么没有成为商品粮基地呢? (当地人口稠密,消耗量较大 )(提问思考 )重放出资料 5,提问:河南农民王广仁靠玉米致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依靠科技,采用优良品种 )(承转过渡 )邓小平同志说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投入 (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 )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依靠科技兴农才能大大推动农业发展的步伐。(板书 )3.科技兴农(教师讲述 )科技兴农是农业

15、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丰收计划”和“星火计划” ,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成绩。(播放录像 )播放有关本地依赖科技而发展起来的农业录像,让学生体会科技兴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观看科技兴农的照片资料。(教师讲述 )现在我国加入了WTO ,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的目标已不能单单局限于填满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还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因此,我们还必须依赖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承转过渡 )由于我国的各地在自然、人文和经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各地农业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学生活动 )对照活动 3,让学生分析讨论我国东中西三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

16、从而加深对因地制宜的理解。 (同时用电脑打出我国交通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便于学生对照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边分析,教师边引导学生总结: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5名校名 推荐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

17、课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农业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农业的发展必须要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板书设计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发展成就举目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发展现面临挑战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状境污染等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方向与对策2.建立商品粮基地3.科技兴农活动与探究1.根据课后活动1 提供的 1952 年与 1998 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柱状图或饼图等。既能直观表示出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又能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2.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利用科技发展的“大棚蔬菜”或“花卉”,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