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 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提示:CO+CuOCu+ CO2, H2+CuOCu+ 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_。(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答案】; ; ; 【解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2、解答; (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 (3)根据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解答; ( 4)根据各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 。( 1)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 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所以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4)要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应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
3、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再通过过氢氧化钠溶液将二氧化碳除干净,然后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氢气的存在,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判断一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2 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 42324SO、 Na CO、 CaCl、CuSO 、 KCl 和 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资料) CaCl2、 BaCl2、 KCl 三种溶液均呈中性。(1)依据步骤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填化学式 )。(2)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根据上
4、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答案】 CuSO4Na2 CO3BaCl2 =BaCO3 2NaClNa2CO3、 KOHKCl 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 KCl,否则不含 KCl【解析】【分析】【详解】( 1)因为步骤得到的溶液呈无色,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2)因为步骤中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可见该白色沉淀不是硫酸钡,所以步骤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因此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
5、不含氯化钙、硫酸钠,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故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 +Na CO =BaCO +2NaCl;2233(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2 3KCl。为进一步确定CO 、 KOH,可能含有可能含有的物质,根据氯离子的性质,采用的方法是:取少量无色溶液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3 已知 A 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 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 B 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 是紫红色金属,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6、,请回答:(1)写出 E 的化学式 _ ;(2)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列举出与此反应中A 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物质_(填化学式);(3)写出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答案】 CuSO4;3CO Fe2O32Fe3CO2H2 或 C;置换反应【解析】【分析】A、 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 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所以A 是一氧化碳, C是二氧化碳, B 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 是紫红色金属,所以B 是氧化铁, F 是铜,再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A 和 B 反应生成C和 D,所以 D 是铁, D 和 E 反应生成F 和 G,所以 E 是硫酸铜、硝酸铜或者氯化铜,G是硫酸亚铁、硝酸亚铁或者氯
7、化亚铁。【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E 的化学式可能是 CuSO4;( 2)对应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 Fe2O32Fe3CO2,一氧化碳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常作还原剂的物质还有氢气,碳单质等;( 3)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 现有一包不纯的 Na2SO4 固体,可能含有 Fe(NO3) 3 、 CaCO3、 NaCl 、MgCl2、 Ba(OH)2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 和无
8、色滤液 B, 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_。( 2)取固体 A,加入足量稀 HC1,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 一定含有 _。( 3)取少量滤液 B,滴加 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_。( 4)另取少量滤液 B,先滴加过量 _溶液,静置,再滴加 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还含有 NaCl。【答案】 Fe(NO3) 3 Ba(OH)2 CaCO3 MgCl2 Ba(NO3) 2【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
9、的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详解】(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 和无色滤液 B,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Fe( NO ) ;( 2)取固体 A,加入足量稀HC1,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33Ba( OH),一定含有 CaCO;( 3)取少量滤液 B,滴加 NaOH 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23固体一定不含 MgCl2;( 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排除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的干扰,静置,再滴加AgNO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还含有NaCl。【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0、。5 已知 A、 B、 C、 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只有A 为单质, B 和 C 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 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E 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己省略),请回答:( 1) D 的化学式为 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C:_;B E:_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 生成的情况,我们应怎样处理_。(3)请写出由A 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 A 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由此,你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有
11、什么认识_。 A 的单质用途非常广泛,请举出一例_。点燃【答案】 H2 32232CO 2C+O2CO CO+Ca(OH) =CaCO + H O 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中的叙述可知,E 为碳酸钙、 D 为碳酸 C 为一氧化碳、 B 为二氧化碳、 A 为碳;故(1) D 的化学式为 H2CO3 ;点燃22C O22CO; CO2+Ca(OH)2=CaCO3 +( )对应物质的转化为+H2O;;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 C 生成的情况,
12、处理方法为 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3)碳元素的不同的单质为金刚石和石墨,碳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等。考点:物质的性质和推断6 在上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 为最常见的酸, D 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G 为蓝色不溶物。图中 “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 “”表示由两种物质可制得另外两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 C 物质的化学式为 _( 2)化
13、学反应 的基本类型是 _( 3) A 物质所属类别为 _(填 “氧化物 ”、 “酸 ”、 “碱 ”或“盐 ”)【答案】 CuO复分解反应碱【解析】试题分析:有题中的叙述可知, D 为水; B 为酸; A 为碱、 C为氧化铜; E 为盐; F 为可溶性硫酸盐; G 为氢氧化铜;故( 1) C 物质的化学式为 CuO( 2)化学反应 为碱和盐的反应,故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 A 物质所属类别为碱类物质。考点:物质的推断与转化7A-J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如图1 所示( “表”示相邻的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箭头前面的物质可以转化为箭头后面的物质;部分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14、和反应条件没有标出)。图2 所示的是部分物质的相关信息;I、 J 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 H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E 的大。(1) F 的化学式是。(2)物质 I 俗称。(3)写出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分解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4)写出 HE的化学方程式。【答案】( 1) CO2( 2)纯碱或苏打2通电22( 3) 2H O2H + O( 4) H2SO4+BaCl2=BaSO4 +2HCl【解析】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级题目的 “题眼 ”, 该题的题眼是根据图 2 可知: C、 F 是气体氧化物,且能相互转化,且 C 能与氧化物 A 反
15、应,故可推断 C为一氧化碳,则 F 为二氧化碳, A 为金属氧化物,故可判断气体 B 为氢气,则 E 为一种酸, F 二氧化碳能与I 相互转化,可判断为碳酸盐,I、J 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且能相互转化,故可判断I 为碳酸钠, J 为氢氧化钠, H 能与碳酸钠反应,且能转化为二氧化碳,故可判断也为一种酸,根据H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E的大,故可判断 H 为硫酸, E 为盐酸,自然 G 为水, D 为氧气(1) F 为二氧化碳,化学式是: CO2(2)物质 I 是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3)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分解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通电2H2O 2H2 + O2( 4) H 为硫酸, E
16、为盐酸,故 HE的化学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 +2HCl考点:推断题的解答8A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 A、 D、F 均为单质,其中 D 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 B 是一种氧化物, C 是一种常见的酸, E(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 的水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B 的化学式: _。(2)A 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填序号)。【答案】 CuO 冶炼金属Fe+CuSO4=FeSO+Cu4【解析】【分析】AG 是初中化学常
17、见的物质,已知A、 D、 F 均为单质,其中D 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所以 D 是铁, B 是一种氧化物, C 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的水溶液呈蓝色,所以 E 是硫酸铜, G 通电会生成 A,A 会与氧化物 B 反应生成 F,所以 G 是水, A 是氢气, B 可以是氧化铜, F 就是铜,氧化铜和 C 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C 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详解】(1) B 是氧化铜,其化学式:CuO;故填: CuO。(2)A 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冶炼金属;故填:冶炼金属。(3)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FeSO+Cu,是44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故填:Fe+CuSO44=FeSO+Cu,【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