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1 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区分氧气和氮气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B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C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D除去烧碱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A AB BC CD 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能继续燃烧的为氧气,木条熄灭的为氮气,能区分氧气和氮气,方案合理;B、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铵,无刺激性气味的为
2、氯化钾,能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方案合理;C、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方案合理;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虽然能除去碳酸钠,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方案不合理。故选 D。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氯化钾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加热B氯化钠溶液氯化钙适量纯碱溶液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水植物油明矾吸附D二氧化碳水蒸气浓硫酸通过装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A AB BC CD 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
3、成了氯化钾和氧气,但是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锰,选项 A 错误;B、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得到氯化钠溶液,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不是氯化钠溶液,选项B 错误;C、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而植物油不溶于水,无法用明矾去除植物油,选项C 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气体通过浓硫酸后只得到二氧化碳,选项 D 正确。故选 D。3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AKCl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加热BCOCO点燃2C Na2CO3CaCO3溶解、过滤、蒸发结晶DNaNO溶液NaOH
4、溶液加入适量的 CuSO 溶液 ,过滤34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除去了杂质氯酸钾,但二氧化锰与氯化钾混合在一起,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B、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较低时一氧化碳不会发生燃烧,不能除去气体中的一氧化碳,选项错误;C、碳酸钠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钙,通过溶解、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然后再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碳酸钠,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会引入新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 C。
5、【点睛】除杂的原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B鉴别棉纱和羊毛取样,点燃并闻气味C除去 NaCl 溶液中混有的 NaOH加入稀硫酸至pH 等于 7D 鉴别固体 NaOH、 NH4NO3、 NaCl 取样加适量水溶解并测温度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将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反应,可得到纯净的氮气,此选项正确;B、棉纱
6、线和羊毛线成分不同,性质不同,棉是天然纤维,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而羊毛含蛋白质,燃烧后的气味是烧焦毛发的气味,可以鉴别,此选项正确;C、氯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稀硫酸能除去杂质,但会带入新的硫酸钠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错误;D、三种固体溶于水时热量变化不同,NaOH 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NH4NO3 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NaCl 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通过测量温度,可以鉴别,此选项正确。故选 C。5 下列括号中是除去少量杂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BNH3 中的水蒸汽(浓硫酸 )C FeSO4 溶液中的CuSO4(铁粉 )D
7、Na2 SO4 溶液中的NaOH(H2SO4)【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可以除去杂质而不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B、除去氨气中少量水蒸汽,浓硫酸能够与氨气反应,会把原物质也除去,应该用碱石灰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符合题意;C、 FeSO4 溶液中混有 CuSO4,选用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以除去杂质而不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D、 NaOH 与 H2SO4 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
8、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CO2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COBKCl 溶液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CCuFe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DCa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aCOA AB BC CD 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 CO2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9、;B、 CuSO4 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 Fe 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 CaO 和 CaCO3 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质时,至少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
10、杂质。7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方法ACO2 HCl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NaCl 溶液( Na2CO3)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CCuSO溶液( H SO )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424D银粉(锌粉)加过量 CuSO4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详解】A、除去 CO2 中含有的HCl,如果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在把HCl 除去的同时,还将CO2 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A 不正确;B、 NaCl 溶液中混有 Na2CO3,加入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
11、生成硫酸钠,带进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 B 不正确;C、 CuSO4 溶液中含有H2SO4,加过量氧化铜粉末,氧化铜和H2SO4 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选项C 正确;D、除去银粉中含有的锌粉,如果加过量CuSO4 溶液,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带进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D 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解答过程要根据除杂的原则进行。(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易分离。)8 为除去样品中杂质(括号中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样品组成选用的试剂选用的操作ANaCl( Na2SO4)Ba( NO3) 2过滤BMnO2( KCl)H2O过滤
12、CK CO(KClHCl搅拌23DCO( CO)O点燃22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加入硝酸钡,硝酸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过滤,除去硫酸钡,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可得二氧化锰,符合题意;C、加入 HCl,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钾与盐酸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不符合题意。故选 B。9 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物质的是()A除去
13、氢氧化钙溶液中悬浮的碳酸钙颗粒B除去固体碘中少量的碘化钾C除去乙醇中溶有的微量食盐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蒸馏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或将水中难挥发性物质和水分离出来的方法,A、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分离它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不用蒸馏;B、碘和碘化钾都是固体,所以分离固体碘中的少量碘化钾不能用分馏的方法;C、乙醇是液体,食盐是固体,所以通过分馏能得到乙醇和食盐,可以采用分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D、氧化钙和碳酸钙都是固体,不能用分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故答案选C。10 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
14、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加入适量的石灰水()A或B或C或D或【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二氧化碳不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此项错误;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时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故此项正确;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且生成氯化钠,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此项正确;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但反应时会生成氢氧化钠,带入新的杂质,此项错误,故选 B。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氯化铁溶液氯化铜过量的铁粉过滤B氯化钾溶液氯化铜溶液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洗涤,干燥CNaCl 固体Na CO 固体稀盐酸加入适量稀盐酸,
15、蒸发结晶23D铁粉CuSO粉末水加水溶解,过滤4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铜和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之后滤液中还有氯化亚铁杂质,且铁粉还能和氯化铁反应,选项 A 不正确;B、氯化铜溶液和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过滤之后就得到氯化钾溶液,不需要洗涤干燥,选项B 不正确;C、 Na2CO3 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过滤之后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钠固体,选项 C 正确;D、 CuSO4 粉末加水溶解,铁会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过滤得到的铁粉中含有铜,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C。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
16、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氧化钙碳酸钙无高温煅烧BAgFe足量的 CuSO 4 溶充分反应后过滤液CCO 2水蒸气足量生石灰通过盛生石灰的干燥管DK 2 CO3 溶液KCl适量 AgNO 3 溶液过滤A AB BC CD D【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 CaCO 3 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B、 Fe 能与足量的CuSO 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铜,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17、沉淀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D、 KCl 和 K 2 CO3 溶液均能与AgNO 3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除杂 ( 提纯 ) ,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3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ACO2(CO)通入氧气,点燃BN2(O2)通过炽热的CuOCNa2SO4(Na2CO3)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D
18、FeCl2(CuCl2)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氧气的量不易控制,会引入氧气,不符合题意;B. 炽热的氧化铜不能与氧气、氮气反应,除去氮气中的氧气,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不能除去氧气,不符合题意;C. 除去硫酸钠中的碳酸钠,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D. 除去氯化亚铁中的氯化铜,加入足量铁屑,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后得到氯化亚铁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14 下列实验操
19、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 NaC1 和 NH NO3分别加入少量水溶解4B鉴别 NaOH 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通入二氧化碳C除去 Cu (NO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AgNO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3 23D除去 K2SO4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OH加入适量稀盐酸A AB BC CD 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 NH4NO3 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20、,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适量的铜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KOH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除杂过程中注意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5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项物质所用试
21、剂及主要实验操作目ACO( CO)通过装有足量NaOH 溶液的洗气瓶后,干燥2BFe 粉( Cu 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CNaCl溶液(CaCl2加入适量K2 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DNaOH 固体( NaCl 固体)充分加热A AB BC CD D【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溶液,但一氧化碳不能与其他反应,洗气后,干燥,只剩一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B、铁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有效成分铁粉被除去;故选项错误;C、氯化钙能与碳酸钾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溶液中引入新杂质:氯化
22、钾;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受热后不发生化学反应,充分加热不能除去氯化钠;故选项错误;故选: A。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6 如图所示: A、 B、 C、 D分别为铁、稀盐酸、 AgNO3溶液和氧气中的一种,短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能发生反应, A 与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请回答:( 1) C 是_。(2) A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类型为 _。(3) Ag2O与 CuCl 之间能发生类似于C 与 D反应类型的反应,则Ag2O与 Cu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盐酸Fe+2AgNO=2Ag+Fe(NO)2置换反应Ag O+2CuCl2AgCl+Cu O3322【解析】【分析
23、】四种物质中,铁可以和氧气、稀盐酸、硝酸银反应,故A 是铁,氧气只能和铁反应,不能和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故B 是氧气; A 与 C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C 是硝酸银, D是稀盐酸。【详解】(1) C 是盐酸;(2)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方程式为3=2Ag+Fe(NO);该反应Fe+2AgNO32是置换反应;(3) C 与 D 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故Ag2O与 CuCl 之间发生的反应是Ag O+2CuCl2AgCl+Cu2O217 已知 A、 B、 C、 D、E、 F、 G、 H、 I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 G 为常见金属, E 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G
24、呈紫红色; I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所形成的常见气体单质;人体胃液中含有A,可帮助消化。根据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反应物和产物均已给出)(1)E 的名称是 _, H 的化学式是 _。(2)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 。(3)上图中涉及到 _基本反应类型。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答案】铁H2O2 Fe+CuCl2=FeCl2+Cu D【解析】【分析】做推断题的关键是找突破口,突破口一般是颜色和重要的化学反应等。G 为紫红色金属,为铜而 E 为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为铁I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形成的常见气体单质,所以为氧气A 在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
25、所以为盐酸由于铜(G)可以和氧气( I)反应生成 B,所以 B 为氧化铜则 A 和 B 反应生成 C 和 D 为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铜,而C 能够和铁反应,所以C 为氯化铜, D 为水 H 能够生成水和氧气,所以H 为过氧化氢而EC反应即为铁与氯化铜的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和铜( G)所以转化关系为:【详解】(1)E 的名称是铁;H 的化学式是H2O2。(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Cl2=FeCl2+Cu。(3) 反应为: CuO+2HCl=CuCl2+H2O,为复分解反应; Fe+CuCl2=FeCl2+Cu,为置换反应; 2Cu+O 2 2CuO,为化合反应; 2H 2O
26、2MnO 22H 2O+O 2 2,为分解反应。上图中涉及到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选D。18 A J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 B 都是黑色固体,C 为常见的建筑材料, D 为紫红色固体,H 是一种常见的钠盐。请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F 物质俗称: _。( 2)写出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生石灰复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 +H2O【解析】【分析】已知 A、 B 都是黑色固体,C 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因此C 是碳酸钙;
27、D 为紫红色固体,H 是一种常见的钠盐,黑色固体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A、 B是碳和氧化铜中的一个;D 是铜、 E 是二氧化碳,F 是氧化钙, G 是氢氧化钠, H 是碳酸钠, I 是水, H 是氢氧化钙。【详解】( 1) F 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答案为生石灰;( 2)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8、,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19 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 为黑色固体单质,B 为红色粉末, C 或 E 常温下为气体且均属于氧化物,F 的浓溶液能会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H 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B 的化学式为,F 的化学式为。(2)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5)某同学认为“图中每一步转化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他的判断(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答案】( 1) Fe2 3高温2 32OHCl ( 2)3C+2Fe O4Fe+3CO高温(
29、3) C+CO2CO2( 4) Cl2+2FeCl2=2FeCl3( 5)不正确【解析】【分析】已知 A 为黑色固体单质,B 为红色粉末, A 与 B 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故A 是碳粉, B 是氧化铁,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是铁和二氧化碳;碳和生成物C 能反应生成E,故 C是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即E 是一氧化碳; F 的浓溶液能会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F 的浓溶液是浓盐酸,F 是稀盐酸,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铁和水。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推断正确。【详解】( 1) B 的化学式为 Fe2O3, F 的化学式为 HCl。
30、( 2)反应 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高温3C+2Fe2O34Fe+3CO2。高温(3)反应 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4)反应 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3+2FeCl =2FeCl 。(5)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铁和水,中元素化合价不改变。他的判断不正确。20 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 是气体单质, A 与B 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31、;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E 的化学式是 _;(2)A 和 B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3)E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物质 D 的一种用途是_【答案】 H2复分解2H2+O22H2O制玻璃【解析】根据 A、 B、 C、D、 E 是初中化学 常见的物质, A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A 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 A 是碳酸钙, B 是稀盐酸, D 和 C 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所以 C 是二氧化碳, D 可以是碳酸钠, E 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B 的反应用于D 会转化成E,所以 E 是氢气, C 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 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
32、验证即可。( 1) A、B、 C、 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 与 B 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A 是碳酸钙, B 是稀盐酸, D 和 C 可以相互转化,D 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C 是二氧化碳,D 可以是碳酸钠,E 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E,所以E 是氢气, C 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 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 是H2;( 2) A 和 B 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 EC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点燃 2H2O;( 4)通过推导可知,D 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制玻璃。点睛: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结合各物质之间的反应进行猜想推断,最后将推导的各物质进行验证,只要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