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开封市尉氏县传统节日习俗及变迁原因的调研报告以尉氏县侯家村为例调研内容:调研河南省开封市的传统节日习俗的现状及变化情况,以开封市尉氏县侯家村全体人员为具体调研对象。主要内容包括传统习俗由来,表现形式,代表的文化意义,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调研时间:2014 年 7 月 9 日2014 年 7 月 15 日调研目的: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调研,使组员对传统节日有更加详细的认识,并对一些优秀的传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希望在调研的分析中组员会提出合理且可行的意见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提高组员对问题的分析问题,总结资料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调研人员:张利兵、王一曼、李强、
2、王宁起、冯晓敏、胡倩倩、周芬调研对象:开封市尉氏县侯家村全体村民调研方法:实地访谈调查 文献梳理法 随机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指导老师:张利兵撰 写 人:李强 王一曼 冯晓敏 胡倩倩一、调研背景及意义: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很多的节日都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经过不断的整合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习俗风貌,在这些传统节日风俗中,依然可以想象到古代人民生活的场景。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传统文化又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民族内涵的集中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民族的特色也在传统节日习俗中
3、得到明确的体现。而当下这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社会在快速向前推进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是否正在遗失一些东西,而且这些传统节日习俗一旦失去可能就是一个民族永远的痛。只有深入农村深入了解那些最普通的村庄,对其传统节日现状进行了解分析,才能找到一剂良方,为传统节日绽放新的活力而展开调研。二、调研内容:(一)侯家村的传统节日侯家村基本概况:和其他许多农村相比,侯家村有着许多农村的共性:村庄规模较小,人口较少,村中多为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村委管理主张稳定压倒一切,无心带领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村民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多为串门、看电视,年轻人会有打麻将现象。但该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较为突出,土地较多,
4、多为沙土地,多种植花生。气候较为干旱,水资源不足,每家每户打井取水。土地经常需要灌溉。几乎每家每户都养殖有猪、牛、羊等动物,除此之外,村中有几个大的养殖户。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村民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许多村民认为自己的村庄没有什么文化习俗特色,对于现有的节日的一些历史传说,年轻人几乎都不知道,部分老年人也只记得部分内容。他们认为现有的整体生活条件较以往都有很大提高,过节时和平常没什么两样,村中没有组织过集体的节日活动。村庄的民风淳朴,对现在的生活都很满意。虽然传统节日的部分习俗在逐渐消失,但是当地对传统节日还有足够的重视,因为以前生活贫困的原因很多习俗都有关于食物的描述,当地对
5、西方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基本没有被外来文化侵袭。在文化上仍保持其独立性,但由于信息的匮乏导致当地的业余生活基本为零,而且当地对农业有足够的重视。侯家村现有节日习俗:节日名称 节日习俗腊八节(腊月初八)1、把家里部分谷子放在一起煮成粥2、腊八粥一般在早上吃,在当地腊八粥又称为“米饭”3、腊八粥原料主要为米、花生、麦仁、玉米和豆五种。祭灶(腊月二十三)1、腊月三十俗称“小年”2、祭祀灶神上天的日子,灶神负责掌管各家的一切事务。3、饮食:在这一天吃烙馍,卷灶糖,配小米粥,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当他尝到灶糖的甜味寓意说好话,就用灶糖黏住嘴,让他不能说坏话。4、祭灶方式:在鸡腿上绑上2、3根绳子,绳子上绑
6、三个酒杯,祭灶的时候,把酒倒在鸡头上,请灶王爷升天,祈求降福免灾。5、忌讳:晚上不能吃甜的,只能吃咸的。扫尘(腊月二十四)1、扫尘:在当地被称为“扫屋”在年前打扫卫生,把旧的一年积累的脏东西都打扫干净,寓意辞旧迎新,有一个新的开始。忙年(除夕前)1、在临近除夕的时候,人们会去准备很多物品过年用来,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除夕(腊月三十)1、腊月三十晚上才称为“除夕”2、守岁:在当地被称为“坐福”,就是在除夕夜坐到十二点,把一年的福气坐满。寓意辞旧迎新,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开始。3、在晚上睡觉之前,和早上醒来之后,都要放鞭炮来驱邪。4、除夕夜要在大门口插上松柏枝,寓意家里的老人可以长寿5、下午烧纸钱,
7、请老祖宗回家,告诉他今天过年了,以前在去地里烧纸,拿着煮肉,鞭炮请祖先回家,现在这个仪式在家里进行。6、在下午包饺子,晚饭前放炮,吃饭之前要让天上的神明先吃,然后祖先吃,最后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比较丰盛的饭菜。7、以前过年时在家的院子里放芝麻杆,因为以前食物匮乏,有人会拿别人家祭祀用的东西,芝麻杆一踩就会响家里人就知道了。大年初一 1、以前会给家里的长辈行跪拜礼,会有糖果回赠。现在跪拜礼已经消逝,简化成了一句拜年的话语2、放鞭炮,祭祀祖先。3、以前一般全村拜年,现在一般仅给近家拜年。4、有人从外边回来的话,会吃一顿比较丰盛的饭菜,在中午的时候会吃大杂烩,为从外地回来的人接去风尘,回归家乡。大
8、年初二 1、回门:刚出嫁的闺女要再回一次娘家,要带一些果品,娘家人会回赠枣花。大年初三 1、这一天是鬼节,中午十二点之前家人外出祭祖,送祖宗走。2、在单数日子的走亲戚不吉利,现在没有这个规矩了。大年初四 1、这一天女孩要去姥姥家拜年大年初六 1、送财神,就是会有人去村里卖财神的画像家里人会把财神迎到家中。2、迎财神,就是自己去集市买财神画像把财神迎到家中。3、以前没有这个仪式,最近几年才开始,普通人家不会迎财神,仅仅有做生意的人家才会迎财神。元宵节(正月十五)1、吃饺子:会在饺子里放硬币,谁吃到意味着会在新的一年里运气很好。2、萝卜灯:把一个萝卜切成两半,然后在中间掏空,里边放进香油。然后用灯
9、芯点燃,之后放在大门口,点燃后还能食用。3、以前这里没有吃汤圆,现在有一部分人家会去买一些回家吃4、晚上,小孩会提着灯笼在村里乱跑,现在基本没有提灯笼的小孩了。龙抬头(二月二)1、禁忌:正月里不能剪头,只有在这一天剪头才有最好的寓意“剃龙头”一年中有一个好的开始。2、忌动土:这一天地里的蛇(龙)会爬出来,向上走,不能动土是担心会铲到龙头,不吉利。3、做一些刺猬、老虎、麻雀等形状的食物,男孩会吃口袋形状的食物,因为男孩的饭量比较大所以吃的多,而且每一个男孩的食物都有自己的标记,不能吃别人的,因为以前的食物比较少。女孩吃麻雀等会飞动物形状的食物,因为女孩总有一天会像麻雀一样飞走。4、老人们强调男孩
10、多吃点,因为女孩会出嫁,所以吃再多也没有用。5、在天亮之前,在院子里用草木灰撒上两三个圈的草木灰,在圈内撒上五谷,还会故意在圈外撒上点,寓意新的一年里能够大丰收。在墙角也撒草木灰意味着忌百虫。清明节(四月初五)1、添坟:清明的一天,家里的老人会去墓地修整坟墓,坟墓添的越高越好,老人们认为祖先的坟墓与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添坟也证明了这一家还有后人存在。2、收鬼日:这个时候地里有庄稼,有很多人会下地里干活,所以就会把鬼收起来.3、会在十二点之前,拿着纸钱,煮肉和鞭炮,到墓地祭祀祖先,因为祖先在那等着子孙的祭品,在十二点之后就会走。端午节(五月初五)1、五月又称“五月当五”五月为“毒
11、月”在这一天会有五中毒物出现2、姑姑给刚出生的小孩送黄肚兜、黄鞋,还会在手上带五股线,是由五种颜色编成。以前是由自己做现在都是在集市上买。3、早上大门的旁边插柳枝,因为柳枝致雨,祈求龙王能够风调雨顺4、吃干饼;节日的庆祝在以前干饼是最好的食物。5、这一天五毒物会出来,小孩在院子里玩,不出去玩,否则可能会受到伤害。6、以前没有吃粽子的习惯,最近几年才有部分人吃,没有自己做的都是在超市买。中秋节(八月十五)1、闺女会给娘家送月饼,以前月饼是自己做,现在都是在买,老人都说现在的月饼比以前的好吃,以前的月饼又黏又不好吃。2、拜月亮:吃过晚饭后,会在院子里放上一个方桌用梨等水果,会根据家里的人数来把一个
12、月饼分成几份。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意思。3、男子不会拜月亮,由女子来执行这个仪式。4、拜月亮要等月亮出来的才开始,祈祷风调雨顺,并许下自己来心愿。5、以前送月饼是送全村的所有人,现在只给关系比较近的人家送一些月饼祭祖节(十月初一)1、放鬼日:这个时候地里的庄稼比较少,没有多少人在地里干农活,就会把鬼放出来。2、这一天会吃油角、糖糕。3、会在十二点之前,拿着纸钱,煮肉和鞭炮,到墓地祭祀祖先,因为祖先在那等着子孙的祭品,在十二点之后就会走。闰月 1、出嫁的女儿会给父母买鞋、衣服等穿的物品,还会给父母送雁形状的食物,如果感觉雁太小,还可以送鹅形状的。现在会直接买一些礼品送过去。2、姥姥和姥爷给外孙送
13、碗、筷、送勺等吃饭用的物品,还会送用柳木做的板凳,柳木扎根的意思,希望自己的外孙能够茁壮成长。3、女儿出嫁之后,担心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出嫁后可能会过不好,所以就送来一些东西。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过的好一点。由以上信息可知,仅有部分传统节日在侯家村有所体现,关于这些节日的寓意,我们无从知晓,关于一些习俗,村民们也只是了解部分内容。整体分析,传统节日在侯家村的体现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较重视的传统节日:祭灶、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祭祖节。 传统节日习俗,有部分习俗正在逐步的退出历史舞台,但有部分习俗是从其他地方引进过来,并且在逐渐的得到重视。 当地对农业较为重视,平常的生活都和土地有关,
14、种植作物较统一。 家族观念较强,整个村都是一个姓,对老人都比较尊重 外出打工的人员较多,但是都没有走太远的地方,大部分在郑州周围工作。 对教育比较重视,因为当地的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都有限,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把孩子送到县里的私立学校中,暑假大部分孩子都在上补习班。 人们对现有的节日持有的态度是得过且过,对于节日背后的意义及原因不做深究。 对于一些节日忌俗,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虽然明白其不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仍然会去遵守。 人们过节意识逐渐淡薄,人们对节日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过去温饱阶段,没有更高的精神诉求。过节氛围逐渐趋于日常化。(二) 传统节日的历史沿革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
15、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农历为序源于四季自然气候变化与农事活动的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业民族的生产、生活需要。人们以最虔诚的信仰、最精美的饮食、服饰、工艺品,庆祝节日。流行至今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农事节日的延续。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的大约为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1、正月拜年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正
16、月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也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2、元宵灯火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元宵活动盛大之处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
17、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元宵的庆祝活动至今仍然保持着,多数仅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3、 清明上坟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清明节人们要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同时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在每年的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清明活动一些至今还在保持
18、着。4、 端午龙舟端午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午日节、五月节等。在每年的五月五日有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 端午节在现在仍然庆祝,但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海外华人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就会想起它。5、中秋赏月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
19、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之意,因此月亮也被人看作是合家团圆的象征。 6、 腊八煮粥腊八节,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汉代传统节日。上古时,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其节日习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腊八节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7、 除夕守岁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这一天,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