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修辞手法及运用答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56536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修辞手法及运用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修辞手法及运用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修辞手法及运用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修辞手法及运用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修辞手法及运用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修辞手法及运用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zhu了寂莫的生活。走进这个世界,能提高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hu _ _点_ 干涸深邃( 2)文中有一个含有错别字的词是_,应改为 _。( 3)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_。( 4)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答案】 ( 1)缀;

2、 h; su( 2)寂莫;寂寞( 3)引用,比喻( 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解析】 【分析】( 1)和(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邃 ”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寞 ”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引用; “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是比喻。( 4)动词和宾语搭配不

3、当。改为 “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故答案为:( 1)缀; h; su( 2)寂莫;寂寞( 3)引用,比喻( 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点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 (否定 )语气。2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完成下列小题。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

4、美丽。如果美是专指 “婆娑”或 “横斜逸出 ”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_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wn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_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

5、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_ wn婆娑_然(2)依次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挺直纵横决荡B.挺拔纵横开阖C.挺直纵横开阖D.挺拔纵横决荡( 3)结合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斜逸出: _。 伟岸: _。(4)选段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 ( 1) p su;宛( 2) D( 3)形容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魁梧、高大( 4)拟人、比喻、排比、反问。【解析】 【分析】 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婆娑: p su 盘旋舞动的样子。“宛然 ”要和 “婉”字区别。 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

6、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挺拔 ”指外形,和“坚强不屈 ”搭配,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搭配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故选 D。 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解释。横斜逸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伟岸:指魁梧高大。 拟人: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比喻: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排比:但是它却是伟岸 11,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反问: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

7、你觉得树只是树?故答案为: p su ; 宛。 D; 形容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 魁梧、高大。 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选词填空。答题时应注意,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搭配关系。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应该遵循 “词不离句 ”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

8、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3 你所在的春华中学初二年级开展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综合性学习活动,以 “呼和浩特市地铁 1 号线建设 ”为报道题材。请你参加,( 1)【活动一:初拟采访提纲】下面是小组初拟的采访提纲,请你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指出采访提纲存在的一处不足。采访提纲时间、地点2019 年 5 月 8 日上午 9 点,成吉思汗街地铁站 地铁1 号线总设计师; 施工人员; 后勤采访对象保障部门负责人采访目的采访方式采访器材采访问题(依据采访对象顺序各拟了一个主问题)采访提纲存在

9、的一处不足:_。多侧面了解地铁1 号线建设情况,感受首府交通发展_纸、笔、照相机、录音笔等 请问我市地铁建设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您认为地铁1 号线站点布局合理吗? 请谈一谈后勤保障工作的重点和相应措施是什么?(2)【活动二:选定新闻体裁】采访结束后,两位同学分享了采访内容。第一位同学关注地铁 1 号线从设计到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引,要对这一场面进行报道。请你分析两位同学的新闻素材与表现角度,分别给他们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建议。( 3)【活动三:交流实践体验】初二年级将召开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会,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征集会标内容。要求: 运用对偶修辞方

10、法; 不超过 30 个字。【答案】 ( 1)现场访谈;第 2 个问题缺少针对性( 2)事件通讯;新闻特写。(3)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 ”文笔佳。【解析】 【分析】 仔细阅读图表中采访提纲的详细内容分析作答,因为要到地铁1 号线建设现场,所以采访方式是现场访谈,由于工程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运营情况的验证,所以第 个问题 “您认为地铁1 号线站点布局合理吗?”不太合适,缺少针对性。 第一位同学关注地铁1 号线从设计到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问题多而复杂,篇幅较长,适合写出事件通讯。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引,突出一个场景,篇幅较短,适合新闻特写。 由于是准

11、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会材料,所以要抓要点准确概括,先写活动内容,再突出成绩: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 ”文笔佳。故答案为: 现场访谈; 第 2 个问题缺少针对性。 事件通讯;新闻特写。 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 ”文笔佳。【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判断存在的不足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答题时要注意:紧扣合理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要求,结合材料和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答案不唯一,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拟写总结。答题时应注意,对活动的总结既要全面

12、又要抓住重点,符合对偶修辞的要求。4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每一su ( )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 )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 bo( )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 a 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 b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 )请 为 (宗璞紫藤萝瀑布)处 加 下 划 线 字 注 音 或 根 据 拼 音 填 写 汉 字 , 依 次 为_( 2) 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 3) a 处应填入的一个成语为 _, b 处缺少的标点符号是 _。【答案】 ( 1)穗; di n;苞( 2)

13、比喻( 3)忍俊不禁;?【解析】 【分析】( 1) “穗 ”,指的禾本植物聚生在茎的顶端的花和果实,注意偏旁容易写错; “淀 ”读音为 di n,不要误读为 zhn;“苞 ”不要误写为 “包 ”。( 2)题划线句把 “盛开的花 ”比作了 “张满了的帆 ”“笑容 ”,这是比喻的修辞。( 3) “忍俊不禁 ”指忍不住要发笑,用在此处来形容笑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含苞待放的情态; “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 ”这是作者看到花苞之后产生的疑问,故应用问号。故答案为: 穗; di n;苞; 比喻; 忍俊不禁?【点评】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本

14、题难度不大,考生注意平时对秀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运用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考生要熟读文段;理解文段的内容,结合上下文进行辨析。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 y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 ”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苍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1)给文中划线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_ _ y倔强不屑_站( 2)文

15、中含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 3) “因噎废食 ”中 “废”的意思是( )A.停止,不再使用B.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C.荒芜,衰败D.残疾(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_、排比和 _的修辞手法。【答案】 ( 1) ju ;xi ;驿( 2)苍海;沧海( 3) A( 4)比喻;引用【解析】 【分析】(1)( 2)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倔 ”是多音字,ju 、ju , “倔强 ”读作 “ ju 。”“屑 ”读音 xi ,碎末;琐碎的意思。 “驿 ”不要写成 “译 ”。 “苍 ”与 “沧 ” 可通过部首来辨析。( 3) “因噎废食 ”释义是比喻因小而废大

16、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贬义词。废:停止。( 4) “成,如朗月照花 ”运用比喻, “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 ”属于引用。故答案为: ju ;xi ;驿; 苍海;沧海; A; 比喻;引用。【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理解单独字词的意思时,可借助工具书作答,也可根据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探究整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时,可借助句子的语境具体分析; 本题考

17、察了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识。熟记各种修辞手法是答题关键。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 ji 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炫目 _ji o洁_澄明 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 3)文中 “钟情 ”的 “钟”的意思是 _;“如练

18、的月华 ”中, “练”的意思是 _。( 4)画线句子运用了 _和 _的修辞手法。【答案】 ( 1) xun;皎;chn( 2)不记其数;不计其数( 3)集中,专一;白绢(4)排比;拟人【解析】 【分析】( 1 )按照要求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汉字的纠错。( 3)切记通读全文,依据情景总结意思。( 4)从文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准确写出来即可。【点评】平时多注意积累基础性知识。7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

19、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答案】D【解析】 【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 B、 C 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 都是比喻。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 “清国留学生

20、 ”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 j 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_ j_绯红发_ 油光可鉴( 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_ 改为 _ _ 改为 _( 3) “标致 ”的意思是 _。( 4)本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 _。【答案】 ( 1) f i;髻; ji n( 2)接;结;辨;辫( 3)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4)比喻;反语【解析】 【分析】( 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

21、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有的是生僻字,平常就得多写几遍。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不写繁体字。如“绯 ”,可根据声旁推断读音。“髻 ”可根据形旁推断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头顶上盘着大辨子”的 “辨 ”根据形旁推断应该是 “辫”。(3)考查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是句中义。这要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 ”是漂亮之意,但在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意思是是

22、在寒碜极了。(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是比喻中的暗喻。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是典型的反语,用来讽刺。故答案为: f i;髻; ji n接;结;辨;辫。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比喻;反语【点评】理解词语的方法:1、连字解词法,连字解词法就是先解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再连起来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2 、词素解词法,词素解词法就是与连字解词法较类似,要求先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意思,重点理解比较难的词素,再理解词语的意思。3、比较辨析法,有些词,看似相像,实则不同,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从类同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找出雷同,进行比较分析,

23、从而准确把握词义。4、更换词语法,就是找近义词。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法,词不离句即是一条学习词语的原则,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的方法,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基本途径,也是检测常用的方法。6、联系实际生活解词法,就是把词语放到生活中去理解。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 w 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 h。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

24、添一抹春色。(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碾过( _)w( _)住干 h( 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_”,正确写法是 “_”。( 3)联系上下文, “蜷缩 ”在文中的意思是 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 _和 _的修辞手法。【答案】 ( 1) ni n;捂;涸( 2)等侍;等待( 3)蜷曲而收缩( 4)拟人;排比【解析】 【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碾过 ”:压过去。 “碾 ”读 “ni ,n”

25、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捂 ”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干涸 ”: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等待 ”: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犹等到。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从上文“卷起 ”的意思分析,“蜷 ”的意思是“蜷曲 ”; “缩”的意思是 “收缩 ”。所以 “蜷缩 ”在文中的意思是蜷曲而收缩。( 4) “听雨水在阳

26、光下奔跑 ”“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拟人; “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是排比。故答案为: ni ;n 捂 ; 涸 等侍 - 等待 蜷曲而收缩 拟人; 排比【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词

27、语原义理解。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区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A伏B停)在菜花上,轻ji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A窜B 飞)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1)给加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_ ji_菜畦轻_ 脊梁(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 3

28、)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 _修辞手法。( 4)根据文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 处横线上。(只填字母)【答案】 ( 1) q;捷; j ( 2)云宵;云霄( 3)拟人( 4) A ; A【解析】 【分析】( 1)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 b 与 p, j、q 、 x 的区别, n、 l 的区别, z、c 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拼音,再根据语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2)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

29、义字义辨析判断。“宵 ”与时间有关, “霄 ”与天空有关。( 3)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六七种,根据所学积累,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低唱 ”“弹琴 ”皆是人的行为,来写动物,所以是拟人。( 4)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段的内容,或根据记忆直接选答,或分析所描写的动物的情态来分析判断所用词语。故答案为: q;捷; j 云宵;云霄拟人A ; A【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要知道常见的修辞

30、有哪些,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 排比等,另外还要知道各种修辞的特点及其作用,并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和赏析。11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文后题目一个富有情趣和生命力饱满的人,既渴望在广mo无垠的草原上侧马驰骋,也喜欢在芳草萋萋的林间漫步,ku谷忘反。霁后初晴,观鸢飞戾天,横柯上蔽;夕日欲颓, 听细风疏叶,孤鸿声断,永远对自然充满了好奇和亲近之心。(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广 mo _ku谷忘反夕日欲颓 _(2)文中有一个错别词,请找出来并改正。_ 改为 _( 3)请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芳草萋萋: _( 4)文中的修辞主要有 _【答案】 ( 1)袤;窥; tu ( 2)侧马驰骋;策马驰骋(

31、 3)形容草木茂盛(4)对偶【解析】 【分析】( 1)本题作答时,要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 “袤 ”的字形和 “颓 ”字的读音。( 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侧马驰骋 ”应该是 “策马驰骋 ”。 “策 ”是鞭打的意思。( 3)对于常见的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芳草萋萋 ”的意思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4)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

32、对或相近的意思。 “霁后初晴,观鸢飞戾天,横柯上蔽;夕日欲颓,听细风疏叶,孤鸿声断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故答案为: 袤 ; 窥 ; tu 侧马驰骋; 策马驰骋 形容草木茂盛 对偶【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注意对偶修辞的运用。

33、1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们踏进苏州小巷,会感觉一种静,一种深入骨髓的静。比起其它城市,苏州显然少了一份浮燥之气,多了几份清幽之气。这清幽之气就来自苏州小巷,来自小巷里散发清韵的青石板,来自小巷里简洁的石库门,来自小巷那 “庭院深深深几许 ”的古民宅,是从许多宋版线装书飘逸而出的,或从明清青花瓷里盘旋而至的,或从古城庭院深深的园林里散发出来的。在茫茫夜间,看月光下古苏城,粉墙黛瓦,千家灯火汇成古城的温馨。选一处风景,依山傍水,草长莺飞,居陋室而吾心不陋。择一城终老,宜人气灵,坐谈杯盏,享年华而吾心不华。(1)给划线字注音。_ _骨髓温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_,这个词

34、语的正确写法是 _。(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_和 _的修辞手法。【答案】 ( 1) su;xn(2)浮燥;浮躁( 3)排比;引用【解析】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注意 “燥 ”不要写成 “躁 ”。对于常用修辞手法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运用。故答案为:( 1) su; xn(2)浮燥;浮躁(3)排比;引用【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汉字中

35、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生,总有许多沟坎需要跨越;岁月,总有许多遗hn需要弥补;生命,总有许多迷茫需要领悟。生命于我们,只是沧海一栗,然而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聚散离合,痛苦欢笑,花开花谢,四季轮回,都写满了生活的痕迹;春的和煦,夏的炽烈,秋的丰硕,冬的 l ng冽,都演绎成了人生路上旖旎的风景。(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hn_ _ l ng遗_ 承载炽烈_冽(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 3) “都演绎成了人生路上旖旎的风景 ”中,

36、“旖旎 ”的意思是 _。( 4)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是 _。【答案】 ( 1)憾; zi;ch;凛( 2)沧海一栗;沧海一粟( 3)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 4)排比【解析】 【分析】(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凛 ”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都演绎

37、成了人生路上旖旎的风景”中, “旖旎 ”的意思是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靠从下文的“风景 ”及前面对四季景色的描写来推断词义。(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人生,总有许多沟坎需要跨越;岁月,总有许多遗hn需要弥 ;生命 有 多迷茫需要 悟”是排比。 “春的和煦,夏的 烈,秋的丰 ,冬的l ng冽”是排比。故答案 :( 1)憾; zi;ch;凛(2) 海一栗; 海一粟(3) 柔美、婀娜多姿的 子(4)排比【点 】理解 的含 ,需 系 所 的具体 言 境.透 的表面 , 深刻体味其内涵。 .把握 的基本 要从分析 来源、 、 构入手, 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 属性 .理解与确 的比 要从分析 体

38、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 找比 的本体是正确解 的关 。14 全国政 十三届一次会 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 称“全国两会 ”)分 于2018年 3 月 3 日、 3 月 5 日在北京召开。 了增 同学 的国家意 和主人翁的 任感,学校开展了 “天下国家 ”的 合性学 活 , 你完成下列任 。(1)你参与了 “ 国 朗 会 ”小 , 搜集了 多 国的 句,并写出与之相 的作者和 目,准 交流。但在小 的 候,眼尖的你却 了其中的 。 的一 就是()A.王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一 游一示儿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 国戍 台一 游十一月四日 雨大作C.横眉冷 千夫指,俯首甘 孺子牛一 迅一

39、-自嘲D.感 花 泪,恨 惊心 一辛弃疾 官 收河南河北( 2) 次活 的开 是由你来主持的。你准 的开 白中有 的 句一一“每个人 自己国家的 ,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 之 斗 之 牲; 美祖国的山河, 之描画 之歌咏; 祖国的文化, 之沉醉 之感 ”画 句你 得 起来特 。 你 品一下原因。【答案】 ( 1) D(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起来十分有气 ,容易激 国情 。【解析】 【分析】( 1)文学常 判断的知 点有作者名(字、号 )、称 、生活 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 、作品主 及 格、流派等。D 。改 :感 花 泪,恨 惊心一杜甫 春望。( 2) “关心祖国的命运, 之 斗 之 牲; 美祖国的山河, 之描画 之歌咏; 祖国的文化, 之沉醉 之感 ”明 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排比来 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 奏和 , 得感情洋溢。从 气上 , 起来十分有气 ,容易激 国情 ,突出主 。故答案 :( 1) D(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起来十分有气 ,容易激 国情 。【点 】( 1)本 考 文学常 和理解 句的思想感情。答 注意,把 信息与 目要求 比 , 辨析, D 作者和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