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州精选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54780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精选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州精选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州精选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州精选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州精选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 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所示实验可观察到A 烧杯溶液变为红色,此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_(填序号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分子有一定质量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易溶于水(2)图乙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图丙所示实验中有组对比实验,其a、 b 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 _。【答案】 CO2 22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否与溶剂的种类有关+H O H CO【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浓氨水的性质、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显示不同的颜色、二氧化碳性质以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1)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

2、气溶解在棉花团的水中生成显碱性的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涉及到的相关性质有: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到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显碱性。氨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则没有得到体现。故选;(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O H2CO3;(3)图丙中有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两组实验,前一组是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 ,后一组是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这两组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否与溶质、溶剂的种类有关。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

3、号 : 2 个氖原子 _铵根离子 _五氧化二氮分子 _镁离子 _( 2)用下列字母 填空:a氢气b小苏打c无水氯化钙d硝酸钾用于做复合肥_用做干燥剂_用于发酵粉 _用于做燃料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在氧气中点燃 _碳铵的受热分解 _铁和稀盐酸反应_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_【答案】 2NeNH4+25Mg2+dcb a3Fe+2O 点燃 Fe ON O23 4NH 4HCO3NH 3+H 2O+CO2Fe +2HCl= FeCl 2 +H 2(NH 4 ) 2SO4 +Ca(OH) 2 =CaSO 4 +2NH 3+2H 2 O【解析】【详解】(1) 2 个氖原子就是在氖元素符号的前

4、面加上数字2,故填: 2Ne;铵根离子的符号为NH4 +,故填: NH4+;五氧化二氮分子就是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故填:N2 O5;镁离子带有2 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Mg2+。( 2)硝酸钾中有钾和氮两种营养元素,用于做复合肥,故填d;无水氯化钙可用做干燥剂,故填 c;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和受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可用于发酵粉,故选b;氢气可以燃烧生成水,可用于做燃料,故填a。(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Fe3 O4 ;碳铵是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H 4HCO3 NH 3+H 2

5、O+CO2;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 +2HCl= FeCl 2 +H 2;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H 4 ) 2SO4 +Ca(OH) 2 =CaSO 4 +2NH 3+2H 2 O3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填 “单质 ”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 的变化如图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m 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 n 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c p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和 NaOHd该图所对应

6、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4)图 2 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B 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C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 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 Na2CO3 溶液呈碱性 )_(5)现有 73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 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答案】单质C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剂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减小。固体红色粉末逐渐变黑CO2+Ca(O

7、H)2=CaCO3+H2O取少量, A 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 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 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5.85%【解析】(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 ;( 2) a、 m 点所示溶液的pH 值小于 7,所以溶液为酸性,错误;b、n 点所示溶液的 pH 值等于 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c、 p 点所示溶液的pH 值大于 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和 NaOH,正确; d 、实验过程中,开始

8、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 值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故选c;(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4)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 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 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 +H2O;取少量, A 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

9、(足量)CaCl2 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 和 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 5)盐酸中HCl 的质量为 73g 10%=7.3g;设反应生成的NaCl 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36.558.57.3 gx36.558.57.3g,解得 x=11.7gx11.7g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5.85% 。73g+127g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4 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图操作流程:请回答:( 1)步骤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加入过量

10、 Ca( OH) 2 的目的是 _( 2)滤液 B 中的溶质是 _、 _(写化学式);步骤 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浓缩、 _、过滤( 3)探究变质 NaOH 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甲组同学:称取20.0g 样品,放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 二氧化碳乙组同学:称取20.0g 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g(解决问题)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请写出计算过程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交流与反思)在交

11、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 _【答案】Na2 323CaCO +Ca( OH)=CaCO +2NaOH 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钠(OH)2 NaOH降温结晶64.6% 因为样品中有水,无法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解析】【分析】【详解】变质的氢氧化钠常会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与氢氧化钠,为把碳酸钠清除的更干净一些常会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故答案为 Na2 CO3 +Ca( OH) 2 =CaCO3 +2NaOH;将溶

12、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钠( 2)由于溶液中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所以滤液中会含有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因为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异很大,故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进行分离故答案为 Ca(OH)2 ; NaOH;降温结晶;解决问题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2NaOHNa2 CO3 + CaOH 2= CaCO3106100x10g106 = 100x 10g解得 x=10.6g所以: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6g100%=64.6% ;16.4g交流与反思 因为样品中有水,无法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所以以上数据不能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所以答案为:样品中有水,无法

13、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5 下图是 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P 点的含义是 _ 。15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2)在 t 时,将 20g A 物质加入到(3)将 t 3时 A、 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_。(4)若 A中混有少量 B 时,最好采用 _ 的方法提纯 A。【答案】 t 2 A 、 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60g BAC 降温结晶【解析】【分析】【详解】(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2)依据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 1时,将 20g

14、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 50g+10g=60g。(3) A、 B 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 2 时 B 的溶解度大于 A,则 B 的质量分数大于A, C 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 3时 C 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 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 B。则其大小关系为: BAC。(4) A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24 所示实验(忽略空气中CO2对本实验的影响)。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步骤一:关闭 K,向下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并轻轻振荡锥形瓶,使二氧化碳全部进入锥形瓶,并与 m

15、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 _.步骤二:打开K,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乙中溶液进入甲。(2)上述实验过程中,甲中溶质总质量变化情况如图25 所示, B 点对应的溶质总质量为(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可以不化简)_克。 BC 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_.(3)步骤一和步骤二结束后,将甲和乙中的物质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结合图25 中 C 点的值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理由是 _.【答案】 CO2 +2NaOH NaCO3+H2O增大接触面使

16、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1060.1m2323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80Na CO +Ba( OH) BaCO +2NaOH应生成沉淀,每171 份质量的氢氧化钡,生成197 份质量的碳酸钡沉淀,溶质质量减少26份NaOH 和 Ba(OH)2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A 点相等,都为 0.1m 克,说明步骤一生成的碳酸钠和步骤二中进入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将甲和乙混合后氢氧化钡有剩余,因此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解析】【详解】解:(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17、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2)设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2NaOHCO2 = Na2CO3 H 2O80106m克 10%xx 106 m克 10% 80x=1060.1m 克;80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所以BC 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Ba( OH)2 =BaCO3 +2NaOH;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每171 份质量的氢氧化钡,生成197 份质量的碳酸钡沉淀溶质质量减少 26 质量,所以BC 段溶质总质量下降;(3)根据图2 所提供的信息可

18、知,在C 点溶质的质量为0.1m 克与 A 点相等,说明步骤一生成的碳酸钠和步骤二中进入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有氢氧化钠,乙中剩余氢氧化钡,将甲和乙混合后氢氧化钡有剩余,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7 常温下,一锥形瓶中盛有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向其中滴加2 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3%的稀硝酸,用pH 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 与加入稀硝酸的关系曲线如图。请回答问题:(1)本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 pH=7 时,锥形瓶中的溶液呈_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结果精确到0.01%)。(3)图中a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

19、学式是_。(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_(填“甲”“乙”或“丙”)点。【答案】 NaOH+HNO33233=NaNO +H O无4.25%HNO 、 NaNO甲【解析】【详解】(1)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NO3=NaNO3+H2 O;(2) pH=7 时,锥形瓶中的溶液显中性,呈无色;设反应生成硝酸钠质量为x,NaOHHNO 3NaNO 3H 2O408520g4%x408520g 4%x1.7gx=1.7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 4.25% ;20g20g(3)图中 a 点对应

20、的溶液中溶质过量的硝酸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化学式是HNO3、NaNO3;( 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硝酸质量减小, pH 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甲点。【点睛】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剩余的反应物。8 二氧化锰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制备二氧化锰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某研究性小组对此展开了系列研究。用高锰酸钾制备资料一: (1)3K2 MnO4+ 2H2SO4=2KMnO4+MnO 2 +2K2SO4 2H2O(2)K2 MnO4 易溶于水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反应类型是_。将反应后的固体

21、剩余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MnO 2。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的原因是_。用硫酸锰制备电解 MnSO4 溶液可制得活性MnO2,同时生成氢气和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将 _(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用废锂电池制备资料二: 2Al+2NaOH+2H2O=2NaAlO2 +3H2用废锂电池正极材料 (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 )制备纳米 MnO2,并进行锂资源回收,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 滤“液 ”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 (填化学式 )。(2)在实验室进行 “过滤 ”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3)Mn

22、O 2 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MnO2: 2MnO 2+C2MnO+CO2 MnO+H 2SO4=MnSO4+H2 O 3MnSO4 +2KMnO4+2H2O=5MnO 2 +K2SO4+2H2SO4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_(填序号 )。IV用碳酸锰制备控制一定的温度,焙烧MnCO3 制取 MnO2 的装置如下:(1)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 B 点对应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2KMnO42422 分解反应使锰酸钾转化

23、得到二氧化锰,获得更K MnO +MnO +O多的二氧化锰2H2422422玻璃棒 O+MnSO通电 H +H SO +MnO 变小NaAlO2MnCO +O高温 2CO +2MnOMn O332222【解析】【分析】【详解】、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以及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 4+MnO 2+O2; 形式上为一变多,为分解反应;根据信息提示 “32HO+MnSO4 通电 H2 +H2SO4+MnO 2”,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MnO2 ,使锰酸钾转化得到二

24、氧化锰,获得更多的二氧化锰,所以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 电解 MnSO4溶液可制得活性 MnO2,同时生成氢气和硫酸,反应物为硫酸锰和水,条件是通电,生成二氧化锰和氢气以及硫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MnSO4 通电 H2 +H2SO4+MnO 2,由于水越来越少,硫酸越来越多,也就是酸的质量分数变大,所以酸性越来越强,而pH越来越小,所以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将 变小 ;、 (1) “滤液 ”中存在可溶性物质,而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根据信息“2Al+2NaOH+2HO 2NaAlO2+3H2”,可知生成了偏铝酸钠,所以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AlO2(还可能有剩余的Na

25、OH; (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 ”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 (3)MnO 2 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MnO 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MnCO 3 高温 CO2 +MnO2,有单质参与反应,所以有化合价改变; MnO+H 2 SO4 MnSO4+H2O,为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改变; 3MnSO 4+2KMnO4+2H2O 5MnO 2 +K2SO4+2H2SO4,硫酸锰中的锰元素由+2 变化 +4 价,而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由+7 价变为 +4 价,所以有化合价的改变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 ; IV、(1) 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MnCO3+O2 高温 2CO2 +2MnO2 ;(2)MnCO3 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100g 在图中 B 点对应固体的质量为 68.70g,而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100g 碳酸锰中锰元素的质量为5555,在固100g 3,则 B 点物质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68.70g 100g 55+12+1655+12+163体中锰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005568.70g100g5555+12+16 355 12 16 3 2: 3;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5516MnO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