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练习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53702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思绪,放飞到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A. 这怎么能是在诗意地生活呢?B这.是在诗意地生活。C. 难道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吗?D. 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吧?【答案】B【解析】 【分析】反问句中,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 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转换成陈述句以后就是:这是在诗意地生活。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句意和句子转换。

2、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2学校开展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你所在的八( 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 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 PK 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帮助拟写一个辩论题目。在这个物质日益丰盈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年味淡了,其它各种传统节日也都跟以前的隆重盛大无法比拟了。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里最有诗意和最富有民间传说的中秋节,与之相关的吴刚伐桂、嫦娥

3、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至今流传,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曾写下了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传统节日显然缺少了其文化内涵。随着洋节日纷纷进军中国,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他们不知道长命锁,没见过八仙桌,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和记忆里越来越少了,有同学坦言: “我更喜欢西方节日中的那份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气氛。像春节这些节日,尽管有浓浓的亲情,但太正式,对我们来说没有诙谐和乐趣,不好玩。 ”( 3)本次活动结束后,张

4、浩同学写了一篇报道稿。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和完善。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这样就必然具有局限性,也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A)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坚决地抛弃。( B)而像 _的追求仁义, _的崇尚自然, _的主张兼爱非攻,_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C)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B)处横线上应依次填上序号: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_一”词删去。 (C)句改为反问句:_。【答案】( 1)方老师,您好!我是八(1)班的

5、,我班想请您为同学们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不知您能否抽出时间于下周一班会课来我班开展这一讲座?( 2 ) “我们该不该热衷于洋节日 ”(或 “传统节日好还是洋节日好 ”、 “过洋节日是不是忘本”)( 3) C;A; B; D;毫不犹豫(坚决);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吗?【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知,本题表达的目的是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的讲座,作答时,注意称呼和语气,一定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讲座的主题。据此可作答。( 2)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中表现的是现在的孩子们热衷过洋节,却不喜欢过传统节目的现象。可拟写的

6、辩题为:我们该不该热衷于洋节日。( 3) A 处划横线的句子中,“毫不犹豫 ”与 “坚决 ”语意重复,去掉其中一个。B 处,追求仁义的是儒家,崇尚自然的是道家,主张兼爱与非攻的是墨家,主张依法治国的是法家。据此填写。 C 处,把一个肯定句改成反问句,加上一个反问词,再加上一个否定词和问号即可。可改成: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吗?故答案为: 方老师,您好!我是八( 1)班的 ,我班想请您为同学们作一个关于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的讲座,不知您能否抽出时间于下周一班会课来我班开展这一讲座? “我们该不该热衷于洋节日 ”(或 “传统节日好还是洋节日好 ”、 “过洋节日是不是忘本”); C; A

7、; B;D;毫不犹豫(坚决);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吗?【点评】 语言得体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 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本题考查了成语的运用、病句的修改及句式的转换。注意相关的知识是答题的关键。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所谓 “工匠精神 ”,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

8、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 ”的魅力。 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1)给 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A.;B.,C.D.?( 2)写出 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 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 “_”。( 4)请将第 句改为疑问句。【答案】 ( 1) A( 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3)铸( 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 【分析】( 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第 句

9、,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故选 A。( 2)考查词语的解释。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3) “踌”是个错字, “铸就 ”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4) “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是陈述句,要求改为疑问句,即改成反问句,可用 “难道不 ”的标志性词语来造句。如: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故答案为: A 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铸 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点评】 本题考查学

10、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 本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辨析,注意结合语境明确汉字字形,辨析同音字字形的区别。 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要求句意不变,所以可以把陈述句变成反问句。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只见这些挺拔伟岸的黄山松,巍然 s ng立在我们面前。虽然雨雾濛濛,但是它们那厚实粗壮的腰身,亭亭如盖的树冠,在雾气中却更显示出巍俄浑厚之美,如同缥缈仙境中的神树一般。而傍着一颗巨石,树冠如云,树身如柱,喷薄而出的,就是黄山标志的迎客松了。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简直堪称一绝

1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s ng立 _缥缈 _喷薄 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 3) “盖”有以下几种义项,请为 “亭亭如盖 ”中 “盖 ”选择恰当的一项()A.遮掩、蒙上的其,其密B.动物的甲壳C. ; 篷D.器物上有遮蔽和封 作用的 西( 4)将画 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得改 原意。【答案】 ( 1) ; mio; b( 2)巍俄;巍峨( 3) C( 4)在 种海拔之上,能有 么壮 的腰身和 冠,不能不算一 。【解析】 【分析】( 1)本 作答 ,注意易 音的 累,掌握 拼写 , 范拼音 写,不要写成英 字母;根据拼音写

12、 字,除了根据具体的 境, 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 “ ”的字形和多音字 “薄”字的 音。( 2) 字的 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 个易 点,根据 字的特点, 合句意和 辨析判断。巍俄巍峨。( 3)本 作答一定要 合 境和句意来理解 的含 。“亭亭如盖 ”一般是指 枝繁茂如同 篷一 。本 中描写的 象是“ 冠 ”,所以 “盖 ”的意思是 “ , 篷 ”。( 4)原句 “ 直堪称一 ”是肯定句,改写 ,要把肯定句中“必 ”“肯定 ”“一定 ”之 表示肯定 气的 可改 “不能不 ”“不得不 ”或 “非 不可 ”。据此,可改写 :在 种海拔之上,能有 么壮 的腰身和 冠,不能

13、不称之 一 。故答案 : ; mio;b 巍俄;巍峨 C 在 种海拔之上,能有 么壮 的腰身和 冠,不能不算一 。【点 】 本 考 考生 字字音、字形的 能力。考 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 的、容易 、写 的基 字,学生在平 要重点 和 累,注意 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本 考 的是 字的辨析,解答此 要注意仔 体会形近字之 用法的差 ,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 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 写。 本 考 考生 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 要求考生注意平 的 累,要 合具体的 境理解和分析 的意思。 本 考 考生 句式的运用能力。解答此 要求考生在平 掌握常 的句式及其特点,要按照要求作答。

14、5 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再就写景 ,无 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 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 两三件事 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 园田居:“方宅十余 ,草屋八九 。 柳 后檐,桃李 堂前。 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桑 di n。”四十字把 村 景描写得多么真切!(1)根据拼音写 字, 划 的字注音。_ _ di n譬如狗吠桑 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_”,正确写法是 “_”。( 3) “栩栩如生 ”中 “栩栩 ”的意思是 _。( 4)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答案】 ( 1) p;f i;颠( 2)唯妙唯肖;惟妙惟肖( 3)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15、4)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解析】 【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 “譬”不要读成 “b”,吠 容易读错, “颠 ”不要写成 “巅 ”。( 2)根据对成语的积累可知,“唯妙维肖 ”应为 “惟妙惟肖 ”。( 3)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故“栩栩 ”意思是 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4)把句中表示感叹的词“多么 ”换成 “真 ”“很”等词语,句末用句号。故答案为: 1、 p; 2、 f i;3、颠 1、唯妙唯肖; 2、惟妙惟肖 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点评】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书写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

16、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汉语中感叹句一般由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和感叹符号构成,感叹句改为陈述句,就是要这些表感叹的成分,改为陈述的语气。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

17、的时候,心被 qi n诚塞得满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 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执着而坚定,焦zhu 而真诚。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qi n_ zhu _诚 溯源焦 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_”,正确写法是 “_”。( 3) “济世 ”中 “济 ”的意思是( )A.渡,过河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C.补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答案】 ( 1)虔

18、; s;灼( 2)契而不舍;锲而不舍( 3) B( 4)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解析】 【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虔 ”不要写成 “谦 ”等字,“溯 ”不要注成 “ sh ”,“灼”不要写成 “酌 ”。( 2) “契而不舍 ”应改为 “锲而不舍 ”。( 3) “济世 ”,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故 “济 ”在这里的意思是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故选 B。( 4)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此题要把表示反问的词语和否定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故答案为: 虔; s;灼 契而不舍;锲而不舍 B 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点评】 本题考

19、查字音和字形的积累。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

20、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7按照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缩句)(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4)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仿写句子。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少一些愁苦。 人生如 _,应该多一些 _,少一些 _。 人生如 _,应该多一些 _,少一些 _。

21、【答案】 ( 1)清泉流 了心田( 2) 么冷的天,那个拉 的怎能光着脚拉 在路上跑呢?( 3) 四 的 士非 在 人面前赶到 定 不可。( 4) 了避免道路交通 堵,各地 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一本 ;精彩;乏味;一幅画;亮 ;灰暗【解析】 【分析】( 1)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 个句子的主 中心 是“清泉 ”, 中心 是 “流 了 ”, 中心 是“心田 ”,因此 个句子的主干是“清泉流 了心田”。注意“着 ”“了”“ ”用在 之后表示 作正在 行或已 完成,要保留。( 2) 是一个否定的 述句, 反 句 要把否定 “不 ”去掉,加上反 “怎么(或 道等) ”即可,句末用 号。因此 句

22、可以改 : 么冷的天,那个拉 的怎能光着脚拉 在路上跑呢?( 3)在理解句意之后,找出关 部分“必 ”,采用 “非 不可 ”或 “不能不 ”等 ,句意通 即可。( 4)不合 , 去掉“不 ”。( 5)仔 分析例句, 句 首先把“人生 ”比作 “一首 ”, “ 烈 ”和 “愁苦 ”属于反 ,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有 个特点。如人生如一本 , 多一些精彩,少一些乏味。此 答案是多元的。故答案 : 清泉流 了心田 么冷的天,那个拉 的怎能光着脚拉 在路上跑呢? 四 的 士非 在 人面前赶到 定 不可。 了避免道路交通 堵,各地 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一本 ;精彩;乏味;一幅画;亮 ;灰暗【点 】 本 考

23、 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答 要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掉状 、定 、 ,剩下的主 中心 、 中心 和 中心 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本 考 句式 的能力。句式 包括: 句与复句之 的 、肯定句与否定句之 的 、祈使句与疑 句之 的 、 述句与反 句之 的 等。答 要注意,无 句式怎么 ,句子的意思不能 。本 要求将肯定句改 双重否定句,没有 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 意即可。 本 考 把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的能力。答 要找出句子的关 部分,采用“非 不可 ”或 “不能不 ”等 ,句意通 即可。 此 考 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

24、 的 言 范有所了解,可用 句子抓主要成分即由整体到局部地方法 行判断。 本 考 仿写与 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 意 。如果 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 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 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 多, 构也要一致。8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 “二十四史 ”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 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答案】二十四史是

25、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 ”的纪传体史书。【解析】 【分析】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需要提取关键词,比如,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等。故答案为: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的,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 ”的纪传体史书。解答本题【点评】这是一道下定义类试题,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

26、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透过密密的花枝的缝隙漏下的点点的光班在地面闪烁着,光影变hu n,古槐与紫藤就在其中演 y着一场光阴与生命的盛大欢愉。落雨了。春天的雨淅淅沥沥,是惜春的泪。伴随着泪珠撒落的 ,还有紫藤花瓣。盛开是庄重的,凋落同样也是一件圣洁的事情。那是秋叶一样静美的回归。回归土地的怀抱,回归根的呼唤。纷纷扬扬的花瓣在斜风细雨中飘落,飘落成一场盛大的花雨 ,谁都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缝 _ 隙光影变 hun _演 y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文中

27、“圣洁 ”的 “圣”意思是 _( 4)将文中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_。【答案】 ( 1) f ng;幻;绎( 2)光班;光斑( 3)崇高的( 4)谁不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解析】 【分析】( 1) “缝 ”读 f ng,不要读成 f ng;变幻: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注意 “幻 ”不要写成 “幼 ”;演绎:铺陈,推断,阐发。 “绎 ”注意不要写成 “译”;( 2) “光班 ”中的 “班”写作 “斑 ”。光斑:太阳表面上特别明亮的纤维状斑点,是太阳活动比较剧烈的部分。( 3)圣洁:神圣而纯洁。圣:神圣的、崇高的。( 4)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 将肯定句中的肯

28、定词 “都 ”改为否定词 “不 ”,并把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注意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的意思要保持一致。故答案为: f ng; 幻 ; 绎 光班 - 光斑 崇高的 谁不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字形的辨析。 本题考查字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词义理解字义。 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注意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0 下面选项中,前后两句的划线部分意思不同的项是(多选题)()A.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9、。是谁都看不上, 二是谁都看不上。B.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C. 某人单身的原因是:原来喜欢一个人。 现在喜欢一个人。D. 地铁里一个女孩在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中山公园了,你快出来往地铁口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答案】A,B,C,D【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语意的理解。A前一句中的 “多少 ”是 “少 ”的意思;后一句的“多少 ”是 “多 ”的意思。B前一句的意思是“剩女 ”眼光高,谁都看不上;后一句的意思是没有人看得上“剩女 ”。C前一句的意思是真正喜欢某个人;后一句的意思是喜欢单身。D前一句指的是女孩让男孩等自己一会;后一句指

30、的是会受到 “我”的惩罚。所以答案为 ABCD。故答案为: ABCD。“你 ”如果迟到了,后果会很严重,【点评】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大家都这样说,都懂得它的意思,听的人和说的人中间毫无隔阂,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上,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三、填空题(共1 题;共 2 分)11 下面主动句式变换成被动句式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水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远近大小的岛屿被海水吞没了。B. 狄杜把奴隶们投入死海,波浪却将奴隶们送回岸边。奴隶们被狄杜投入死海,却被波浪送回岸边。C. 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过去沙漠没有被人类征服。D. 母亲把蘑菇采了来。母亲采来了蘑菇

31、。【答案】D【解析】 【分析】本 是 句式 的考 。合 干要求。 以改成“蘑菇被母 采来了。D 中 “母 采来了蘑菇”其它几个 没有 。”不是被 句,不符故答案 : D。【点 】句式 首先要明确常 句式有哪些种,然后才能 行彼此 的 。 句式有个原 ,就是不能改 原句的意思。学生在 点上犹其要注意,以免出 。12 某班 开展 “孝 敬老、从我做起”的活 , 你参与。(1)以下是某同学演 稿的部分片段, 按要求修改。(A) “百善孝 先 ”,望文生 ,就是在所有的美德中“孝 ”排在第一位。木 替父从 ,白居易孝 敬老, 板 行孝道( B)从 些 史典故中,我 悟到秉承孝行的可 和可敬的精神。()

32、 C 然而,随着 代的 展,我 的孝行却在不知不 中被全然 忘甚至淡化。( D)一杯茶、一碗 ,点点滴滴 真情;一件衣、一床被, 心。 我 用行 行孝 , 孝与和 相伴, 孝与 心同行。 文段中有 字, 将“ _改” “ _。” (A)句用 不当, 将“ _修”改 “ _。” (C)句画 序不当, 修改 _。( 2) 仿照例句写一句 体 你 “孝 ”的理解。例句:孝是稍 即逝的眷恋,孝是是无法重 的幸福。( 3)作 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 行 孝敬 ?【答案】 ( 1) 行;践行;望文生 ; 名思 ;我 的孝行却在不知不 中淡化甚至被全然 忘。( 2)孝是 身 地的理解,孝是嘘寒 暖的关 。孝是

33、知恩 的回 ,孝是春去秋来的 持( 3)尊重 ,聆听他 的教 ,采 他 的合理意 ,努力学 健康成 。耐心的与 沟通交流, 真 听他 的心声,理解他 的付出, 他 感受到晚 的关心。尽自己所能不 添麻 , 他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解析】 【分析】( 1) “ 行 ”指 朋好友欲 行,置 酒席, 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 。 “践行 ”意思是 践,用 行 去做某些事。此 取“践行 ”之意。 “望文生 ”指不了解某一 句的确切涵 ,光从字面上去 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 。含 ,不合 境。此 “ 名思 ”指看到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知道它的意思、意 等。“ 忘 ”与 “淡化 ” 序 倒,改 “淡化甚至被全然

34、忘 ”。( 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 事物,二是句子的 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 气要一致,有的 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 之 的意 关 ,按照其主 内容即 “孝是 ”仿写即可。如,孝是异地他 的思念;孝是笔墨 信的 ;孝是煮 熬 的焦 ;孝是身体安康的欣慰。( 3)开放性 ,答案不唯一。如体 父母,不乱花父母的 ;不提无理的有求;不惹父母生气;父母生病 与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星期天同父母看望 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故答案 : 行 - 践行 ; 望文生 - 名思 ; 我 的孝行却在不知不 中淡化甚至被全然 忘。 孝是 身 地的理解,孝是嘘寒 暖

35、的关 。孝是知恩 的回 ,孝是春去秋来的 持 尊重 ,聆听他 的教 ,采 他 的合理意 ,努力学 健康成 。耐心的与 沟通交流, 真 听他 的心声,理解他 的付出, 他 感受到晚 的关心。尽自己所能不 添麻 , 他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点 】 本 考 字的 写,注意同音字字形的区分。 本 考 病句的修改,注意 合 境理解 的运用是否得当。 本 考 病句的修改,注意 合 境理解 序是否得当。本 考 句子的仿写。要注意要求仿写的内容和句式的 构和修辞特点。 本 考 言的 运用能力。本 开放性 目,没有固定答案。学生解答 ,注意要用生活中的 例子来解答。五、 合 (共3 ;共 22 分)13 言表达

36、我喜 仰望湛 广袤的 天,因 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 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 它使我的心 ; _,_。【答案】 我喜 广 无垠的大海;因 它使我的心胸 广【解析】 【分析】从仿写句的 型看,大致可分 三种:以内容格式 主的仿写、从句式 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 主的仿写。本 属于内容格式 主的仿写, 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 性与延伸空 的关系。本 可仿照“我喜 ,因 它使我的心”来写,示例:我喜 无垠的大海,因 它使我的心 广。故答案 :示例:我喜 无垠的大海,因 它使我的心 广。【点 】 本道 考 学生的 句仿写能力,要注意修辞和句式。一般 来,做仿写 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 言材料,从形式( 构

37、、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 行仿写。14 根据提供的 境,仿照画 句子, 写两句 ,和上文构成排比句。幸福常常在 比中 生。没有在冰天雪地里跋涉 的人,不会感受到暖室 裘的温暖;_, _; _; _。【答案】 答案示例:没有在 寒交迫中受 煎熬的人;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 ;没有在疾病 身中受 折磨的人;不会体味身体健康的美好。【解析】 【分析】本 考 学生的仿写能力。注意例句中的“没有 的人,不会”句式, 要注意前后句子形成 比。示例:没有在 火硝烟中 扎 的人,不会体会到河清海晏的珍 ;没有在孤独冷漠中受 折磨的人,不会体会到 雨同舟的可 。故答案 :答案示例:没有在 寒交迫中受

38、 煎熬的人;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 ;没有在疾病 身中受 折磨的人;不会体味身体健康的美好。【点 】仿写句子一定要注意:(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 ,各表一枝”;要有 新。(2)修辞要恰当。(3)用 不能重复。除了明 的共用 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15 下列各项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A. 原句:我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改句:我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我每时每刻都在幻想。B. 原名:这只藏羚羊还没有听到火车远远的鸣笛声,就惊恐不定。改名:这只藏羚羊只有远远地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才惊恐不定。C. 原句:她醒来的第

39、一句话就问: “我爸去哪了? ”改句: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她爸去哪了。D. 原句:过桥的时候,我差点摔下去了。改句:过桥的时候,我差点没摔下去。【答案】B【解析】 【分析】 B 中原句表明 “听不到鸣笛声,就惊恐不定 ”;改句表明 “只有听到鸣笛声,才惊恐不定 ”意思相反,差别很大。【点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6 下列提取句子主干不正确的一组是()A. 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主干:泉水就是灵魂。B.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主干:我回到故乡去。C.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主干:我们散步。D. 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

40、每个人身体里松懈下来了。主干:一股劲儿在身体里。【答案】 D【解析】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缩写句子的能力。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答案D。【点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原句:阳光透明的政府要把政府行为纳入制度规范。改句:政府行为要被阳光透明的政府纳入制度规范。B. 原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改句:我们不

41、能不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C. 原句: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改句:难道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D. 原句:你真是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优雅的人。改句:你真是一个优雅的人,有知识,有修养。【答案】 C【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句式之间的转换,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要看句子的意思有没有改变,重点注意两个句子之间哪些词语变了,这些词语有没有影响句意的表达。 A句意不发生变化;B句意不发生变化;C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难道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意思是 “美丽的香港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与原句意思不一致; D句意不发生变化。故选: C。【点评】本题中要特别注意肯定反问句表达否定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达肯定意思。18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这句话的主干是: “人们喜欢月亮 ”。B. “只有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好。”这是个条件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