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全国各地备战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题汇编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化学 趣小 在一次 探究中 ,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 酸 溶液 ,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 速率由小 大。小 成 此“异常 ” 象展开 ,猜想造成 种 象的最可能原因有两种,并 此 行探究 。猜想 :此反 程放 ,温度升高,反 速率加快;猜想 : 。( 目的)探究草酸与高 酸 反 的速率 化“异常 ”原因( 用品) 器: 管、胶 滴管、量筒、 匙、玻璃棒等; : 0.1mol/L H 2C2O4 溶液、 0.05mol/L KMnO 4(硫酸酸化)溶液等。 你根据 趣小 的 探
2、究 思路, 充完整所缺内容。( 1)草酸( H2C2O4,弱酸)与酸性 KMnO4 溶液反 的离子方程式 ( 2)要完成 猜想 的 ,至少 需要一种 器是( 3)猜想 可是 :_要 猜想 , 行 要 充一种 及一种 器,分 是(4)基于猜想 成立, 方案 行 , 完成以下 表内容。 管 A 管 B加入 象(褪色 ) 猜想 正确【答案】( 1) 5H2C2O4 +2MnO42+6H+=10CO2 +2Mn2+8H2O(2)温度 ( 3)生成的 Mn 2+ 反 有催化作用,加快反 速率;MnSO4( s)和秒表(4)基于猜想 成立, 方案 行 , 完成以下 表内容。 管 A 管 B加入 2mL0.
3、1mol/L H 2C2O4 溶液、2mL0.1mol/L H2C2O4 溶液、1mL1mL 0.05mol/L酸性KMnO40.05mol/L酸性KMnO4,少量MnSO4 ( s)实验现象(褪色时褪色较慢褪色较快间)结论猜想 正确(加入试剂时只要 A 试管与 B 试管所加的 0.1mol/L H 2C2 O4 溶液、 0.05mol/L 酸性 KMnO4 体积相等即给分。)【解析】试题分析:猜想II: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而草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5H2C2O4+2MnO 4-+6H+=10CO2 +2 Mn2+8H2O,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反
4、应物是溶液,无气体,故不能是反应物的浓度和压强对反应速率产生的影响,则只能是生成的产物又做了此反应的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生成的Mn 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1)草酸中的碳元素被在酸性条件下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2,高锰酸根能被还原为Mn 2+,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来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为: 5H22 44-+22+2C O +2MnO+6H =10CO +2 Mn +8H O;( 2)由于猜想 I 是认为可能是由于反应放热导致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应测量反应前和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的温度变化,则还缺少温度计;(3)猜想 II 是认为生成的 Mn 2+
5、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由于Cl-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为了避免 Cl-的干扰,故应补充MnSO4 固体,通过测量溶液褪色的时间的长短来验证猜想,则还需的仪器是秒表;(4)要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猜想 ,则实验 B 和实验 A 的试剂的选择应除了MnSO4 固体不同,其他均应相同,故试管B 内加入的试剂是在试管A 试剂的基础上多加了MnSO4(s),由于结论是猜想II 成立,则试管B 的褪色时间应该比试管A 的更快,故答案为试管A试管 B加入试剂224溶液、224溶液、 1mL2mL0.1mol/L H C O2mL0.1mol/L H C O1mL 0.05mol/L 酸性 KMnO40.
6、05mol/L 酸性 KMnO4,少量 MnSO4( s)实验现象(褪色褪色较慢褪色较快时间)结论猜想 正确2 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某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温度下气体产物的组成实验装置如下:每次实验后均测定B、 C质量的改变和E 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实验数据如下(E 中气体体积已折算至标准状况):实验组别温度称取 CuSO4 质量B 增重质量 /gC 增重质量E 中收集到气体/g/g/mLT10.6400.32000T20.64000.256V2T30.6400.160Y322.4T40.640X40.19233.6(1)实验过程中A 中的现象是 _ D 中无水
7、氯化钙的作用是_(2)在测量 E 中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先_,然后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相平,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测得气体体积_(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3)实验中 B 中吸收的气体是 _实验中 E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_(4)推测实验中CuSO_4 分解反应方程式为:(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中理论上C 增加的质量 Y3=_g(6)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比较T3 和 T4 温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_【答案】白色固体变黑吸收水蒸气,防止影响C的质量变化冷却至室温偏小SO3O2CuSO2CuO+2SO +O 0.128T 温度更高,因为SO 分解为 SO 和 O是24243
8、22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解析】【分析】(1)根据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分析石灰和无水氯化钙的作用分析;A 中的现象,根据碱(2)气体温度较高,气体体积偏大,应注意先冷却至室温,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说明内部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测得气体体积偏小;(3)实验中 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三氧化硫气体,C 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E 的作用是收集到氧气;0.64g(4)0.64g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0.004mol ,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160g / mo10.004mol 80g/mol0.32g; SO20.256g 0.004mol ,的质量
9、为:0.256g,物质的量为:64g / mo1氧气的质量为: 0.64 0.320.256 0.064g,物质的量为:0.064g 0.002mol ,32g / mo1CuSO4、 CuO、 SO2、 O2 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2 :2; 1,则实验中CuSO4 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2CuSO422CuO+2SO +O ;(5)0.64g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64g 0.004mol ,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160g / mo10.004mol 80g/mol3的质量为:0.022432 0.032g,0.32g; SO0.16g,氧气的质量为:22.4根据质量守恒实验中理论上C 增加
10、的质量 Y30.64 0.32 0.160.032 0.128g;(6)根据表中实验的数据可知,T4 温度生成氧气更多,因为SO3 分解为 SO2 和 O2 是吸热反应,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详解】(1)因为无水硫酸铜在加热至650时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故实验过程中A 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黑,因为碱石灰能够吸水,D 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防止装置 E 中的水进入装置 C,影响 C 的质量变化,故答案为:白色固体变黑;吸收水蒸气,防止影响 C 的质量变化;(2)加热条件下,气体温度较高,在测量 E 中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先冷却至室温,若水准管内液面高于量气管,说明内部气压大
11、于外界大气压,测得气体体积偏小,故答案为:冷却至室温 偏小;(3)实验中 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三氧化硫气体,C 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E 的作用是收集到氧气,故答案为: SO32; O0.64g(4)0.64g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 0.004mol ,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160g / mo10.004mol 80g/mol20.256g 0.004mol,0.32g; SO 的质量为:0.256g,物质的量为:64g / mo1氧气的质量为: 0.64 0.32 0.256 0.064g,物质的量为:0.064g 0.002mol ,32g / mo1CuSO、 CuO、 SO 、 O
12、的物 的量之比等于2:2 :2; 1, 中CuSO 分解反 方程4224式 2CuSO42;2CuO+2SO +O0.64g(5)0.64g 硫酸 的物 的量 0.004mol ,分解生成氧化 的 量 :160g / mo10.004mol 80g/mol 0.32g; SO3 的 量 :0.16g,氧气的 量 :0.022432 0.032g,22.4 中理 上 C 增加的 量 Y3 0.640.32 0.16 0.0320.128g;(6)根据表中 的数据可知,T温度生成氧气更多,因 SO分解 SO和 O是吸 4322反 ,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4温度更高,故答案 :43,故 TT 温
13、度更高,因 SO 分解 SO2 和 O2 是吸 反 ,温度高有利于生成更多的O2。3 某研究小 探究弱酸性条件下 生 化学腐 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 粉和碳粉置于 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 1)。从胶 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 量容器中的 化。(1) 完成以下 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 号 目的碳粉 /g 粉 /g醋酸 /% 以下 作参照0.52.090.0醋酸 度的影响0.5_36.0_0.22.090.0(2) 号 得容器中 随 化如 2。 t 2 ,容器中 明 小于起始 ,其原因是 生了 _腐 , 在 3 中用箭 出 生 腐 子流 方向;此 ,碳粉表面 生了 _( “氧化 ”或“
14、 原 ”)反 ,其 极反 式是_ 。( 3) 小 2 中 0t 1 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 , 你完成假 二:假 一: 生析 腐 生了气体;假 二: _ ;(4) 假 一,某同学 了 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2 的方案。 你再 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_【答案】 2.0碳粉含量的影响吸氧还原反应2H22- (或 4H+2-O+O +4e =4OH+O +4e=2H2O)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药品用量和操作同编号 实验(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导管) 通入氩气排净瓶内空气; 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
15、瓶内压强变化(也可测温度变化,检验Fe2+等)。如果瓶内压强增大,假设一成立。否则假设一不成立。(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详解】(1)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故有 中铁的量不变,为2.0g; 中改变了碳粉的质量,故为探究碳粉的量对速率的影响。(2) t2 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说明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减小,说明发生了吸氧腐蚀,碳为正极,铁为负极,碳电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还原;O2 +2H2O+4e-=4OH-;(3) 图 2 中 0-t1 时压强变大的原因可能为:铁发生了析氢腐蚀、
16、铁与醋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所以假设二为: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4)基于假设一,可知,产生氢气,发送那些变化,从变化入手考虑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药品用量和操作同编号实验(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导管)通入氩气排净瓶内空气;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变化(也可测温度变化,检验Fe2+等)。如果瓶内压强增大,假设一成立。否则假设一不成立。(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给分)。4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活动。(1)设计如下实验研究2Fe3 2I ?2Fe2 I2 的反应。振荡静置后C 中观察到的现
17、象是_;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还应补做实验为:取C 中分液后的上层溶液,然后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测定上述KI 溶液的浓度,进行以下操作:I 用移液管移取20.00 mL KI 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足量H2O2 溶液,充分反应。II 小心加热除去过量的 H2 O2。III 用淀粉做指示剂,用c mol/L Na 2S2O3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Na2S2 O3 I2 2NaINa2S4O6。步骤 II 是否可省略 ?_(答 “可以 ”或 “不可以 ”)步骤 III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巳知 I2 浓度很高时,会与淀粉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不易解离,为避免引
18、起实验误差,加指示剂的最佳时机是_。(2)探究 Mn2 对 KMnO42 2 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酸性溶液与 H C O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 )为 _;仪器及药品:试管(两支 )、 0.01 mol/L KMnO 4 酸性溶液、 0.1 mol/L H 2C2O4 溶液、一粒黄豆大的 MnSO4 固体;实验方案:请仿照教材(或同教材 )设计一个实验用表格,在行标题或列标题中注明试剂及观察或记录要点。 _【答案】溶液分层,上层水层为黄绿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紫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 不能;当滴入最后一滴 Na2S2O3 标准溶液时,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用 cmol/L Na S O
19、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滴加淀粉指示剂,再继续滴加标准溶液223-+2+2MnO4 +5H2C2O4+6H =2Mn +10CO2+8H2O;0.01mol40.1mol/L0.01mol40.1mol/L的加入试剂/LKMnO 酸性溶液和/LKMnO酸性溶液、的 H2C2O4 溶液H2C2O4 溶液和硫酸锰固体褪色时间实验结论【解析】【分析】( 1) 由题意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碘,向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应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存在 Fe3 ; 由步骤 I 可知,双氧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若步骤II 省略,溶液中
20、过氧化氢会与Na2S2O3 溶液反应;当Na2S2O3 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 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 2) KMnO4 酸性溶液与 H2C2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详解】( 1) 由题意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碘,向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得混合溶液,溶液的颜色为黄绿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的颜色为紫色;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应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存在Fe3,还应补做实验为:取C 中分液后的上层
21、溶液,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水层为黄绿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紫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 由步骤 I 可知,双氧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若步骤II 省略,溶液中过氧化氢会与Na2S2O3 溶液反应,导致Na2S2O3 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所测结果偏高,故不能省略;当Na2S2O3 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由 I2 浓度很高时,会与淀粉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不易解离,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 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故答案为:不能;当滴入最后一滴 Na2 2 3标准溶液时,蓝色褪
22、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用2 2 3标准溶液S Oc mol/L Na S O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滴加淀粉指示剂,再继续滴加标准溶液;(2) KMnO4 酸性溶液与H2C2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 4-2 2 4+2+22Mn2对+5H C O +6H =2Mn+10CO +8H O;据题给条件,设计探究KMnO4 酸性溶液与H2C2O4 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应用取两份等体积的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一份加入0.1mol/L 的 H2C2O4 溶液,另一份加入等体积的0.1mol/L 的 H2C2O4 溶液和硫酸锰固体,
23、测定溶液由紫色退为无色所需要的时间,实验用表格如下: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和 0.1mol/L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 0.1mol/L 的加入试剂溶液H C O 溶液和硫酸锰固体C O的 H2 2 42 2 4褪色时间实验结论故答案为: 2MnO 4-+5H2C2 O4+6H+=2Mn 2+10CO2 +8H2O;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和 0.1mol/L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 0.1mol/L 的加入试剂溶液H C O 溶液和硫酸锰固体C O的 H2 2 42 2 4褪色时间实验结论【点睛】当 Na2S2O3 标准溶
24、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 I2 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是解答关键,也是难点和易错点。5 为探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对可逆反应3 2I2 I2 H 0”“2Fe2Fe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 的 Fe说明: 0.005 mol L溶液颜色接近于无色。2(SO4)3(1)实验中要待实验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才能进行实验 ,目的是 _ 。( 2)实验 中, 的现象是 _,该实验证明 _ 。( 3)实验 中, 的化学平衡向 _移动(填 “正反应方向 ”或 “逆反应方向 ”); 的现象是溶液变浅,该现象
25、_(填 “能 ”或“不能 ”)说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如果前一空填 “能”,则下一空不填;如果前一空填“不能 ”,则 的目的是 _。( 4)实验 中, 的现象是 _,即能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 5)除了上图中的方法外,若要使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答案】反应达平衡状态应方向移动 逆反应方向碘水)【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可逆反应响。【详解】生成黄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不能为实验 做参照溶液颜色变得比 更浅加热(加入浓32I2Fe2 I2 H 0 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2Fe(1)实验中要待实验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
26、即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 中, 中为 Ag+与 I 的反应,现象是生成黄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证明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实验 中, 的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的溶液变浅,并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为加水稀释,使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降低;的目的是为实验 做参照;( 4)实验 中, 的溶液颜色变得比 更浅,即能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 5)若要使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加热或者加入浓碘水。6某实验小组以 H2O2 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实验
27、反应物催化剂编号2 2溶液无10 mL 2% H O10 mL 5% H2 O2 溶液无10 mL 5% H2 O2 溶液 1溶液1 mL 0.1 mol L FeCl310 mL 5% H2 O2 溶液少量 HCl 溶液 1溶液1 mL 0.1 mol L FeCl310 mL 5% H2 O2 溶液少量 NaOH 溶液 1溶液1 mL 0.1 mol L FeCl3(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 2)常温下 5% H2O2 溶液的 pH 约为 6, H2O2 的电离方程式为 _ 。( 3)实验 和 的目的是 _ 。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
28、件下H2O2 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_ 。(4)实验 、 、 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分析上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 。【答案】( 1)降低了活化能(2) H2O2H HO2-(3)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 )(4)碱性环境能增大 H2O2 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解析】分析: ( 1)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3)实验和的浓度不同;为了便于比较,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利用一个变量来比较;(4)由图可知,的反应速率最大,的反应速率最小,以此
29、来解答。详解: ( 1)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2) 2 22 2+2 ;( 3H O 的电离方程式为H OH +HO)实验和的浓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便于比较,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利用一个变量来比较,则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4)由图可知,的反应速率最大,的反应速率最小,结合实验方案可知,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 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 分解的速率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较好的考查学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图象分析的综合
30、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信息的利用即可解答。7CuSO4 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 H2O2 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 溶液,把带火_FeCl3 溶液可以催化H2O2 分解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3 和 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2)已知 FeCl 在水中可电离出Fe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H2232O 分解的是FeCl溶液中的 H O;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H2O2 分解的是 FeCl3 溶液中的 Fe3 ;丙同学的猜想
31、:真正催化H2O2 分解的是 FeCl3溶液中的 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_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_。(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完成下表: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盛有 5 mL 5%的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无明显现象_盐酸,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向盛有 5 mL 5%的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答案】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甲 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可见水不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的不是 Cl24 3溶液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Fe (SO )条复燃起催化作用的是Fe3【解析】【分析】此题通过提
32、出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等步骤,以实验形式探究FeCl2 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 1) FeCl3 溶液对双氧水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现象是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对于真正催化分解 H2O2 的到底是 H2O、 Fe3+还是 Cl-,同学共有三个猜想,根据推理,可知最不可能的是甲;(3)通过加入加入少量的HCl 引入Cl-,而无明显现象,起催化作用的不是Cl-;从而可知起催化作用的一定是铁离子,通过加入Fe( NO3) 3 溶液(或Fe2( SO4)3 溶液引入Fe3+,H2O2 的分解被促进,故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33、Fe3+。【详解】(1)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实验中 H2O2 迅速分解,则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为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 三个猜想中,最不可能的是甲,理由是l5%过氧化氢溶液中自身有水,但一般情况过氧化氢溶液比较稳定,不会自行分解,可见水不是催化剂,故答案为甲;因过氧化氢溶液中自身有水,可见水不是催化剂;(3)设计实验时需要控制变量,即分别加入Fe3或 Cl,第一步实验加盐酸(有 Cl 、无 Fe3 )无明显现象,说明3Cl 不起催化作用;第二步实验应加入一种含Fe但不含 Cl 的物质,如Fe2 (SO4)3 等, H2O2的分解被促进,故试管中有大量
34、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Fe3+,故答案为起催化作用的不是Cl- ;Fe2(SO4) 3 溶液);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起催化作用的是Fe3+。【点睛】本题考查化学探究实验,注意从对比试验的角度验证了对H3+,把握2O2起催化作用的是 Fe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题给信息为解答的关键。8 已知将 KI 、盐酸、试剂X 和淀粉四种溶液混合,无反应发生。若再加入双氧水,将发2 2+-222立即与试剂 X 反应而被消耗一段时间后,试剂X生反应 H O+2H +2I2H O+I ,且生成I将被反应生成I2完全消耗由于溶液中I继续被 H O 氧化,生成 I与淀粉作用,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