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大连全国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一、铝及其化合物12019 年诺贝尔奖授予了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化学家。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要求处理锂电池废料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铝钴膜主要含有 LiCoO2、 Al 等,处理该废料的一种工艺如图所示:( 1) Li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 LiCoO2 中 Co 的化合价为 _。( 2)“碱浸”时 Al 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3)“酸溶”时加入 H2O2 的目的是 _ 。( 4)“沉钴”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5)配制 100 mL 1 . 0 mol / L (
2、NH4) 2C2O4 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出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6)取 CoC2O4 固体 4. 41g 在空气中加热至300 ,得到的钴的氧化物2. 41g,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答案】32OH2H 2O 2AlO 23H2将 LiCoO 2 中的 Co( )+2Al还原为 2价Co2C2 O42CoC 2O 4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3CoC 2O42O2Co3O 46CO 2【解析】【分析】铝钴膜主要含有LiCoO 2 、 Al 等,将废料先用碱液浸泡,将Al 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含有偏铝酸钠,滤渣为 LiCoO2 ,将滤渣用双氧水、硫酸处理后生成Li 2SO
3、4 、CoSO 4 ,然后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pH,生成氢氧化锂沉淀从而除去锂离子,最后对滤液用草酸铵洗涤处理,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草酸钴。据此解答。【详解】(1)锂是 3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LiCoO 2 中 Li 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 ,则 x3 ,故答案为:;3 ;(2)“碱浸”时Al 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 2 O 2AlO 23H 2;(3)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酸溶”时加入H 2O2,可以将 LiCoO 2 中的 Co( ) 还原为2 价,用氨水调节 pH,将锂离子转化为
4、氢氧化锂沉淀,所得滤渣主要为LiOH,故答案为:将 LiCoO2 中的 Co( ) 还原为2 价;(4)“沉钴”中 CoSO4 与草酸铵反应生成草酸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C 2 O 42CoC 2O 4 ,故答案为: Co2C2 O 42CoC 2 O 4;(5)配制 100mL 1 . 0 mol / L ( NH4) 2C2O4 溶液,需要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等步骤,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 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6) 4. 41gCoC2O4 的物质的量为4.41g0.03mol ,其中含有钴元素的质量1
5、47g / mol0.03mol 59g / mol 1.77g,因此钴的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2.41g 1.77g 0.64g ,氧元素的物质的量0.64g0.04mol ,因此该钴的氧化物16g / mol为 Co3O4 ,钴元素被氧化,因此反应物中需要氧气参与,根据元素守恒,生成物中还有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3CoC2 O4 2O2 Co3O46CO 2,故答案为:3CoC 2O4 2O2 Co3O 4 6CO 2。【点睛】从处理铝钴膜废料的工艺流程不难得出: Co 的化合价多于一种,所以钴元素的氧化物有多种,所以我们得先确认本题中生成的是哪种氧化物,才能正确书写方程式。2 铬鞣
6、剂 Cr(OH)SO4可用于提高皮革的耐曲折强度。一种以铬渣(含 Cr2O3 及少量 Fe2O3、CaO、 Al O 、 SiO 等杂质 )为原料制备 Cr(OH)SO 的工艺流程如图:2324回答下列问题:( 1) “焙烧 ”时, Cr2O3 转化为 Na2CrO4 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 “水浸 ”过程中,物料的粒度 (颗粒大小 )对铬残余量的影响如图所示,则最佳反应条件为_。Cr(OH)SO4 。( 3) “滤渣 1”中有一种成分为铁铝酸四钙 (Ca4Fe2Al2O10),是制造水泥的原料之一,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化学式 _。( 4) “滤渣 2”主要成分为 Al(OH)3 和 _
7、(填化学式 ), “过滤 2”后,将溶液 pH 调至 a,a_6.5(填“小于 ”或 “大于 ”),目的是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已知 CH3OH 在酸性条件下可被氧化生成CO2,写出 Na2Cr2O7 与 CH3OH 反应生成Cr(OH)SO4 的化学方程式_。( 6)某厂用 m1kg 的铬渣 (含 Cr2O340%)制备 Cr(OH)SO4,最终得到产品 m2kg,则产率为_。高温【答案】 2Cr2 3232242物质的粒度为 60 目时O + 4Na CO +3O4Na CrO +4CO4CaOFe2O3 Al2O3H2SiO3小于2CrO42-+2H+ 垐 ?Cr2O72-+H
8、2O噲 ?2273244224238m2100%Na Cr O +CH OH+3H SO =2Cr(OH)SO +CO + Na SO +4H O33m1【解析】【分析】以铬渣 (含 Cr2O3 及少量 Fe2O3、 CaO、 Al2O3、 SiO2 等杂质 )为原料制备Cr(OH)SO4,先加入碳酸钠、通入空气进行焙烧,再经过水浸、过滤除去固体杂质Fe2O3,调 pH 除去杂质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最后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目标产物【详解】(1) “焙烧 ”时, Cr2O3 转化为 Na2CrO4, Cr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还需氧化剂 O2高温2Cr2O3+ 4Na2 CO3
9、+3O24Na2CrO4 +4CO2。,根据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 2)根据图示可知,当物质的粒度为 60 目时,铬的残余量最少,故最佳反应条件为物质的粒度为 60 目时。( 3)铁铝酸四钙 (Ca4Fe2Al2O10),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化学式为4CaOFe2O3Al2O3。(4)步骤过滤1后溶液中存在偏铝酸钠和硅酸钠等杂质,调节pH 使其转化为沉淀Al(OH)3和 H2SiO ,故滤渣2 主要成分为 Al(OH) 和 H SiO 。 “过滤 2”后,将溶液 pH 调至 a,是为将33232CrO42- 转化为 Cr2O72-,酸性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故a 小于 6.5 实现 2CrO42
10、- +2H+ 垐 ?噲?272-2Cr O+H O 的转化。(5)根据条件CH3OH 在酸性条件下可被氧化生成22 2 73CO , Na Cr O与 CH OH 反应生成Cr(OH)SO4 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碳元素、铬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根据电子守恒得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r2O7+CH3OH+3H2 SO4=2Cr(OH)SO4+CO2+ Na2SO4+4H2O。(6)最终得到产品Cr(OH)SO52kg,原料中铬元素的含4m2kg,其中铬元素的含量为m2 165量为 (m140%522) kg ,则产率为52216352m2 165100%38m2100% 。m140%52233m
11、12163523 某无色稀溶液X 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阴离子CO32-、 SiO32-、 AlO2-、 Cl阳离子Al3 、 Fe3 、Mg 2 、 NH4+、 Na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 Y,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 (n)与加入试剂体积 (V)的关系如图所示。(1)若 Y 是盐酸,则 oa 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 溶液的,下同 )是_ ,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是_, bc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2)若 Y 是 NaOH 溶液,则 X 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 ab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答案】 SiO32-、 AlO2CO3=Al3 3H2O
12、Al3、 NH4+ NH4-2-Al(OH)3 3H、 Mg 2+ OH=NH3H2O【解析】【分析】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3离子;Fe(1)若 Y 是盐酸, oa 段产生的沉淀可能为Al(OH)3或23H SiO ; ab 段的特点为消耗盐酸,但沉淀量不变,确定含CO32 ;(2)若 Y 为 NaOH,根据沉淀量的变化确定一定含有Al3+、 Mg 2+、 NH4+。【详解】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3离子;Fe(1)若 Y 是盐酸, oa 段产生的沉淀可能为Al(OH)3或23H SiO ; ab 段的特点为消耗盐酸,但沉淀量不变,确定含CO32 ; bc 段沉淀部分溶液,确定为Al(OH)32
13、3和 H SiO ,所以 oa 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 AlO2-、 SiO32-;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是CO322H =H2O 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是CO 2- ;bc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3+3H =Al +3H2O;(2)若 Y 为 NaOH,根据沉淀量的变化确定一定含有Al3+、 Mg 2+、 NH4+,结合图像 bc 段发生反应 :Al(OH) 2H33OH=Al(OH)3、 Mg2 2OH3 OH =AlO22 O; oa 段发生反应: Al=Mg(OH)2;ab 段发生反应 NH4+ +OH-=NH3H2O。【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推断、离子方程式的
14、书写。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依据图像分析反应的原理是答题的关键,题目难度较大。关于图像的答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看线:弄清线的变化趋势,每条线都代表着一定的化学反应过程。看点:弄清曲线上拐点的含义,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曲线的拐点代表着一个反应过程的结束和开始。4 回答下列问题:( 1)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_。A Li2SO4 难溶于水B Li 与 N2 反应产物是 Li3NC LiOH 易溶于水D LiOH 与 Li2CO3 受热都难分解(2)与铝位于对角线位置的
15、第二周期元素是_,能区别Be( OH) 2 和Mg( OH)2的一种试剂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科学地预言了11 种尚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周期表中留下空位。例如,他预测在铝的下方有一个与铝类似的元素“类铝”,后来被法国化学家于 1875 年发现,命名为镓。镓的元素符号是_,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4)关于与镓同主族的第6 周期元素性质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_。A 单质是银白色较软的金属B 其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C 在化合物中显 3 价D 单质与盐酸的反应比铝剧烈【答案】 B铍( Be)NaOH 溶液Be(OH) 22NaOH=Na222Ga 第四周期Be
16、O 2H OA 族B【解析】【分析】【详解】( 1) A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硫酸镁易溶于水,所以硫酸锂易溶于水,故A 错误;B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所以锂和氮气反应生成Li3N,故 B 正确;C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所以氢氧化锂属于难溶物质,故C 错误;D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氢氧化镁和碳酸镁受热易分解,则氢氧化锂和碳酸锂受热也易分解,故D 错误;故答案为B;( 2) 根据对角线规则,与铝位于对角线位置的第二周期元素是铍,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具有两
17、性,Be OH 2也具有两性,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MgOH 2不可以与氢氧化钠( )()反应,故可以用氢氧化钠来鉴别,类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氢氧化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e( OH) 2 +2NaOH=Na2BeO2+2H2 O;( 3) 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铝下方的元素为镓,其元素符号为G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A 族;( 4) A与镓同主族的第六周期元素为铊,单质为银白色,质软,故A 正确;B氢氧化物为两性的物质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临界处,如硼铝硅锗砷等,铊不是两性物质,其氢氧化物也不是两性氢氧化物,故B 错误;C铊与铝同主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
18、铊在化合物中也显+3 价,故 C正确;D同主族元素自上到下金属性递增,该元素金属性大于铝,其单质与盐酸的反应比铝剧烈,故 D 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明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对角线规则内容,结合 Mg 、Al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类推未知物的性质,试题侧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5 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Na 、Mg 2 、 Al3 、 Fe2、 Ba2、 NO3 、 SO24 、 Cl、 SO32 、 HCO3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取少量待测液,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取少量待测液
19、,浓缩后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加热,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取少量待测液,加入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取实验 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另取少量原溶液滴加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当NaOH 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1)根据以上实验,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尚不能确定的离子是_。( 2)写出 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 3)写出 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_ 。(4)实验室检验Na一般用焰色反应即可确定,此实验做之前要用_清洗铂丝。2、 Al3、 NO3 、2222、 HCO、Cl【
20、答案】 MgSO4Fe、 Ba、 SO33Na8H3Cu2-+2H2O 稀盐酸2 NO 3 =3Cu 2NO 4H2OAl(OH) 3+OH = AlO 2【解析】【分析】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中,白色且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或硫酸钡,在酸性环境下,能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根据离子反应的现象以及离子共存的知识加以分析。【详解】因是无色溶液,Fe2+是浅绿色,所以不含Fe2+;由于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显酸性,因此溶液中一定没有SO32- 、HCO3-;待测液浓缩后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加热,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
21、棕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O3-;取少量待测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2-,故一定SO没有 Ba2+;由于的上层清液滴中加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溶于稀硝酸,说明含有Cl-,但由于中加入了 BaCl2 溶液,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由于原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当NaOH 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则含有 Al3+、 Mg2+;Na+在水溶液里无色,不会参与上述反应,所以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存在Na+;(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Mg 2+、 Al3+、NO3- 、SO42-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Fe2
22、+、 Ba2+、 SO32-、 HCO3-;尚不能确定的离子是Na+、 Cl-;答案为: Mg2+、 Al3+、 NO3-、 SO42-; Fe2+、 Ba2+、 SO32- 、HCO3-;Na+、 Cl-;(2) 中原溶液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并加热生成NO,离子方程式为: 3Cu+8H+ +2NO3-=3Cu2+2NO +4H2O;答案为: 3Cu+8H+2NO3-=3Cu2+2NO +4H2O。(3) 中加 NaOH 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为Mg(OH)2 和 Al(OH)3 ,当 NaOH 过量时,部分溶解的是 Al(OH)33-2-2O;,离子方程式为:Al(OH) +OH =AlO +2H
23、答案为: Al(OH)3-2-2+OH =AlO +2H O。(4)溶液里的钠离子是否存在一般用焰色反应来确定,钠离子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实验之前,为防止杂质的干扰,用稀盐酸先清洗铂丝;答案为:稀盐酸。6A、 B、 C、 X 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试回答:(1)若 X 是强氧化性单质,则 A 不可能是 _。a S bN2 cNa d Mg eAl(2)若 A 为强碱溶液,则X 可能为 _。a CO2 b AlCl3 cAld Mg e Al2O3(3)若 X 是金属单质,向C 的水溶液中滴加 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3的白色沉HNO淀,则 B 的化学式
24、为 _;C 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离子方程式表示)_,检验此 C 溶液中金属元素价态的操作方法是_。(4)若 A、 B、 C 为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 为强电解质, A 溶液与 C 溶液反应生成B,则 B 的化学式为 _, X 的化学式可能为(写出不同类物质)_或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或 _。【答案】 de ab FeCl3+2+加入硫氰化钾,不显血红色,然后加入氯水,显32Fe +Fe=3Fe血红色,则为亚铁离子Al(OH)3盐酸氢氧化钠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解析】【分析】( 1)根据常见的强氧化剂单质氧
25、气和氯气分析;( 2)根据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3)在溶液 C 中滴入 AgNO33AgCl,由题意与,产生不溶于稀 HNO 的白色沉淀,此沉淀为转化关系可推知 A 为 Cl2, x 为还原性较强的金属,由所学知识推x 为铁单质;(4) x 为强电解质,应属于强酸、强碱或者盐类,但根据图所示转化关系确定x 只能为强碱或强酸。能与强碱、强酸连续反应的常见物质就是铝的化合物。【详解】(1) a S 与氧气反应生成 SO2, SO2 和氧气反应生成 SO3 ,故不选 a;b N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NO 与氧气反应生成NO ,故不选 b;22c Na 与氧气在常温下生成 Na2 O, Na2
26、O 与氧气加热生成Na2O2,故不选 c;d金属 Mg 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氧化镁与氧气不反应,故选d;e Al 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与氧气不反应,故选e;选 de。( 2) a CO2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选 a;b AlCl3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选 b;c Al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铝不反应,故不选c;d Mg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不选d;e Al2O3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氧化铝不反应,故不选e;选 ab;(3)铁与氯气反应生成
27、氯化铁,则B 为FeCl3,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C 为FeCl2, Fe2+易被氧化,所以FeCl2 在贮存时,应加入铁粉来还原Fe3+,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检验此C 溶液中含有Fe2+的操作方法是:加入硫氰化钾,不显血红色,然后加入氯水,显血红色,则为亚铁离子。(4)若 x 为强酸,则 A 为偏铝酸盐、 B 为氢氧化铝、C 是铝盐;若 x 为强碱,则 A 为铝盐、 B 为氢氧化铝、 C 是偏铝酸盐;则 B 的化学式为Al(OH)3, X 的化学式可能为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23-2-2+3H =Al+3H O 或 Al(OH)
28、+OH =AlO +2H O。7 把 7.5 g 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200ml 4mol/L 的盐酸中,往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1)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_。(2)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 。(3) V1=_mL。(4)写出该合金溶于足量NaOH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 0.2mol 2 4502Al+2NaOH+2H 2O=2NaAlO 2 =3H 2【解析】【分析】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后溶液有铝离子、镁离子、以及剩余的氢离子;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先于氢离子反应,此
29、时无沉淀产生,之后镁、铝离子开始沉淀,发生反应Al3+3OH-Al(OH)3、Mg2+2OH-Mg(OH) 2,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再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沉淀开始溶解,发生反应Al(OH)3 +OH- AlO2-+2H2O,据此进行解答。【详解】(1)当滴加 400mL 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达到最大值,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此时溶液中n(Cl-)=0.2L 4mol/L=0.8mol,由电荷守恒可知 n(Na+)= n(Cl-)=0.8mol ,即400mL 氢氧化钠溶液中n(Na+)=0.8mol ,则其浓度 c(NaOH)=0.8mol
30、=2mol gL-1 ;此时溶液中0.4L据图可知前 50mL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即此时发生反应H+-2+OH =H O,所以与镁铝合金反应后剩余的 n(H+ )=0.05L 2mol/L=0.1mol,则与镁铝合金反应的n(H+)=0.8mol-0.1mol=0.7mol ,设镁铝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xmol,铝的物质的量为ymol ,则有24x+27y=7.5g,根据电子守恒 (镁铝失去的电子都转移给氢离子)可得 2x+3y=0.7,联立解得x=0.2mol , y=0.1mol ,故答案为: 0.2mol ;(2)根据 (1)可知答案为: 2;-(1)可知镁铝合金中铝的物质的(3
31、)400mL 至 V1mL 发生反应 Al(OH)3 +OH AlO2 +2H2O,根据量为 0.1mol ,则生成氢氧化铝0.1mol ,此段消耗n(OH-)=0.1mol ,所以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0.1molV=-1 =0.05L ,即 50mL,所以 V1 =400+50=450,故答案为: 450;(4)该合金中铝单质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答案为:2Al+2NaOH+2H 2O=2NaAlO 2 =3H 2。【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成分,之后再利用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等解决问题。8 ( 1)实验室制氯气的尾气处理用_溶液吸收,其化学反应方
32、程式为_。( 2)向 AlCl3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后白色沉淀又溶解消失,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在含有 0.2mol 的硫酸和0.2mol 的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 中,加入 19.2g 铜粉,产生的气体成分为 _(填 NO 或 H2),你所选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答案】 NaOH2NaOH+Cl3+ Al(OH)3 AlO223Al(OH) +OH NaCl+NaClO+HO Al +3OH+2H2ONO3.36L【解析】【分析】(1)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2)铝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
33、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溶解于强碱中;(3)硫酸和硝酸都为稀酸,反应方程式为铜与稀硝酸反应。【详解】(1)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Cl2 NaCl+NaClO+H2O,故答案为: NaOH; 2NaOH+Cl2 NaCl+NaClO+H2 O;(2)向 AlCl3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是铝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l3+3OH Al(OH)3;后白色沉淀又溶解消失,是因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溶解于强碱中,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2O,+OH AlO2+2H故答案为:Al3+Al(OH)33 AlO22+3OH; Al(OH) +OH+2H O;(3)0.2mol 的硫酸和0.2mol 的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 中,硫酸和硝酸都为稀酸,加入19.2g铜粉,且氢离子不足,完全反应,设n(NO) x,3Cu8H2NO 33Cu 22NO4H2 O820.6molxx 0.15mol ,V(NO) n Vm 0.15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