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50489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大题培优 ) 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SO2 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O2 的主要原因。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O2 的排放。(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O2 转化成硫酸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 _ 。(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O2 的吸收液。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 溶液和 NaOH 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量NaHSO 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 SO ): V(NaOH)=_。323NaOH 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

2、反应后过滤,使NaOH 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_。(3)甲同学认为 BaCl2溶液可以做2的吸收液。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SO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 中 Na2 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SO生成; B 中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B 中白色沉淀是 SO223,与 BaCl 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所以 BaCl2溶液可做2SO 吸收液。乙同学认为 B 中的白色沉淀是 BaSO44的原因是:,产生 BaSOA 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 中与 BaCI2 溶液反应生成BaSO4 沉淀。 _ 。为证明 SO2 与 BaCl2 溶液不能得到 BaSO

3、3 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 A 中 Na2SO3 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 C 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现象;D 中红色褪去。试管 B 中试剂是 _ 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_ 。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答案】 2CaCO3高温1:22+-3-CaSO32242+ 2SO +O2CaSO+2COCa +OH + HSO + H O A 中产生的 SO2与装置内空气中的2243O 进入 B 中与BaCl 溶液反应生成BaSO 沉淀饱和 NaHSO打开弹簧夹,通入N2223,一

4、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SO与 BaCl 溶液不能得到BaSO 沉淀,不能用 BaCl2 溶液做吸收SO2 的吸收液【解析】【分析】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硫,由于反应放热,浓硫酸有可能挥发,进入B 中,和BaCl2 溶液反应生成BaSO4 白色沉淀,不能确定B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和BaCl2 反应产生的BaSO4 还是二氧化硫和BaCl2 反应生成的BaSO3,所以要先除去可能存在的硫酸,需要通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既不吸收二氧化硫,又可以除去硫酸,然后再通入BaCl2 溶液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aCl2 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 BaCl2溶液不可以

5、吸收二氧化硫,实验结果是除去了硫酸后BaCl2 溶液中没有产生沉淀,所以得出结论:SO22溶液不能得到32与 BaClBaSO 沉淀,不能用BaCl 溶液做吸收2SO 的吸收液。【详解】(1)在高温下石灰石与SO2以及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23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 2SO +O2CaSO+2CO 。2242( 2)当生成等物质的量 NaHSO3 时,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需要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 2。由于二者的浓度相等,则需要的溶液体积之比是1: 2。要把亚硫酸氢钠转化为氢氧化钠,需要加入氢氧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OH-+-CaSOHSO33 +

6、H2O。(3)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另外一种可能是A 中产生的 SO2与装置内空气中的2O进入 B 中与 BaCl24溶液反应生成 BaSO 沉淀。为排除浓硫酸酸雾的影响,B 中应该盛放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为防止空气中氧气的影响,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A 中 Na23B、C 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SO 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现象; D 中红色褪去,说明有SO2产生,所以结论是223沉SO与 BaCl 溶液不能得到BaSO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2SO 的吸收液。【点晴】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 反应物质 仪器

7、装置 现象 结论 作用意义 联想。具体分析为:( 1)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 (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 )。( 3)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 4)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 5)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 6)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2 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

8、+10CO2+8H2O【实验内容及记录】实 验实 验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溶 液 褪 至 无 色编号温度0.6mol/LH2O3mol/L稀 0. 05mol/L所需时间 /minH2C2O4 溶液H2SO4 溶液KMnO4溶液253.0V12.03.01.5252.03.02.03.02.7502.0V22.03.01.0(1)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2=。( 2)实验、探究的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 (填实验编号)。(4)利用实验1 中的数据,计算用KMn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2

9、+2+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 ) 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趋势如图2 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 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实 验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再 向 试 管溶液褪至实 验0.6mol/L3mol/L 稀0.05mol/L温 度中 加 入 某无色所需编号H O/ 2H SO溶液KMnO溶液种固体时间 /minH C O 溶液22 4244252.03.02.03.0MnSOt4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 。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_ 现象。【答案】( 1) V1=2.0 ,V2=3.0 (各 1 分)(2)浓度(1分),其他条件不变时,

10、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加快(减慢)化学反应速率(2 分)。(3)(1分)( 4)1.0 10 -2 mol/(Lmin)( 2分)(5) Mn2+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2 分);加入MnSO4固体后,KMnO4溶液比实验更快褪色(2 分)。【解析】试题分析:( 1)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其他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则 V1= 2.0mL ;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其他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则V2=3.0mL;(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加快(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11、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 4 ) 草酸 的 物质 的 量为 : 0.6mol/L 0.003L=0.0018mol,高 锰 酸钾 的物 质 的 量为 :0.05 mol/L 0.003L=0.00015mol , 草 酸 和 高 锰 酸 钾 的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为 : 0.0018mol :0.00015mol=12 : 1 ,显然草酸过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 :0.05mol / L0.003L 0.015mol/L , 这 段 时 间 内 平 均 反 应 速 率 v ( KMnO)323210 3 L4=0.015 m

12、ol/L 1.5min=0.01 mol/ (L?min)。( 5)由图乙可知,反应开始后速率增大的比较快,说明生成物中的MnSO4(或2+Mn )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则反应速率加快,即加入MnSO4固体后, KMnO4溶液比实验更快褪色。【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名师点晴】该题的答题关键是注意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由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变量探究实验因为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而在这几年

13、高考试题中有所考查。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要注意题给数据的有效性。3 某小组拟用酸性KMnO4溶液与 H2C2O4 溶液的反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限选试剂和仪器:0.20 mol/L H2C2O4 溶液、 0.010 mol/L KMnO4 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

14、。V( 0.20V( 0.010物理量V(蒸馏水)mol/L 酸性m( MnSO)mol/L H 2C2O44T/ 乙编号/mLKMnO4溶液)/g溶液) /mL/mL2.004.00502.004.00251.5a4.00252.004.00.125回答下列问题:4_酸化(填名称);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 KMnO溶液用4 被还原时,生成的2_;CO的体积(标况下)为_;当有 2mol KMnO电子转移为 _mol;(2)上述实验是探究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上述实验是探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a 为 _;表格中的“乙”填写t/s ,其

15、测量的是 _ 。(3)实验中对“乙”重复测量三次,所得数值分别13.6 , 13.5 , 13.4 。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4_v(KMnO)(4)已知实验 50时c(MnO4-) 反应时间 t 的变化曲线如图。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画出实验25时 c(MnO4-) 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_。【答案】稀硫酸;2MnO4 +5H2C2O4+6H+ 2Mn2+10CO2+8H2O 224L10温度催化剂0.5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5.0 10 4 11molL s【解析】【分析】( 1)因为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反应中高锰酸钾为氧化剂,草酸为还原剂;( 2)当

16、探究某一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3)实验中草酸过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4)25时反应速率小于 50时,所以高锰酸根离子的浓度变化比50时小。【详解】(1)因为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酸性高锰酸钾是用稀硫酸酸化的,H2SO4、 KMnO4与 H2C2O2发生反应, KMnO被还原为 MnSO,化合价降低5 价, HC O 被氧化为CO,每个 C 原子的化442222合价升高 1 价, 1 个 H2C2O2 升高 2 价,则高锰酸钾与草酸计量数之比为2:5,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可得: 5H2C2O4+2KMnO+3H SO10CO+2MnSO+K SO+8HO;由方程式可

17、知当有424242422molKMnO4被还原时,反应转移10mol 电子,生成 10molCO2,标况下体积为 224L,故答案为:稀硫酸; 5H2C2O4+2KMnO4+3H2SO410CO2+2MnSO4+K2 SO4+8H2O; 224; 10;( 2)当探究某一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通过比较实验的反应条件可知,实验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中加了MnSO4固体,锰离子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则探究的是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的H2C2O4 溶液的加入体积不同,故要探究H2C2O4 溶液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反应体积溶液的总体积需相

18、同,故应加入蒸馏水来确保溶液的总体积均为6.0mL,则a 的值为0.5 ;要准确描述反应速率的快慢,必须准确测得溶液褪色时间的长短,故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溶液褪色的时间,故答案为:温度;催化剂;0.5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3)实验中草酸的物质的量为0.20 mol/L 0.002L=0.0004mol ,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0.010 mol/L 0.004L=0.00008mol ,草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04mol :0.00008mol=5 : 1,显然草酸过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00008mol/0.006L=2/3 0.010mol/

19、L ,反应时间为(13.6+13.5+13.4) s/3=13.5s ,则v(KMnO) ( 2/3 0.010mol/L )/13.5s 5.0 10 4 11,故答案为: 5.0 10 4molL s41 1molL s ;(4)25时反应速率小于 50时,所以高锰酸根离子的浓度变化比50时小,反应需要的时间大于-) 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50条件下需要的时间,据此画出25时 c(MnO4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考查氧化还原滴定原理与应用、探究影响速率的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应注意的是当探究某一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必须保

20、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SO2 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特邀你参与以下探究活动。I.理论预测该兴趣小组实验实施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确定选择 SO2 和 FeCl3 溶液的反应来探究,并预测将 SO2 通入 FeCl3 溶液中的现象。小组同学想听听你的分析:(1)确定选择 SO和 FeCl 溶液的反应而不选择SO和 Fe(NO )溶液的反应来探究,你认2323 3为可能是基于什么原因作出的选择:_ 。(2)将 SO2 通入 FeCl3 溶液中,你认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 ,你预测的理论依据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 。II.实验探究-1(1)配制 1mol LFeC

21、l3 溶液(未用盐酸酸化)下面是小组四位同学在配制溶液时的“转移”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检测得知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将 SO2 通入 FeCl3 溶液至饱和,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棕色,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将反应后的溶液放置 12 小时后又出现了预期的结果。查阅资料得知 : Fe(HSO3) 2+为红棕色,生成 Fe(HSO3)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将 SO2 通入 FeCl3 溶液至饱和时观察到的现象:_ 。(3)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预期颜色的时间,小组继续探究:另取少量FeCl3 溶液,再通入 SO2,溶液变为红棕色,加

22、浓HCl 酸化,几分钟后变为预期颜色。请你推测小组在实验方案设计中“加浓HCl 酸化”的目的是:_ 。【答案】 NO3-可能对验证 Fe3+的氧化性有干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2Fe3+2+ SO22+42+3+23+322+ 2H O = 2Fe+ SO+ 4HA Fe + 3H OFe(OH) + 3HFeCl + SO + H O32+ HCl+浓度,使“ FeCl32232+ HCl”平衡逆向移Fe(HSO )Cl增大 H+ SO + H OFe(HSO )Cl动,加快预期反应的速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SO2 和 FeCl3 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涉及物质性质的分析,物质的量浓度

23、溶液的配制,盐类的水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合相应知识进行分析;【详解】I.(1)SO2 溶于水显酸性,酸性条件下,NO3-也可将 SO2 氧化,干扰实验,因此,本题答案为: NO3-可能对验证Fe3+的氧化性有干扰;(2)由于 SO2 具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预测SO2 通入 FeCl3 溶液中 SO2 将 Fe3+还原为Fe2+,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SO2+2Fe3+2H2O=SO42-+2Fe2+4H+,因此,本题答案为: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 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24、4H+ ;II.( 1) “转移 ”时防止溶液外洒,应将玻璃棒的下端伸入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用玻璃棒引流溶液,故选 A;FeCl3 属于强酸弱碱盐,由于Fe3+的水解使溶液呈酸性,Fe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 OH) 3+3H+,因此,本题答案为: Fe3+ + 3H2OFe(OH)3 + 3H+;(2)根据资料,红棕色溶液中含Fe( HSO3) 2+,该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FeCl3+H2OFe( HSO3) Cl2+2HCl,因此,本题答案为: FeCl3 + SO2+ H2OFe(HSO3)Cl2 + HCl;(3)出现红棕色是发生

25、了反应SO2+FeCl3+H2OFe(HSO3) Cl2+2HCl,缩短红棕色时间,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本题答案为:增大H+浓度,使 “ FeCl3 2+ SO +H OFe(HSO )Cl + HCl 平”衡逆向移动,加快预期反应的速率;2325 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编实验操作号分别在试管A、 B 中加入 5mL5%H2O2 溶液,各滴入3 滴1mol/LFeCl3 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 放B 放入盛有40 左入盛有 5 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H2O2

26、 溶液和 5mL10%H2O2 溶液实验现象试管 A 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多两支试管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实验 的目的是 _ ( 3)实验 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组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 _ (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某同学在 50mL 一定浓度的 H2O2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则 A, B, C 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 (填字母代号)(5 )对于 H2O2 分解反应, Cu2+也有一定

27、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 Cu2+对 H2O2 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兴趣化学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2、 3 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定性分析:如图2 可通过观 _ ,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该实验中将 FeCl3 溶液改为Fe2( SO4) 3 溶液的原因是_ 定量分析:用图 3 所示装置做对照试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 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 (6)通过对上述实验过程的分析,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_方法的应用【答案】( 1) 2H2O22H2O+O2;(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温度对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 3)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

28、度热水的烧杯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 2 滴 1mol/LFeCl3 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4) C;(5) 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排除Cl- 对实验的干扰; 在同温同压下,收集40mL 气体所需的时间;( 6)控制变量 (或对比 );【解析】试题分析:( 1)过氧化氢分解, FeCl3 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故答案为2H2O22H2O+O2;(2)分别在试管 A、 B 中加入 5mL 5% H2O2 溶液,各滴入1 2 滴 1mol/L FeCl3 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说明过氧化氢分解能发生,试管A、B 中均有适

29、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 A 放入盛有5 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 放入盛有 40 左右热水的烧杯中,两支试管不同点是试管A 的温度比试管 B 的温度低,说明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研究温度对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浓度、温度、气体的压强、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5%H2O2 溶液和 5mL10%H2 O2 溶液,试管A、 B 中均未见气泡产生,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从温度、或催化剂的影响角度考虑,故答案为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 滴1mol/L FeCl3 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

30、率;(4)该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时间越短生成的气体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所以速率最慢的为C,故答案为C;(5) 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定性比较比较Fe3+和Cu2+对H2O2 分解的催化效CuSO3+Cu2+果,将4 改为CuCl2 更为合理,这样Fe 和中的阴离子种类相同,可以排除因阴离子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影响,故答案为产生气泡的快慢;排除Cl- 对实验的干扰; 均以生成 40mL 气体为准时,产生等量的气体用的时间越短,则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收集40mL 气体所需的时间,故答案为收集40mL 气体所需的时间( 6)通过对上述实验过程的分析,在

31、实验设计时,要考虑控制变量方法的应用,故答案为控制变量。考点: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6 某小组以醋酸为例探究弱酸的性质。(1)实验一: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1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c =_ mol L 。编号酸的种类酸的浓度 /mol L-1酸的体积 /mL镁条质量 /g1醋酸1.0102.02盐酸c102.0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下图)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b)反应开始后,_( 填写操作);c)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右图)。写出 0 5min 醋酸、盐酸与镁条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规律:_。( 2)实验二:现有一瓶醋酸溶液,常温下测定其中

32、醋酸的电离程度(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设计实验方案,将待测物理量和对应的测定方法填写在下表中。待测物理量测定方法量取 25.00mL-1醋酸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0.1000 mol L_NaOH 标准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中,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 2 次_【答案】 1.0每隔 1min 记录一次生成 H2 的体积醋酸与镁条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不明显;盐酸与镁条反应开始阶段反应速率很快,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减小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H+的物质的量浓度取适量醋酸溶液于烧杯中,用pH 计测定溶液 pH【解析】【分析】( 1) 要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保持一致,据此分析 C 的数值;据图可知,是要通过测量在相同的时间内收集到的氢气体积的大小来测量反应速率,据此分析反应开始后的操作;通过图象来分析单位时间内氢气的体积的变化可知醋酸、盐酸与镁条反应的速率的变化情况;( 2)醋酸的电离程度是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故要求醋酸的电离程度,故应测出醋酸溶液的浓度和溶液中 H+的浓度,据此分析 。根据测定方法可知,此为酸碱中和滴定,可测出醋酸溶液的浓度;碱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由于 能测出醋酸溶液的浓度,故此步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溶液中H+的浓度,而若较精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