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化学反应原理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一.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49687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化学反应原理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化学反应原理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化学反应原理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化学反应原理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化学反应原理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高考化学备考之化学反应原理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1)一、化学反应原理1 水合肼 (N 2H4H2O)又名水合联氨,无色透明,是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 2NaOHNaClO=N2H4H2O Na2CO3 NaCl。实验 1:制备 NaClO 溶液。 (已知: 3NaClO2NaClNaClO3 )(1)如图装置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用NaOH 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 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填字母)。a.烧杯b.容量瓶c.玻璃棒d.烧瓶(3)图中装

2、置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的目的是_ 。实验 2:制取水合肼。(4)图中充分反应后,_(填操作名称 )A 中溶液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N2H4H2O 会参与 A 中反应并产生大量氮气,降低产品产率。写出该过程反应生成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 3: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5)称取馏分 3.0g,加入适量 NaHCO3 固体 (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 保持在 6.5左右 ),加水配成 250 mL 溶液,移出25.00 mL 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 3 滴淀粉溶液,用0.151 的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 N2 42222mol LHH O2I =N4HI H O)

3、。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_(填 “酸式 ”或 “碱式 ”)滴定管中。下列能导致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填字母 )。a.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未干燥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d.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装标准液实验测得消耗I2 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 MnO2 4HCl(浓 )222a c 防止 NaClO 受热分解,影响水合肼MnCl Cl 2H O的产率 蒸馏N2 4 222O 2NaCl 酸式 d 25%H H O 2NaClO=N3H【解析】【分析】(1)装置中烧

4、瓶内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2)配制 30%NaOH 溶液时,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在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3)由题给信息可知,次氯酸钠受热易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氯酸钠,降温可以防止NaClO受热分解;(4) N2H4?H2O 具有强还原性,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N2 H4 H2O 与次氯酸钠反应;( 5)碘的标准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依据操作不当对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分析解答;由方程式 N2H4H2O 2I2=N2 4HI H2 O 可得如下关系 N2H4H2O 2I2,由此计算N2H4H2O 的物质的量和质量分数。【详解】(1)装

5、置 中烧瓶内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 222 2H2222 4HCl(浓 )MnCl ClO,故答案为:MnO 4HCl(浓 )MnCl Cl 2H2O;(2)配制 30%NaOH 溶液时,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在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ac;(3)由题给信息可知,次氯酸钠受热易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氯酸钠,图中装置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可以防止NaClO 受热分解,影响水合肼的产率,故答案为:防止NaClO 受热分解,影响水合肼的产率;(4)由反应方程式示可知,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可得到水合肼

6、的粗产品;N2H4?H2O 具有强还原性,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N2H4H2O 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H2O+2NaClO=N2 +3H2O+2NaCl,故答案为:蒸馏; N2H4?H2O+2NaClO=N2 +3H2O+2NaCl;( 5)碘的标准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故答案为:酸式; a. 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水合肼的物质的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错误;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会导致碘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所测结果偏小,故错误;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会导致碘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

7、,所测结果偏小,故错误;d.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装标准液会稀释碘的标准溶液,导致碘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所测结果偏高,故正确;d 正确,故答案为:d; 由方程式 N2H4H2O2I2 =N2 4HI H2O 可得如下关系N2H4H2O 2I2,则 3.0g 馏分中 n(N2 4 21210.15 mol L 120 103H H O) = 2 n( I ) 10= 2L 10=0.015 mol ,则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0.015mol 50g/ mol100%=25%,故答案为: 25%。3 g【点睛】由题给信息可知,次氯酸钠受热易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氯酸钠,图中装置

8、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可以防止 NaClO 受热分解是解答关键, N2H4?H2O 具有强还原性,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 N2H4H2O 与次氯酸钠反应是解答难点。2 人体血液里Ca2的浓度一般采用mgcm-3 来表示。抽取一定体积的血样,加适量的草酸铵 (NH 4) 2C2O4 溶液,可析出草酸钙 (CaC2O4) 沉淀,将此草酸钙沉淀洗涤后溶于强酸可得草酸(H 2C2O4) ,再用 KMnO4溶液滴定即可测定血液样品中 Ca2+的浓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步骤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配制 KMnO4标准溶液)如图是配制50mL KMnO4标准溶液的过程示意图。(1)请你观

9、察图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_ ( 填序号 ) 。(2)如果用图示的操作配制溶液,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 填“偏大”或“偏小” ) 。(测定血液样品中Ca2 的浓度)抽取血样20.00mL,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草酸,再用 1424溶液。0.020mol LKMnO溶液滴定,使草酸转化成CO逸出,这时共消耗12.00mL KMnO(3)已知草酸跟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x+2MnO4+5H2C2O4+6H =2Mn +10CO2+8H2O则方程式中的x=_ 。( 4)经过计算,血液样品中 Ca2+的浓度为 _ mgcm-3 。【答案】 偏小 2 1.2【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分

10、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正误;(2)根据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大判断;(3)根据电荷守恒进行分析;(4)根据滴定数据及钙离子与高锰酸钾的关系式计算出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详解】(1)由图示可知操作不正确,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2)如果用图示的操作配制溶液,由于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小;(3)根据电荷守恒,(-1 2)+(+1 6)=+x,解2得, x=2,草酸跟KMn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5H2C2O4+6H+2Mn 2+10CO2 +8H2O;(4)血样 20.00mL 经过上

11、述处理后得到草酸,草酸消耗的消耗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20mol/L 0.012L=2.4-4mol10,根据反应方程式2MnO-4+5H2C2O4+6H+ 2Mn 2+10CO2 +8H2O,及草酸钙的化学式CaC2O4 ,可知:2+5-4-42+-n(Ca )=n(H2C2O4)=2n(MnO 4 )=2.5 2.4 mol=610 10mol ,Ca的质量为: 40g/mol6104mol=0.024g=24mg ,钙离子的浓度为:24mg=1.2mg/cm3。20cm3【点睛】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常见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紧抓c= n 分析,如:用V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

12、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n 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再如: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导致V 偏小,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等。3 用 H2O

13、2 、 KI 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1)资料 1:KI 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2 I H2O IO ; H2O2IO H2OO2 I_。(2)资料 2:H2O2 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有KI 加入,无 KI 加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填字母)。a. 加入 KI 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b. 加入 KI 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放热反应c. H2O2 I H2 O IO(3)实验中发现, H224O 与 KI 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CCl ,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14、资料 3: I2 也可催化 H2O2 的分解反应。加 CCl4 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_,说明有 I2 生成。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 浓度降低; ii. _。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 不是主要原因:向 H2O2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 B 两试管中。 A 试管加入 CCl,B 试管不加 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 。4( 4)资料 4:I ( aq) I2( aq) ? I3( aq) K 640。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20 mL 一定浓度的 H2O2 溶液中加入10mL 0.10mol L 1 KI 溶液,

15、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微粒II23I浓度 / ( mol L1)2.5 10 3a4.0 10 3 a _。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 I2, 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_。【答案】 2H2 2KI22在水溶液中2A 试管O2H O O a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I 的浓度降低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 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2.510 32c( I2) c( I ) 3c( I3 ) 0.033mol L 1【解析】【分析】, H2O2 IO, 把两式加和,即可得到总反应的化(1) H2O2 I H2O IO H2O O2 I学方程式。(2) a. 加入 KI 后,一步反应分为

16、两步进行,也就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a 正确;b. 加入 KI 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都没有改变,b 不正确;c. 由图中可知,是吸热反应, c 不正确。H2O2 I H2O IO(3)加 CCl4 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有I2 生成。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 浓度降低; ii. 在水溶液中 I2的浓度降低。以下对照实验说明 i 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 两试管中。 A 试管加入 CCl4, B 试管不加 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H2O2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产生气泡的速率差异很大。(

17、4) K4.0103640 ,由此可求出a。2.510 3a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 I2, 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原来溶液中c(I -10mL 0.1mol/L , I23中所含 I的浓度和,二者比较便可得)=30mL0.033mol/L ,求出 I, I到结论。【详解】O2 IO, 把两式加和,即可得到总反应的化(1) H2O2 I H2O IO , H2 H2O O2 I学方程式为2H2O2 KI 2H2O O2 。答案为: 2H2O2 KI2H2O O2;(2) a. 加入 KI 后,一步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也就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a 正确;b. 加入 KI 后,反应物和

18、生成物的能量都没有改变,b 不正确;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c. 由图中可知, H2O2 I H2O IO热反应, c 不正确。答案为:a;(3)加 CCl4 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有I2 生成。答案为: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 浓度降低; ii. 在水溶液中 I2 的浓度降低。以下对照实验说明 i 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 两试管中。 A 试管加入4422CCl , B 试管不加 CCl ,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H O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产生气泡的速

19、率差异很大。答案为: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 A 试管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 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4)K4.0103640,由此可求出a=2.510-3mol/L 。答案为: 2.510-3;2.510 3a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 I, I2, 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原来溶液中,10mL0.1mol/L0.033mol/L ;现在溶液中,中所含 I 的浓度和为 2c(I2 )c(I -)=I , I2, I330mL c(I)3c(I3)=22.510-3 +2.510-3+34.010-3=0.01950.033 , I 不守恒,说明产物中还有含碘微粒。答案为:

20、 12c(I2 ) c(I ) 3c(I3)0.033mol L。【点睛】在做探究实验前,要进行可能情况预测。向H2O2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待溶液变黄,则表明生成了 I2,加入 CCl4 且液体分层后,发现气泡逸出的速率明显变慢,CCl4 与 H2O2 不反应,是什么原因导致生成O2的速率减慢?是2 22c(H O )减小,还是c(I )减小所致?于是我们自然想到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4 某小组为测定化合物Co(NH3)yClx(其中 Co 为 +3 价)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氯的测定:准确称取2.675g 该化合物,配成溶液后用1.00mol L-1AgNO3 标准溶液滴定, K

21、2 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Ag2CrO4 为砖红色 )且不再消失时,消耗AgNO3 溶液30.00mL。 已知: Ksp(AgCl)=1.8-10、 K-12 10 sp(Ag2CrO4)=1.1210AgNO3 标准溶液需要放在棕色的滴定管中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若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下口悬挂了一滴液体,会使得测定结果_。 (填 “偏大 ”、 “偏” “”)小 、 无影响用 K2CrO4 溶液作指示剂的理由是 _。(2)氨的测定:再准确称取2.675g 该化合物,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4_。 (填仪器名称)中,然后通过仪器3 滴加足量的 NaOH 溶液,加热1

22、装置,产生的氨气被 5 中的盐酸吸收,多余的盐酸再用NaOH 标准溶液反滴定,经计算,吸收氨气消耗-1盐酸1.00mol L60.00mL。装置A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是_,如果没有6中的冰盐水,会使得测定结果_(“填 偏大”、 “偏小 ”、 “无影响 ”)。(3)通过处理实验数据可知该化合物的组成为_。光照【答案】 2AgNO32Ag +2NO2 +O2 偏大 Ag2CrO4 为砖红色,由Ksp 可知 AgCl 的溶解度更小,当溶液中Cl - 消耗完时,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三颈烧瓶产生水蒸气,将装置 B 中产生的氨气全部蒸出偏大Co(NH3)6Cl3【解析】【分析】Co(NH3)yClx 中 Co

23、 的化合价为 +3, NH3 为 0, Cl 为 -1,则 x=3,通过实验测出 NH3 和 Cl 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得出结果。【详解】(1) AgNO3 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Ag 和 NO2 和 O2,发生的反应为:光照光照2AgNO32Ag +2NO2+O2,故答案为: 2AgNO32Ag+2NO2 +O2;若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下口悬挂了一滴液体,使得V 读数偏大,导致滴定结果骗大,2故答案为:偏大;一方面 AgKsp(AgCl)=1.8-10、K-12 可知,2CrO4 为砖红色,另一方面由 10sp(Ag2CrO4)=1.12 10+-5mol/L , Ag2CrO4 饱和溶液中+3-

24、4AgCl 饱和溶液中 c(Ag )=1.8 10c(Ag )=1.12 10mol/L ,所以, AgCl的溶解度更小,当滴入AgNO3 时溶解度小的沉淀先形成,当AgCl 形成的差不多的时候,溶液中 Cl-几乎沉淀完了,此时再滴AgNO3 溶液就会立刻产生 Ag2CrO4,即终点的时候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Ag2CrO4为砖红色,由Ksp 可知 AgCl 的溶解度更小,当溶液中 Cl - 消耗完时,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2)图 4 为三颈烧瓶,装置 A 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将装置B 中产生的氨气全部蒸出,如果没有 6 的冰盐水, HCl 吸收氨气时可能形成倒吸,溶液中的HCl 有一部

25、分被倒吸,被反滴定的 HCl 的量就少,计算吸收氨气时的HCl 就偏大,氨气的含量就偏大,故答案为:三颈烧瓶;产生水蒸气,将装置B中产生的氨气全部蒸出;偏大;(3)滴定 Cl-时, 2.675g样品消耗 30mL 1.00molL-1 AgNO3,所以 n(Cl-)=n(Ag+)=1.00mol L-1 30mL 10-3=0.03mol ,测定氨时, 2.675g 样品消耗-11.00mol L 盐酸 60.00mL,所以3-160.00mL10-3-3n(NH )=n(HCl)= 1.00mol L=0.06mol ,故 n(Cl ):n(NH )=0.03:0.06=1:2,由于化合物

26、Cox3y x3(NH) Cl 中 Co 的化合价为 +3, NH 的化合价为 O, Cl 的化合价为 -1,所以 x=3,y=6,该化合物为:Co(NH3)6Cl3,故答案为:Co(NH3)6Cl3。【点睛】测氨的含量时 HCl 总物质的量 =氨气消耗的 HCl 的物质的量 +反滴定时 NaOH 消耗的 HCl 的物质的量。5 以环己醇为原料制取己二酸HOOC(CH) COO H的实验流程如下:2 4其中 “氧化 ”的实验过程:在250mL 四颈烧瓶中加入50 mL 水和 3.18g 碳酸钠,低速搅拌至碳酸钠溶解,缓慢加入9.48g(约 0.060 mol) 高锰酸钾,按图示搭好装置:打开电

27、动搅拌,加热至35,滴加 3.2 mL(约 0.031 mol) 环己醇,发生的主要反应为:KMnO/OH-KOOC(CH2)4COOK ?H 0450(1) 氧“化 ”过程应采用 _加热(2) 氧“化 ”过程为保证产品纯度需要控制环己醇滴速的原因是:_ 。(3)为证明 “氧化 ”反应已结束,在滤纸上点1 滴混合物,若观察到_则表明反应已经完成。(4) 趁“热抽滤 ”后,用 _进行洗涤 (填“热水 ”或 “冷水 ) 。(5)室温下,相关物质溶解度如表:化学式己二酸NaClKCl溶解度g/100g水1.4435.133.3“蒸发浓缩 ”过程中,为保证产品纯度及产量,应浓缩溶液体积至_( 填标号

28、)A5mLB 10mLC 15mLD 20mL(6)称取己二酸 (Mr-=146 g/mol) 样品 0.2920 g,用新煮沸的50 mL 热水溶解,滴入2 滴酚酞试液,用 0.2000 mol/L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 的平均体积为 19.70 mL。 NaOH溶液应装于 _(填仪器名称 ),己二酸样品的纯度为_。【答案】水浴为保证反应温度的稳定性 (小于 50)或控制反应温度在 50以下 未出现紫红色 热水C 碱式滴定管98.5%【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三颈烧瓶中加入3.18 克碳酸钠和 50mL 水,低温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加入9.48g 高锰酸钾,小心预热溶液到3

29、5,缓慢滴加3.2mL 环己醇,控制滴速,使反应温度维持在 45左右,反应20min 后,再在沸水浴上加热 5min 促使反应完全并使 MnO 2 沉淀凝聚,加入适量亚硫酸氢钠固体除去多余高锰酸钾,趁热过滤得到MnO2 沉淀和含有己二酸钾的滤液,用热水洗涤MnO 2 沉淀,将洗涤液合并入滤液,热浓缩使滤液体积减少至10mL 左右,趁热小心加入浓硫酸,使溶液呈强酸性(调节 pH 1 2),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得己二酸白色晶体;(1)氧化过程需要使反应温度维持在35左右;(2)因为滴速对溶液的温度有影响,为保证产品纯度,需要控制反应温度;(3)为证明“氧化”反应已结束,就是检验无高锰酸钾即

30、可;(4)根据减少物质的损失,结合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5)室温下,根据相关物质溶解度,“蒸发浓缩”过程中,要保证产品纯度及产量,就是生成的杂质要依然溶解在溶液中,据此计算应浓缩溶液体积;(6)根据仪器的特点和溶液的性质选取仪器;称取已二酸 (Mr 146g/mol) 样品 0.2920g,用新煮沸的50mL 热水溶解,滴入2 滴酚酞试液,用 0.2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进行平行实验及空白实验后,消耗NaOH 的平均体积为 19.70mL;设己二酸样品的纯度为2 4COOH 2NaOH 计算。,根据 HOOC(CH)【详解】(1)氧化过程需要使反应温度维持在35左

31、右,要用 35的热水浴;(2)因为滴速对溶液的温度有影响,为保证反应温度的稳定性(小于 50 )或控制反应温度在50以下,需要控制环己醇滴速;(3)为证明“氧化”反应已结束,就是检验无高锰酸钾即可,所以在滤纸上点1 滴混合物,若观察到未出现紫红色,即表明反应完全;(4)根据步骤中分析可知要使生成的MnO2 沉淀并充分分离MnO2 沉淀和滤液,应趁热过滤;为减少 MnO 2 沉淀的损失,洗涤时也要用热水洗涤;(5)据题意,高锰酸钾约 0.060mol ,碳酸钠3.18g,0.030mol ,根据元素守恒,得最后NaCl、 KCl最多为0.060mol ,质量分别为3.51g, 4.47g,所需体

32、积最少要10mL、 13.4mL,为确保产品纯度及产量,所以应浓缩溶液体积至15mL;(6)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需要的仪器是碱式滴定管;称取已二酸(Mr 146g/mol)样品0.2920g,用新煮沸的50mL 热水溶解,滴入2 滴酚酞试液,用0.2000mol/L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进行平行实验及空白实验后,消耗NaOH 的平均体积为19.70mL;设己二酸样品的纯度为,则:HOOC(CH 2 ) 4COOH :2NaOH146g2mol0.2920g0.2000mol/L 19.70 10-3L146g2mol0.2000mol/L 19.70 10 3 L0.2920g解得 98.

33、5%.【点睛】本题明确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该反应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解题时要按照题意进行解答,注意题目信息与相关基础知识的联合分析。6 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uFeS2,现有一种天然黄铜矿(含少量脉石),为了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现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150g,在空气存在下进行煅烧,生成Cu、 Fe3O4 和 SO2 气体,实验后取 d 中溶液的置于锥形瓶中,用0.05mol/L 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初读数为0.00mL,终读数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所用的仪器为 _,将样品研细后再反应,其目的是_。( 2)装置 a 的作用是 _。a有利于空气中氧气充分反应b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c有利于气体混合d有利于观察空气流速(3)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_。(4)滴定时,标准碘溶液所耗体积为_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