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49353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7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进行实验探究。(初步探究)示意图序号温度试剂 A现象0 C0. 5mol ?L- 1 稀硫酸4min左右出现蓝色20C1min左右出现蓝色20C0 1mol L- 1稀硫酸15min左右出现蓝色.?20C蒸馏水30min左右出现蓝色(1)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试剂A 应为 _。( 2)写出实验中 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 3)对比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 。(继续探究)溶液pH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查阅资料:i. pH 11.

2、7-能被 O2氧化为 I2。时, Iii . pH= 9. 28 时, I2 发生歧化反应: 3I2 +6OH- =IO3- +5I- +3H2 O, pH 越大,歧化速率越快。(4)小组同学用 4 支试管在装有 O2 的储气瓶中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序号试管中溶液的 pH891011放置10 小时后的现象出现蓝色颜色无明显变化分析和中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_。(5)甲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pH=10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发生I- 被O2 氧化为I2 的反应,如图所示,请你填写试剂和实验现象。试剂 1_。 试剂 2_。实验现象:_ 。(深入探究)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分别在敞口试管

3、和密闭试管中进行了实验和。序号温度试剂现象敞口试管20 min 内仍保持无色,冷却至室温后- 1KI 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出现蓝色水浴5 mL 1 mol ?L- 1稀硫5 mL 0.5mol L70 C?酸溶液迅速出现黄色,且黄色逐渐加深,密闭试管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出现蓝色( 6)对比实验和的现象差异,该小组同学对实验中的现象提出两种假设,请你补充假设 1。假设 1: _。假设2: 45C 以上 I2易升华, 70 C 水浴时, c( I2)太小难以显现黄色。(7)针对假设 2有两种不同观点。你若认为假设2成立,请推测试管中“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出现蓝色”的可能原因_(写出一条)。你若认为

4、假设2 不成立,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 。【答案】 0. 5 mol ?L- 1 稀硫酸+ O2 +4I4H =2I2 + 2H2 O 温度相同时, KI 溶液被 O2 氧化成 I2+) 越大,氧化反应速率越快试管、中, pH为 10、 11时,既发生氧化反,c H(应又发生歧化反应,因为歧化速率大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所以观察颜色无明显变化 试剂1: 1 mol L1 KI溶液,滴加1%淀粉溶液试剂2 pH 10的KOH溶液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 t 30min)加热使 O2逸出, c( O2) 降低,导致 I 氧化为 I2 的速率变慢理由: KI溶液过量(即使加

5、热时有I2 升华也未用光KI),实验冷却室温后过量的KI 仍可与空气继续反应生成I2,所以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其他理由合理给分,如淀粉与I2反应非常灵敏(少量的I2 即可以与淀粉显色),所以实验中少量的I2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其他方案合理给分,如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盛有碘水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 不成立 。【解析】【分析】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4I+=2I2 + 2H2O 的氧化反应,根据实验+ O2 + 4H进行对比,探究反应温度和稀硫酸浓度对反

6、应速率的影响,pH= 9. 28 时, I2 发生歧化反应: 3I2 +6OH = IO3 +5I +3H2O, pH 越大,歧化速率越快,整个反应主要是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根据歧化速率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快慢得出颜色变化;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利用化合价升高和化合价降低来分析;在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实验对比中,假设可能加热使O2c O2氧化为I245逸出,) 降低,导致I的速率变慢,也可能是(以上 I2易升华, 702水浴时, c( I ) 太小难以显现黄色。【详解】(1)根据、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实验中试剂A 应为 0. 5-1稀硫酸;故答案为:0.5 m

7、ol L- 1稀硫酸。mol L?(2)实验中4I+=2I2I 与氧气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碘,其离子方程式+ O2 + 4H+ 2H2 + O2+ =2I22O;故答案为: 4I+ 4H+ 2H O。(3)对比实验,三者温度相同,稀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温度相同时,KI 溶液被 O2 氧化成 I2, c( H ) 越大,氧化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4)根据题中信息及和中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试管、中,pH 为 10、 11 时,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因为歧化速率大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所以观察颜色无明显变化;故答案为:试管、中,pH 为 10、11

8、 时,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因为歧化速率大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所以观察颜色无明显变化。(5)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4I + O2 + 4H+ =2I2为1 mol L- 1KI 溶液,滴加1%淀粉溶液,试剂?验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mol ?L- 1 KI 溶液,滴加1%淀粉溶液;试剂2: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 t 30 min ) 。+ 2H2O 和图中信息氧气的通入,因此试剂12 为 pH=10 的 KOH溶液,因此可以看见实( t30 min ) ;故答案为:试剂1: 1pH=10 的 KOH 溶液;现象:电流表指针偏(6)假设 1:加热使O2c O2氧化

9、为I2逸出,I的速率变慢;故答案为:加() 降低,导致热使 O2 逸出, c( O2) 降低,导致氧化为 I2的速率变慢。I假设2: 45 以上I2 易升华, 70水浴时, c( I2) 太小难以显现黄色。(7)针对假设 2 有两种不同观点。你若认为假设2 成立,请推测试管中“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出现蓝色”的可能原因KI 溶液过量 ( 即使加热时有 I2 升华也未用光 KI) ,实验冷却室温后过量的KI 仍可与空气继续反应生成I2 ,所以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其他理由合理给分,如淀粉与I2反应非常灵敏 ( 少量的 I2 即可以与淀粉显色 ) ,所以实验中少量的I2 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

10、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你若认为假设 2 不成立,设计实验方案是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 2 不成立 其他方案合理给分,如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盛有碘水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 不成立 。2 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uFeS2,现有一种天然黄铜矿(含少量脉石),为了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现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150g,在空气存在下进行煅烧,生成Cu、 Fe3 42气体,O和 SO实验后取 d 中溶液的置于锥形瓶中,用0.05mol/L 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初读数为0.00mL,终读数如图所

11、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所用的仪器为 _,将样品研细后再反应,其目的是_。( 2)装置 a 的作用是 _。a有利于空气中氧气充分反应b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c有利于气体混合d有利于观察空气流速(3)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_。(4)滴定时,标准碘溶液所耗体积为_mL。判断滴定已达终点的现象是_。通过计算可知,该黄铜矿的纯度为_。(5)若用右图装置替代上述实验装置d,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填编号)(6)若将原装置 d 中的试液改为Ba(OH)2,测得的黄铜矿纯度误差为1%,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_ 。【答案】电子天平使原料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

12、率b、 d 使反应生成的SO2 全部进入 d装置中,使结果精确20.10mL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浅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80.4%空气中的 CO 与 Ba(OH) 反应生成 BaCO 沉淀; BaSO 被氧化成 BaSO22334【解析】【分析】(1)根据称量黄铜矿样品 1.150g,选择精确度较高的仪器;将样品研细,增大了接触面积;(2)浓硫酸可以将水除去,还可以根据冒出气泡的速率来调节空气流速;(3)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应该尽可能的被d 装置吸收;(4)根据滴定管的读数方法读出消耗碘溶液的体积,根据反应结束时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先找出黄铜矿和二氧化硫及碘单质的关系式CuFeS2SO2 2I

13、2,再根据题中数据进行2计算;(5)图 2 中的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可以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二氧化硫的量;(6)Ba(OH)2 溶液能吸收空气的 CO2,另外 BaSO3 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这些原因均能引起测定误差。【详解】(1)由于称量黄铜矿样品 1.150g,精确度达到了千分之一,应该选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把黄铜矿样品研细,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并且使黄铜矿充分反应;(2)装置 a 中的浓硫酸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同时根据冒出的气泡的快慢来控制气体的通入量,故答案为 bd ;b 中发生危险,(3)黄铜矿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硫等一系列产

14、物,分解完毕后仍然需要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可以将 b 、d 装置中的二氧化硫全部排出去,使结果更加精确;(4)根据滴定管的示数是上方小,下方大,可以读出滴定管示数是20.10mL,当达到滴定终点时,二氧化硫已经被碘单质消耗完毕,再滴入一滴碘单质,遇到淀粉会变蓝;根据硫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找出关系式:CuFeS2 2SO2 2I2,消耗掉0.05mol/L 标准碘溶液20.10mL时,即消耗的碘单质的量为:0.05mol/L 0.0201L=0.00105mol,所以黄铜矿的质量是:0.5 0.00105mol 184g/mol 10=0,.9246g所以其纯度是:0.9246g 100%=80.

15、4%;1.15g(5)由于图 2 中,硝酸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能够生成硫酸钡沉淀,过滤干燥后,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出二氧化硫的质量,故答案为;(6)将原装置 d 中的试液改为Ba(OH) ,测得的黄铜矿纯度误差为1%,在实验操作均正确2的前提下,引起误差的可能原因主要有空气中的CO22反应生成3沉淀或与 Ba(OH)BaCOBaSO 被氧化成 BaSO 。343 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千余次充放电,但长时间使用后电池会失效,其中的化学试剂排放至环境中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验室模拟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Co、 Ni、 Li 的流程如图。已知: LiCoO2 难溶于水,易溶于酸。回答下

16、列问题:(1) LiCoO2中 Co 的化合价是 _。(2) LiCoO2在浸出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浸出剂除了 H2O2 外,也可以选择 Na2 S2O3 ,比较二者的还原效率H2O2_(填 “ 或”“ ” )Na2S2O3 (还原效率:还原等物质的量的氧化剂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4)提高浸出效率的方法有 _。( 5)利用 Cyanex272萃取时, pH 对钴、镍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图。从图中数据可知,用 Cyanex272 萃取分离时,最佳pH 是 _。(6)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R2+2=Co +2HR,则反萃取剂的最佳选择是 _。(7)常温下,若水相中的Ni

17、2+的质量浓度为 1.18g L-1 ,则 pH=_时, Ni2+开始沉淀。sp2-15K (Ni(OH)=2 10 (8)参照题中流程图的表达,结合信息设计完成从水相中分离Ni 和 Li 的实验流程图 (如图 )_ 。已知:提供的无机试剂:NaOH、Na2CO3、 NaF。【答案】 +3 2LiCoO+2+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 H2SO42+6H +H2O2=2Co +O2 +2Li+4H2O 浓度 5.5 H2SO47.5 NaOH Ni(OH)2 NaF【解析】【分析】(1)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 CoSO4,可知 LiCoO2 与

18、 H2O2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等物质的量H2O2 和 Na2S2O3 作为还原剂转移电子的多少进行判断;(4)提高浸出效率即提高化学反应速率;(5)分离 Co2+和 Ni2+时,由于Co2+进入有机相,Ni 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pH 范围;(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7)根据 Ksp(Ni(OH)2 的表达式进行计算;(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 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 和 Li 元素不能使Ni 和Li 元素同时沉淀。【详解】(

19、1)LiCoO2 中 O 元素为 -2 价, Li 为 +1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进行计算得Co 的化合价为 +3 价;(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CoSO4,可知 LiCoO2 与 H2O2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6H+H2O2=2Co2+O2 +2Li+4H2O;(3)1molH 2O2 作为还原剂转移2mol 电子, 1molNa 2S2O3 作为还原剂转移8mol 电子,则Na2S2O3 的还原效率更高;(4)提高浸出效率可以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H2SO4 浓度等;(5)分离 Co2+和 Ni2+时,由于 Co2+进入有机

20、相,Ni 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 pH 范围,所以最佳 pH 是5.5;(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为不引入新杂质,反萃取剂最好选择 H2SO4;2+1.18-(7)c(Ni )=mol/L=0.02mol/L,则开始沉淀时, c(OH )59K sp (NiOH 2 )2 10 15=10-6.50.02=mol/L ,则 pH=14-6.5=7.5;0.02(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 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 和 Li 元素不能使 Ni 和 Li 元素同时沉淀,所以选用NaOH,则 Ni(OH)2 先

21、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加入NaF 生成 LiF 沉淀。【点睛】本题 (5)选择合适的pH 时,注意读懂图中信息,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操作情况来分析。4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实验 :将 Fe3 转化为 Fe2 ( 如图 )(1)Fe3+与 Cu 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查阅资料: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2Cu 24I2CuI( 白色 )I 2.SCN实验方案现象结论步骤 1:取 4mL _ mol / LCuSO4 溶液,向其产生白中滴加3 滴 0.1mol/ L KSCN溶液色沉淀CuSO4 与 KSCN反应产无明显生了白色沉淀步

22、骤 2:取 _现象Cu 2 与 SCN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实验 :将 Fe2 转化为 Fe3实验方案现象向 3mL 0.1mol / L FeSO4 溶液中加入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1mL 8mol / L 稀硝酸消失,溶液变为黄色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查阅资料:Fe2NO ?Fe(NO) 2( 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NO 产生的原因 _(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反应 : Fe2与 HNO 3 反应; 反应 : Fe2与 NO 反应依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的速率比反应 _ ( 填 “快 ”或 “慢 ”) 乙认为反应 是一个不可逆反应,

23、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答案】 2Fe3Cu2Fe2Cu 20.1取 4mL0.1mol / LFeSO 4 溶液,向其中滴加3 滴 0.1mol/ LKSCN溶液2Cu24SCN2Cu SCN(SCN)23Fe24HNO 33Fe3NO2H 2O慢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 K 3 Fe CN) 6 溶液或者 KMnO 4 ,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 是不可逆反应Fe2 被硝酸氧化为 Fe3 ,导致溶液中 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 ? Fe(NO) 2逆向移动,最终Fe(NO) 2 完全转化

24、为 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解析】【分析】( 1) Fe3+与 Cu 粉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与亚铁离子;( 2)图 1 中得到溶液中 Fe2+为 0.2mol/L , Cu2+为 0.1mol/L ,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溶液进行对照实验;由题目信息ii 可知,Cu2+与SCN-反应生成 CuSCN 沉淀,同时生成(SCN) 2;(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与水;(4)反应速率快的反应现象最先表现;反应中硝酸过量,若存在平衡,溶液中含有 Fe2+ ,否则没有 Fe2+,可以用 K 3 Fe(CN) 6 溶液检验;

25、Fe2+被硝酸氧化为Fe3+ ,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发生移动,最终Fe(NO) 2+完全转化为 Fe3+。【详解】(1) Fe3+与 Cu 粉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与亚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Cu 2Fe2Cu2 ,故答案为: 2Fe3Cu2Fe2Cu 2;(2)由反应 2Fe3Cu2Fe2Cu 2,可知图 1 中得到溶液中 Fe2 为 0.2mol / L ,Cu 2为 0.1mol/ L ,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溶液进行对照实验,故实验方案为:步骤 1:取 4mL0.1mol / LCuSO 4 溶液,向其中滴加3 滴 0.1mol/

26、LKSCN 溶液,步骤 2:取 4mL0.1mol / LFeSO 4 溶液,向其中滴加3 滴 0.1mol / LKSCN 溶液,由题目信息 ii 可知, Cu2与 SCN反应生成 CuSCN沉淀,同时生成 (SCN) 2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Cu 24SCN2CuSCN(SCN) 2 ,故答案为:0.1 ;取 4mL0.1mol / LFeSO 4 溶液,向其中滴加3 滴 0.1mol/ LKSCN 溶液; 2Cu 24SCN2CuSCN(SCN) 2 ;(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 与水,反应离子方程为: 3Fe24HNO3 3Fe3N

27、O2H 2 O ,故答案为: 3Fe24HNO 33Fe3NO2H 2O ;( 4)溶液先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反应速率快的反应现象最先表现,反应 的速率比反应 的慢,故答案为:慢;反应中硝酸过量,若存在平衡,溶液中含有Fe2 ,否则没有 Fe2,具体的实验方案是: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 3Fe CN) 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 I是不可逆反应,故答案为: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 3 Fe CN) 6 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 I 是不可逆反应;Fe2+被硝酸氧化为 Fe3,导致溶液中 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

28、Fe2NO ?Fe(NO) 2逆向移动,最终Fe(NO) 2完全转化为 Fe3 ,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故答案为: Fe2被硝酸氧化为 Fe3 ,导致溶液中 Fe2 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 ?Fe(NO) 2逆向移动,最终Fe(NO) 2完全转化为 Fe3 ,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5 资料显示 “O 2 的氧化性随溶液 pH 的增大逐渐减弱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 O 2 与 KI 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供选试剂: 0.1mol / L H 2SO4 溶液、 MnO 2 固体、 KMnO 4 固体。该小组同学设计 、 两组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试管中加入K

29、MnO 4固体,连接装置、,点燃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酒精灯向试管中加入KMnO 4固体,试管中有气泡冒出, 试管中加入适量0.1mol / LH 2SO4 溶液,连接装置溶液变蓝、,点燃酒精灯(1)选择装置用 KMnO 4 固体制取 O 2 ,为避免 KMnO 4 固体随 O 2 进入试管对实验造成干扰,应进行的改进是 _, 组实验中 O 2 与 KI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对比 、 两组实验可知, O2 与 KI 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 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3)为进一步探究碱性条件下KI 与 O2 能否反应,用上图中的装置继续进

30、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试管中加入KMnO 4 固体,试管中滴加KOH 溶液控制 pH8 ,溶液略变蓝连接装置、,点燃酒精灯向试管中加入KMnO 4 固体,试管中滴加KOH 溶液控制无明显变pH 10 , 连接装置、,点燃酒精灯化对于实验 的现象,小明同学提出猜想“pH 10 时 O不能氧化”2I ,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i )烧杯 a 中的溶液为 _。(ii )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O 2 后 _。(iii )小刚同学向 pH10 的 KOH溶液 ( 含淀粉 ) 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IO 3 ,褪色的原因

31、是 _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反思:实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在装置试管口放置棉花球4IO 24H2I 22H 2O 酸性环境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做对照实验pH10 的 KOH 溶液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 的溶液颜色变深 3I 2 6OHIO 35I3H 2O在 pH10的 KOH溶液中 I 被氧化生成 I 2 ,而 I 2 迅速发生歧化反应变为IO 3 和 I 。【解析】【分析】( 1) KMnO 4 是粉末状的,会随氧气进入试管对实验造成干扰,可以在试管口放置一棉花球;酸性环境下 O2 与 KI 溶液反应生成 I2,根据电子守恒写出反应的

32、离子方程式。(2)对比 、 两组实验可知,酸性溶液中O 2 与 KI 溶液更容易发生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做对照实验。(3)( i)要证明 pH10 的溶液中 O 2 不能氧化 I ,烧杯 a 中的溶液应为 pH 10 的碱溶液。(ii )若有电流产生,则猜想不成立。(iii)向pH10的KOH溶液 ( 含淀粉 ) 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说明生成了2I ,后迅速褪色说明生成的I2 又迅速被反应掉。 I2反应后生成了 IO 3 ,根据电子守恒写出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4)所以实验 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是没有反应,而是生成的I2 立刻发生了歧化反应。【详解

33、】(1)为避免 KMnO 4 固体粉末随 O2 进入试管,在装置试管口放置棉花球, 组实验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IO2 4H2I 22H 2O ,故答案为:在装置试管口放置棉花球; 4IO 24H2I 2 2H 2 O ;(2)对比 、 两组实验可知:O2 与 KI 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酸性环境,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做对照实验;故答案为:酸性环境;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做对照实验;(3)( i)实验目的是探究在pH 10 的 KOH溶液中 O2 能否得电子氧化I ,所以烧杯 a中的溶液为 pH 10 的 KOH溶液,故答案为: pH10 的 KOH 溶液;(ii )如果能构成原电池,说明pH 10 时 O 2 能氧化 I ,所以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 的溶液颜色变深,说明pH 10 时 O2 能氧化 I ,故答案为: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 的溶液颜色变深;(iii )变蓝后迅速褪色,褪色后溶液中含有IO 3 ,说明生成的 I 2与溶液中 KOH反应生成了IO 3 离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规律可知溶液中还有I,所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3I 26OHIO 3 5I3H 2O ,故答案为:3I 26OHIO 35I3H 2 O ;(4)实验 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