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一、化学能与电能1 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电解食盐水,并对电解产物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电解质溶液实验现象a 极附近b 极附近5mol / L NaCl开始时,产生白色浑浊并逐渐增加,当沉产生溶液入 U 形管底部时部分沉淀变为橙黄色;随无色后 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也变为橙黄色气泡资料显示:氯化亚铜( CuCl)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氢氧化亚铜( CuOH)为黄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易脱水分解为红色的Cu 2O ; Cu 水溶液中不稳定,酸性条件下易歧化为Cu2 和 Cu;氢氧化铜可以溶于浓NaOH 得到蓝色溶液(1)2, b 极附近溶液的pH_(填“增大”、
2、“减小”、经检验, b 极产生的气体是H或“不变”)应与电源的 _( 填“正”或“负”);铜丝 a极相连。(2)CuCl,则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同学们分析 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3)22O 的原因是 _( 用方程式表示)橙黄色沉淀中含有CuO ,则 CuCl 转化为 Cu;结合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规律,解释“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原因是_。1(4)同学们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沉淀中含有Cu :将橙黄色沉淀滤出洗涤后,滴加0.2mol / L H 2 SO4 至过量,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5)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提出猜想:电解时,1Cu 做阳极先被氧化为 Cu 。为此,他们用 Cu
3、电极电解 5mol / L NaOH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附近溶液变蓝,未见预期的黄色沉淀。根据现象能否得出“该猜想不成立”的结论,并说明理由:_。【答案】增大正CueCl CuClCuClOHCuOHCl 、2CuOH Cu 2OH 2 O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 OH向阳极定向移动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不能,阳极产生的大量O2 可能将 CuOH 氧化【解析】【分析】( 1) 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判断;( 2) 结合 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CuCl 写出电极反应式;( 3) 根据电极反应式结合溶度积常数判断;( 4) 氧化亚铜与
4、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单质、铜离子和水;( 5) 用 Cu 电极电解5mol/ LNaOH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为氧气,氧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CuOH。【详解】(1)用铜做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b 极产生的气体是H 2 ,则 b 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O 2eH 22OH,因为 b 极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附近溶液pH 增大; a 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答案为:增大;正;(1)a 极为阳极,铜做阳极为活性电极,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CuCl,(2)依据可知则其电极反应式为:CueClCuCl ,故答案为: Cu eClCuCl ;(
5、3)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u eClCuCl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 2,开始时生成 CuCl 白色生成,随着反应进行,溶液pH 逐渐增大,因 K ap (CuOH)K ap (CuCl) ,则可生成 CuOH 橙黄色沉淀, 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Cu 2O 和水。橙黄色沉淀中含有Cu2 O ,则 CuCl 转化为 Cu2 O 的原因是,随着电解的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使CuCl 转化为 CuOH,方程式: CuClOHCuOHCl ,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 Cu 2O 和水,方程式:2CuOHCu 2OH 2 O ,故答案为:Cu
6、ClOHCuOHCl 、 2CuOHCu2 OH 2O ;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OH向阳极定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CuCl 转化为CuOH,而 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Cu2 O 和水,所以看到现象为“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故答案为: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OH向阳极定向移动;(4)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单质、铜离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 2 OH 2SO4CuCuSO 4H 2O ,铜为红色固体,硫酸铜为蓝色溶液,所以现象为: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故答案为: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 5)用 Cu 电极电解 5mol / LNaOH
7、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为氧气,氧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CuOH,所以不能依据该现象得出“该猜想不成立”的结论,故答案为:不能,阳极产生的大量O2 可能将 CuOH 氧化。2 现需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量电解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约 6 mL)和检验氯气的氧化性(不应将多余的氯气排入空气中)。(1)试从下图中选用几种必要的仪器,连成一整套装置,各种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填编号 )是 A 接 _ ,B 接 _。(2)铁棒接直流电源的 _极;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3)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_。(4)假定装入的食盐水为 50 mL,一段时间后,产生5.6
8、 mL(标准状况 )H 时,所得溶液在225 时的 pH _。(5)若将 B 电极换成铁电极,写出在电解过程中U 形管底部出现的现象:_。【答案】 A 接 GFI B接 DEC 负极2Cl 2e2淀粉 KI 溶液变蓝12 白色沉淀迅 Cl 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解析】【分析】U 形管装置为电解装置,铁棒为阴极,连接电源负极,发生还原反应:2H 2e=H2;碳棒为阳极,连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2Cl 2e2出来的是2=Cl ,所以从 AH ,应该连接 G,然后 F 连接 I。淀粉 KI 溶液可以检验Cl2,所以 B 连接 D, E 连接 C,目的是吸收尾气 Cl2。【详解】(1)根据以
9、上分析可知:A 接 GFI , B 接 DEC;答案:A 接 GFIB接 DEC(2)铁棒不可连接电源正极,如果连接正极铁会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必须连接电源负极;碳棒为阳极,连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2Cl 2e2=Cl ;答案:负极 2Cl 2e2Cl (3)利用 Cl2+2KI=2KCl+I,碘单质使得淀粉溶液变蓝,证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答案:淀粉 KI 溶液变蓝(4)2NaCl+2H2O2NaOH+ H 2 + Cl22mol22.4L-3n( NaOH) 5.6 10Ln( NaOH) = 25.610 3 mol=0.0005mol22.4n NaOH0.0005mol=0.0
10、1mol/Lc(NaOH)=10 3V50kw=-lg 1 1014=12pH=-lgc OH0.01答案: 12(5)若将 B 电极换成铁电极,总电极反应为Fe+2HOFe(OH) +H ,后续反应 4Fe22(OH) 2+O2+2H2O=4Fe( OH) 3,因此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答案: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点睛】试题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载体,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电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电解原理、物质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3 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是电化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某兴趣小组做如下探究实验:(1)如上图1 为某实验小组依据氧化还原
11、反应设计的原电池装置,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NO3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则 NO3 移向 _ 装置(填写“甲或乙”)。其他条件不变,若将 CuCl 2 溶液换为 NH4Cl 溶液,发现生成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则石墨上电极反应式 _ 。(2)如上图 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 型,则甲装置是_(填“原电池或电解池”),乙装置中石墨(2)为极,乙装置中与铁线相连的石墨( 1)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3)在图 2 乙装置中改为加入 CuSO溶液,一段时间后,若某一电极质量增重1.28 g,4则另一电极生成 _mL(标况下)气体。+-2【答案】( 1)甲; 2H+2e H
12、;( 2)原电池;阳; Cu2+ +2e=Cu( 3) 224【解析】试题分析:(1)装置 1 中铁是负极、石墨是正极,阴离子在原电池中移向负极,-移向NO3甲装置;若将CuCl溶液换为 NHCl 溶液,发现生成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则石墨上电极反24应式 2H+2e- H2;( 2)图 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 型,则甲装置中两个电极不同,构成原电池;,乙装置是电解池,石墨(2)与正极相连,石墨(2)为阳极,乙装置中与铁线相连的石墨(1)是阴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Cu2+2e=Cu;( 3)某一电极生成 1.28 g 铜,转移电子1.28 g0.04mol ,则另
13、一电极生264 g / mol成氧气,根据转移电子相同,生成氧气0.01mol ,标况下的体积为224mL。考点: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4如图所示 ,A 为电源 ,B 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溶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4 溶液,C、D 为电解槽 ,其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如图所示。(1)关闭K1,打开K2,通电后,B 的 KMnO4 紫红色液滴向c 端移动 ,则电源b 端为极,通电一段时间后,滤纸d 端的电极反应式是。(2)已知C 装置中溶液的溶质为Cu(NO3)2 和X(NO3)3,且均为 0.1 mol, 打开K1,关闭K2 ,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固体质量m(g)与通过电
14、子的物质的量n(mol) 关系如图所示,则Cu2+、X3+、H+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D 装置中溶液是H2SO4 溶液 ,则电极C 端从开始至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是。【答案】(1)负极, 2H+ + 2e- = H2(2)Cu2+ H+ X3+(3)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解析】试题分析: (1)据题意 B 的 KMnO4 紫红色液滴向 c 端移动,说明高锰酸根离子向c 端移动,可推出极 c 端为阳极,则与之相连的电源a 端为正极, b 端为负极,所以通电滤纸d 端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故答案为:负; 2H+2e-=H2;(2)根据电
15、解 C 的图象可知,通电后就有固体生成,当通过电子为0.2mol 时,析出固体质量达最大,证明此时析出的固体是铜如果是X3+析出,电子数应该是0.3mol ,则氧化能力为Cu2+ X3+,当电子超过 0.2mol 时,固体质量没变,说明这是阴极产生的是氢气,即电解水,说明氧化能力H+ X3+,故氧化能力为Cu2+H+ X3+;故答案为: Cu2+H+ X3+;(3)D 装置中溶液是H2SO4 ,电极 C 端与 b 负极相连即为阴极,开始为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后阳极的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进入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在阴极析出,所以看到的现象为在C 端开始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溶液
16、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故答案为:在C 端开始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名师点晴】本题综合考查电解原理以及根据图象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能力,根据 KMnO4 紫红色液滴向 c 端移动判断电源的正负极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打开K1,关闭 K2,则为电解 C、 D 两池,根据电解 C 的图象可知,开始即析出固体,总共0.2mol 电子通过时,析出固体质量达最大,证明此时析出的固体是铜,此后,继续有电子通过,不再有固体析出,说明 X3+不放电, H+放电,从而判断离子氧化性;D 装置中溶液是 H2SO4,电极
17、 C端与 b 负极相连即为阴极,开始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后阳极的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进入阴极在阴极析出。注意电极方程式的判断,为易错点。5 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 )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 用 a、 b 表示 ) 。(2)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 3)该电池工作时, H2 和 O2 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2Li H2LiH LiH
18、H OLiOH H 222反应中的还原剂是,反应中的氧化剂是;(4)如果该电池是甲烷- 氧气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5)如果该电池是肼(N H )- 氧气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24【答案】( 1)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由 a 到 b(2) 2H2 4e4OH 4H2O, O22H2O 4e 4OH(3) Li H2O2 7H2O(4) CH4 8e10OH CO3(5) N2H4 4e 4OH N2 4H2O【解析】试题分析:( 1)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19、所以电子从a 电极流向 b 电极;(2)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为2H2 4e4OH 4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O2 2HO 4e4OH ;( 3 ) 2Li+H22LiH , 该 反 应 中 锂 失 电 子 发 生 氧 化 反 应 , 所 以 锂 是 还 原 剂 ;LiH+H O=LiOH+H,该反应中 HO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HO是氧化剂;2222( 4)甲烷 - 氧气燃料电池,通入甲烷的电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CH28e 10OH CO437H2O;(5)肼 (N2H4)- 氧气燃料电池,通入肼 (N2H4) 的电极为
20、负极,负极反应式N2H4 4e4OH N2 4H2O考点:考查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名师点晴】写电极反应式要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书写,如果电解质溶液不同,虽然原料相同,电极反应式也不同,如氢氧燃料电池,当电解质为酸溶液里,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e-O2+4e +4H =2H2O;当电解质为碱溶液时,负极电极反应式H2+2OH=2H2O,正极电极反应-O2+4e-2-;可见搞清式为 O2+4e +2H2O=4OH;当电解质为熔融状态时,正极电极反应为为=2O楚电解质环境对电极反应式书写影响很大。6(1)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他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_(填序号 )A铁片置
21、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B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 CuCl2;C铜片置于FeCl3 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2FeCl3+Cu2FeCl2+ CuCl2)D铁片、铜片分别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无气泡E常温下,分别将铁片和铜片置于浓硝酸中,铁片不溶解,而铜片溶解(2)请你另设计一个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要求:a此方案的原理不同于上述任一合理方案;b在方框内绘出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需的药品;c写出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实验现象并用相关化学用语解释现象_现象 _解释 _现象 _解释 _【答案】 AD铜片表面有气泡2H+2e-=H2铁片逐渐溶解;Fe-2e-=
22、Fe2+【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表可以确定金属性的强弱;(2)除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外,原电池装置也可以证明两电极材料的金属性强弱。【详解】(1)A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说明金属铁的活泼性强于铜,能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 A 正确;B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 FeCl3、 CuCl2,证明氯气是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将金属氧化为高价,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 B 错误;C铜片置于FeCl3 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2FeCl3+Cu=2FeCl+CuCl2,说明还原性是铜单质强于亚铁离子,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C 错误;D铁片、铜片分别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铁片上
23、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无气泡,证明金属铁能和硫酸之间发生置换反应,但是铜不能,所以能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D 正确;E常温下,分别将铁片和铜片置于浓硝酸中,铁片会钝化,不溶解,而铜片则不会产生钝化现象,会溶解,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E 错误;故选 AD;(2)除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外,在原电池中,如果两电极材料都是金属,负极金属的活泼性一般是强于正极金属的活泼性的,如Cu、Fe、硫酸原电池中金属铁是负极,金属铜是正极,能证明铁的金属性强于铜,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如:,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有气泡放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铁片溶解,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Fe-2e-=Fe2+。7
24、已知粗铜中含有少量的锌、铁、银、金等金属和少量矿物杂质(杂质与酸不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液,用电解的方法实现了粗铜的提纯,并对阳极泥和电解液中金属进行回收和含量测定。步骤一:电解精制:电解时,粗铜应与电源的_极相连,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电解过程中,硫酸铜的浓度会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步骤二:电解完成后,该小组同学按以下流程对电解液进行处理:AuCl4-离子,可以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1)阳极泥的综合利用:稀硝酸处理阳极泥得到硝酸银稀溶液,请你写出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残渣含有极少量的黄金。为了回收金,他们查阅了有关资料(见下表):序号反应
25、化学平衡常数1Au + 6HNO (浓)Au(NO ) + 3NO + 3H O1+ 4Cl =AuCl4从资料中可知,金很难与硝酸反应,但却可溶于王水(浓硝酸与盐酸按体积比1 3 的混合物),请你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简要解释金能够溶于王水的原因_。(2)滤液含量的测定:以下是该小组探究滤液的一个实验流程:则 100mL 滤液中 Cu2+的浓度为 _molL-1, Fe2+的浓度为 _molL-1【答案】正Cu2+ 2e-= Cu 变小 3Ag + 4H+NO3-= 3Ag+ NO + 2HO王水中的 Cl-与 Au3+反应,降低了Au 3+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u 不断溶解0.5
26、 0.1【解析】【分析】步骤一:电解精炼铜时,精铜做阴极,粗铜作阳极,阴极上是铜离子得电子;根据锌、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分析;步骤二:( 1)金属银可以和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银以及水和一氧化氮;金离子可以和氯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结合原子守恒的思想来计算回答。【详解】步骤一:在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反应是金属锌、铁、镍等先失电子,阴极上是铜离子得电子产生铜,电解反应为: Cu2+2e Cu,精铜做阴极,粗铜作阳极;硫酸铜的浓度会变小,原因是锌、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步骤二:( 1)金属银可以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Ag+4H+NO
27、3-3Ag+NO +2H2O;根据表中的信息, Au+6HNO3(浓)33223+-4-,在王水中,含有浓硝酸和浓盐酸,Au (NO) +3NO+3H O,并且Au +4Cl AuCl浓盐酸含有大量氯离子,Au3+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稳定的AuCl4-离子,使反应1 平衡向右移动,则金溶于王水中;(2) 100mL 的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当加入足量的金属Fe 以后,会将金属铜全部置换出来,所以生成的3.2g 金属是 Cu,所以铜离子的浓度c= =0.5mol/L ;亚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更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铁的质量是4.8g,根据原子守恒
28、,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6mol ,所以加入铁粉后的滤液中亚铁离子的浓度c= =0.6mol/L ,由于加入了铁粉,铁与溶液中的铁离子反应生成了亚铁离子,所以100mL 滤液中亚铁离子的浓度为:0.6mol/L-0.5 mol/L=0.1mol/L 。8氰化钠( NaCN)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化学合成、电镀、冶金等方面。毒,含氰废水需经无害化处理才能排放,某电镀厂含氰废水的一种工业处理流程如下:NaCN 有剧已知: HCNO 的结构式是: H-O-CNHCN 的 Ka= 6.02-10 10-(aq)+-21Ag(CN)2Ag (aq)+ 2CN(aq) K = 1.3 10回答下
29、列问题:(1) CN-中两原子均为8 电子稳定结构,请写出CN-的电子式 _。(2)氰化钠遇水会产生剧毒氢氰酸,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 3)向发生塔中通水蒸汽的目的是_。( 4)氧化池中氰化物的降解分两步进行CN-被氯气氧化成低毒的CNO- ,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CNO-被氯气氧化成无毒的两种气体,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 。( 5)贮水池中废水须先经碱化后再进行氧化的原因_ 。( 6)电镀厂电镀银时需要降低镀层金属的沉积速度,使镀层更加致密。电解液使用2-)的原NaAg(CN) ,请写出阴极反应式,解释工业电镀中使用氰离子(CN因。【答案】 (每空 2 分,共 16 分 )( 1)(
30、2) CN-+H2OHCN + OH-( 3)促使 HCN挥发进入吸收塔( 4) CN-+Cl2+ 2OH- = CNO- + 2Cl-+ H2O2CNO- + 3Cl2+ 4OH-= N2 + CO2 + 6Cl- + 2H2O(5)防止生成HCN 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 6) Ag(CN)2 -+ e-= Ag + 2CN-;Ag+和 CN-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解析】试题分析:( 1) CN-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存在 CN键,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氰化钠易发生水解产生氰化氢,方程式为CN-+H2O?HCN+OH-,故答案为CN-+H2O
31、?HCN+OH-;(3)向发生塔中通水蒸汽的目的是促使HCN 挥发进入吸收塔,故答案为促使HCN 挥发进入吸收塔;(4) CN-被氯气氧化成低毒的CNO-,同时得到还原产物氯离子,即CN-+Cl2+2OH-=CNO-+2Cl-+H2O; CNO-被氯气氧化成无毒的两种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即2CNO-+3Cl2+4OH-=N2 +CO2 +6Cl+2H2O;(5)贮水池中废水须先经碱化后再进行氧化,这样可以防止生成HCN,故答案为防止生成 HCN;(6)电解池中,电解液使用NaAg(CN)2 ,在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g(CN)2 -+e-=Ag+2CN-,工业电镀中使用氰离子,这
32、样Ag+ 和 CN-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 -+-可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故答案为Ag(CN)2 +e =Ag+2CN; Ag 和 CN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名师点晴】本题是一道注重了化学与实际生产的联系的综合知识题,考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废水的转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明确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解本题关键,还可以结合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来分析解答。本题中(4) CN-被氯气氧化成低毒的CNO-,同时得到还原产物氯离子;CNO-被氯气氧化成无毒的两种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方程式;(
33、6)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根据Ag+和 CN- 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9实验室用下面装置测定FeO 和 Fe2O3 固体混合物中璃管中的固体物质是FeO 和 Fe2O3 的混合物。Fe2O3 的质量,D 装置的硬质双通玻(1)如何检查装置 A 的气密性?(2)装置 A 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向其中加入少量CuSO溶液,其目的是,其原理4是。(3)为了安全,在点燃D 处的酒精灯之前,在b 出口处必须。(4)装置 B 的作用是;装置 C 中装的液体是。(5)在气密性完好,并且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操作后,点燃D 处的酒精灯,在硬质双通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若 FeO 和 Fe2O3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23.2 g,反应完全后U 型管的质量增加 7.2 g,则混合物中 Fe2 O3 的质量为g。(7) U 形管 E 右边又连接干燥管F 的目的是,若无干燥管F,测得 Fe2O3 的质量将(填 “偏大 ”、 “偏小 ”或 “无影响 ”)。【答案】( 14 分)( 1)关闭 a,从球形漏斗口加水,待水从漏斗管上升与容器中的水面形成一段水柱,停止加水,静置片刻,如水柱不下降,证明其气密性良好;( 2)加快氢气产生的速率; Zn 先与 CuSO4 反应生成 Cu 附着在 Zn 表面, Zn(负极 )、 Cu(正极)与稀盐酸 (电解质溶液 )组成很多微小原电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