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大题培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48969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7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大题培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备战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大题培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备战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大题培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备战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大题培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备战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大题培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备战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 大题培优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空气不被污染,奔向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的目标正在路上。硫、氮、碳的大多数氧化物都是空气污染物。完成下列填空:I. ( 1)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_。氮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那些电子之间相互比较,它们不相同的运动状态为 _。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能证明该结论的是(选填编号) _。A. 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C. 它们相互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D. 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 已知 NO2 ( g)+ SO2( g)NO( g)+ SO3(

2、g) ,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压强不发生变化时, _(填“能”或“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理由是: _。在一定温度下,若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SO3,则在平衡移动过程中(选填编号)_。A K值减小B. 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C. K 值增大D. 正反应速率减小先慢后快. 化学家研究利用催化技术进行如下反应:2NO24CON22Q Q0+4CO)+ ((3)写出该反应体系中属于非极性分子且共用电子对数较少的物质的电子式_。按该反应正向进行讨论,反应中氧化性:_ _。若该反应中气体的总浓度在2min 内减少了0. 2mol / L,则用 NO2

3、来表示反应在此2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_。(4)已知压强P2 P1,试在图上作出该反应在P2 条件下的变化曲线_。该反应对净化空气很有作用。请说出该反应必须要选择一个适宜的温度进行的原因是:_。【答案】 2s22p2电子云的伸展方向CD不能该反应中,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一定条件下,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也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可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BNO22CO 0. 2mol/(L?min)若温度过低,催化剂活性可能小,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太小,若温度过高,使化学反应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小【解析】【分析】【详解】( 1) 碳为 6 号元素,碳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氮为 7 号元素,氮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排布为2p3,排在相互垂直的的三个轨道上,它们的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不相AH同; . 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但2S 的稳定性不如甲烷稳定,不能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故A 不选; B. 不能简单的根据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故B不选;C S和C相互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为CS.2S 显,其中 C 显正价,负价,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故C选; D. 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够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故D 选;故选 CD;故答案为: 2s22p2;电子云的伸展方向;CD;(

5、2) NO2( g)+ SO2( g)NO( g)+ SO3( g) 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为恒量,压强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温度下,若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SO3, SO3 浓度减小,A. 温度不变,K 值不变,故 A 错误; B.SO3 浓度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随后又逐渐增大,故B 正确; C.温度不变,K 值不变,故C 错误; D.SO3 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开始时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率快,随后,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因此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先快后慢,故D 错误;故选

6、B;故答案为:不能;该反应中,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一定条件下,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也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可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B;( 3) 2NO24CO22N22N23+N4CO,该反应体系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和CO,含有+个共用电子对,CO2 含有 4 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数较少的是氮气,电子式为。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中氧化剂为NO2,氧化产物为CO2NO2CO2;由于2NO24CON2+4CO2反应后气体的浓度变化量,因此氧化性:+为 1,若该反应中气体的总浓度在2min 内减少了 0. 2mol / L,说明 2mi

7、n 内 NO2 的浓度减小了0 4molL v=c 0.4mol / L0 2molL min) ,故答案为:;NO22./ ,=2min= ./( ?;CO ;t0. 2mol /( L?min ) ;( 4) 2NO24CO22+N4CO是一个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浓度增大,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越短,压强P2P1,在P2 条件下的变化曲线为;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过低,催化剂活性可能小,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太小,若温度过高,使化学反应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小,因此该反应必须要选择一个适宜的温度进行,故答案为:;若温度过低,催

8、化剂活性可能小,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太小,若温度过高,使化学反应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小。【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 ( 1)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很多,但要注意一些特例的排除,如本题中不能通过硫化氢和甲烷的稳定性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2 .某化合物A 由两种元素组成,可以发生如下的转化。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B 的密度是氢气的8 倍。请回答:( 1)组成 A 的元素有 _, A 的化学式是 _(2)请写出A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 A 可用于金属的冶炼,请写出A 与 Fe2O3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写出硬质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9、方程式:_( 2)有同学认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产物中含有乙酸,请设计实验检验产物成分:_。【答案】 Al、 CAl4C3Al4C3+4NaOH+4H2O=3CH4 +4NaAlO2Al C +4Fe O =2Al2O +8Fe+3COCH CH OH+CuO=CHCHO+Cu+H O 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4323323232入两份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标为A、 B,对 B 进行加热,若A 沉淀溶解, B 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既有乙酸也有乙醛;若A 沉淀溶解, B 无砖红色沉淀,则只有乙酸;若A 沉淀不溶解, B 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只有乙醛【解析】【分析】.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B 的密度是氢气的8

10、倍,则气体B 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应为CH4 气体,则A 中含有C 元素,同时A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A 中含有Al元素, A 为Al4 C3, C 为 NaAlO2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得到D 为氢氧化铝固体,进一步灼烧得到E 为氧化铝,据此分析解答;.(1)乙醇被 CuO 氧化,反应生成乙醛、铜单质和水;(2)根据乙酸和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现象的不同分析比较。【详解】. (1)由以上分析知,组成A的元素有AlCA的化学式是Al4 3、 ,C ,故答案为: Al、 C;Al C ;43(2)Al C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CH 和 4NaAlO ,

11、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342Al C +4NaOH+4H O=3CH +4NaAlO ;43242(3)Al C 可用于金属的冶炼,其与Fe O 反应生成 Al O 、 Fe 和 CO ,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4323232式为 Al4C3+4Fe2O3=2Al2O3+8Fe+3CO2;.(1)乙醇被 CuO 氧化,反应生成乙醛、铜单质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 OH+CuO=CH3CHO+Cu+H2O;(2)根据乙酸和乙醛性质的区别,可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份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标为 A、 B,对 B 进行加热,若A 沉淀溶解,沉淀溶解, B 无砖红色沉淀,则只有乙酸;若乙醛。B

12、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既有乙酸也有乙醛;若A 沉淀不溶解, B 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只有A3 已知 A、 B、 C、 D、 E、 F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B 和族, A、 B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 C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E 同主大, D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 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 F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 2) B、C、 E 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用具体微粒符号表示)。(3) A 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属于_(填 “离子化合物 ”或

13、“共价化合物 ”)。(4)加热条件下, B 单质与 C 单质的反应产物的电子式为 _。(5) D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C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S2- O2- Na+离子化合物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解析】【分析】A、 B、 C、 D、E、 F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 和 E 同主族, 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D 为 Al 元素; E、 F 原子序数均大于Al,处于第三周期,而 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 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 E 为 S元素, F 为 C

14、l; B 和 E 同主族,则 B 为 O 元素; A、 B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A 为N 元素; C 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处于IA 族,原子序数介于氧、铝之间,故 C 为 Na,以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 为 Cl 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 为 O 元素, C 为 Na 元素, E 为 S 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 O2- Na+,故答案为: S2- O2- Na+;(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为 N 元素, A 的气态氢化物、最高

15、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氨气、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离子化合物;(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 为 O 元素, C 为 Na 元素,加热条件下氧气与钠的反应生成Na2O2,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所以电子式为:,故答案:;(5)根据上述分析可知:D 为 Al 元素, C 为 Na 元素。 A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OH)3, N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 , 两者能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22322+ NaOH = NaAlO + 2H O,故答案: Al(OH)+ NaOH = NaAlO + 2H O。4 南京理工教授制出

16、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1)基态 Mn 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银与铜位于同一族,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区。26 2+5 2 2 4 2-的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1 所示:(2)Mg(HO) (N ) (H O) N、 O、 Mg 元素的前3 级电离能如下表所示:元素I1 /kJ?mol-1I2/kJ?mol-1I3/kJ?mol-1X737.71450.77732.7Y1313.93388.35300.5Z1402.32856.04578.1X、 Y、 Z 中为 N 元素的是 _,判断理由是 _。从作用力类型看, Mg2+

17、与 H2O 之间是 _、 N5 与 H2O 之间是 _。N5-为平面正五边形,N 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_。科学家预测将来还会制出含N4 -、 N6-等平面环状结构离子的盐,这一类离子中都存在大键,可用符号mn 表示,其中 m 代表参与形成大 键的原子数, n 代表参与形成大键的电子数 (如苯分子中的大键可表示为66 ),则 N4-中的大 键应表示为 _ 。(3)AgN5 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 所示, Ag+周围距离最近的Ag+有 _个。若晶体中紧邻的 N5-与 Ag+的平均距离为a nm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AgN5的密度可表示为_g?cm-3(用含 a、 NA 的代数式表示)。【

18、答案】 3d5ds ZX最外层为 2 个电子, X 为镁; N 的 2p 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其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 较大,则 Z 为氮元素配位键氢键sp258.91022412NAa3【解析】【分析】(1)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出25 号 Mn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Mn 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到 Mn 2+;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Ag 在周期表所属区域;(2)根据元素的电离能大小结合原子结构确定X、 Y、 Z 三种元素,然后判断哪种元素是N元素;根据图示,判断晶体中阳离子、阴离子中含有的作用力类型;结合 N5-为平面正五边形结构,结合原子杂化类型与微粒构型关系分析判

19、断,结合微粒的原子结构分析大键的形成;(3)根据晶胞中离子的相对位置判断Ag+的配位数,利用均摊方法计算1 个晶胞中含有的mAgN5 的个数,结合= 计算密度大小。V【详解】(1)Mn 是 25 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得Mn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 Mn 原子失去最外层 2 个电子得到Mn 2+,其价电子排布式为 3d5;Ag、 Cu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IB,发生变化的电子有最外层的s 电子和次外层的 d 电子,属于ds 区元素;(2) X 的第一、第二电离能比较小且很接近,说明X 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容易失去,则 X 为 Mg 元素, Z 的

20、第一电离能在三种元素中最大,结合N 原子 2p 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其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 较大,可推知Z 为 N 元素, Y 是 O 元素;在 晶体中阳离子 Mg(H 26 2+的中心离子 Mg2+含有空 道,而配位体H2O的 O 原子上O) 含有孤 子 ,在 合 ,Mg 2+提供空 道, H2O 的 O 原子提供孤 子 ,二者形成配位 ;在阴离子 (N 5)2(H2O)42-上 N5-与 H2O 的 H 原子之 通 合在一起,形成NH-O,故二者之 作用力 ;若原子采用sp3 化,形成的物 构 四面体形;若原子采用sp2 化,形成的物 构 平面形;若原子采用sp 化, 形成的 直

21、 型 构。N5- 平面正五 形, 明N原子的 化 型 sp2 化;在 N5- 中,每个 N 原子的 sp2 化 道形成 2 个 , N 原子上 有 1 个孤 子 及1 个垂直于 N 原子形成平面的p 道, p 道 形成大 , N5-为4 个 N 原子得到1 个 子形成 有1 个 位 荷的阴离子,所以含有的 子数 5 个,其中大 是由4 个原子、 5 个 子形成,可表示 54 ;(3)根据 AgN5 的晶胞 构示意 可知,假 以晶胞 点Ag+ 研究 象,在晶胞中与 Ag+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在晶胞面心上,通 点Ag+可形成 8个晶胞,每个面心上的Ag+被重复使用了 2 次,所以与 Ag+距离相

22、等且最近的Ag+的数目 3 8=12 个;在一个晶胞中2+11-1-7 38含有 Ag 的数目 +6 =4,含有 N5 的数目 1+12 =4,晶胞体 V=(2a 10)8244 178?g / mol3mN A/mol8.910223。cm , =g/cmV2a 10 7 3 cm3N Aa3【点睛】本 考 了物 构,涉及 离能的 用、作用力 型的判断、大的分析、晶胞 算,掌握物 构知 和晶体密度 算方法是解 关 ,要注意 离能 化 律及特殊性,利用均 方法分析判断晶胞中含有微粒数目, 合密度 算公式解答。5 硫酸 (NH4)2Fe(SO4)2 ?6H2O,相 分子 量 392 晶体又称莫

23、,易溶易 离但却比一般的 定,因此广泛 用于制 、 以及定量分析。回答下列与之有关的 :(1)在莫 所涉及的五种元素中:S 元素在 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 ; 其中 于同主族的两种元素非金属性更 的是:_。(2) 莫 是否 ,可用的 _ 。碘是合成人体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食 中加 KIO3 是我国 解决普遍性碘缺乏 的国家 定,下 是自 位滴定法 定食 中碘含量的 程:(3)已知 “溶解 ” 程中 IO3- 的 原 物 碘 ,写出 反 的离子反 方程式:_ 。(4)取 50. 00 mL 样品,用 0.005 mol/L酸性 K2Cr2O7 溶液滴定剩余Fe2+,滴定操作时使用的锥形瓶

24、未干燥,导致结果_(填 “偏大 ”“偏小 ”或 “无影响 ”)【答案】第三周期第 A 族O 硫氰化钾 (KSCN)溶液2IO-2+3+3+10Fe+12H =I2+10Fe +6H2O无影响【解析】【分析】【详解】(1) S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 A 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 A 族;莫尔盐中处于同主族的两种元素是O 和 S,其中非金属性更强的是O,故答案为: O;(2)硫酸亚铁铵中含有Fe2+, Fe2+容易被氧化成 Fe3+,可加入硫氰化钾(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Fe3+生成,故答案为:硫氰化钾(KSCN)溶液;(3)溶解过程中, IO3-与 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25、I2 和 Fe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IO3-2+ 23+2+10Fe +12H =I +10Fe+6H O,故答案为:-2+3+2IO3+10Fe+12H =I2+10Fe +6H2O;(4)滴定操作时使用的锥形瓶未干燥,不会影响Fe2+的物质的量,因此对滴定结果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6X、Y、 Z、 W 为四种常见元素,其中X、Y、 Z 为短周期元素。有关信息如下表。(1) Z 的氧化物在通讯领域用来作_。(2)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与Y 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一种含X 元素的化合物是家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它能有效杀灭

26、2019-coVn,请写出工业上制备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但在使用时特别注意不能与洁厕灵混用,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_,聚硅酸 W 是目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的热点,一种用钢管厂的废 W 渣(主要成分 W3O4,含少量碳及二氧化硅 )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图:加热条件下酸浸时, W3O4 与硫酸反应生成W 的离子。酸浸时,通入O2 的目的是 _。3+100mL 含 W3+还原为2+K2Cr2O7 标“W 浓度检测 ”是先将溶液用适量的 SnCl2W ;再用酸性准溶液测定 W2+的量 (Cr2O72- 被还原为 Cr3+),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若用掉

27、0.2mol L-1 K2Cr2O7 溶液 50mL,则 W3+浓度为 _。【答案】光导纤维Al2Al33HCl+ClOHNaClO 2HCl2O3+6H + 2OCl2 2OH + 2 O+Cl2+NaCl+H2O第四周期第族将 FeSO4 氧化为 Fe2( SO4) 32+2 -6Fe+Cr2O7+14H+3+3+0. 6mol / L=6Fe +2Cr+7H2O【解析】【分析】X、 Y、 Z 为短周期元素,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则X 为 Cl; Y的氧化物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可用于制造一种极有前途的高温材料,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则Y 为 Al;

28、 Z 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其单质是制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 2,则 Z 为 Si;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32WX3稀溶液呈黄色,则W 为 Fe,据此进行解答。,常见化合价有 +、 +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 是 Cl, Y 是 Al,Z 是 Si, W 是 Fe。( 1) Z 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在通讯领域用来作光导纤维。( 2)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高氯酸与Y 的氧化物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Al3+3HX6H2O元素的化合物是家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它能有效杀+。一种含灭2019- coVn,该化合物是次氯

29、酸钠,工业上制备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OH Cl+ClO+H2O,由于次氯酸钠能氧化盐酸生成氯气,而洁厕灵中含有盐酸,所以在使用时特别注意不能与洁厕灵混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 Cl2+NaCl+H2O。(3)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族。加热条件下酸浸时,Fe3O4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碳与二氧化硅不溶于稀硫酸也不反应,滤渣的主要成分是碳和二氧化硅;由于酸浸时有亚铁离子生成,通入氧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再用K2Cr2O7 标准溶液滴定Fe2+( Cr2O72- 被还原为Cr3+ ),则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6

30、Fe2 +Cr2O72- +14H+=6Fe3+2Cr3+7H2O;根据反应和原子守恒可知6Fe3+ 6Fe2+Cr2O72-61100mLc50mL 0.2mol / L解得 c0 . 6mol / L7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醢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AgCl、 AgBr、 AgI 的颜色依次变深b F、 Cl、 Br、I 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c HF、 HCl、HBr、 HI 的还原性的依次增强d F2、Cl2、 Br2、 I2 与H2 化合由难变易(2)实验室从海藻灰中提取少量碘的流程如下图:氧化时,可以加入Mn

31、O2 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上述步骤分离操作分别为过滤、_、 _。(3)从海水提取的粗盐中含有Mg 2+、Fe2+、 Ca2+和 SO42 等杂质,“除杂”所需试剂有:过量的 NaOH 溶液过量的Na2CO3 溶液适量的盐酸过量的BaCl2 溶液试剂的添加顺序为_ 。为使 Ca2+完全沉淀,溶液中c(CO2-9,3)应不小于 _mol/L 。 已知 Ksp(CaCO3)=2.9 10-5视为完全沉淀 离子浓度小于 110 mol/L(4)目前,利用食盐制取纯碱主要有“氨碱法 ”和“联合制碱法 ”两种工艺能析出 NaHCO3 的原因是 _。“氨碱法 ”是在滤液中加入 _产

32、生 NH3,循环使用,但产生大量的度弃物CaCl2;“联合制碱法 “是在滤液中继续通入NH3,并加入 NaCl 粉末以制得更多的副产物_。常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NH4+)时,溶液的 pH_7 (填NH3 和 CO2,当 (HCO3“”、“ ”或“ =” )。【答案】 acMnO2 2I 4H+Mn 2+I2 2H2O分液蒸馏 (或或) 43242.9 10小于4) NaHCO 的溶解度最小CaO或 Ca(OH) NH Cl【解析】【分析】(1) a AgCl、AgBr、 AgI 的颜色分别为白色、浅黄色、黄色,依次变深;b F、 Cl、Br、 I 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c HF、 HCl、HBr、 HI 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即还原性的依次增强;d F2、 Cl2、 Br2、 I2 与 H2 化合由易变难;(2)氧化时,在酸性条件下MnO2 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锰离子、碘单质和水;步骤为固液分离,方法为过滤;为萃取后分液;蒸发掉有机物生成晶态碘;(3) 除 Mg 2+、 Fe2+用 NaOH,除 Ca2+用碳酸钠,除 SO42-用氯化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