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 难题篇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我国科学家受中医启发,发现As2O3(俗称砒霜)对白血病有疗效。氮、磷、砷(As)是 VA 族、第二至第四周期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完成下列填空:(1) As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砷蒸气的分子式:As4,其分子结构与白磷( P44)相似,也是正四面体,则As 中砷砷键的键角是 _ 。(2) P 的非金属性比As 强,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推测砷的单质或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_(写出两条即可)(3)
2、NH4 3可做化肥,但易爆,300发生爆炸: 2NH43222NONO2N +O +4H O。每生成2molN 2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mol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_。(4)发电厂常用氨气吸收烟气中的CO2CO2不断通入pH 11的氨水中时会产。常温下,当=-。生微量的新离子: NH2COO-(i )写出 NH2COO 的电子式 _ 。ii)计算原氨水中cNH+)=_molL(4/ 。【答案】60oP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As 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P 的原子半径 As, P 吸引电子的能力更强,所以P 的非金属性更强砷是半导体,砷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砷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3、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等1015: 7- 3- 11- 3)10 - 10(或 10【解析】【分析】【详解】( 1) As 的最外层有5 个电子, As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As4 分子结构与白磷( P4) 相似,也是正四面体,键角为60o;( 2) 由于为 P 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As 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P 的原子半径小于 As,P吸引电子的能力更强,所以 P 的非金属性更强;由位置可知,砷是半导体,则砷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砷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3) 该反应 2NH4NO3 2N2+O2+4H2O 中 N 元素化合价由 - 3 价、 +5 价变为
4、0 价, O 元素的化合价由 - 2 价升高为 0,则氮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氧气为氧化产物,转移电子个数为10,则每生成 2molN 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10mol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32+28): 28=15: 7。( 4) NH2- 的电子式为;COO pH=11 的氨水中, c( H+)=10- 11mol/ L, c( OH- )=10- 3mol/ L,由电荷守恒可知,+-),解得+- 3- 11mol/ L 或 =10- 3c( NH4)+ c( H )= c( OHc( NH4 )=( 10- 10)mol/ L。2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
5、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荷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 个和 7 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1)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_)A 由 1 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 由 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正电荷 的电子构成C 由 1 个不带电子的中子与1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 由 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反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A H-+OH+ =H2OB H+OH+ =H2O-2+-2C H +OH =
6、H OD H +OH =H O(3) 若有反 粒子( 粒子即氦核),它的质量数为_ 电荷数为 _。【答案】 B A 42【解析】【分析】根据反粒子特征和定义进行解答。【详解】(1)A.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氢原子的构成,故A错误;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氢原子的构成 , 故 B 正确;C.由一个不带电的中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不正确,因为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故 C 错误;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负电荷。故 D 错误。答案: B。(2) 酸碱中和反应是 H + +OH
7、-=H 2O,根据反物质的定义特征,可知反物质酸碱中和反应为H -+OH += H 2O,所以A 符合题意,答案:A ;(3) 已知 a 粒子质量数为4,带2 个正电荷,因此反a 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答案: 4; 2。【点睛】根据反粒子的定义: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反粒子的特征: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荷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进行解答。3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用字母标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除特别注明外,其它一律用化学式表示)(1)由 E 形成的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_(填名称),属于_(填 “晶体类型 ”)。(2)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8、是_,该碱溶液与D 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常用作光导纤维的是_。(4) G、 H、I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 5) H、 J、 K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 6) I、 J、 K 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7)元素 I 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该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K 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金刚石原子晶体2OH-2 32-2223+Al O =2AlO +H OSiOH O NH PH3 HClO4H2SO4 H3PO4S2- Cl- O2-HOHCl2 H2O ?HClO HCl【解析】【分析
9、】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A 为氢元素, B 为钠元素, C 为镁元素, D 为铝元素, E 为碳元素, F为硅元素, G 为氮元素, H 为磷元素, I 为氧元素, J 为硫元素, K 为氯元素, L 为氩元素。【详解】( 1) E 为碳元素,形成的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故答案为:金刚石;原子晶体;(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可知钠金属性最强,对应的碱为氢氧化钠,其电子式为, D 为铝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铝有两性,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OH-+Al2O3=2AlO2 +H2O,故答案为:; 2OH
10、+Al2O3=2AlO2 +H2O;(3)二氧化硅常用作光导纤维,故答案为:SiO2;(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O N P,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H2ONH3 PH3 ,故答案为: H2O NH3 PH3;(5)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ClS P,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则酸性HClO4 H2SO4 H3PO4,故答案为: HClO4 H2SO4H3PO4;(6) S2-、 Cl-均有三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核电荷数小的离子半径大,即S2-Cl-, O2- 有两
11、个电子层,比S2- 、Cl-的离子半径都小,则S2- Cl- O2-,故答案为:S2- Cl-O2-;(7)元素 I 的氢化物为水,结构式为HOH,水在常温下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H2O ?HClO HCl,故答案为: HOH; Cl2 H2O ?HClO HCl。4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原子核内无中子; 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生成盐 F; D 与 A 同主族,且与 E 同周期; 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 A、 B、 D、 E 这四种元素,每一种4与 C 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
12、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 C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 C、 D、E 三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用离子符号表示 )。(2)写出分别由A、 D 与 C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1 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 _。(3) A 与 C、 E 间分别形成甲、乙两种共价化合物,且甲有10 个电子,乙有18 个电子,则沸点较高的是_ (填化学式 )。(4) F 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5) D 和 C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与A 和 C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产生C 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答案】第二周期VIA 族 S2-2-Na+2 OH O 离子键极性
13、共价键2Na2O2+2H2O=4Na+4OH-+O2【解析】【分析】A 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 为氢元素;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生成盐F, B 为氮元素,F 为硝酸铵;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4则 E 为硫元素,在第三周期;D 与 A 同主族,且与E 同周期,则D 为钠元素;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 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则氧元素。【详解】A、B、 D、 EC 为(1) C 为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VIA 族; Na+、 O2-、 S2-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 序 S2- O2-Na+,故答案 :第二周期V
14、IA 族; S2- O2-Na+;(2)由 H、Na 与 O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 1: 1的化合物分 H2O2、 Na2O2,其 子式分别为、,故答案 :;( 3) H 与 O、 S 分 形成 H2O、H2S 两种共价化合物,因 水分子 存在 , 沸点 高,故答案 : H2O;( 4) F 硝酸 ,含有离子 和极性共价 ,故答案 :离子 、极性共价 ;( 5) 氧化 与水反 能生成氧气, 反 的离子方程式 2Na2O2 +2H2O=4Na+4OH-22 22+-2+O ,故答案 :2Na O +2H O=4Na +4OH +O 。【点睛】比 离子半径可以用“先 后核再 子 ” 行比 , S2-有
15、三个 子 , 半径最大,Na+、 O2-有两个 子 ,但氧的序数小于 的序数, O2- 的离子半径大于Na+,所以 S2- O2-Na+。5A、 B、 C、 D、 E、 F、 G、 H 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F 的最外 子数分 等于各自的 子 数,其中A 的 在常温下 气体。C 与 B、H 在元素周期表中 于相 位置,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 子数之和 17。 D 与 F 同周期。 G 的 常用作半 体材料。 回答:(1)C 和 H 分 与 A 形成的 化合物沸点 高的是_(填化学式 ),理由是_ 。(2)C、E 形成的 离子半径大小:r(C)_r(E)(填 、+AlO2-2
16、Al(OH)33+-O H O 分子 存在 H+H OAl +3OH3SiO 2+6C+2N 2Si3 N4+6CO【解析】【分析】A、 B、 C、 D、E、 F、 G、H 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F 的最外 子数分 等于各自的 子 数,其中A 的 在常温下 气体, A 为 H;G 的 常用作半 体材料, G 为 Si, 合原子序数可知F 为 Al; C与 B、 H 在元素周期表中 于相 位置,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 子数之和 17, 173=52, B 为 N、 C 为 O、 H 为 S, D 与F 同周期,位于第三周期, D 为 Na、 E 为 Mg,以此来解答。【 解】
17、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 H、 B 为 N、C 为 O、 D 为 Na、 E 为 Mg 、 F 为 Al、G 为 Si、 H 为 S。(1)C 和 H 分 与 A 形成的 化合物分 是H O、 H S,其中沸点 高的是H O,原因是222H2O 分子 存在 ,增加了分子之 的吸引力;(2)O2-、 Mg 2+核外 子排布相同。具有相同 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 C、E 形成的 离子半径大小:r (C)r(E);(3)F 最高价氧化物 的水化物Al(OH)3 是两性 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存在酸式 离和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AlO2-+H2OAl(OH)3Al3+3OH-;(4)
18、将 G 的氧化物与B 的单质在1400条件下和足量的碳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SiO2+6C+2N2Si3N4+6CO。【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物质性质的方程式表示。把握原子结构、元素的位置、质子数关系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6A、 B、 C 为短周期元素 ,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A、 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 B 原子的质子数, B 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1)写出 A、B、 C 的名称 :A_、 B_、 C_。(2)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3)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C 的氢化物
19、与 B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填化学式 )。 _(4)比较 A、C 的原子半径 :A_(填 “ ”“或 “H2S【解析】【分析】A、 B、 C 为短周期元素,由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 C 处于第二周期, B 处于第三周期,令 A 原子核外电子为 x,则 B 质子数为x+9,C 核外电子数为 x+2,则: x+x+2=x+9,解得 x=7,故 A 为 N 元素、 B 为 S 元素、 C 为 F 元素,据此解答。【详解】A、 B、 C 为短周期元素,由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C 处于第二周期, B 处于第三周期,令 A 原子核外电子为 x,则 B 质子数为x+9,C 核外电子数为
20、 x+2,则: x+x+2=x+9,解得 x=7,故 A 为 N 元素、 B 为 S 元素、 C 为 F 元素,(1)由上述分析可知, A 为氮、 B 为硫、 C 为氟;(2)C 为氟,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A 族;(3)B 为 S 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非金属性: F S,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大,故氢化物稳定性:HF H2 S;(4) A 为 N、C 为 F,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N F。7 下列各题中的物质均由核电荷数为1 10 的元素组成。请按下列要求填写化学式:(1)只由 2 个原子核和2 个电子构成的分子是_。(2) 1 个最外层有
21、5 个电子和3 个只有 1 个电子的原子结合的分子是_。(3) 1 个最外层有4 个电子的原子和 2 个最外层有 6 个电子的原子结合的分子是 _。(4)由 3 个最外层是 6 个电子的原子结合而形成的分子是_。(5)由 2 个原子核10 个电子结合而成的分子是_。(6)由 5 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结合而成的分子是_。【答案】 H2 NH3CO2O3 HF CH4【解析】【分析】根据前 10 号元素的电子排布,由成键特点和形成分子的原子数目推导常见的分子微粒;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解题。【详解】1 由题意可知,一个原子中含有一个电子,则原子为H,构成的分子为: H 2 ;2 由核外电子排布和形成分子
22、的原子数目可知,原子分别是N 和 H,形成的分子为NH 3 ;3 由由核外电子排布和形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可知,原子分别是C 和 O,形成的分子为CO2 ;456由核外电子排布和形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可知,原子是O,形成的分子为O3 ;由核外电子排布和形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可知,该分子为HF;由核外电子排布和形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可知,该分子为CH 4 。【点睛】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推断元素化合物是解题的根据,了解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常见10 电子、18 电子物质是解题基础;常见、 Na+、10 电子微粒:原子 (Ne);离子 N3- 、 O2、 FMg2+、 Al3+、 NH4+、 OH- 、H3O+;分子
23、(CH4 、NH3 、H2 O、 HF)等。8 有 X、 Y、Z 三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 原子 L 层电子比M 层电子多2 个, Y3+离子电子层结构与 Ne 相同; Z 与 X 处于同一周期,其气态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两原子共用对电子。试回答:( 1)写出元素 X 名称 : _ ;( 2)写出 Y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_ ;( 3)画出元素 Z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 ;(4) Z 元素所在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_;( 5) X 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_;( 6)写出 Y 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_;( 7)标准状况下, 2.24LZ 单质与足量氢氧化钙完全反
24、应时,电子转移总数为_mol 。【答案】硫第 3 周期第A 族HClO42Al+2NaOH+2H 2O=2NaAlO 2 +3H 20.1【解析】【分析】已知 X 原子 L 层电子比 M 层电子多2 个,则 X 为 S; Y3+离子电子层结构与 Ne 相同,则 Y为 Al; Z 与 X 处于同一周期,其气态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两原子共用1 对电子,则 Z 为Cl,以此答题。【详解】经分析, X 为 S, Y 为 Al,Z 为 Cl;(1)元素 X 名称为硫;(2) Y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3 周期第 A 族;(3)元素 Z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 Z 元素所在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酸性
25、最强的是HClO4;(5) X 的氢化物为 H2S 其电子式为:;(6) Y 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 2 +3H 2 ;(7)标准状况下,2.24L Z 单质与足量氢氧化钙完全反应 : 2Cl 22Ca OH 2 =CaCl2Ca ClO 2 2H 2O ,电子转移总数N=nNA =VVm1N A =2.24L22.4L/mol1N A =0.1N A。9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试填空。(1)写出上表中元素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2)元素 与 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 的杂化方式为: _杂化,其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
26、类型是: _。(3)元素 、 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_( 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 与元素 形成的 X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_。请写出与 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的化学式 _, _(各写一种 )。(4)在测定 与 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的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 _。(5)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 与元素 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 的氢氧化物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6)元素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下图1 和图 2所示,则在图 1 和图 2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之比为:_。【答案
27、】 3d513N O2222-4ssp 分子晶体三角锥形 CO或 CS、 NO、 BeClCNO HF 分子之间有氢键,形成(HF)nNa2 BeO22 3,【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为 Be,为 C,为 N,为 O,为 F,为Al,为 Cl,为 Cr,为 Co;(1)Cr 的原子序数为24,注意外围电子的半满为稳定状态;(2)元素与形成的化合物为CCl4,存在4 个共价单键,没有孤对电子,构成微粒为分子;(3)为 N,为 O, N 原子的 2p 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第一电离能大;X 分子为 NH3,与 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应具有3 个原子和 16 个价电
28、子;(4)HF 分子之间含有氢键;(5)Al 与 Be 位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6)由图 1 可知,与体心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顶点,则有8 个;由图 2可知,与顶点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面心,1 个晶胞中有3 个,则晶体中有3 8=12 个。2【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为 Be,为 C,为 N,为 O,为 F,为Al,为 Cl,为 Cr,为 Co;(1)Cr 的原子序数为 24,注意外围电子的半满为稳定状态,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2)元素与形成的化合物为4,存在 4 个共价单键,没有孤对电子,则C 原子为 sp3CCl杂化,构成微粒为分子,属于分子晶体;(3)为
29、 N,为 O, N 原子的 2p 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第一电离能大,即N O; X 分子为 NH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应具有3 个原子和16 个价电子,则有 CO2(或 CS2、 N2O、 BeCl2)、 CNO-等微粒;(4)因 HF 分子之间含有氢键,能形成缔合分子(HF)n,则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5)Al 与 Be 位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则Be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6)由图 1 可知,与体心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顶点,则有8 个;由图2 可知,与顶点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面心,1 个晶胞中有3 个,空间有8 个晶胞无
30、隙并置,且1 个面被2 个晶胞共用,则晶体中有381 和图 2 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12 个,所以在图2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之比为8:12=2:3。10 NaNO2 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 能发生如下反应: 2NaNO2+4HI 2NO +I2+2NaI+2H2O。(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_,氧化产物是 _(填写化学式)。( 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 NaNO2、 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水、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白酒、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填序号)。(3)某厂废液中,含有2% 5%的 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
31、 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 的是 _(填编号)。A NaCl B NH4ClCHNO3 D浓 H2SO4【答案】 NaNO2 I2 B【解析】【分析】(1)反应中 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由 2NaNO +4HI 2NO +I +2NaI+2H O 可知,鉴别NaNO 和 NaCl,可利用碘的特性分2222析;(3)NaNO2具有氧化性,能使NaNO 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 的物质应具有还原性。22【详解】(1)反应中 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则氧化剂是 NaNO2,氧化产物是I2;(2)由 2NaNO2+4HI 2
32、NO +I2+2NaI+2H2O 可知,鉴别NaNO2 和 NaCl,则固体加水溶解后,再滴加食醋酸化,将溶液滴在碘化钾淀粉试纸上,变蓝的为NaNO2,故答案为:;(3)NaNO2 具有氧化性,能使NaNO2 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 的物质应具有还原性,只有选项 B 符合,故答案为: B。11 (1)将下列科学家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模型用线连接起来:_原子结构发展阶段的历史顺序是(用序号 A、 B、C、 D 填写 )_(2)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表明_( 多项选择,选填序号)A人类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是发展变化的。B现代原子结构已经完美无缺,不会再发展。C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原子学说的发
33、展。D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现象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存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将会得到补充和完善。(3)在打开原子结构大门的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了许多科学方法,除模型方法外,请从下列方法中选择出人们在认识原子结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_(多项选择,填写序号 ) 实验方法 假说方法 类比方法 推理方法【答案】A、 C、 B、 DA 、 C、 D 【解析】【分析】(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道尔顿创立了近现代原子论;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2)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表明人类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原子学说的发展,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将会得到补充和完善;(3)道尔顿假说方法,汤姆生类比方法,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实验方法,波尔推理方法。【详解】(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 ”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创立了近现代原子论(连线:道尔顿-);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 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