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1)一、铝及其化合物1 某厂用蛭石(主要成份为:MgO、 Fe2O3、 A12O3、 SiO2)作原料生产A12O3 与 Fe(OH)3。.工艺流程如图(只有固体A 和 F 为纯净物):.查阅资料:某些阳离子浓度为0.1mol/L 时,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 为:氢氧化物Fe(OH)3Mg(OH) 2Al(OH)3开始沉淀时的 pH2.310.44.0完全沉淀时的 pH3.712.45.2注: Al(OH)3pH=7.8 时开始溶解, 10.8 时完全溶解。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试剂I_, F_;( 2)步骤
2、B 生成 C 的离子方程式: _;(3)要使固体D 杂质尽量少,步聚调节溶液的pH 合理的是 _;A12.413B 10.8C 3.75.2( 4)滤液 E 中存在较多的阴离子是 _,滤液 E 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充分沉淀后,检验上层清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操作步骤是_;(5)固体 D 可用来生产合成氨的表面催化剂。如图表示无催化剂时,某合成氨的NH3 的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该反应有催化剂时的曲线_。【答案】稀盐酸或稀硫酸Al(OH)3Al3+4OH-=AlO2-+2H2OBHCO3-、 Cl-(或 SO42- )将铂丝用盐酸清洗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会儿,蘸取滤
3、液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即证明有Na+【解析】【分析】蛭石矿样加入试剂I 可以得到溶液和一种纯净滤渣,根据蛭石主要成份为:MgO、 Fe2O3、A12O3、 SiO2 可知试剂I 应为稀盐酸或稀硫酸,得到的固体A 为 SiO2 ;滤液中主要金属阳离子有 Fe3+、 Mg2+、Al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和含有偏铝酸钠的滤液C,滤液C 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铝沉淀F。【详解】(1)上述分析可知试剂 是稀硫酸或稀盐酸;固体F 为氢氧化铝,Al(OH)3;(2)步骤 B 生成 C的反应是铝离子和过量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反应的离子方
4、程式为: Al3+4OH-AlO2 -+2H2O;(3)分析图表数据保证镁离子和铁离子全部沉淀,铝离子全部变化为偏铝酸盐,应调节溶液pH 为 10.8, B 符合;(4)试剂 I 所用酸的阴离子一直存在与溶液中,滤液C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氢根,所用滤液 E 中存在较多的阴离子是HCO3-、 Cl-42-(或 SO);检验钠离子常用焰色反应,具体操作为将铂丝用盐酸清洗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会儿,蘸取滤液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即证明有Na+;(5)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据此画出曲线变化为。2 下列物质A F 是我们熟悉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 B 均是常见的
5、金属,且B 的合金用量最大; E 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适当的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1) G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 2)请写出反应 DF的化学方程式: _。( 3)检验 F 中金属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 _(填物质的化学式);现象是_。(4) E 物质可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写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_。( 5)写出 C 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 6)若向 D 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_,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 _。【答案】 NaAlO22FeCl+ Cl2= 2FeCl3 KSCN 溶液呈血红色Ca(ClO) 2 Al3+ +4OH-=Al
6、O2-+2H2O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 +O2+2H2O=4Fe( OH)3【解析】【分析】B 的合金用量最大,所以B 为 Fe; E 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所以E 为 Cl ;盐酸与铁反应2生成 FeCl2, FeCl2 与 Cl2 反应生成的 F 为 FeCl3;金属 A 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盐,与适量的NaOH 溶液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还能溶于NaOH,所以 A 为 Al 单质, C 为 AlCl3溶液, G 为 NaAlO2 溶液。【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G 即为偏铝酸钠溶液,溶
7、质的化学式为NaAlO2 ;(2)根据分析可知,D 为 FeCl2,与 E 即 Cl2 反应后生成FeCl3,方程式为:2FeCl 2Cl 2 =2FeCl 3 ;(3)检验 Fe3+常用硫氰化钾溶液,Fe3+遇 SCN-生成血红色物质;(4)漂白粉中的有效物质为次氯酸钙;(5)通过分析可知,C 为 AlCl3 溶液,与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Al 34OH =AlO 22H 2 O ;(6)通过分析可知, D 的溶液为 FeCl2 溶液, FeCl2 会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很不稳定的白色 Fe(OH)2 沉淀,沉淀会迅速的被氧化为 Fe(OH)3,转
8、化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先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相关的方程式还有:4Fe(OH) 2O 22H 2 O=4Fe(OH) 3 ;3 阅读下面信息,推断元素,按要求回答问题:信息问题短周期元素X、 Y、 Z、 W,原子序数依次( 1) X 一定不是 _增大,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最内层电子B 碳A 氢数,且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均为固体。C 氧D 硫一定条件下,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有两种能溶( 2)这四种元素中有铝元素吗?_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NaOH 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
9、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X 与 W 同主族( 3)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 4)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 5) X 的单质与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高温【答案】 ACD一定含有铝元素Mg( OH) 2SiO32- 2H232Si +=H SiO 2C +SiO2CO【解析】【分析】(1)H2 和 O2 常温下为气体,而C、S 常温下为固体;(2)Al 具有中元素的性质,四种元素可能有1 种是铝元素;(3)白色沉淀应为碱,短周期元素中只有
10、Mg(OH) 2 符合;(4)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得到的应是难溶于水的弱酸,可为H SiO 或 H SiO ;2344(5)已知 X、 Y、 Z、 W 四种元素中的3 种为 Mg 、 Al、Si,只有 X 为碳时才符合X 与 W 同主族且 X 原子序数最小的条件。【详解】(1)A X 若为氢时,其最外层电子数为1,无内层电子,且H2 常温下为气体,不合理,故A错误;B X 若为 C时,满足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最内层电子数,且C 常温下为固体,合理,故B 正确;C X 若为氧时,满足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最内层电子数,但O2 或 O3常温下为气体,不合理,故 C 错误;D X 若为硫,其原子
11、序数是16,原子序数比X 大的 Y、Z、W 不可能都是短周期元素,不合理,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ACD;(2)Al 能与氧气反应,且 Al2O能溶于稀硫酸,也能溶于NaOH 溶液,且氧化铝的式量是3102,均满足信息,则四种元素一定有1 种是铝元素;(3)对所有短周期元素进行试探,唯有镁元素符合性质,可知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Mg(OH)2;(4)唯有硅元素在变化中最终得到白色沉淀HSiO (或H SiO ),生成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2344式为 SiO32-+232-+2443+2H =H SiO (或 SiO+2H +H O=H SiO);(5)已知 X、 Y、 Z、 W 四种元素中的3
12、 种为 Mg 、 Al、Si,只有 X 为碳时才符合X 与 W 同主族且 X 原子序数最小的条件,则C与 SiO2高温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i +2C +SiO2CO。4 有 A、 B、 C、D、 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 B、C、 D 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 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 的单质可与酸反应,1 mol E 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 L H2;E 的阳离子与 A 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的名称:A_, B_, C_, D_, E_。(2)画出 C 原子、 A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 、_ 。(3)B
13、 单质在 D 单质中燃烧,反应现象是_,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4)A 与 E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物质的分类中应属于 _ 。(5)向 D 与 E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直至无明显现象发生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并逐渐增多,随NaOH 加入又逐渐溶解最终澄清,请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答案】氧磷硫氯铝白色烟雾PCl3、 PCl5Al2O3两性氧化物 Al3 3OH=Al(OH)3 Al(OH)3 OH=AlO2 -2H2 O 【解析】【分析】A、 B、 C、 D、E 五种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图可知,A 在第二周期, B、 C、 D 处于
14、第三周期,设 C 的质子数为 x,则 A 的质子数为 x-8, B 的质子数为x-1,D 的质子数为 x+1,A、B、 C、 D 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 个电子,则 x+(x-8)+(x-1)+(x+1)=56,解得 x=16,即 A 为O, B 为 P, C 为 S, D 为 Cl;1molE 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LH2,设E 的化合价为 y,根据电子转移守恒:1mol y=33.6L 21,解得 y=3, E 的阳离子与22.4L/molA 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则E 为 Al,据此解答。【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 A 为氧、 B 为磷、 C 为硫、
15、 D 为氯、 E 为铝;(2)C 为硫, S 原子核外有 16 个电子,三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 8、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 为氧, O2- 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有 2 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3)磷单质在氯气中燃烧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生成物的化学式为:PCl3 是液体、PCl5 是固体,反应现象是:有白色烟雾生成;(4)A 与 E 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与水,属于两性氧化物;(5)D 与 E 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向 AlCl3 的水溶液中逐渐滴入烧碱溶液直至过量,发生3+-Al+3OH =Al(OH)3、
16、Al(OH)3+OH =AlO2 +2H2O,则可观察到先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并逐渐增多,随 NaOH 加入又逐渐溶解最终澄清。5 马日夫盐 Mn(H 2 4 22(主要成分为2及少量的PO )H O主要用作磷化剂。以软锰矿MnOFeO、 Al O 和 SiO )为原料制备马日夫盐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232(1)按照无机物命名规律,马日夫盐Mn(H 2PO4)22H2O 的化学名称为 _。在反应中,Mn 2+若再失去一个电子比 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从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_。(2) 浸“锰 ”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滤渣 X 主要成分为 _。检验 “沉锰”已完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步
17、骤五产生马日夫盐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3)Fe3+的萃取率与溶液的pH 和接触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据此分析,萃取的最佳条件为_。(4)马日夫盐作防锈磷化剂的原因是利用其较强的酸性以及在防锈处理过程中生成了具有保护作用的 FeHPO_(用相关化学用语回答)。4,马日夫盐显酸性的主要原因是【答案】二水合磷酸二氢锰Mn2+外围电子为3d5 的半充满稳定状态,而Fe2+外围电子为3d6 ,可失去一个电子变为3d5 的半充满稳定状态2FeO+MnO2+8H+=2Fe3+Mn 2+4H2O、SO2+MnO 2= SO42- +Mn 2+Al(OH)3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说
18、明沉锰已经完成MnCO3+2H3PO4 +H2O=Mn(H2 PO4)22H2O+CO2pH=1.7 下萃取 60 minH 2 PO4- ?H + +HPO 42-【解析】【分析】软锰矿 (主要成分为 MnO 22 322、FeO、,还含有少量的 FeO、 Al O和 SiO )用稀硫酸浸取, MnO2 322+,剩余的二氧化锰被通入的二氧化硫还原,反应为Al O 被溶解,同时MnO“氧化 ” Fe2+3+2+22242-+Mn2+, SiO2不溶,过滤,滤渣为2FeO+MnO +8H =2Fe +Mn +4HO、 SO +MnO = SO2Mn2+、 Fe3+、 Al3+,加入有机萃取剂,
19、除去Fe3+,调节水层的 pH 除去SiO ,滤液含有:Al3+,滤渣 X 为 Al(OH)3,滤液主要含有硫酸锰,加入碳酸钠溶液沉锰,得到碳酸锰,碳酸锰与磷酸反应,净化得到Mn(H 2PO4)2?2H2O,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马日夫盐 Mn(H 2 PO4)2?2H2O 的化学名称为二水合磷酸二氢锰;Mn 2+外围电子为3d5 的半充满稳定状态,而 Fe2+外围电子为3d6 ,可失去一个电子变为3d5 的半充满稳定状态,因此Mn 2+若再失去一个电子比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故答案为:二水合磷酸二氢锰;Mn2+外围电子为 3d5 的半充满稳定状态,而Fe2+外围电子为 3d6 ,可
20、失去一个电子变为3d5 的半充满稳定状态;(2) 浸“锰 ”过程中,二氧化锰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多余的二氧化锰被二氧化硫还原为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MnO2+8H+ =2Fe3+Mn2+4H2O、 SO2+MnO 2= SO42-+Mn2+。滤渣 X 主要成分为 Al(OH)3。 “沉锰 ”过程中加入碳酸钠与硫酸锰反应生成碳酸锰沉淀,检验 “沉锰 ”已完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2 3溶液,若无沉淀CO生成则说明沉锰已经完成。步骤五产生马日夫盐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O+MnCO3+2H3PO4=Mn(H 2PO4)2?2H2O+CO2 ,故答案为:2F
21、eO+MnO2+8H+=2Fe3+Mn 2+4H2O、 SO2+MnO 2= SO42-+Mn 2+; Al(OH)3;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 Na2CO3 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沉锰已经完成;MnCO3+2H3PO4+H2O=Mn(H 2PO4)22H2O+CO2;(3)由 Fe3+的萃取率与溶液的pH 和接触时间之间的关系图,可知萃取的最佳条件为pH=1.7下萃取 60min ,萃取率最大,故答案为:pH=1.7 下萃取 60min ;(4)马日夫盐水解显酸性主要是磷酸二氢根离子能够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PO4-? H+HPO42-,故答案为: H-H+2-。PO ?+HPO2446 某
22、Al2O3 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 Cu、 Fe、Fe2O3 杂质。现通过下列生产过程,从该样品中提纯 Al2O3,并回收铁红。流程如下:(1)操作是 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2)白色固体是 _,样品和试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固体加入适量稀盐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_,如何用实验证明:_。(5)溶液中通入某气体,该气体可以是_(任写一种的化学式 ),红褐色固体制得铁红的化学方程式是 _。【答案】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Al(OH)3Al2O3+2NaOH=2NaAlO2+H2OFe2 O3+6HCl=2FeCl3+3
23、H2O、2FeCl3+Fe=3FeCl2、 Fe+2HCl=FeCl+H2 Fe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KSCN溶液无变化,滴加氯水后变血红色O2 或者 Cl22Fe(OH)3Fe2 O3+3H2O【解析】【分析】Al2 O3 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 Cu、 Fe、 Fe2O3 杂质,根据题中流程图可知,样品与试剂反应得溶液再通入CO2 得白色沉淀,该白色固体加热分解产生Al2O3,可推知试剂为NaOH,得到的固体为Cu、 Fe、 Fe2 O3,溶液为NaAlO2、 NaOH 混合溶液,通入过量CO2 后得溶液为NaHCO3 溶液,白色固体为Al(OH)3, Al(OH)3 受热分解得Al2
24、O3,固体中加入盐酸得到固体粉末中铁有剩余,由于3+2+,则溶液中主Fe 会发生反应 2Fe+Fe=3Fe要含有 Fe2+,经过操作得红褐色固体应为Fe(OH)3,所以通入的气体应为氧化剂,可以是O2 或 Cl2,氢氧化铁受热分解得 Fe2 O3。【详解】(1)操作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名称为过滤;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白色固体受热分解产生Al2O3,则是Al(OH)3,样品中含有Al2O3 和试剂 NaOH 溶液反应产生 NaAlO2和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322HAl O +2NaOH=2NaAlO +H O;(3)固体中含有
25、Al O 、 Cu、 Fe、 Fe O,加入适量稀盐酸,由于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中含有2323Fe 单质,则可能发生的反应有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Fe=3FeCl2、Fe+2HCl=FeCl+H2;(4)由于固体中样品与适量盐酸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中含有Fe,结合3+2+2+Fe2 O3+6HCl=2FeCl3+3H2O、2Fe+Fe=3Fe 可知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Fe ,证明方法是: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无变化,滴加氯水后溶液变血红色;(5)溶液中含有Fe2+,向溶液通入某气体后再加入足量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的Fe(OH)3 沉淀,
26、该气体具有强的氧化性,气体可以是O2 或者 Cl2,红褐色固体Fe(OH)3 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铁红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OH)3Fe2O3+3H2O。【点睛】本题以从Al2 O3 样品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为线索,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试剂的使用、混合物的分离,正确理解制备流程及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和转化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 碱式氯化铜 CuxOHy z2(ClmH O 是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还可用作木材防腐)剂、饲料添加剂等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某厂废铜渣(主要成分为Cu、 CuO,含少量Fe3 O
27、4、 Ni、 Al2O3 )制备碱式氯化铜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研磨”的目的为 _。( 2)“碱溶”的目的为 _。(3)“酸溶”时生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生成的 Fe3 对 Cu 发生的氧化反应的催化原理如上图所示。N 代表的物质为_(填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4)“酸溶”时温度不能过高的理由为_。( 5)若滤液 2 中 c( Fe3 ) 4 10 8 mol / L, pH 4,则 Ksp Fe( OH) 3 _。(6)为测定Cux(OHyClzmH2O的组成,进行如下操作:取样品23.25 g),用适量酸溶解后配成100mL 溶液;取10. 00 mL 溶液加入足量A
28、gNO3 溶液,生成1. 435 g 沉淀;另取 10. 00 mL 溶液,用1. 000mol/ L 的 EDTA 标准液滴定Cu2 ( Cu2与 EDTA 以物质的量之比1 1 反应),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0. 00 mL。溶解样品所用酸的化学式为_;最终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为_。【答案】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而分离除去4Fe3O4+O2+36H+=12Fe3+18H2OFe2+或FeCl2 温度过高,盐酸挥发程度增大,空气溶解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降低,酸溶不充分4 10- 383232HNOCu ( OH) Cl?H O【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废铜渣(
29、 主要成分 Cu、 CuO,含少量Fe3 42 3研磨可增大接触面积,O 、 Ni、A1 O )加快反应速率,通入CO 除去 Ni 元素,加 NaOH 分离出的滤液1 中含偏铝酸钠和 NaOH,滤渣 1 含 Cu、 CuO、 Fe3O4,加盐酸、空气溶解后得到含铜离子、铁离子的溶液,调节pH,过滤分离出的滤渣2 为 Fe( OH) 3,滤液 2 中加石灰乳可制备碱式氯化铜Cux( OH) yClz?mH2O,滤液 3 中含氯化钙,据此分析解答。【详解】( l) “研磨”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 “碱溶”的目的是将氧化铝转
30、化为偏铝酸钠分离除去,故答案为: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分离除去;( 3) “酸溶”时生成3+3+3+F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3O4+O2+36H =12Fe +18H2O;生成的 Fe对Cu 发生的氧化反应的催化原理图中,Cu 失去电子,则Fe 得到电子转化为N 的化学式为2+或 FeCl23 42+=12Fe3+18H22+或 FeCl2Fe,故答案为: 4Fe O +O +36HO; Fe;( 4) “酸溶”时温度不能过高,因为温度过高,盐酸挥发程度增大,空气的溶解度减小,会导致反应速率降低,酸溶不充分,故答案为:温度过高,盐酸挥发程度增大,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降低,酸溶
31、不充分;( 5)3+- 8- 8- 10 3-若滤液 2 中 c( Fe )= 4 10mol/ L, pH=4,则 Ksp Fe( OH) 3= 410 (10) =4 1038-38,故答案为: 410;( 6)后续实验需要加入AgNO3溶液,因此溶解样品所用酸为HNO3,加入足量 AgNO3 溶液可检验 Cl- ,故答案为: HNO3;1.435 g100mL100mLn( Cl- )=0. 1mol , n( Cu2+)= 0. 02L1mol / L=0 . 2mol ,143.5g / mol10mL10mL由电荷守恒可知n OH-)=2n(Cu2+n Cl-)=0.2 mol2-
32、0.1 mol=0.3mol,m(Cl-()-()= 0. 1mol 35. 5 g?mol- 12+)= 0. 2mol 64 g?mol- 1-=3. 55 g, m( Cu=12. 8g, m( OH)= 0. 3mol 17g/ mol=5. 123.25g3.55g12.8g5.1gg, n( H2O)=18g / mol=0. 1mol ,则x y z m=n( Cu2 +) n( OH- ) n( Cl- ) n( H2O)= 2 3 1 1,即化学式为 Cu2( OH) 3Cl?H2O,故答案为: Cu2( OH) 3Cl?H2O。8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 O3 ,还含有杂质SiO 2 和 Fe2O3 )提取氧化铝并冶炼Al 的操作过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