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一、钠及其化合物1 甲、乙、丙均为化合物,其中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液体,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它们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已知题:D 为黄绿色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1)甲物质为 _(填化学式 )。(2)乙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丙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D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_(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描述原因)。(4)D 可用于制取 “ 84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也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但漂白粉保存不当易变质,变质时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Na2 O22N
2、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Cl2+H2O=HCl+HClO、HClO 有漂白性Cl2+2NaOH=NaClO+NaCl+H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a(ClO)2+H2O+CO2=CaCO3 +2HClO,2HClO2HCl+O2【解析】【分析】甲、乙、丙均为化合物,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液体,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甲能既能与乙反应也能与丙反应,可知甲为Na2 222,则 AO ,乙为 H O,丙为 CO为 NaOH, B 为 O2, C 为 Na2CO3, D 为黄绿色气体,则D
3、 为 Cl2, D(Cl2)与 A(NaOH)反应生成NaCl、 NaClO, F 的溶液能与丙 (CO2 )反应 C 与 I,则 F 为 NaClO、E 为 NaCl、 I 为 HClO,G 与C(Na2CO3)反应得到 E(NaCl)与丙 (CO2),则 G 为 HCl,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为 Na2O2,乙为 H2O,丙为 CO2, A 为 NaOH, B 为 O2, C 为 Na2CO3 ,D 为 Cl2, E 为 NaCl, F 为 NaClO, G 为 HCl, I 为 HClO。(1)甲是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2)甲为 Na2 O2,乙为 H2O,丙为
4、 CO2, Na2O2 与 H2O 反应产生NaOH 和 O2,反应方程式为:2Na2 O2+2H2O=4NaOH+O2; Na2O2 与 CO2 反应产生Na2CO3 和 O2,反应方程式为:2Na2 O2+2CO2=2Na2CO3+O2 ;(3)D 为 Cl2,氯气与水反应产生HCl 和 HClO,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产生的HClO 由于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能够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所以氯气能够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4)Cl2 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Cl2 +2NaOH=NaCl+NaClO+HO,得到的溶液为 NaCl、 NaClO 的混合物,
5、即为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 NaClO;氯气与石灰乳发生反应制取漂白粉,反应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 +2H2O,有效成分为Ca(ClO)2,由于酸性H2CO3 HClO,所以漂白粉在空中中露置,会发生反应:Ca(ClO)2 +H2O+CO2=CaCO3 +2HClO,产生的HClO 不稳定,光照易分解:2HClO2HCl+O2,导致漂白粉失效,所以漂白粉要密封保存在冷暗处。【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 “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且能与无色液体反应、与无色无味气体反应 ”是推断突破口,熟练掌握钠、氯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注意二氧化碳与次氯酸
6、盐溶液反应。2 生氢材料甲由 X、 Y 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确定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 1.2g 甲固体与一定量的水蒸气刚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 可燃性单质气体乙,同时得到2g 化合物丙。用 0.05mol 甲与 0.8g 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 丙。请回答:( 1)乙的分子式 _。( 2)写出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丙中的阴离子_。点燃【答案】 H22NaH+O22NaOH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的存在【解析】【分析】由 0.05mol 甲与 0.8
7、g 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 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则 M (甲)=1.2g=24g/mol ,根据甲由 X、 Y 两种元素组成,甲是生氢材料,两元素的原0.05mol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 NaH 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g)=H2 +NaOH,符合题意,则乙为 H2,丙为NaOH,据此分析。【详解】由 0.05mol 甲与 0.8g 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 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则 M (甲)=1.2g=24g/mol ,根据甲由 X、 Y 两种元素组成,甲
8、是生氢材料,两元素的原0.05mol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 NaH 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H2O(g)=H2 +NaOH,符合题意,则乙为 H2,丙为NaOH;(1)乙的分子式为H2;点燃(2)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O22NaOH;(3)丙中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检验氢氧根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的存在。3 根据下面物质间转换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框图中物质A 和 F 指代物质的化学式:A_, F_;( 2)在反应中属于非氧化
9、还原反应的是_(填写序号);( 3)如果 2molNa2O2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 O2,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 _;(4)如果 A、 B 混合气体3.0g(平均摩尔质量15gmol-1 ),在与 G 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Na2O2,可使 Na2 O2 增重 _g,并得到 O2_mol 。【答案】 H2 Na2CO3 2NA 或 1.20410243.0 0.1【解析】【分析】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由C+Na2O2 E+G, D+Na2O2 F+G,故 G 为 O2,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
10、氧化钠和氧气,由E 与 D 反应得到 F,所以 E 是NaOH,D 是 CO , F 是 Na CO ,C 是H O,则 A 为 H , B 为 CO,据此解答。22322【详解】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由C+Na2O2 E+G, D+Na2O2 F+G,故 G 为 O2,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由E 与 D 反应得到 F,所以 E 是NaOH,D 是 CO , F 是 Na CO ,C 是 H O,则 A 为 H , B 为 CO;22322(1)框图中物质 A 和 F 指代物
11、质的化学式为,A 为 H , F 为 Na CO ;223(2)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后反应的只有,故答案为;(3)由 2Na2O2+2H2 O=4NaOH+O2 ,可知 2mol Na 2O2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为12mol =1mol,反应中 O 元素化合价由 -1
12、价升高为氧气中0 价,转移电子为21mol 2NAmol -1=2NA;(4)一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由2Na2O2+2H2O=4NaOH+O2 ,2Na2 O2+2CO2=2Na2CO3+O2 可知,过氧化钠增重等于CO 与 H2 的质量,故过氧化钠增重3.0g;设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n1 ,氢气的物质的量是28n12n2n2,则=15,整理的n1n 2n1:n2=1:1,由二者质量有 28n 1+2n2=7.8,联立解得 n1=0.1mol ,n 2=0.1mol ;根据元素守恒CO、 H2 与 O2 反应后生成 0.1molCO2, 0.1molH 2O,由 2
13、Na2O2+2H2O=4NaOH+O2 ,2Na O +2CO =2Na CO +O 可知,生成氧气的体积为 0.1mol+ 0.1mol=0.1mol。22223211224 现有常见金属单质A、 B、C 和常见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 E、 F、 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ABC三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用具体化学式表示)( 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3)实验室制取乙气体时,先将气体生成物通过_以除去 _。(4)向烧杯中装有的物质F 中加入物质 D,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
14、物质 F 同价态阳离子的碳酸盐在隔绝空气时加强热,可以得到红色固体,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 Na Al Fe 2Al+2OH- +2H2O 2AlO2-+3H2饱和食盐水HCl(氯化氢)先有白色沉淀 生成, , 然后立刻变成灰绿色 , 最后变成红褐色3Fe2O3+CO+CO22FeCO【解析】【分析】由金属 A 焰色反应为黄色可知 A 为金属 Na,由反应可知, D 为 NaOH ,气体甲为 H 2;氢氧化钠与金属 B 反应生成氢气,则 B 为金属 Al ;黄绿色气体乙为 Cl 2,与氢气反应生成丙为HCl , HCl溶于水得物质E 为盐酸;氢氧化钠与物质G 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是Fe
15、(OH ) 3,故物质G 中含有Fe3+,由转化关系可知C 为Fe 金属,物质F 为FeCl2,物质G为 FeCl3。【详解】(1) A 为金属 Na, B 为金属 Al, C 为 Fe 金属,由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三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Na Al Fe,故答案为: Na Al Fe;(2)反应为铝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 2,故答案为:-;2Al+2OH +2H 2 O 2AlO22Al+2OH +2H 2O 2AlO2 +3H 2( 3)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制取氯气,浓盐酸受热易挥发,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
16、将气体生成物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可以除去极易溶于水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HCl (氯化氢);( 4)向装有为 FeCl2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NaOH 溶液与 FeCl2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亚铁沉淀不稳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白色沉淀立刻变成灰绿色 ,最后变成红褐色;物质 F 同价态阳离子的碳酸盐为 FeCO3,在隔绝空气时加强热,得到红色固体为Fe2O3,化学方程式为2FeCO3Fe2O3+CO +CO2 ,故答案为: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然后立刻变成灰绿色, 最后变成红褐色;2FeCO3Fe2O3+CO +CO2 。【点
17、睛】本题考查物质推断与性质,注意特殊的颜色与特殊反应是推断的突破口,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 .A、 B、C、 D、 E 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 B 为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反应关系:( 1)若 A 为短周期的金属单质, D 为气态单质, 0.1 mol/L C 溶液的 pH=1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_ 。( 2)若 A 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C 为非金属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若 A、 C、 D、 E 均为化合物, E 为白色沉淀,且 A、 C、 E 含有同一种元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_ 。( 4)若 A
18、 是黄绿色气体; C 的焰色呈黄色, C 溶液遇稀硫酸既产生淡黄色的沉淀又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生成物D 是一种酸式盐, E 是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5)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它可由KClO3 在H2SO4 存在下与Na2SO3 反应制得。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6)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 Na2 32 2CO和 H O 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还原反应的是_。A MnO2B KMnO4 溶液C稀盐酸D Na2SO3
19、 溶液【答案】2Al + 2OH- + 2H2O =2AlO-2+ 3H2 SO2+I2 +2H2O = H2SO4 +2HI Al3+ + 3AlO2-2-+6H2O=4Al(OH)3 4Cl2 + Na2 S2O3 + 5H2O=2NaHSO4 + 8HCl 2ClO3+ SO3+ 2H =2ClO2 +42-2SO+ H O D【解析】 .A、B、 C、 D、 E 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B 为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液体,判断为 H2O;(1)若 A 为短周期的金属单质,0.1mol/L C 溶液的 pH=13,说明 C 为强碱性溶液, D 为气态单质,判断 A 为 Al, D 为 H2-
20、22-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 O=2AlO +3H,故答案为: 2Al+2OH-22-2+2H O=2AlO +3H ;(2)若 A 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说明A 为碘单质 ,C 为非金属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 C 为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SO2 2224+I+2H O = H SO +2HI,故答案为:SO +I +2H O = H SO +2HI;22224(3)若 A、 C、 D、 E 均为化合物, E 为白色沉淀,且 A、C、 E 含有同一种元素,则A 为氯化铝, C 为偏铝酸钠, E 为 Al(OH)3、D为氯化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21、2-+3AlO+6H2O 4Al(OH)3 ,故答案为: Al3+-+6H2O 4Al(OH)3;+3AlO2(4)若 A 是黄绿色气体,则A 为氯气, C 的焰色呈黄色,说明C中含有钠元素, C 溶液遇稀硫酸既产生淡黄色的沉淀又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C 为硫代硫酸钠;生成物D是一种酸式盐是硫酸氢钠,E 是一种强酸,则E 为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l2 +Na2S2O3 + 5H2O=2NaHSO4 + 8HCl,故答案为: 4Cl2 + Na2S2O3 + 5H2 O=2NaHSO4 + 8HCl; .(5)KClO3 在 H2SO4 存在下与 Na2SO3 反应, SO32-
22、被氧化成 SO42-,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该离子反应为 2ClO3-+SO32-+2H+2ClO2+SO42-+H2O,故答案为: 2ClO3-+SO32- +2H+2ClO2+SO42-+H2O;(6)Na2CO3?3H2O2 具有 Na2CO3 和 H2O2 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只发生了还原反应,则选项中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只有D 选项符合,故答案为:D。6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原子;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生成一种盐X; D 与 A 同主族,且与E 同周期;E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23、3/4, A、 B、 D、 E 这四种元素中,每一种都与C 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D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 _族。(2)C 和 E 两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 填元素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是_(填写编号);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的状态C比较这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3)写出C、 D 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A 与C 间可形成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有10 个电子,写出该阴离子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5)A、 C 、
24、 D、 E 四种元素可形成两种酸式盐,两种酸式盐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三A 氧 CD 2Na+-+-2O2+2H2O=4Na +4OH +O2 OH +H =H2O H +HSO3=H2O+SO2【解析】【分析】A、 B、 C、 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则A 为 H; 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则B 为 N; 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则 E 为 S; D 与 A 同主族,且与E 同周期,则 D 为4Na; A、 B、 D、 E 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 C 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
25、同的多种化合物,则 C 为 O,然后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详解】A、 B、 C、 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则A 为H; 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则B 为N; 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则E 为S; D 与A 同主族,且与E 同周期,则D 为4Na; A、 B、 D、 E 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 C 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多种化合物,则 C 为 O;(1)D 是 Na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A 族;(2)氧与硫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在减弱,则非金属性OS,可以利用与
26、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等来判断,氢化物沸点、单质的状态都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AB 错误、 CD 正确;(3)C、D 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1 的化合物为 Na O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 22+-22Na O +2H O=4Na +4OH+O ;(4)A 与 C 间可形成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有10 个电子,为 OH-离子,该阴离子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5)A、 C、 D、 E 四种元素分别为H、 O、Na、 S,可形成两种酸式盐,为NaHSO4、 NaHSO3,两种酸式盐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
27、HSO3-=H2O+SO2 。7 下面的框图中涉及A L 十几种物质。其中H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D 在较高温度下是气体,但常温时为无色液体,E 为含钠的化合物。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L 的化学式:_。(2)写出C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由溶液A 制备固体A 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4)举例说明大气中生成气体J 的方法:_ 。(5)写出A 溶液与过量F 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答案】HNO32Na2 O2+2CO2=2Na2CO3+O2常温结晶N2+O22NONH4 +HCO3-+2OH-NH3 +CO32-+2H2O【解析】【分析】D 在较
28、高的温度下是气体,但常温时为无色液体,则水反应生成 H, H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可知D 为 H2O, E 为含钠的化合物,能与 H 为氧气, E 为过氧化钠,则气体C为 CO2,大气中能生成气体 J,且在框图中,气体 B 和氧气也生成 J, J还能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 K,而 K 又与水反应生成 J,所以可以推知, J 为 NO, K 为 NO2, L 为 HNO3, B 为NH3, I 为 NH3?H2 O, NH3?H2O 与过量的CO2 反应生成A 为 NH4HCO3,据此答题。【详解】(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L 的化学式为HNO3;(2)C 与 E 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9、2 O2+2CO2=2Na2CO3+O2;(3)由于 NH4HCO3 受热易分解,且能双水解,所以由溶液A 制备固体A 的时候温度不能高,所以实验操作方法是常温结晶;(4)大气中在雷雨天气,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5)NH4HCO3 溶液与过量 NaOH 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 +HCO3 +2OH NH3 +CO32-+2H2O。8分 A、 B、 C 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1 所示的关系,完成下列空白:(1)向酚酞试液中加入化合物A 的粉末,现象为。(2
30、) 单质甲与化合物水生成 0.075 mol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氢气,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 5.05 g_。单质甲 钾合金溶于200 mL(3)向 20 mL 某浓度的化合物溶液 M 的组成也不同。若向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如图C 的溶液中通入CO2 气体后得溶液M,因 CO2 通入量的不同,M 中逐滴加入0.1 mol/L 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2 图示两种情况。 由 A 确定滴加前60 mL 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由 B 表明,原溶液通入CO2 气体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由 A、 B 可知,两次实验通入的CO2 的体积比为 _。_。【答案】
31、 (1)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2) 2Na 2H2O=2Na 2OH-H2; NaK2;(3) OH- H =H2O、 H CO =HCO ; Na 2CO3、 NaHCO3; 3 10。【解析】【分析】【详解】A、 B、 C 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甲与B 反应是置换反应,甲与乙是化合反应,丙与乙也是化合反应,单质甲、含有甲元素的化合物 A 均与化合物 B 反应得到不同的单质,且两种单质反应又得到化合物B,应是 N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推知甲是Na 单质,乙为氧气,B 是 H2O,丙为氢气, C 是 NaOH,A是 Na2O2。(1
32、)向酚酞试液中加入化合物Na2O2 的粉末,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氢氧化钠是溶液薄荷味红色,但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则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故答案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2)单质甲与化合物2+-2,根据电子转移守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 O2Na+2OH +H恒可知, Na、 K 总物质的量为0.075mol 2=0.15mol,设 Na、 K 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 ,则: x+y0.15, 23x+39y 5.05,解得 x=0.05、 y=0.1,故合金的化学式为NaK ,故2答案为 2Na+2H2+-22O 2Na +2
33、OH +H ; NaK ;(3)曲线 A、B,开始没有气体,加入一定体积盐酸后生成气体,生成气体的反应为:HCO3-+H+=H2O+CO2,若 A 中只有 Na2CO3,开始发生 CO32-+H+=HCO3-,前后两过程消耗HCl 的体积相等,实际开始阶段消耗盐酸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故A 曲线表明 M中的溶质为 NaOH、 Na2CO3, B 曲线中,前后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为1:2,则曲线 B 表明M 中溶质为 Na2CO3、 NaHCO3,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由 A 确定滴加前 60mL 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 +H =H2O、 H +CO
34、3-+2-=HCO3,故答案为 OH+H =H2O、 H +CO3=HCO3 ; 由 A 图表明,加入60mL 盐酸时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到75mL 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所以加入盐酸体积60mL 75mL 时,是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根据反应的关系式可知2n(Na2CO )=n(HCl),而反应中 n(HCl) 2n(Na CO ),所以原溶液的溶质为Na CO 、32323NaOH,故答案为 Na CO 、 NaOH;23 曲线 A 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60)mL=15mL,曲线 B 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 (75-25)mL=50mL ,由 HCO3-+222+H =H O+CO 可知,则两次实验通入的CO 的体积之比=15mL: 50mL=3: 10,故答案为3: 10。9 现有含NaCl、 Na SO和 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 和24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 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 X 最好是 _(填化学式),检验X 是否加入过量的方法_;( 2)写出步骤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