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执案教师:张国俊学校正安七中科 目语文年级(班)八年级 4班课 题现代诗两首教学时间2012 年 3 月 26 27 日第 六 周星期 一至二 第3、2 节知识1、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旋律,理解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与技2、学习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能过程1、主要从朗读着手,在朗读中揣摩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与方2、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等。目标法情感态度1、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与价2、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值观教学重点1、重点:反复朗读,揣摩感情,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难点2、难点: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教学资源教学课
2、件教学活动 1:介绍作者与背景资料席慕容 ,台湾女诗人。蒙古族,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席慕容 1943 年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 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 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教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学活动 2:听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学过教师放配乐朗读材料: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字词:
3、程焉支 yn隘口 i蹲踞 dnj 焚 f n 躯体 q 敕勒chl教学活动 3:整体阅读,解决如下三个问题(屏幕显示问题的内容)1、诗根据内容的侧重和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这首诗属于哪一类?长城谣属于抒情诗一类。2、 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那么,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如果要你用一个比方来形容这种情感,或者说用“这种情感 ”做本体,写一个比喻句,你会怎么写?1思 、 愁、 国 等 种情感如火一般 烈。 种情感象 城一 厚重。 种情感象大海的波浪一 汹涌澎湃。 种情感如同火山爆 一 烈。小 :是啊, 是一种灵魂深 的 喊,是激越澎湃的火山 ,是千年烽火燃尽
4、之后, 城的深情凝 。厚重,是因 中 民族悠久的 史沉淀在 短短的 行之中;激越,是因 海峡的多年阻隔使 人 故国的思念如火如潮。 首 ,最重要的意象是 城,作者 什么要使用第二人称来写 城? 城是中 民族的象征,它承 着我 民族的 史与文化、它 了我 民族的耻辱与光荣。 于身 台湾的 人来 , 城就是家 , 城就是祖国, 城就是日思夜想的爹娘!她要 的,就是 家 、 祖国、 人的思念。 用第二人称 “你 ,”便于更加直接 泻内心激 的感情, 把心中的 城置于眼前,面 面地 火 的衷 。在抒情 歌当中,使用第二人称抒情的情况非常普遍。教学活 4:分 1、指名学生 独朗 第一 。 要求学生 找出
5、修 城 个抒情意象的 。明确:无情 冷眼 什么 “无情 ”? 什么 “冷眼 ”?数千年来, 侯、 等等 治者, 了各自的利益,在 城下点燃了多少次烽火啊。 伐 争,血流成河。 城,像个至高无上的尊者,像个无所不知的智者,冷眼看着 人世的朝代更替, 桑 迁。青山依旧, 城依旧,而那些曾 不可一世的 治者哪里去了呢?塞北的 沙中,消失了那些匆匆 客,也泯 了人世的恩怨情仇。 城的无情,只不 是 那些挑起争斗的 婪的人 的蔑 和憎 , 恰恰反映 片土地上生活的人 深切的同情。 是作者冷眼 史、客 叙述 城“是 桑 史的 ”。2、指名学生朗 第二 。 : 城 什么使得 人唱不成声, 写不成篇,一提起就
6、烈火焚起?明确:在 里, 城已 不是一个 “无情的建筑 ”,而是一个象征物。 城 “千年的面容 ”,加上云、 、 共同构成一副莽莽 的山河画卷。那是 人祖祖 繁衍生息的家园,那是 人朝思暮想的故 ,那就是 人深深眷恋的祖国啊!借助 城, 思 之情。因 城是家 的象征,是祖国的象征,是悠久的祖国文化和 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是 人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 一 ,是激情迸 的 章,学生朗 的 候,一定要有 的感情。3、指名学生朗 第三 。回 学 的敕勒歌,屏幕 示文字和塞外 光 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隆 , 盖四野 ,2天 、野茫茫 , 吹草低 牛羊。学生 敕勒歌。老 慢地述 。 人激越的情 在
7、一 于深沉平 。思 越,想到了敕勒歌所描 的,那 浩大的画面,想到了 城内外月光如水的夜,想到了 城旁 流 的黄河。 人心潮 平,夜不能寐。可是,既然不眠,何以有梦呢? 不是普通意 的梦。 是 人的梦想,那故国的山河填 了 人的心胸,充溢着 人的灵魂。人不眠,而黄河从心中流 ,如梦似幻。何日能真的 到我的 城、我的黄河?何日能真的回到我的故 、我的祖国?黄河, 条中 民族的母 河,流 了席慕容的梦中,也从 多多的台湾同胞的梦中流 ,也从千千万万的炎黄子 的梦中流 。黄河,永 奔流,就像我 大的民族,永 向前,生生不息。依托梦境,流露出深沉的 思。4、 学生 城 。教学活 4: 析一片槐 叶1、
8、 介 作者 弦,祖籍 西,生于河北省清苑 。 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 1928 年春开始 表 作, 1933 年 于 州美 科学校, 自 易士 集。1936年 渡日本,回国后 与戴望舒等 新 月刊 。1948 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 1976 年移居美国。 弦是台湾 的三位元老之一 (另两位 覃子豪与 鼎文 ),在台湾 享有极高的声誉。 弦 不 作极丰,而且在理 上亦极有建 。他是 现代派 歌 的倡 者, 明快,善嘲 , 。他的 极有韵味,且注重 新,令后学者 相仿效,成 台湾 的一面旗 。2、 自由朗 一片槐 叶 ,模仿老 城 的方法,解决如下 。 明确体裁明确:与
9、 城 一 , 是一首抒情 ,也是一首表达 祖国的 念与 的 歌。 体味 言提示一:第一 仔 来,其 就是一个 句子,主干是 “ 是槐 叶 ”,其他的部分都是 “槐 叶 ”的修 。如何理解五个 “最 ”? 人 什么 三次 “一片 ”? 不 常的槐 叶是什么 子的?屏幕 示: 最美 最珍奇 最可宝 最使人 心 最使人流泪明确: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能自 其 就可以。屏幕 示: 一片 一片 一片明确:突出了全 的中心意象,加 了感情的渲染。反复吟咏, 韵 。屏幕 示: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明确:并不起眼,并不 。槐 叶的形象与前面的五个 “最 ”形成 明的 照,可 ,只有寄托了 人的深厚的感情, 平凡
10、的、不起眼的槐 叶才 得如此美 、珍奇、宝 ,才使人 心、叫人流泪。提示二:第二 中, 人忘 了什么?又 起了什么?看到槐 叶 “没有些微的 坏 ”的 候, 人 是怎 的心情?3明确:忘记了收藏这槐树叶的地点了,时间久远的,记忆已经模糊,可是,诗人却明确的知道,这槐树叶是来自故国的,便够了。看到槐树叶 “没有些微的损坏 ”的时候,诗人该是多么的惊喜啊,不经意的收藏,酿就了多么醇厚而甜蜜的回忆。槐树叶,这寄托着青春记忆,饱含着故园温馨的珍奇啊,居然 “没有些微的损坏 ”!岁月总是会消磨与损坏一些东西的,而这份对于故国的惦念,竟 “没有些微的损坏 ”!提示三:第三节是直接抒情的部分,同学们知道 “
11、花飘香的季节 ”是什么季节?关于这个季节,你能说出点什么吗?屏幕显示秋天的景物 中秋月、黄叶地、秋风中的树、守候的人明确:秋季。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秋天是怀人的季节,而槐树恰恰不是春天而是秋天开花的,所谓 “欲到清秋近时节,争开金蕊向关河 ”(罗邺槐)。诗的前面都是写槐树叶的视觉形象,由此一转,从叶子到花,由视觉意象到嗅觉意象,由眼中槐树叶的实体到槐花香的虚拟联想,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全诗在悠悠不尽中结束,留给读者去品味的,是那淡淡的花香和袅袅的余音。3、 分组讨论,进一步挖掘这首诗歌中的动人之处,同学间互相交流,求同存异。4、 自由诵读一遍一片槐树叶 。教学活
12、动 7:课堂延伸仿照本道诗的写法,用一首简短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父母的思念或赞美之情。交流诗歌。欣赏:狂风沙席慕容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风沙起时乡心就起风水落时乡心却无处停息寻觅的云啊流浪的鹰我的挥手不只是为了呼唤请让我与你们为侣划遍长空飞向那历历的关山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父亲啊母亲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乡愁席慕容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教学活动 6:课堂小结这两首诗都是作者把对家乡、 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寄托在具体的 “物”上,借这“物”的叙述来抒发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有了具体的物象,才便于感情的表达,感情才能具体感人,否则就空洞、抽象,无法表达情感。教学反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