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类型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11710551
  • 上传时间:2020-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
    资源描述:

    1、第 2 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特征思一思: 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知识点二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点三群落的演替议一议: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原来的物种是否还能存在?连一连种间关系实例1捕食a T2 噬菌体与大 杆菌 争b狼和兔寄生c根瘤菌与大豆互利共生d草原上的羊和牛(1) 同一物种之 的大 吃小 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必 是不同物种之 的关系。(2) 群落演替的特点演替是群落 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 律、 随 化的有序 程,因而它往往是可 的。演替是生物和 境反复相互作用, 生在 和空 上的不可逆 化,但人 活 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行。(3)群

    2、落中不同种群分 占据不同空 ,从而构成群落特定的空 构, 是在 期自然 基 上形成的 境的适 。 有利于 源的充分利用, 群落 定性具重要意 。(4)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最主要的区 在于初始植被条件不同。(5) 群落空 构是群落内部具生殖隔离的不同种群的空 配置状况,而不是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分布差异。自我校 :各种生物种群全部微生物物种丰富度体表 彼此有利各个生物种群分 阳光? 温度 ? 水? 食物? 栖息空 ? 光照 度? 土壤湿度? 种群? 嵌? 另一个群落?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繁殖体2122思一思: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物种的丰富度, 种, 种 关系, 空 构等。 一 : 能。在群落演替

    3、 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 取代而不是“ 取而代之” 。 一 : b d a c,群落及其种 关系辨析高考地位: 5年 10考( 2011山 基本能力,2010广 卷, 2009全国 、宁夏卷 )21 群落与种群的比较种 群群 落概念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内涵概念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 种群内个体间可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进行天然基因交流并拥有一个共同基成,群落中各物种间因存在“生殖隔区外延因库离”而无法进行天然基因交流别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物种丰富度、 种间关系、 优势种、 群落特征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都影响种结构

    4、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演替 (初生群密度演替和次生演替 )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联 系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2.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名称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地衣;大豆与根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瘤菌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对寄主有害, 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蛔虫与人;菟丝寄生分开,则寄生生物子与大豆;噬菌难以单独生存, 而体与被侵染的寄主会生活得更细菌好数量上呈现出

    5、 “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牛与羊;农作物物生存能力不同,与杂草;大草履竞争如图 a;生存能力虫与双小核草相当,如图 b。一履虫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一种生物以另一捕食种生物为食, 数量羊与草;狼与上呈现出“先增兔;青蛙与昆虫加者先减少, 后增3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提醒(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2) 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3)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考对本考点考

    6、查着重于群落的内涵、 外延。群落的种间关系及实例, 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优势种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典例1】 ?(2011 上海单科, 19)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曲线,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A BCD解析由图中曲线 可知, 在一定范围内, 猎物种群的密度越高,捕食者所消耗的猎物数越多,其食物数量就会减少。答案D 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区分(1) 互利共生曲线 同步性变化 (同生共死 ); (2)捕食曲线 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3)竞争曲线 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

    7、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 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训练 1】 ?下图为A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 大小两种草履虫、C 狐与兔、 D 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1) 判断 A D 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 _; B._ ; C._; D._。(2)造成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_ 。4(3) 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 。(4) 若四种种 关系中的 b 死亡, a 有利的曲 是 _。(5) 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 。解析本 主要考 的是 种 关系有关知 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根据 形分析, 一般来 互利共生是两种

    8、生物的数量 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 ),另一种亦随着增多 (减少 ); 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答案(1)(2) 食物 争,使一种 (大 )草履虫死亡 ( 死 )(3) 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4) 和 (5) 狐死亡,兔先增加 (失去天 )后减少 (受草制 ),最后 于 定,群落的 构及演替高考地位: 5年 16考( 2011全国卷、江 卷、安徽卷、海南卷 )1 群落的空 构 型(1) 垂直 构植物群落的垂直 构表 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 性。植物的分 象主要与光照 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 度 是随高度

    9、的下降而逐 减弱(如下 所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 构又 物 造了多种多 的栖息空 和食物条件,因此, 物也有 似的分 象。(2) 水平 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 度、 地形、明暗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2 群落的演替(1)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 类 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 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原有植被 已不存在, 但土壤条件基本5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境条件时 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时间短速 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 例裸岩、沙丘和湖

    10、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2) 群落演替的原因环境不断变化, 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 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人类活动的干扰。(3) 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方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向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能 量一般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 构一般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一般稳定性越来越高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

    11、的两种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 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一般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典例2】 ?(2011 江苏卷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3 5002 0002 5003 0003 500植被热带季常绿阔常绿落针阔混高寒灌叶混针叶林类型雨林叶林交林丛草甸交林蝶类349452201136125100种数A.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

    12、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所以A 选项错误;各个群落的6空间结构特征都是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B 选项错误;蝶类由于食物的原因分布是与植被类型有关的,所以C 选项错误。答案D【训练 2】?如图 A 、B、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3 800 m 的海拔高度内, 山坡 A 、森林 B 、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在 200 3 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 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

    13、具有垂直结构C B、 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在 200 3 800 m 范围内, 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 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区别;影响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答案C【训练3】 ?(2011 大连双基测试)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表示的是裸岩上的初生演替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甲中和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解析甲曲线的起

    14、点有生物群落,而乙曲线的起点无生物群落,故可知甲发生的是次生演替,乙发生的可能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之后的物种和以前的物种不一定相同;森林是生态系统演替的顶极阶段, 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都能演替到这个阶段,还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等条件。答案D7土壤中小 物 群丰富度的研究高考地位: 5年 3考( 2010天津卷、安徽卷,2009江 卷、 宁、宁夏卷 )知 1 原理(1) 土壤是无数小 物的家园。(2) 多土壤 物身体微小且有 的活 能力,可用取 器取 行采集、 的方法。(3) 丰富度: 方法通常有两种: 名 算法和目 估 法。方法:在一定面 的 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名 算法适用 象:适

    15、用于个体 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方法:按 先确定的多度等 来估 位面 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目 估 法等 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 多、 少、少、很少2 流程确定 制定 划准 :制作取 器, 地点的地形和 境的主要情况取 : 取取 地点,用取 器取土壤 本,并 明取 地点、 等 施 划采集:从土壤 本中采集小 物 察与分 : 采集的小 物分 并作好 和分析: 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得出 : 成不同群落的 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 , 境条件越 越,群落 育的 越 ,物种越多,群落 构也越复 。3 注意事 (1) 从不同 养 境中采集土壤 本要分 。(2) 尽可能多地收集小

    16、物。收集小 物 ,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 湿性来收集。8(3) 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 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 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本考点在高考中命题角度着重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计数方法及小动物的收集方法等,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典例】 ?(2009 辽宁、宁夏卷 )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 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_,身体 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 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 ,理由是_ 。

    17、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 _ 。(3) 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 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_kJ。解析(1) 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 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 属于好氧型, 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 利于跳虫存活。(3) 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20%, 跳虫种群所

    18、含能量增长n kJ, 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n 5n kJ。20%答案(1) 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捕食5n【训练1】 ?(2012 嘉兴月考 ) 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调查校园附近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许多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解析本题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意在

    19、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一般来说,9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如果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忽略不计的话,会人为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答案C【训练2】 ?(2011 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装置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 B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 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由图可知, A

    20、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的采集,而不是空气流通;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答案A,群落的特征和结构1 (2010 安徽卷, 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 )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 145 cm,网目孔径 0.169mm)各随机取样 3 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 1物种 2物种 3物种 4 物种 5物种 6物种 7

    21、物种 8物种 9物种 10甲样本 155100151204202110类样本 252300231304102212群样本 34820020150390201110乙样本 13340124001025111522类样本 23560104101230141721群样本 33450183501126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 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 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 的种群密度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的判断和比较。甲、乙两

    22、类群丰富度大小的判断是根据物种种类的多少,甲类群有7 个物种, 乙类群有 9 个物种, 即乙类群丰富度大,A 、D 错;某物种的种群密度是3 个样本的平均数, 物种 4 是乙类群的种群密度大, 物种 7 是甲类群的种群密度大。答案 C2 (2010 广东卷,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 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分析。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 欺 ” 入手,苗和草不同种,但是会争夺阳光、营养,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答案A3 (2011 全国卷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坪

    23、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任何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群落演替4.(2011 海南单科, 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 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11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

    24、响群落的演替过程。答案D5 (2011 安徽卷 )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 选项不正确:发生于火山、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一定经过很长时间。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属于垂直结构。答案B6(2010 海南卷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年数物种数量14152540植物类别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 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随着演替物种多样性增加,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由草本植物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B1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171055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