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文币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docx
- 资源描述:
-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2、哲学基本问题是:()AB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的本质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4、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2、: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依赖于存在B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存在就是被感知)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或者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作不同回答,哲学上划分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6、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观点或学派的对立和斗争,其中最基本的斗争是: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8、物质的唯
3、一特性是指:()A客观实在性B多样性C运动属性D时空属性9、“物体是不依赖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这种物质观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唯心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人类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11、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
4、区别12、鲁迅说过:“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 上 增 加 一 只 眼 ,拉 长 了 颈 子 二 三 尺 而 已 。 ” 这 段 话 说 明 , 人 们 头 脑中 的 鬼 神 观 念 :()A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来自人的思维活动C人脑对鬼神的反映D归根到底来自客观物质世界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 B 运动性 C物质性 D 客观性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
5、和客体的统一15、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6、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是统一的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D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18、“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C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
6、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0、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2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2、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实践B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艺术创作活动23、“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7、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已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突出地说明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2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5、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26、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27
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D 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的绝对运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新事物:()A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B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C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30、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正确的是:()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B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C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D 失败与成功是一致的31、人们常说要注意发挥“后发优势”,这里的
9、“后发”与“优势”的关系是:()A后发是绝对的优势B后发都能成为优势C在一定条件下后发才能成为优势D后发只能是劣势3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C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33、下列有关矛盾的观点中,错误的观点是:()A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D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之争是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3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35 、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
10、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 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C质量互变原理D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辩证否定的原理3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7、黑格尔曾说: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 的 人 , 其 实 什 么 事 都 不 能 做 , 而 终 归 于 失 败 。” 这 段 话 是 要 告 诉 我 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
11、不畏困难勤奋努力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38、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D坚持发展观点看问题39、条件对事物发展:()A起决定作用B不起任何作用C起促进或延缓作用D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4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4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住事物的主
12、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包含的哲理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前提和准备B事物都是联系的C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是要说明的是:()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D肯定和否定的关系44、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45、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4
13、6、唯物辩证法的否定方面指的是:()A,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促进其灭亡的方面C事物中代表旧的方面D事物中决定其性质的方面47、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B 完全抛弃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48、决定事物性质的是:()A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非主要矛盾D主要矛盾的非主要方面49、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有:()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5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是要说明()A可能离不开现实B部分离不开整体C结果离不开原因D现实离不开本质51、荀子说:
1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了:()A规律是客观的B规律是可知的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D人在规律面前是无所作为的52、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的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自发地盲目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地活动来实现的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可以认识,社会规律是难以捉摸的53、“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句话更好地说明了:()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D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54、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
15、动有重要影响,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意志论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5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56、中国有句俗话说: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句话说明:()A意识具有主观性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C意识不受认识对象的制约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5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58、物质和意识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反作用于物质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
16、意识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二、多项选选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地对立起来C把运动与静止对立起来(B把物质与运动对立起来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2、意识的本质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https://www.docduoduo.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