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4

类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docx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11710177
  • 上传时间:2020-12-11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120.1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docx
    资源描述: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2、哲学基本问题是:()AB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的本质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4、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2、: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依赖于存在B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存在就是被感知)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或者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作不同回答,哲学上划分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6、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观点或学派的对立和斗争,其中最基本的斗争是: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8、物质的唯

    3、一特性是指:()A客观实在性B多样性C运动属性D时空属性9、“物体是不依赖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这种物质观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唯心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人类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11、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

    4、区别12、鲁迅说过:“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 上 增 加 一 只 眼 ,拉 长 了 颈 子 二 三 尺 而 已 。 ” 这 段 话 说 明 , 人 们 头 脑中 的 鬼 神 观 念 :()A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来自人的思维活动C人脑对鬼神的反映D归根到底来自客观物质世界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 B 运动性 C物质性 D 客观性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

    5、和客体的统一15、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6、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是统一的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D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18、“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C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

    6、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0、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2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2、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实践B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艺术创作活动23、“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7、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已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突出地说明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2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5、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26、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27

    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D 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的绝对运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新事物:()A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B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C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30、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正确的是:()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B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C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D 失败与成功是一致的31、人们常说要注意发挥“后发优势”,这里的

    9、“后发”与“优势”的关系是:()A后发是绝对的优势B后发都能成为优势C在一定条件下后发才能成为优势D后发只能是劣势3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C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33、下列有关矛盾的观点中,错误的观点是:()A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D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之争是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3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35 、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

    10、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 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C质量互变原理D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辩证否定的原理3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7、黑格尔曾说: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 的 人 , 其 实 什 么 事 都 不 能 做 , 而 终 归 于 失 败 。” 这 段 话 是 要 告 诉 我 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

    11、不畏困难勤奋努力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38、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D坚持发展观点看问题39、条件对事物发展:()A起决定作用B不起任何作用C起促进或延缓作用D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4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4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住事物的主

    12、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包含的哲理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前提和准备B事物都是联系的C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是要说明的是:()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D肯定和否定的关系44、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45、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4

    13、6、唯物辩证法的否定方面指的是:()A,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促进其灭亡的方面C事物中代表旧的方面D事物中决定其性质的方面47、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B 完全抛弃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48、决定事物性质的是:()A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非主要矛盾D主要矛盾的非主要方面49、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有:()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5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是要说明()A可能离不开现实B部分离不开整体C结果离不开原因D现实离不开本质51、荀子说:

    1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了:()A规律是客观的B规律是可知的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D人在规律面前是无所作为的52、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的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自发地盲目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地活动来实现的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可以认识,社会规律是难以捉摸的53、“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句话更好地说明了:()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D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54、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

    15、动有重要影响,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意志论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5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56、中国有句俗话说: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句话说明:()A意识具有主观性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C意识不受认识对象的制约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5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58、物质和意识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反作用于物质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

    16、意识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二、多项选选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地对立起来C把运动与静止对立起来(B把物质与运动对立起来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2、意识的本质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

    17、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C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普遍联系B实践C物质第一性D永恒发展5、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A世界是否联系和发展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的问题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C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D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7、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A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矛盾转化创造条

    18、件B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的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C使对立的双方相互联结形成矛盾统一体D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8、下列观点中,哪些是唯物主义都具有的观点:()A物质决定意识B世界是可知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9、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于:()A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和愿望B任何个人的意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都等于零C社会发展规律存在于人们的自觉活动之外D个人的意志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0、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庭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

    19、,监禁伽里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些事实说明了()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11矛盾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规律D 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A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有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B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在一个具体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D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12、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20、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14、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15、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纸上谈兵,画饼充饥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是否承认矛盾以及矛

    21、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17、“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所包含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B切忌“一刀切”C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18、辩证否定观认为:()A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19、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A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B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C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20、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22、:()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B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2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D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2、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23、下列表述,能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A量体裁衣,对症下药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乐极生悲,物极必反24、

    2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因为:()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内容和发展的动力B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C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世界统一于存在。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世界观就是哲学。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

    24、事物的反映。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7、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9、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10、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自觉活动中,因而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1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2、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五、简答和材料题: (简要回答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3、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

    25、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溶化, 海平面上升,有的国家面临完全被淹没的危险。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应尽的责任。中国古人说过: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5、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常言道:“滴水石穿”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6、大跃进时期,人们提出过许多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胆量等于产量。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结果大跃

    26、进成了大衰退。永动机的设想很好,但却始终没有人将它做出来。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7 国特色、试阐明中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认识论是研究:()A世界是什么的学说B世界是怎样的学说C人的心理活动的理论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的是:()A费尔巴哈哲学B黑格尔哲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康德哲学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27、A能动的反映论B直观的反映论C经验论D先验论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涵义的是:()A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B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客体是外部自然界D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最好地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表明:()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

    28、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直观与反思的关系C实践与反映的关系D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B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2、下列命题中

    29、属于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的是:()A自然科学是人的主观智慧所构造出来的知识体系B认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C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D圣人是生而知之的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4、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15、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是:()A目的性B计划性C创造性D摹写性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

    30、,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7、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18、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19、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A理性认识包含感性认识B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D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能上升为理性认识20 、过分

    31、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可知论C唯理论21 、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B不可知论D经验论可靠性和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理 B C唯物主 D唯心主 22 、有些人在工作中 凭自己的 事, 理 的指 作用。他 在 上犯了:()A 似唯心主 的先 B 似唯理 的 C 似客 主 的 D 似 的 23、霍 巴赫 人 自然界的 都起源于感 ,各种理智机能都是感 机能派生出来的。他 :“只有物 才能 我 的感官起作用,没有感官就不可能有任何 西被我 所 ”。“ 要求人 活 ,理性要求人 思考”。“ 真思考 的 把我 引向理性,而

    32、理性是不能欺 我 的。理性使我 事物的真正本性,推知我 期待它 生的 果。”撇开他的机械主 的缺陷,就感性 与理性 的关系而言,其 点是:()A唯物主 B 唯物主 反映 C唯物主 唯理 D唯心主 24、人 常常不是先掌握了全部的事 材料再 行 推理,得出正确 ,而是凭借少量的事 的启 ,通 造性 想,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幻想”, 些复 事物的本 、 构或 律的 。 种 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 的 点B 唯物主 的 点C唯心主 的 点D唯心主 唯理 的 点25、“在 践基 上的理 新是社会 革的先 ”, 一命 :()A 了 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 践的反作用C 了 践的能 作用D低估了 践 的决

    33、定作用26、一个完整的 程是指:()A感 知 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 践 践D感性 理性 感性 27、“ 开始于感 ” , 是:()A唯物主 的 点B唯心主 的 点C唯物主 和唯心主 都承 的 点D 唯物主 的 点28、判断 某一事物的 是否完成的 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 B感性 是否已 上升到理性 C 事物的 是否 多次反复D 事物的理 是否运用于 践,并取得 期效果29、概念、判断、推理是:()A理性 的三种形式B感性 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 形 的三种形式30、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 同的意 B客 事物及其 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31、关于真理,正确的说法是:()A真理即客观事物本身B有用就是真理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3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A一元性B多元性C实用性D相对性3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BD()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不需要检验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B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D35、“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C客观真理论D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171017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