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 13花钟(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难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选择词语说句子)二、复习导入三、赏析文本(一)自学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讲了几个时间段、几种花?把表示时间的词用 “ ”画出,花名用 “( )”括出来。2、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形态的?3、学生交流
2、汇报。4、引导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方式,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表达单调、干巴、无趣。)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7、过渡语: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请小组一起去探究吧。(二)合学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用“”画出来。2、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三)展学师: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2、了解词语“陆续、刚刚、大致”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四、小结五、当堂练习课后第三题。板书设计:13 花钟湿度温度花钟光照昆虫活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