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加减混合人教新课标2014.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678109 上传时间:2020-11-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加减混合人教新课标20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加减混合人教新课标20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教完第三单元加减混合这节课后,自己感觉挺成功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现在总结反思如下。“加减混合”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 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 因此我在设计上体现了 “教扶放”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1利用旧知,铺路搭桥课伊始,复习了 10 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 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

2、因此通过这一知识的复习及 5+3-210-5+3 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2体现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 “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例2 的教学。同时教师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 练习题设计有梯度、 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生动有趣

3、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 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课始终穿插着电脑画面,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森林运动会等。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 爱玩好动, 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在森林中完成例题和练习。 大森林里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 实际上就是例题和练习题。 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全课借助多媒体教学, 能较好地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我感觉教师没有局限于知识的教学, 更注重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在学会必需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 应用知识, 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到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伊始注意力集中,下课之时仍能兴趣盎然,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