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马游戏、陀螺课题 竹马游戏、陀螺 课型 课时 62 时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欣赏竹马游戏 、 陀螺过程与方法:认识了解作曲家舒曼及比才;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区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并试着选择不同的伴奏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重点欣赏两首乐曲,感受其欢快情绪难点选择节奏型为乐曲伴奏教材分析 关键 区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感受乐曲教具准备音响资料板书设计竹马游戏、陀螺舒曼、比才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时 间 分 配 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二、导课三、欣赏陀螺学生随音乐进教室1.听拍皮球的音乐进教室。2.游戏:拍皮球 ,看谁的动作优美,技术高超。3.看
2、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想起了小时侯经常玩的游戏,你们听,是什么游戏?1.感受乐曲情绪2.玩一玩陀螺,感受一下玩陀螺是发出的声音和陀螺的样子。3.介绍作者比才及其作品童年的游戏 。比才,19 世纪中叶最具才华的作曲家。生于法国巴黎。是一个音乐神童,著名钢琴家李斯特称比才为当时欧洲的“最佳三琴手之一” 。这首乐曲陀螺3515四、欣赏竹马游戏五、小结是选自比才的儿童游戏小组曲当中的第三首。这首乐曲表现了孩子们在玩转陀螺时的情景。4.分辨乐曲节拍。5.再次欣赏,加深印象。1.观看动画片机器猫“马竹”2.在全世界都有类似这样的游戏,我们称它为竹马游戏。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就以竹马游戏为题,做了一首曲子。3.初听:感受乐曲情绪,掌握乐曲节拍特点。4.记忆主要节奏为乐曲伴奏。5.听音乐模仿骑竹马做律动。老师小的时候玩过很多快乐游戏,这些游戏伴随我度过了难忘的、快乐的童年时光,到现在这些游戏还记忆犹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么?因为那时候的玩具都是小朋友自己做的,你们回家以后问问爷爷、奶奶他们小时候的游戏,看谁了解的最多,下节课讲给大家听。152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