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拜师评课稿这次,巫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是一篇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的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 “学无止境 ”的精神。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整节课听下来,巫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能循学而导,学习目标基本达到。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态自然亲切,板书直观生动。下面,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课文的特点, 对这节课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一、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课文新课标对中段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 能初步把
2、握文章的重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巫老师启发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 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 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 认真求学 受到人们的敬重。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 能够较容易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二、重视朗读训练,感悟积累语言在这篇课文中,有些特别好的词语,如: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 等,正是这些词语体现了文字的魅力。 所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也是语文课的重点。在研读课文时,巫老师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的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如第二段抓住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来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
3、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 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 收到较好的效果。总之巫老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点点知识如涓涓细流被学生接受、吸收、运用。三、重人文关怀,提升对话内涵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中,巫老师能充分依据教学内容,从孔子、老子身上寻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孔子以一个活生生的长者智者形象呈现于课堂,引领学生品味、汲取他们身上伟大的人格内涵。如:让学生与孔子、 老子转换角色,演绎文本;让学生描述孔子求学的艰辛历程,从而引导学生对自身人生价值的思考,让课堂富有趣味性、生命性、人文性。当然,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遗憾。在这节课中,我认为1、在文演绎中,可鼓励学生自由练读分清角色,自由组合充分表演。 2、在教学中,必须科学地对小组进行优化组合,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应认真组织,及时指导,这样才能做到切实有效。以上仅仅是本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