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读与略读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媒体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还记得吗?(“煮书” 、 读书做记号的学问 )掌握了好的读书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来读一篇新课文精读和泛读 。 (板书课题)什么是精读?什么是泛读?一边读,一边做记号。二、初读指导1、朗读课文。2、自读课文,想想
2、每个自然段的意思。(1)要积累知识,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精读。(2)要学会泛读。(3)泛读可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书刊,同时又是精读的基础。(4)泛读的一般方法、方式以及要注意的问题。(5)精读和泛读结合,就能获得最佳读书效果。三、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出示: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平时我们学课文,就是这样读的。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要在下面加圆点呢?也就是说哪些是关键词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确定。(认真、反复、逐字逐句、深入
3、钻研、透彻理解)朗读这两句话,注意关键词语。(2)齐读第一段。2、学习第二段。 (第二至七自然段)(1)什么是泛读?(大略地读)(2)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泛读能力呢?(指名读第 2 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注意:“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 ,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课文后面的叙述中还有类似的用法,大家要注意学习。(3)泛读有什么作用?读第 3 自然段,画一画关键词语。交流:“通过泛读,可以从而获得”朗读第 3 自然段。(4)怎样进行泛读?默读第 5 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泛读?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泛读?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泛读的方法。(5)泛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读第 6、7 自然段)讨论交流。3、学习第三段。 (第八自然段)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四、总结全文1、这篇文章中,你还在什么地方做了记号?(精彩词画图,如浩如烟海、走马观花)(有疑问处画问号)2、小结:这篇课文侧重介绍了泛读,泛读的意义、方法、方式、注意点等几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