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二一三年七月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本勘察委托任务书针对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而定,根据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内容,参照相关标准,提出工程勘查要求如下。三、工程地质勘察要求1 区域地质搜集区域地质资料,说明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物理地质现象等。分析区域构造稳定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勘察区的地震动参数。2 新建堤防工程地质勘察1)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测绘范围沿堤(岸)进行,重点测绘沿堤(岸)的地质纵剖面,不同的地貌单元应有横断面控制。2)查明堤基岩性分布特征,基岩埋藏不深的,应查明其覆盖层厚度及下伏岩体的风化厚度。应根据
2、工程区的具体地质情况,沿堤(岸)按不同的地质单元布置适当的勘探点,间距300800m。3)应沿河床不同部位取 3 组以上的砂卵砾石样做颗粒分析,提供河床砂卵砾石层的颗粒分析成果, 为分析确定河道冲刷深度提供依据。4)对工程规模较小,地质条件简单的,建议以收集资料或类比为主,结合必要的现场及取样试验,提供堤基各层岩土层的密度、变形模量、渗透系数等主要物理力学指标。5)对地质条件较复杂,前期又无勘察资料的,应进行现场及取样试验,试验组数一般应控制在3 组以上。6)应结合剖面图对堤基进行分段评价,分析地基的强度(承载力)、变形、渗透特性和边坡稳定条件。给出开挖地层的稳定开挖坡比和堤基处理意见。7)对
3、地下水丰富的地段,应查明地下水位,初步提出施工排水参数及建议的排水方法。8)报告应根据勘察成果综合分析评价堤防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3 已建及加固堤防工程地质在新建堤防勘察的基础上, 对已建及加固堤防段还应重点查明以下问题:1)查明已建及加固堤基的地质情况,分析险情隐患成因及危害程度。提出加固处理的建议。2)通过调查及勘探,提出各层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并对已建堤防的质量进行评价。4 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穿堤建筑物的勘察一般可结合堤防勘察一并进行。但重点应查明以下问题:1)查明穿堤建筑物地基的地层岩性,特殊土层的分布及性状,浅埋基岩的风化厚
4、度及软弱夹层的性质,地下水位等工程地质条件。2)应结合工程区的具体地质情况,沿穿堤建筑物地基中心布置纵、横地质剖面,剖面上勘探点间距3050m,一般深度为建筑物底宽的 1.01.5 倍。3)可收集当地建筑物的地质资料,结合必要的勘探试验工作,提出各层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并对其渗漏、抗滑、变形等稳定性进行评价。5 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查明工程所需的土料、砂砾石料、混凝土骨料、石料等料场的位置、储量、质量及运输开采条件等。以调查为主,结合少量勘探试验工作。6 应提交的主要勘察成果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河道平面地质图、 堤线纵横地质剖面图及建筑物地质剖面图。3)主要试验指标成果表
5、。3.工程地质本章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综合摘要。3.1 勘察工作概况简要说明工程勘察概况、 任务要求、主要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勘探工作量。3.2 区域地质搜集区域地质资料,分章节说明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分析区域构造稳定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勘察区的地震动参数。3.3 工程地质条件3.3.1 新建堤防工程地质条件1)应说明新建堤防沿线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2)查明堤基岩性分布特征,基岩埋藏不深的,应查明其覆盖层厚度,下伏岩体特征及风化厚度。 评价作为堤基地层的岩性特点及处理意见。3)调查河道不良地质现象。4)查明覆盖
6、层岩性特征,如砂砾石层和细粒土的分布特征、厚度及土的密度、颗粒分析、渗透系数等指标。5)应对堤基的渗漏、渗透稳定、沉降变形、抗滑稳定和7 度地震区堤基饱和砂土振动液化、振陷等工程地质问题分段评价,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并提出基坑开挖的临时坡比和稳定坡比。6)对地下水丰富的地段,应初步提出施工排水参数及建议的排水方法。7)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3.3.2 已建及加固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应在满足 3.3.1 条的基础上,对已建及加固堤防段还应包括以下内容:1)查明已建及加固堤防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2)查明险情隐患分布位置、范围、特征、类型、成因及危害程度。提出加
7、固处理的建议。3)提出各层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并对已建堤防的质量进行评价。3.4 天然建筑材料调查并说明工程所需的土料、砂砾石料、混凝土骨料、石料等料场的位置、储量、质量及运输开采条件等。3.5 结论综述各章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结论性意见,提出下步工作建议。河道疏竣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如堤防工程、水库、电站、闸、溢洪道等相比,河道疏浚工程有其独自的特点,这些特点便决定了其在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点与其他水利工程的地质勘察有所不同, 目前,其它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工作有专门的地质勘察规程、 规范为依据,而在现行颁布的地质勘察规程、规范中,尚未涉及到专门的河道疏浚
8、工程的地质勘察,仅在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l7-90) 中对地质方面有所要求。现在有必要依据其它现行地质勘察规范对河道疏浚工程的地质勘察提出工作重点。1 勘察目的河道的疏浚是为了有利于坷道输水的顺畅, 以便在汛期排涝时能即时地将洪水排出。为此, 设计合理的输水断面是关键,输水断面确定后,便是施工组织的设计及安排。 为了给河道疏浚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地质依据,需进行地质勘察。同其他水利工程的勘察目的相同,河道疏浚工程的地质勘察也需查清工程区土层的分布情况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及渗透性指标,除此之外,河道疏浚工程的勘察目的还要突出以下三点。a)疏浚土级别的确定。疏浚土级别是以
9、土层性质为基础,土层状态为依据的土体分类方法, 是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方法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b)河道滩地表层土体承载能力的确定。河道,特别是小型河道的疏浚会采用陆上施工法,其施工机械的走行路线及作业平台均在河道两侧滩地,走行线路面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是能否采用陆上施工法的关键。c)排泥区的选定。河道疏浚工程直接的产物是疏浚土,疏浚土料堆放位置 (排泥区 )的选定是疏浚工程勘察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2 勘察方法河道疏浚工程的地质勘察采用常规的勘察方法便可达到其勘察目的,常用的勘察方法有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这些方法与其他水利工程勘察相比,要突出河道疏浚工程勘察的重点,在实
10、施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a)工程地质测绘除了调查工程区土层的界线外,还要调查同一土层中是否有几种状态 (软硬程度 )土层的存在,若有,其界线应调查清楚,尤其应加强在河道两侧滩地拟作为施工机械走行线路及排泥区段的测绘工作。b)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方法,问道疏竣工程地质勘察也不例外。为确保土层的分层要求,应严格控制回次进尺,钻进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钻进速度的变化、缩径、塌孔、涌砂出现的孔段位置。c)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疏浚工程地质勘察中, 又是确定疏浚土级别的重要依据。 原位测试常用方法有标准贯人试验及静力触探试验, 室内土工试验主要是测定土层的物理、力学及渗
11、透性指标,加密工程区浅部土层,尤其是河道疏浚底线以上土层的试验次数对达到疏浚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工程地质测绘剖面的布置、 钻探孔的布置原则及原位测试数量、室内土工试验数量的确定原则,执行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l7-90) 中的第 2.3.2 条,该条禾涉及之处,参考执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SL/T188-96)较为合适。3 勘察成果勘察成果是河道疏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报告正文及附图组成,勘察报告中除了叙及常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外, 应着重对疏浚土级别、滩地表层土体的承载力及排泥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论述。3.1疏浚土级别疏浚土级别的确定在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l
12、7-90) 中有明确的规定, 分级依据有液性指数 IL 、锥体沉入土中深度 h、贯入击数 N63.5、砂土相对密度 D,、饱和密度五项指标,应结合这五项指标综合分析确定。依贯人击数疏浚土为 4 级,依液性指数疏浚土级别为 3 级,以贯人击数确定疏浚土级别符合工程地质勘察的取值原则, 故此时应以贯入击数作为疏浚土分级的主要依据。 这样可能会造成同一层土有几种疏浚土级别的可能,此时在勘察报告附图中同一土层应划出不同疏浚土级别的界限。同时,应统计出不同级别疏浚土在某一土层中所占的比例,当河道疏泼底线明确时, 还要统计出同一级别疏浚土在疏浚底线以上土层中所占的比例, 这些内容均应在勘察报告中叙及。 这
13、也是河道疏浚工程与其他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最为重要的不同之处。3.2 滩地表层土体的承载力在相当数量的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由于建筑物基础有一定的埋深, 表层土体往往不予利用, 特别是当其厚度较小时,通常对其承载能力不予评价,但是在河道疏竣工程中,滩地表层土体应根据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参数计算出承载力,以便为疏竣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3.3 排泥区地质条件排泥区是堆放疏浚土料的场所,对地质条件要求不高,其中主要涉及围堪勘察, 围堪地基土层及填筑围堪用土应尽量选择粘性土,注意查清堪基上的杂草、树根及腐殖土层的厚度,重点是查明填筑围堪土料的子密度,最优含水量及粘粒含量, 可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HSL251-20)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