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 说韩愈,一、复习 辨音析字,1、字音句读 相师 或不 位卑 近谀 欤 郯子 苌弘 老聃 子蟠 经传 贻,1、字音 (do) (xing) (fu) (bi) (y) (y) (tn) (chng) (dn) (pn) (zhun) (y),二、思考题:,1、按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第二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第三段的分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读第一段:按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1)表明中心的句子: (2)表明教师作用的句子:(3)表明从师必要性的句子:。(4)表明择师原则的句子:,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终不解矣。,无
2、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2、对比论证:,对比一:“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 对比二:“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 结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对比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结论:“士大夫”之智乃反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课文第三段所用论证方法 引证:孔子的言和行 结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三、课文结构,师道之不传,赠李蟠,古之圣人今之众人于其子于其身巫医乐士大夫师百工,圣人无常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孔子言:三人行(引用)孔子行:无常师(举例),“耻学于师”“其志乃反不及”,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之(1)爱其子,
3、择师而教之(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句读之不知(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6)君将哀而生之乎(7)蚓无爪牙之利(8)吾欲之南海,1 代词,他2 代词,这些3 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4结构助词,的5代词,代“六艺经传”6 代词,我7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8 动词,到 往,四、梳理虚、实词,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他代词,那些代词,指圣人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副词,大概前指士大夫,后指“这”,(一
4、)道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 吾师道也3 道相似也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 余嘉其能行古道,道理,道理,道德学问,风尚,风尚,(二)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师道之不传也就矣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动词,传授,动词,流传,名词,读zhua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三)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从而师之3、吾师道也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6、齐师伐我,名词,老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学习,动词,从师,名词,乐师,名词,军队,(四)于,1、而耻学于师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师不必贤于弟子4、不拘于时,向,对于,比,被,(五)则,1、于其身,则耻师焉2、问之,则曰3、位卑
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却就表示分句并列就是是,(六)乎,1、生乎吾前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就矣3、王侯将相宁有中乎,相当于介词于,比句末助词,不译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疑问,五、练习,1、下列加点字意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犹且从师而问焉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或师焉,或不焉2、与例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A、其皆出于此乎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BA,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 不理解句读,不能解释疑惑,有的人从师 学习,有的人不从事学习。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译: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