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 课题的成因我们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的开拓人才。为此,我们把实验的切入口放在课堂教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研究课题。二、课题的目标 我们把本研究目标确定为: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
2、、会学、善学,促使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个目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三、内容和措施(一) 主动参与的形式1创造情境,诱发参与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2动手操作,多向参与 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崇奉儒家学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看不起“百工”之辈。影响所及,在中小学里,就是“强于基础,弱于创造;强于答卷,弱于动手”。这是传统数学教育的
3、一个失误。因此,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组织学生多向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3引导发现,积极参与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科学原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4质疑问难,鼓励参
4、与 一种新理论的产生,或一种新的发明创造,往往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发现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喜欢质疑问难的学生,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启发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5组织讨论,群体参与 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组织学生讨论,是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的重要措施,也是互助合作学习与广泛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通过讨论,大家发表不同意见,能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能有效诱发学生群体的智慧潜力。(二) 主动参与的内容1参与
5、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学习责任,从而产生学习责任意识。让学生体验到“这个学习目标是我自己选择的,我要认真对待”,从而产生了强烈负责的动机和承担责任的意愿。2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 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3参与学习环节的设计 传统教学中,板书设计是教师的专列,学生只有“袖手旁观”的权力。其实让学生参与到板书的设计中去,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三)自主学习的发展过程1让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
6、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对学习数学来说,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好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并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2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
7、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借助于外界因素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达到问题的解决。3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活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活动,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
8、过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实践活动,去“发现”知识规律。4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学生内心感到学习数学是有很大乐趣的。教师要充分热爱和信任学生,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尽量用商量口吻讲话,一般不用“指令式”语言。对学生的提问,既要表示欢迎,又不急于表态,只作必要启发的诱导,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成功的机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更多一份关心,更多一份耐心,他们体会到教师给他们的爱是真诚的,并认识到自己能够进步,已经有进步,但还不够
9、,还要更加努力。四、研究的成效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本课题组全体成员通力合作,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学生会学、善学,素质全面提高。 我们在实验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持久的动力,极大部分学生养成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在学习习惯方面,我们通过对评估办法发现。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发展来看,学生接受信息特别快,善于对信息进行筛选、吸收,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因此,学习效果十分显著。2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会教、善教,不少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通过实验,我们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微向科研型转变。教学论文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成效明显,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实验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一个科研型教师的群体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