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李改增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由此,我确定自己在本节课中起引导作用,依学生已有的数学实际,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使整节课贯穿一条节节拔高的教学主线。而学生是这节课的主体,由他们探索问题,相互解答疑惑,达成共识,逐步形成知识点,再运用知识巩固与提高。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冀教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课本第18页至20页)。教学目
2、标:1.知识目标:(1)熟悉解分式方程的步骤。(2)理解解分式方程时验根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会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解分式方程。3.情感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2) 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在解题中亲身体验“转化”思想。弄清了“转化”的方向,也就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解题思路自然清晰,能力随之形成。重点:1.探索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体会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难点: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
3、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学情与教材分析:我所任教的学生大多头脑聪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有一定的探求新知识的能力。但基础不够扎实,如计算容易出错、考虑问题不够严谨等。另外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解一元一次方程。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但由于是在七年级学习,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部分同学可能已经遗忘,给上本节课留下少许的困难。但估计绝大部分同学稍加回忆,应能接近以前的水平。本节课的内容处在分式这章的后半部。分式这章内容安排如下的:首先介绍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接着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之后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但未求解)。紧跟其后的是本节课内容解分式方程,
4、最后一节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并求解。由此可见解分式方程涵盖了本章前面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综合与提高。学习好这部分内容,不但掌握了初二阶段有关分式方程的内容,也为初三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的分式方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即将原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或已解决的或易于解决的问题。教学准备:投影仪、各例题的标准解答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由课本第18页(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但未求解)产生的方程入手,引入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性。二、新课:例1 解分式方程: (1) 由学生自主探索或互相讨论完成,老师巡视学生完
5、成情况,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的解法用投影仪展示,让同学讨论,得出较好的解法。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个例子是:38-2/1-x=9*2/x,这个例子我估计绝大部分学生会采用交叉相乘(以往教学中学生常常提及)。虽也去掉分母,但学生还没意识到是在两边乘了最简公分母x(1-x),若我自己去解释,又有灌输之嫌。于是我干脆暂时避开此例,自己设计一个例子,这样避免了学生采用交叉相乘的方法求解学情预设: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紧接在分式的运算之后,多数学生会对方程进行通分,发现分母相同,得出分子应相等,解出x的值。这种情况与直接去分母效果相同,但解法较繁琐。第二种情况是与解含有分母的整式方程(如:)相联系,模仿
6、整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求解整式方程得解。估计采用第二种方法的学生是少数的。另外,若没有学生采用第二种方法,我会展示自己依第二种方法的解答过程,以供学生进行讨论、比对,在讨论中感悟到第二种方法更简便。突破本节课的难点(2)引导学生检验刚才求得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将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是分式方程验根的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检验分母是否为0,这种方法将在后面涉及 学情预设:学生可将求得的值代入原方程,但书写格式不规范,如有的同学将解直接代入方程两边,却仍用等号将左右两边相连,然后两边同时计算。我计划用投影仪,选择几位同学的做法显示给大家。让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格式将解
7、得的根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看左、右两边的结果是否一致知识链接:对于验证一个值是否是方程的解,在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有进行过相应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明白可将值代入原方程,但他们往往将值同时代入原方程。如验证是否是方程的解:解:将代入原方程,得所以 显然,这种书写不够规范。应分别代入两边验证为好例2 解方程: 让学生自已求解,解得,引入增根的概念。并说明验根除了代入原方程,还可检验各分母是否为0,从而判别是否是增根。 设计意图:学生不明白为何代入原方程的分母或最简公分母也可验根,我设计此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解分式方程可能会产生让分母为0的根,即增根,自然以后解分式方程要检验了学情预设:在前
8、面学习分式有关内容时,学生对于像与是相反的关系掌握得很好,可以轻松得出,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而非即可。若学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老师可稍加提示知识链接:有了第一个例子,学生已经明白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可以自行解此方程例3 解方程:设计意图:此题需要学生对分母分解因式,为解最一般的分式方程起示范作用 学情预设:有学生直接在方程两边乘以。这种方法可以,但繁琐。在学生解完之后,引导他们对在方程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还是乘以进行对比。得出较简便的方法知识链接:学生已经学习过分解因式三、阶段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
9、验根,引导学生对两种验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设计意图:梳理一遍解题步骤,解题思路会更清晰四、强化练习:1.完成课本第90页的随堂练习。完成后学生相互交换改卷,查找错误并打分。评分标准由学生在课堂上集体商定。设计意图:将小结的知识点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简单机械做题,有一定的效果,但效率不高。学生自测,接下去同学互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商量评分标准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体会到各个步骤的重要性。这样既完成了强化练习,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五、提高: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增根是 , 设计意图: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反思求解分式分程的过程,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情预设: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从入
10、手,老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反思求解分式分程的过程,找出本题的切入点知识链接:由前面解题可知,求出的值是增根时,原方程无解。由此可知,但不能代入原方程,否则分母为0。应将原方程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此时将代入就可求出m的值六、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螺旋上升之路七、作业:作业:习题1、2、3、4板书设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例1例2例3设计意图:每个例题代表了学生学习解分式方程的不同阶段,老师巡视学生,挑选书写清楚的学生上黑板上板书,给其他同学起示范作用设计思想:我始终认为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
11、的主体,引导他们积极探求问题,解决问题。坚决抛弃有些老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然而,我校学生总体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的教学常常要创建一定的知识背景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由于前一节课的内容就是根据实际背景列出分式方程,因此本节课没必要再去创设背景。然而,由于本节课是探求分式方程的解法,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让他们自己探索,有利于理解解分式方程应遵循一定的步骤的原因,加深对解题过程的理解;有利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坚持启发诱导与学思并重原则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将分式方程与以前学过的含分母的一元
12、一次方程相比较,引导他们去分母;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解法与其他同学的解法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好的解法;启发他们如何验证一个值是否是方程的解;启发他们将要求较高的题目与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适合的解法。通过小测与学生互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上课效率。通过一道反思型的练习题,让学生明白增根的确切含义,同时也再次强化了对解分式方程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均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思考问题,探求方程的解法。在其它的同学有更好的解法时,引导他们学习、吸收更好的解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解题中。整节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例题均由学生自主探索,相互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