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4-15测树学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548667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5测树学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4-15测树学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4-15测树学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名词解释(3*10)1、地位级与地位指数:2、同龄林与异龄林:3、早材与晚材:4、优势木与优势树种:优势树种: 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5、形数与形率:6、疏密度与郁闭度: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与相同条件下的标准林分胸高总断面积之比。7、纯林与混交林:混交林: 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一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8、经验收获表与正常收获表:经验收获表: 以现实林分为对象,以现实林分中的具有平均密度状态的林分为基础所编制的收获表,称作经验收获表。9、生物量与现存量:10、进界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 进界生长量: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

2、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之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 。二、填空1、 在孔兹干曲线式中,当r分别取 0、1、2、3 时,其旋转体的形状一般近似于圆柱体、 截顶抛物线体、圆锥体、凹曲线体。2、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把各个龄级再归纳为更大范围的阶段,称为龄组,通常由幼到老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3、 进行径阶整化时常采用上限排外法,如果按 2cm径阶整化,8径阶范围是7.0-8.9,如果按4cm径阶整化,16径阶范围是14.0-18.9。4、 立木材积三要素是有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三个因子所构成。5、

3、林分生长量与收获量预估模型都以立地质量、生长发育阶段和林分密度为模型的已知变量。 6、 当用杆式角规绕测,相割时计数为1;相切时计数为0.5;相余时计数为不计数/0。3、 选择(1*5)1、 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近似遵从( C )。 A、反“J”字曲线 B、不对称的双峰曲线 C、正态分布2、 使用范围不能太大,又称为地方材积表的是指( A )材积表。A、 一元材积表 B、二元材积表 C、三元材积表3、 角规测树时,树木距角规点的水平距离S小于该树干的样园半径时,计数木株数判定为( C )。A、1 株 B、0.5 株 C、不计数 4、 油松的平均实验形数为( C )。 A、0.5 B、0.4 C、

4、0.41 5、 树木生长率是关于t的一个( )。A、 单调递减 B、单调递增 C、单调非减4、 判断并改错(1*5)1、区分段越多误差越大。2、 当林分中的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积相等,在组成式中,则应把优势树种写在前面。( )当林分中的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积相等,在组成式中,则应把主要树种写在前面。3、 在 0 号园盘上,应有髓心向外标出各个龄级的位置,其它园盘上,应有外向髓心标出各个龄级的位置。( )4、 非生长性增长5、 直径倍数5、 计算(20分)1、 已知一株红松,60年生时的材积为0.2746m3,70 年生时为0.3921m3,计算其70年生时的总生

5、长量、总平均生长量,以及6070年间的定期生长量、定期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5 分)2、 已知某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总断面积为 25.6m2,林分平均高为 21m,兴安落叶松平均实验形数为 0.41,计算该林分的蓄积量。(3分)3、4、6、 简述1、 简述树木生长和林分生长的各自特点。2、简述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即Z(t)(t)。(2) 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3) 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

6、长量相等,即Z(t)(t)时。对树木材积来说,两条曲线相交时的年龄即为数量成熟龄。(4) 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t)(t)。 3、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 1 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4、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分为几类?分类依据是什么?5、简述林分蓄积量测定的主要方法。 答案要点: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

7、测法两大类。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标准木法可分为单级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两类,材积表法又分为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三元材积表、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6、解释施耐德生长率公式并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