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问题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柏拉图,“如果是我们在出生前获得了知识,出生后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柏拉图在对话美诺篇中以一个童奴为例,说这个童奴虽然从来没有学过几何学和数学,但通过启发,却能解答几何学的难题,由此证明:这些知识本来就存在于人们的
2、心中,只不过是需要通过启发才能回忆起来。,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 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应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1、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约翰洛克,“人的心灵天生就好比一块白板,不是白颜色的板,而是空白的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一样,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印象。”,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
3、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承认客体对主体决定作用的基础上,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还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视频 高峡平湖,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案例 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姆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来看着运动场上的
4、计时牌,当指示灯打出9秒95 的字样时,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由于当时他身边没有话筒,海因斯到底说了句什么,谁也不知道。,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当看到海因斯的镜头时,他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在百米赛跑中突破10秒大关,海因斯一定是替上帝向人类传达了一句不同凡响的话,于是他决定采访海因斯。,吉姆海因斯,当被问起16年前的事情时,海因斯笑了,说:“难道你没有听见吗?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杰西欧文斯,海因斯说,自从杰西欧文斯创造了10秒3 的百米记录后,以詹姆斯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就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一开始我也以为是真的。但是,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秒95 的成绩时,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扇门不是紧锁着,它是虚掩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