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参阅文件)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二八年九月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前 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水问题 更加突出,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作为传统用水大户的农业用水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 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与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管理与改
2、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 2007 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增加到 8.67 亿亩,初步治理易涝面积 3.21 亿亩,在解决了 2.46 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的基础上,又解决了农村 7000 多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大部分水管单位初步完成了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 4 万余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新型群众管水组织,提高了农村水利工程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为农业与农村发展提供了水利保障。为了客观反映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发展的成效与经验,跟踪国外最新动态,为 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与支持,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决定自 2007 年始编制年度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力图全面展示当年国内灌
3、溉排水工程建设、管理改革、技术 研究与开发、技术合作与交流、 产 品与市场等方面的发展动态,介绍 国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变化与发展趋势,供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参考。2007 年度报告是首次编写,受资料和时间等限制, 结构与内容均还不够成熟,一些数据存在重复与交叉,所以,本报告中提供的有关资料仅供研究参考,有关行业发展的统计数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据以政府部门权威发布的结果为准。另外,为了反映灌溉排水发展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报告对以往发展的过程和背景进行了回顾简述。由于灌溉排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限于编者水平,文中定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恳请读者给予指正。编者2008 年 9 月中国灌溉排
4、水发展研究报告- I -目 录一、 综述 .- 1 -(一) 我国灌溉排水的地位和作用 .- 1 -(二) 我国灌溉排水的基本状况 .- 2 -(三) 2007 年我国灌溉排水发展概述 .- 5 -二、 2007 年我国灌溉排水发展环境及其影响 .- 8 -(一) 政策、法规 .- 8 -(二) 自然条件对灌溉排水发展的影响 .- 11 -(三) 行业需求对灌溉排水发展的影响 .- 12 -三、 大型灌区 .- 15 -(一) 现状 .- 15 -(二) 工程改造与建设 .- 16 -(三) 灌区信息化建设 .- 18 -(四) 管理与改革 .- 20 -(五)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22
5、 -四、 中型灌区 .- 26 -(一) 现状 .- 26 -(二) 工程建设与改造 .- 27 -(三) 管理与改革 .- 28 -(四)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29 -五、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 31 -(一) 现状 .- 31 -(二) 项目建设 .- 32 -(三) 管理与改革 .- 33 -(四)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34 -六、 农田节水灌溉 .- 36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 II -(一) 现状 .- 36 -(二) 示范项目建设 .- 37 -(三) 管理与改革 .- 38 -(四)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38 -七、 牧区水利 .- 41 -(一) 现
6、状 .- 41 -(二) 项目建设 .- 41 -(三) 管理与改革 .- 43 -(四)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44 -八、 灌排泵站 .- 46 -(一) 现状 .- 46 -(二) 中部地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 .- 48 -(三) 管理与改革 .- 50 -(四)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51 -九、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54 -(一) 现状 .- 54 -(二) 工程建设与成效 .- 55 -(三) 管理与改革 .- 56 -(四)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58 -十、 灌排科技与培训 .- 60 -(一) 农业节水研究 .- 60 -(二) 农村水利信息化研究 .- 6
7、4 -(三) 农村安全供水技术研究 .- 66 -(四) 技术标准研究 .- 66 -(五) 技术培训 .- 67 -(六)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69 -十一、 产品开发 .- 72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 III -(一) 灌排企业现状 .- 72 -(二) 产品开发 .- 73 -(三) 市场需求 .- 75 -(四)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76 -十二、 国际合作与交流 .- 79 -(一) 近年与中国合作密切的主要国外与国际组织机构 .- 79 -(二) 国际合作项目 .- 79 -(三) 技术交流 .- 83 -(四)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85 -十三、 国际灌
8、溉排水 .- 87 -(一) 2007 年国际有关灌溉排水的重要活动 .- 87 -(二) 2007 年部分国家和区域灌排发展状况 .- 89 -(三) 2007 年国际灌溉排水发展趋势 .- 92 -十四、 经验与启示 .- 93 -(一) 对 2007 年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的评述 .- 93 -(二) 发展启示 .- 93 -(三) 预测与展望 .- 94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 1 -一、 综述、 我国灌 溉排水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 70%集中于 69 月份,降雨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且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匹配,是世界上水旱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9、。一半的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耕地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西北一些地区年降水量不到 250mm,没有灌 溉就没有 农业;东北、华北地区年降水量400600mm, 约 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几乎年年发生春旱。长江以南地区降水丰沛,达 1000mm 以上,但降水不均,也 经常发生洪涝干旱灾害。据资料分析,近 10 年来,因洪 涝干旱灾害减产粮食分别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 4%和 4.4%,影响产量约 4000 万吨左右。特别是旱情较重的 2000 年,成灾面积 40200 万亩,粮食减产 5996 万吨,占当年粮食产量的 13%。灌溉与排水是指用人工手段克服自然降水不足或过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
10、利影响,调节区域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状况,抗御旱、涝自然灾害,治理改良渍害、盐碱等中低产田,保障和促进农业稳产、优质和高产。据有关资料分析,具有比较完善的灌排基础设施的耕地上粮食单产是“靠天吃 饭” 耕地的 1.53.0 倍;灌区 农民人均收入是旱地的2 倍以上。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45%左右,生产的粮食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3/4,生产的经济 作物产量约占总产量的90%以上。1980 年至今,全国农田有效灌溉 面积由 7.3 亿亩增加到8.67 亿亩,初步治理除涝面积由 2.7 亿亩增加到 3.2 亿亩,盐碱地治理面积由 6353 万亩增加到 9300 多万亩。灌排条件的改善为良
11、种等各种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创造了基础保障,使粮食总产量由 6400 亿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 2 -斤增加到 10030 亿斤。灌溉排水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还明显改善农田小气候与农村生态环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践 证明,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基本国情决定了灌溉排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和环境保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 50 年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为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保障。、 我国灌 溉排水的基本状况1、灌溉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农作物对灌溉排水的需求,除无农业生产的青藏高寒地区以外,按降水量的
12、差异,全国分为三个不同的灌溉区,即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1000mm 的补充灌溉区,包括 长江中下游、珠江与闽江流域及西南部分地区,以生产水稻、小麦和棉花为主;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1000mm 之间的不稳定灌溉 区,包括黄河下游,淮河、海河、松花江及辽河流域,以生产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棉花为主;年平均降水量小于 400mm 的常年灌溉区,包括西北内陆河流域、黄河中上游地区,以生产小麦、玉米和棉花为主。我国农田灌溉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沟、畦地面灌溉方法,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很大。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节水灌溉日益受到重视,节水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目前以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
13、和微灌为主体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己占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 40.7%。我国灌溉事业源远流长,约在 4000 多年前就有了临河挖渠、凿井汲水的灌溉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农田灌溉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491957 年,主要是修复由于战乱、失修破坏的灌溉工程,组织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 3 -动农民群众修建了大量的塘坝和小型引水工程,结合防洪修建了一些具有灌溉供水功能的水库和少数大中型引水灌溉工程,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 1949 年的 2.39 亿亩发展到 1957 年的 3.75 亿亩,年均增加 1700 万亩。19581965 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修建了
14、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和灌区,至 1965 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4.81 亿亩,较 1957 年增长 1.06 亿亩,年均增加 1320 万亩。1971 年以后继续对已建水库和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同时,在北方地区大规模打井开发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使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 1965 年底的 4.81 亿亩增加到 1980 年的 7.34 万亩,年均增加 1680 万亩。19811990 年,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及国家建设重点的转移,加之部分已建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以及一些灌溉水源、灌溉面积被工业和城市建设占用等原因,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 1980 年的 7.34 亿亩
15、下降到 1990 年的7.26 亿亩,年均下降 80 万亩。90 年代以后,我国农田灌溉事业进入了工程续建配套、节水技术改造以及管理改革的新的发展时期,灌溉面积稳步增长。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 1990 年的 7.26 亿亩增加到2000 年的 8.25 亿亩,年均增加约 1000 万亩。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同时,积极推进和深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使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到 2007 年底,全国灌溉总面积达到 9.51 亿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8.67 亿亩,从2001 年至 200
16、7 年的七年间,年均增加 600 万亩。2、排水我国易涝耕地主要分布在江河中下游的平原洼地,集中分布在黄中国灌溉排水发展研究报告- 4 -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松辽平原、珠江三角洲与东南沿海平原;渍害农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区圩区和一些丘陵地区;盐碱耕地主要分布在北方部分地势平缓、排水不畅的冲积平原,滨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地区。农田排水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北方地区采取开挖排水沟、井排井灌、结合农业措施的方法进行旱涝碱综合治理;在南方地区,发展机电排灌,利用防洪、除涝、防渍挡潮、抗旱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对渍害低产田,主要采取开沟排水,在不宜开挖明沟的地方,采取埋设
17、排水暗管或用鼠道犁开挖鼠道排渍。新中国成立以来,结合江河治理,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以治理内涝、改良盐碱、防治渍害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排水改造低产田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 20 世纪 50 年代,针对当时黄淮海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结合淮河、海河和黄泛区的治理,进行排水河道和沟渠的开挖疏浚,排除内涝积水、减轻灾害,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不考虑自然条件差异和人力物力可行性,使大部分河网化工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些地方打乱原有排水系统,反而加重了涝碱灾害。6080 年代,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已开挖的大量河网工程进行改造,配套田间沟洫排水工程,显著减轻了涝灾的威胁。为解决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由于大引大灌、有灌无排而引起的大面积土地盐碱化,沿黄各地大力进行排水河道和沟渠的开挖和疏通、发展井灌,使地下水位逐步降低,涝害与盐碱化得到一定程度改善。7080 年代,在北方特别是黄淮海地区开展大规模旱涝碱综合治理,南方地区在完善骨干排涝工程的同时,进行了以渍害田治理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水利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搞好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