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四 期二 00 二年六月六日学宫论壇开 平 学 宫 的 历 史 功 勋 之 我 见邓炎宪开平学宫自清康熙年间建立,为开启民智、振兴开平教育、培养人才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开平的先贤们,高瞻远瞩,在立县之初,百事纷繁的时候,毅然将教育提到最重要的位置。正如新建开平县学碑的碑文中所说的“开邑甫建三十余载,草昧末辟,当营立者固非一事,然权轻重缓急,惟学宫乃尊圣育才教化本原之地,尤所当先也。 ”所以他们在 艰难的条件下将学宫建立,奠定了开平的文化教育基础,为开平的文化教育事业开辟了一条大道。学宫为开平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从学宫的建成到清宣统年间科举取消这 240 年时间里,根据史料记载,
2、学宫就曾培育出 485 人考取了功名,其中考取进士有 5 人,考取举人有 140 人,考取贡生(秀才)有 340 人。(武举与捐得功名未算入内)同时还培育出无数的文化人,为各地区的启蒙教育输送了大量的师资,对整个开平的文化教育带来了连锁反应,从而提2高了开平地区的整体文化水准。二百多年来学宫培育出来的文化种子,遍布开平大地,到处开花结果。各地数不清的私塾、家塾以至民初以后建立起来的学校,包括现在不少的学校在内,无不是与学宫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些家塾、学校在始建的时候,多数是由学宫培养出来的文化人或他们的弟子倡导而成,就师承关系而言,一代又一代的开平文化人,包括现在绝大数的知识分子,可以说
3、无一不是开平学宫的徒子徒孙。开平近三百多年来的教育史,实际上是学宫文化的发展史,学宫文化以它的辐射性,三百多年来延伸发展到了开平的每一个角落以至海内外。今日开平之所以成为文化之乡,除了社会变革等多种原因外,与当年学宫的开展教育是一脉相承、互为因果的。可以说,学宫是开平的文化之根。今天,开平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侨乡文化品牌,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的战 略。 为响应这一号召,提高开平的文化品位,弘 扬古学宫文化,倡议进行重修古学宫,对推动开平两个文明的建设,将有其影响深远的现实意义。学宫史话考 开 平 学 宫 的 历 史 与 作 用开平市博物馆 张健文( 一 ) 开 平 学 宫 的 兴 建
4、与 历 史 渊 源开平 1649 年立县,清康熙六年(1667 年)正值中国处于盛世年代。知县高子翼提议在县城苍城城东建开平学宫。从康熙八年(1669 年)建成大成殿起,到康熙二十年(1681 年)经历了 12 年的时间,建成了名宦祠、乡贤3祠、明伦祠、东西两庑、启圣公祠、戟门、泮池和棂星门等,这时,学宫整体建筑已经基本定形,以后不断改造修葺。到了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再加建文明门,嘉庆十七年(1812 年)又在文明门两边筑垣墙,可见开平学宫是经历了 150 多年的时间,才形成规模。开平学宫作为地方性的孔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溯公元前 479 年,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的
5、始创人孔子去世,其弟子在山东曲埠孔子故堂设庙屋三间纪念孔子,这是最早的孔庙。以后曲埠孔庙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逐渐扩大,到了如今,形成了九进五殿,有阁、祠、塔、庑、堂、斋、亭、坊等建筑物共有房间 466 间,占地 327 亩的宏大古建筑群。二千多年来帝皇不断在曲埠孔庙进行祭孔活动,曲埠孔庙成了重要祭孔之地。在儒教文化的影响下由中央上层社会辐射到地方下层社会,祭孔活动遍及全国,各地立孔庙蔚然成风。到了清未,府、州、县建立的孔庙成了地方标志性建筑,全国各地各朝代所建成的孔庙数量已达 1500 处之多,历史上各地孔庙的发展也和曲埠孔庙一样,演变愈来愈大,修葺或修建孔庙不论中央或地方都列入了重要议事
6、日程。到了明、清时代,各地修建的孔庙在前朝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孔庙已形成了风格自成体系的建筑群,主要结构是座北朝南,呈中轴对称性,以显示庄严和权威。依次建有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戟门)、东庑、西庑、祟圣祠(启圣殿)、大成殿等主要框架建筑,一些地方孔庙还建有乡贤祠、名宦祠用以祭祀地方乡贤名宦,这些主要建筑是否齐备,是确立孔庙建筑群是否完整的主要标志。开平学宫正是在这种儒教的建筑文化影响下建成的,由于全国各地孔庙都有庙学合一的特征,地方孔庙都设立学堂以作为地方性的学府,开平学宫也在孔庙添建学堂,成为开平县推崇儒家文化,宣传孔孟学说的学校。称呼上,全国各地一般称此类孔庙为文庙,唯独广东称为
7、学宫,大既是岭南地方的一个习惯而已吧。4( 二 ) 开 平 学 宫 的 结 构 与 功 能据考,开平学宫占地 6684 平方米,为砖、木、石结构,大量的壁画和人物故事浮雕,龙雕,凸现了中原文化艺术风格,由于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学宫的樑、柱、斗拱,大量采用了南洋进口的坤甸为材料,结构凝重,气势非凡。大成殿为学宫的核心建筑,名意为集先圣先贤之大成。它面宽三间,重檐悬山顶,金黄琉璃瓦,龙凤纹瓦当,殿内供奉有孔子像,大成殿前面东、西各有一庑,两庑供奉有董仲舒、韩愈等先贤先儒,大成殿正前面为戟门,戟门或称大成门,戟门只逢祭孔大典时开启,平时由两边门出入,戟门右建乡贤祠,供奉有先贤化州学正甄芑、太常寺
8、协律张朝鼎等多人,戟门左建有名宦祠,供奉有明代领西兵备李材,恩平知县宋应升等对立县有功的名宦多人,朝门之前为泮池,明清时代,学宫称泮宫,新生入学叫入泮,泮池的命名大既与此有关。因古代有诸候不得观四方之说,只能以半天子之学识相称,因此泮池缺东南和西南两边,呈半圆形,泮池中有一石拱状元桥,状元桥前有一座六柱五门冲天柱牌坊,称为棂星门,古人认为棂星就是天田星,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拔,孔子乃文星下凡,学宫设棂星门表示遵孔如遵天。棂星门之前有一座四柱三门排楼,正大门为文明门,左、右各设一门,为金声和玉振门, “金声”、 “玉振” 是孟子对孔子的形象比喻,表示奏乐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击磐
9、(玉振)告终,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先贤之大成,有始有终,金声和玉振门的寓意是很深刻的。文明门之前十米竖有一下马碑,碑高一米,刻有“文武官员在此下马” 的碑文,以示对孔子的崇敬。崇聖祠建在大成殿右后,是供奉孔子上五代世祖的祠堂,文昌宫与文昌列祖祠为附加建筑,祀有文昌帝君和文昌列祖,学宫内的学堂、住堂、讲堂、明伦堂、儒学、住房等,均是学宫(校)的配套建筑,是安排先生和学生的学习、住宿、吃饭的场所。和全国各地的孔庙5一样,开平学宫是沿袭中国孔庙特殊的礼制下设计而成的,它的建筑物和使用功能包括称谓也是固定的。它由门、廊、庑殿沿纵轴线组合而成,建筑形体逐步增大,直至主体建筑大成殿,形成有层次、有深度的主体空
10、间结构,从学宫遗址仅存的部分建筑可以看出,它的功能组合,艺术的处理都达到相当的造诣,其樑、脊、雀替,斗拱等建筑构件无不是以艺术品的形象而出现。学宫的发展,是开平先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修葺和修建而成的,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在开平不断传播与发展的一段漫长历程,也是我市先辈曾创造出来的一项不平凡的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由民国八年开始拆去文昌宫起,学宫不断受到人为的破坏,至今已是伤痕累累,残破不全,以耄耄之态默默地诉说着开平的过去和现在。开平已经是一个走向 21 世纪的文明城市,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是我们未来的根基。开平学宫作为我市先民留下来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一直伴随着开平立县以来走过了三百多年历史
11、,无论在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上都在我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祈望它能得到再一次修复,让它回复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来。名贤春秋开 平 第 十 二 任 知 县 高 子 翼邓炎宪整理高子翼先生,字鲲扶,是福建省长乐人。清朝顺治戊戍年考取进士, (公元 1658 年)于清康熙二年(公元 1663 年)调来开平任知县。他为官仁慈恻隐,宽 大有容,保卫地方,为民兴利除害。康熙四年(公元 1665 年)台山有贼党余富彦率众播虐开平的平康、德幸两都(今塘口、赤坎、百合、长沙和蚬岗、金鸡、赤水、东山),人民饱受荼6毒。高子翼知县向上级申请调阳江的驻军前来开平防卫县境。并于康熙五年(公元 1666 年)再次将
12、贼情详细上报,于是省发兵片剿,派水陆提督杨遇明、常进功二将领兵,将贼党消灭,开平人民始得安居。开平自立县以来,已历十一任县官,都不曾设立县学。高子翼到任后,首先招集乡绅等人议事,发起倡议捐建学宫,并克服重重困难,于康熙六年(1667 年)将学宫建成。因此开平的学校教育,是从高子翼任职的时候开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高子翼知县是也。特别是他倡建学宫,兴办教育,为开平的教育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其功莫大焉。名贤春秋历届参与修、建开平学宫的知县(知事)7姓 名 职 位 年 代 公 历 籍 贯高子翼 知县 康熙 6 年 1667 福建韓 荧 知县 康熙 20 年 1681 浙江会稽陈 还 知县 康熙 54 年 1715 白旗人叶重秀 知县 乾隆 17 年 1752 四川南汰厉 绳 知县 乾隆 46 年 1781 浙江仁和王 淦 知县 乾隆 51 年 1785 江苏镇洋龚 鲲 知县 嘉庆 17 年 1812 江苏江宁刘遵陆 知县 嘉庆 20 年 1815 江苏武进张邦泰 知县 道光 23 年 1843 江西吉水吴廷杰 知县 同治 13 年 1874 失考刘盛堂 知县 光绪 18 年 1892 云南会泽郭占熊 知县 光绪 28 年 1902 直 人龙志泽 知事 民国 2 年 1913 广西(张健文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