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育猪的环境控制 1 保温 78kg离乳仔猪进入保育舍,其适宜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45,2025kg时适宜环境温度是230245(一般舍温在断奶后提高23左右)。 2 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保育猪易受病原菌感染而发病,因此舍内应保持干燥。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清新。以木板或电热板作为床垫,用于防止仔猪腹部受寒及磨坏脚膝盖。 3 每只猪有足够之地面面积 每栏内饲养密度不宜过高,应按栏面积来定其饲养头数。一般每栏以不超过25头为宜,以免造成应激。4 采用网状地面 采用外寄生虫较难繁殖寄生的网状地面(铸铁板地面等),同时可保持干燥,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5 栏高度要适中 防止仔猪跳栏,在栏内设铁环玩具,
2、减少应激,避免咬斗、恶食癖等现象的发生。 概述在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保育猪(断奶到65日龄70日龄)的生产是整个养猪过程中十分敏感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有关资料显示,断奶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长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克150克的个体延迟10天15天上市。同时现代化养猪为提高母猪的利用率而推行了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有的专家甚至提倡在出生后第17天断奶,但这无疑给仔猪饲养管理及疾病控制方面带来了新难题。仔猪在保育阶段承受很多的应激:断乳应激、产房到保育舍环境变化的应激、哺乳管理转为保育管理的应激等。因此,目前保育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断奶
3、后产生应激综合征,表现为仔猪精神状态不佳,呼吸不畅,腹泻,食欲不旺或拒食,生长发育不良或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使得保育仔猪的育成率降低。因此,在保育猪群的生产管理中,除供给合理的配方饲料,提供适温,做好通风、清洁卫生、疫苗注射等必需工作外,还应在其饲料里添加适当的抗应激综合征的药物。试验为验证添加抗应激综合征药物对提高保育猪育成率是十分必要的。2006年12月中旬特挑选了广西北流市某猪场的40头保育猪做了一次简单的对比试验。选用的是恒丰强动物药业生产的抗病毒1号粉(500g/袋)和水溶性阿莫西林(70%含量)。首先将同日龄正常断奶的40头健康保育猪分成两组,各20头,分栏饲养
4、。第一组在仔猪断奶后一周的饲料中按抗病毒1号粉500g配合200g水溶性阿莫西林拌0.5吨料,连续饲喂7天;第二组保育猪不添加上述两种药物。除此外其余的饲养管理方式一律相同。试验观察期为整个保育猪阶段(断奶至60日龄),这期间密切观察两组保育猪只的变化:第一组猪只:20头猪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良好,充满活力,采食正常,生长发育也良好,体格健壮,皮毛光亮,无亚健康、病死的猪只,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第二组猪只:6头仔猪产生断奶应激综合征,精神状态不良,食欲尚可,但皮毛无光泽,生长发育缓慢,表现亚健康状态;1头逐渐演变成僵猪;1头因呼吸疾病未治疗而死亡;其余基本正常地过渡到下一生长阶段。讨论从这次的对
5、比试验结果看,饲喂了添加抗病毒1号粉和水溶性阿莫西林饲料后的仔猪育成率达百分之百。因此,在保育猪阶段添抗应激综合征药物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群生长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当然,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决定肥育猪的上市时间,若想获得良好的断奶后生长性能,仔猪的饲养管理关键是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偏重某一方均不会获得理想效果。 全进全出等综合防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仔猪保育阶段的复杂疾病,提高其生长潜力,这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得到证实。但现阶段我国仍有大量的猪场(主要是建场较早和部分中小规模的私人养猪企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而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至今无法
6、普及,导致这些猪场仍然无法有效控制保育期的复杂疾病,保育猪增重缓慢,饲料报酬低,死亡淘汰率高。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流水式猪场的管理及疾病控制经验,谈谈目前这类猪场保育舍仔猪疾病控制的一些看法。 管理好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所以提供健康、均匀的断奶仔猪对保育舍仔猪的生产至关重要。 1、保证每头初生仔猪吃到足够的初乳,初生仔猪只能靠被动免疫获得抗体从而增强抵抗力,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 2、加强哺乳仔猪的保温。初生仔猪躺卧区应保证3537,以后每周降23,活动区应保证在2024。 3、确实做好仔猪保健。补铁:在仔猪出生第2天,采用优质铁剂每头肌注100150毫克铁;预防腹
7、泻: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在仔猪腹泻开始之前23天注射长效土霉素0.5毫升头,间隔57天再注射1次,断奶前1天注射1毫升头。 4、训练仔猪早期开食。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程度3周龄为97,4周龄为37,所以只有成功训练仔猪早开食才能缓解3周后的营养供求矛盾,刺激仔猪胃肠发育和分泌机能的完善,减少断奶应激的影响。仔猪应在35日龄开始诱食,使用优质的教槽料在料槽内撒上少许,料槽必须每天清洁消毒2次。试验表明,仔猪断奶前采食饲料500克以上,能减轻断奶后由于饲粮抗原过敏反应引起的小肠绒毛萎缩、损伤,所以在产仔舍应花大量的时间帮助小猪开食补料。 断奶后头2周的饲养 1、断奶后的头2周必须使用全价优质饲粮
8、(高能量、优质蛋白质、易消化、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断奶仔猪遭受很大的营养应激,可导致小肠绒毛萎缩、损伤,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如果使用低档饲料必然造成消化不良、采食少、腹泻、掉膘失重、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都会在此时表现出来。许多猪场只算小账,只计较购买高档饲料需要花多少钱,而不看饲养效果,结果适得其反。 2、断奶仔猪由采食母乳突然改变为采食固体饲料,会造成很大的应激,此时应注意给料的形态,可用湿拌料(2份水1份饲料),料中可加入优质的乳猪用奶粉、葡萄糖、多种维生素等,并且要少量多餐,每天饲喂56次,可以缓解断奶应激,增加仔猪的采食量,从而在这一阶段获得较大的增重。 保持保育舍干燥舒适 1、仔猪
9、断奶后转入保育舍,对温度要求仍然较高,刚断奶仔猪一般要求局部温度30,以后每周降34,直至降到2224。对断奶仔猪保温可以减少寒冷应激,从而减少断奶后腹泻以及因寒冷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在保温时应尽量使用对保育舍环境没有影响的热源,如红外线保温灯、电热板、水暖等保温设备,尽量不使用煤等对空气质量影响大的热源。 2、降低饲养密度,保证每头保育猪有0.30.4平方米的空间。许多猪场在猪价高时不按实际饲养能力迅速补栏,造成密度大,空气质量差,呼吸道疾病自然就多。 3、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以减少对仔猪呼吸道的刺激,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勤清粪,尽量减少冲洗次数,舍
10、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湿度过大会造成腹泻、皮肤病的发生,而湿度过小会造成舍内粉尘增多诱发呼吸道疾病。 及时淘汰残次猪 1、残次猪生长缓慢,即使存活,养至出栏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饲料,得不偿失。 2、残次猪多为带病猪,在保育舍中对健康猪构成很大的威胁;残次猪越多,保育舍内病原微生物越多,健康猪就越容易感染。 3、残次猪在饲养、治疗的过程中要占用饲养员很多时间,则花在健康猪群的时间就少,势必造成恶性循环。 药物预防保健与驱虫 1、饮水投药保健。断奶仔猪一般采食量较小,甚至一些小猪刚断奶时根本不采食饲料,所以在饲料中加药保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饮水投药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达到较好的效果。保育第
11、1周在每吨水中加入支原净60克优质多维500克葡萄糖1公斤或加入加康300克多维500克葡萄糖1公斤,可有效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密切注意猪群发病的时间,总结呼吸道疾病的发病规律,提前进行药物预防。在疾病发生前1周使用药物预防,可在每吨饲粮中加入支原净125克阿莫西林200克金霉素300克或加康500克先锋4号150克或氟苯尼考60克利福平200克等。 3、在注射疫苗期间,饲粮中加入优质的多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 4、驱虫。断奶后3周左右应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可选择肯维灭、通灭等高效驱虫药。 规范免疫程序 疫苗接种应激不仅表现在注射上,还可明显地降低仔猪的采食量,影响其免疫系统的发
12、育,过多的疫苗注射甚至会造成免疫抑制,所以在保育舍应尽量减少疫苗的注射。应以猪瘟、口蹄疫为基础,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疫苗种类。 严格消毒 1、空栏消毒。栏内猪只转出后,对所有用具、栏舍、设备表面进行喷洒并保证充分浸润,并且浸泡一段时间;使用高压清洗机彻底冲洗地面、高床、饮水器、食槽等,直到所有地方都清洁为止;在所有用具都干燥后,选用高效、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如“复合醛”等对空栏进行全面喷洒,23天后再用火焰将各个地方消毒1次,空置1周再转入断奶仔猪。 2、带猪消毒。消毒当天将猪舍内所有杂物都清理干净,包括猪粪、灰尘、蜘蛛网等;待干燥后用高效、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消
13、毒。 划分区域 根据全进全出的理念,可以将一个保育舍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为一个独立空间,一区域内转入同一周断奶的仔猪,将这一区域的仔猪完全转出后,经过彻底消毒空置1周后再进另一批仔猪。 1 流行病学的调查 湖北省荆州地区某规模化猪场,有公猪46头,母猪1283头,哺乳仔猪13224头。1个月断奶转入保育舍中饲养,存活11440头,存活率为86.5%,主要是呼吸道疾病死亡高达13.5%。其中,第一组为楼房结构,为塑料漏缝地板,仔猪912头,满月后,集中驱赶到保育舍,每栏饲养4050头,每头约占地0.2 m发病420头,发病率为46%,死亡176头,死亡率为19.2%。第2组平房水泥结构,饲养
14、仔猪968头,发病142头,发病率为15.2%,死亡100头,死亡率为10.3%。第3组为平房水泥结构,饲养918头,密度中等。45天断奶,在原圈再饲养1个月。这时仔猪体重达到30 kg左右,避开进入保育舍饲养,直接进入肥猪舍,育肥后出售。和第1组比较,死亡率减少16.1个百分点。 2 临床症状 本病一般从进入保育舍812天开始发病,体温升高至40.141.5,为稽留热。即使早期用药,注射中西药物毫无效果。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扎堆、被毛粗乱、逐渐消瘦。初期皮肤发红,后期皮肤苍白,体重稍大一点仔猪、中猪口鼻、两耳、胸腹下部及阴户等都有紫红色斑,指压不褪色,眼睑水肿或有黑圈,外观腹式呼吸明显
15、,有时出现咳嗽或流鼻液,粪便大多正常,行走时左右摇摆,病久出现关节炎,不死的猪生长发育障碍。 3 病理剖检 剖检112头主要病理变化如下:皮肤灰白,被毛粗乱。稍大点仔猪嘴、两耳、胸腹下部、阴户出现紫红色斑。口腔颊部及齿龈少数出现溃汤。肺100%出现病变,前期两肺为胰样灰白色;中期尖叶及中间叶出现对称肉变,间质性肺炎,肺大面积出血为花斑样肺;后期大部发生紫红色肝变。心肌柔软,少量心冠脂肪胶样浸润,全身淋巴结稍肿,其切面为黄白相间至红白相间。脾少数边缘有梗死区和黄色绿豆大黄色结节。肾土黄色,散在白斑,少数有出血点或瘀血斑。肝少数表面有白斑,胸腔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少数肺与胸膜粘连,胃出血、溃疡。大小
16、肠充血、出血、坏死或溃疡。膀胱少数有点状出血点,脑少数有充血、出血。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病原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查(由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承担)。先后确诊的疾病有:温和性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喘气病、链球菌病、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衣原体病、猪痢疾、猪大肠杆菌病等14种疾病。 4 防制措施 (1)发病后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在40.241.5之间,为稽留热时,使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2)预防用药物,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25 mg/kg体重,金霉素300 mg/kg体重,阿莫西林200 mg/kg体重
17、。 (3)做好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预防。 5 小结与体会 (1)保育舍仔猪高热呼吸道综合征是多种病原引起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净化猪场。所以要树立信心,打持久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控制住病原散播。 (2)加强饲养管理,作好兽医卫生防疫工作。改善猪舍环境小气候,控制通风及温湿度变化。特别冬季作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3)还有一种实用技术,哺奶仔猪饲养到1.5个月断奶。把母猪赶走,在原圈再饲养1个月,体重要求达到35 kg左右。避开保育期,直接进行肥猪舍养大出售。此项技术措施效果十分明显。第3组死亡率为3.1%。比1组少死亡16.1个百分点。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
18、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
19、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在美国东南部也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leburg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
20、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充血就说明肠道感染了溶血性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菌株表达K88菌毛抗原。用商品菌毛疫苗给母猪免疫接种对预防初生仔猪大肠杆菌并不是非常有效的。 传染性胃肠炎(TGE):如果养猪生产者的生产计划中每周或每月都持续有母猪产仔而中间没有间歇的话,地方流行性TGE常常就是初生仔猪腹泻的原因
21、。当新生仔猪和34周龄的仔猪一起养在一个大的产仔房(50100个产仔箱)内时,地方流行性TGE最为常见。年龄较大一点的感染猪会排出大量的有致病力的病毒,这些大量的有侵袭力的病毒可突破易感猪的母源抗体的保护力,大约在仔猪一周龄时初乳中IgG抗体水平已下降到一定程度,这时大量的病毒超过了母猪奶中IgG抗体的数量。母猪是部分免疫,因此很少出现临床症状。由于母猪免疫程度不同,在同一产仔房内,腹泻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一窝仔猪腹泻很明显,而产仔箱邻近的另一窝仔猪可能很健康。仔猪在哺乳期内由于从母猪奶中获得免疫力而得到保护,而断奶后就发生腹泻。吃前面乳房奶的仔猪,由于奶汁较多可能不发生腹泻,吃后面乳房奶的仔
22、猪由于奶汁较少获得的保护力较低,就可能腹泻。因此,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很大,这要取决于各个母猪从奶汁中提供的乳内免疫力的数量和仔猪感染的年龄。发病率可达50100%,死亡率可在1030,这要取决于猪群免疫力水平和环境因素。 轮状病毒:在新生仔猪的最初几周内,几乎所有的仔猪都可被轮状病毒感染,但大多数病例都呈亚临床症状。当持续不断的产仔房内的病毒超过了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力时,就会出现感染的临床症状。Benfield报告,对轮状病毒具有免疫力的母猪在产仔前3天和产仔后2周内可经粪便排出病毒。新生仔猪感染轮状病毒后会出现柠檬黄或奶酪样腹泻。年龄较大的仔猪腹泻比较温和,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如果仔猪缺
23、乏被动免疫力,病毒增殖足以使67日龄的仔猪感染,其临床症状是比较严重的。发病率通常为80100%,死亡率为520%。如果病毒感染的同时继发细菌感染造成的死亡率会大为增加。 球虫病:在610日龄的仔猪,被诊断为球菌病的日益增多。较大规模的集约化养猪生产可能增加了球虫病的流行。在78月份猪球虫病的发生年可能增加。 感染猪开始抽拉黄褐色至灰色的糊状粪便,一两天后继而变成水样腹泻。腹泻持续48天直到严重脱水。在混凝土地板或板条的产仔房内,球虫病发病率可以达100%。在木板地板的产仔房内,发病率也可以比较高。死亡率为020%,这要取决于是否同时有继发感染和环境应激因素。 虽然在猪已鉴定出几个球虫种类,但
24、已经知道的对年轻仔猪有致病力的种仅有猪等孢球虫(Isosporn suis)。形成孢子的卵囊被仔猪食入后,释放出孢子虫,大部分渗入空肠和回肠的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大约(在食入)5天后,进入有性繁殖阶段,卵囊经粪便排出。Harleman和Meyer报道了猪等孢球虫肠道外生活史,卵囊食入后在排出的1014天可引起第二次高峰。 在流行的猪场,可以预先知道哪一天仔猪要发生腹泻。猪只开始通常不活泼,大部分时间躺在靠近热源的地方,第二天就可发生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虽然C型产气荚膜梭菌通常可使35日龄仔猪发生急性腹泻,但是在514日龄仔猪也可引起C型
25、产气荚膜梭菌慢性感染。这些仔猪出现临床疾病23天后出现腹泻和脱水。这种疾病常呈散发,同一窝仔猪仅3或4头感染,而其余的仔猪可能是健康的。 兰氏类园线虫(Strongyloidesransomi):虽然肠道线虫主要在美国东南部是一个问题,但是中西部州的兽医人员对这些寄生虫也是重视的。幼虫可经感染母猪的初乳传给哺乳的仔猪。食入的幼虫可引起空肠上皮细胞脱落使6日龄仔猪发生腹泻。可看到仔猪厌食、腹泻、脱水和精神沉郁。 诊 断 令为遗憾的是对腹泻仔猪进行尸体剖检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病毒性感染的病变可能是肠壁变薄,呈半透明,肠系膜淋巴管内有稀薄乳糜,粪便通常的pH7.0。然而,这些结果在仔猪不如新生仔猪明
26、显。类似的结果在患球虫病的仔猪也可看到。常常也可看到坏死性肠炎,患球虫病或亚急性梭菌感染都可出现这种肠炎。粪便pH7.0可能是大肠杆菌病,但也不是特定的。如果母猪无乳汁,仔猪由于没有奶消化,这些猪的粪便也不一定是碱性pH。 因为尸体剖检结果不能确诊,因此有必要采用实验室方法确定腹泻的病原。要想获得最好的诊断结果,应在腹泻发生的初期送几头未经治疗的活猪到实验室作诊断。如果不可能把猪送去,将病猪剖杀后采集一些组织样品送检。死猪或临死猪的样品不宜用作实验室诊断。可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螺旋结肠的部分片段用福尔马林固定后送到实验室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新鲜的、冷藏的空肠和回肠片段送检作病毒荧光抗体检查
27、和细菌学培养(如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用回肠做56个压涂片送检作显微镜球虫鉴定和大肠杆菌病荧光抗体检查。收集几毫升腹泻的粪便材料送检作电子显微镜病毒粒子检查。 由于各个实验室条件不一样,因此在送检病料时应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联系,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及怎样的运送方式。只有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才能研制和采用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治疗与控制 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或者是产仔之间至少间隔3个月,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毒性腹泻。治疗地方流行性TGE或轮状病毒的关键是防止和控制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应当经低乳头饮水器或缓流水饮水槽供给仔猪新鲜的口服电解质溶液,并添加抗菌物药物如壮观霉素、庆大霉素、阿普拉霉素(
28、Apramycin、呋喃西林(Nitrofurans)、Quinoloes和新霉素)可减少细菌继发感染。即使幼小的患腹泻的仔猪都会消耗相当数量的水,如果它们能接触到水源的话。在加入药物期间,对水的摄入量要进行监测,以评价药物的食口性。 如果认为大肠杆菌是腹泻的主要原因,应做一下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采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说明可能还有并发感染,那么诊断结果就要重新评价。 地方流行性TGE是非常难以控制和预防的。目前TGE商品苗在野外应用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据报告,有些兽医人员采用从早期感染猪得到的同源活病毒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这种病毒取自吃初乳前被感染的新生仔猪。将小肠经过离析结冻
29、,在母猪产仔前3周给予接种。Halterman和Harris分别报道,给整个猪群口腔接种一次活的有致病力的病毒可在猪群内消除TGE的持续流行。南斯拉夫也报道获得同样的消除TGE的结果。有些兽医人员报告在母猪产仔后35天注射TGE商品苗仅获得有限的成功。 轮状病毒疫苗在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方面还不完全满意。Bohl和Saif已报道轮状病毒毒株之间抗原性不一样,异源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 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球虫病作治疗没有什么价值。在预计要发生腹泻前34天给仔猪服用球虫药物一般可产生效果。兽医人员也报道了使用球虫药混合剂包括氨丙嘧吡啶(Amprolium)、癸氧喹酯(Decoquinate)和磺胺(
30、Sulfas)取得各种各样的结果,这些药物目前在美国还没有被批准用于猪。 控制球虫病的中心应围绕着怀孕与产仔设施的卫生和产仔前对母猪的治疗。基本的前提是防止新生仔猪吃入虫卵。猪等孢球虫的接触来源还没有鉴定清楚。试图从产仔室地板削下来的碎屑中找到虫卵没有成功。研究人员发现母猪很少排出猪等孢球虫虫卵,若在猪粪中检出虫卵,一般都是艾美尔球虫的成员。 为了减少母猪产生虫卵,预防幼猪可能感染,在母猪产仔前2周和产仔后2周内,在饲料中添加球虫药物。给母猪服用球虫药物后,对仔猪腹泻的预防效果无法预测。氨丙嘧吡啶、癸氧喹酯或莫能菌素(Monensin)是一些最常使用的药物,但是还没有被批准。需要了解药物使用后
31、兽医人员与病畜之间的适当关系。 在产仔前46周给母猪服用金霉素磺胺甲基嘧啶青霉素结合剂对控制球虫病已证明是有帮助的。如果磺胺甲基嘧啶给母猪服用,育成猪的尿液应当作磺胺甲基嘧啶检查,以免饲料在生产和运输系统中发生交叉污染。 对于大多数猪场来说,控制球虫病的根本办法是实施严格的卫生措施并同时控制伴随的感染。对于某些猪场来说,采 用金属网作为产仔房的地板可能是有效控制球虫病的唯一方法。但是如果养猪生产人员放入产仔箱内的母猪身体比较脏,或者生产人员在猪栏之间活动穿了污染的靴子,那么即使采用了金属网地板也不会有效。有些兽医人员有时因为违反了卫生措施而感到后悔。 对产气荚膜梭菌慢性感染的仔猪进行治疗是没有
32、用的,但是用C型产气荚膜梭菌疫苗给母猪免疫可预防这种感染。在有些猪场,产仔前给母猪接种杆菌肽或弗吉尼亚霉素也可预防这种感染。治疗兰氏类园线虫感染可在5日龄和10日龄服用两次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产仔前所有的母猪用苯硫咪唑或依弗菌素治疗。将所有种猪群和仔猪饲养在排水良好、地面干燥的猪舍内可防止活的幼虫存在和散布。(1)由于实施了仔猪断奶后留原圈饲养1周的管理方法,仔猪已在哺乳舍逐渐适应丁保育期的饲料,转群到保育舍后,必须做到原饲养制度不变和原饲料不变,以减少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澈。也就是说,饲料不变,每天仍然饲喂46次。每次投放不能太多,尽量保持饲料新鲜。(2)本规程采取窝仔猪一栏
33、的饲养制度,进一步确保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受到的应激达到最小如(仔猪占用圈栏面积03平方米头,则保育舍单栏面积应为:O3平方米/头10头30平方米,于是可将其设计为20米1,5米的单栏)。(3)仔猪刚转群到保育舍时,最好供给温开水,并加入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对提高仔猪抗应激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仔猪进入保育舍35天后,由于已进入旺食期,可能会另开始出现抢食现象,这时应增加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但也应注意防止暴食出现消化不良。(4)仔猪转群到保育舍后,保育栏内温度在23天内升高到2830,3天后即调节至26,以后按每周2降幅逐渐降低到10周龄的21(这样有利于减轻转群的应激)。
34、栏内应有温暖的睡床,以防小猪躺卧时腹部受凉。同时要注意防止贼风(舍内风速低于025米秒),保持舍内干燥(湿度应在50 75)、温暖和空气清新(NH3浓度低于26微升升)。(5)保育舍猪栏原则上不提倡作太多的冲洗,对粪便按从小龄猪猪栏到大龄猪猪栏,从健康猪猪栏到病猪猪栏的顺序直接干清扫,而且每个饲养单元清洁工具不能混用。(6)做好保育仔猪的免疫工作。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注射过程中,一定要先固定好仔猪,才在准确的部位注射,不同类的疫苗同时注射时要分左右两边注射,不可打飞针;海栏仟猪要挂上免疫卡,记录转栏日期、注射疫苗情况,免疫卡随猪群移动而移动。此外,不同日龄的猪群叫不能随意
35、调换,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7)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的传染病来说,保育猪是个非常敏感的环节,所以留心猪群的状态,及时发现病猪相当重要。一群猪中个别猪只离群、精神呆滞,多为有疾病发生,如测量发现其体温升高的话,则可能感染上了病菌,应立即肌注抗生求和退烧针,严重的应向上报告。突然死亡的猪只应进行解剖诊断。 养好仔猪是规模养猪场生产线上的第一道关口,做好产房与保育舍的工作,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产房与保育阶段每个基本要点都是相符相成的,必须做好以下五关:1、产前、产后饲养管理关:2、接生关;3补料关;4、寄养关;5、断奶关口。 一、产前、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1、产前这
36、一时期在管理上有着技术含量,既要保持母猪正常生长,又要维持怀孕小猪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青年母猪,所以配种后7-30天,怀孕前期,饲喂轻胎料,每日2-25千克。2、妊娠30-75天,这一阶段是胎儿重要的发育成型的时期,一般比前期提高饲喂量,平时多喂青绿饲料。3、妊娠后期80一107天,这个时期为了保证胎儿速度生长,母猪的体重和体形脂肪减少,为了防止母猪的体况损耗,必须加大饲料的饲喂量,由轻胎料转化为重胎料,以保证初生重。4、106-114天,转入产房后,应逐渐减料下降到平时的23,这样有利于母猪在妊娠后由于小猪速度发育,母猪肠胃受阻,避免采食后出现呕吐,也有利于母猪分娩后泌乳量过多,出现乳房炎,导
37、致仔猪拉稀。5、产后,应控料,产后当天不应喂料。2-3天后逐渐加料,7天后自由采食。二、接生1、母猪产仔前,可以配制OO 1的高锰酸钾热水溶液,用它洗净乳房、阴门,仔猪出生后,立即除去胎膜、用消毒液消毒好的毛巾擦去口、鼻及身上的黏液,脐带用绳子结扎后剪断,用碘酒消毒剪断处,放进保温箱内,室温保持在33摄氏度。2、产完后再由PP水消毒乳房和阴门,挤掉多余奶水,应尽早让其仔猪吃到初乳,把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面2-4对乳头吃乳。3、注意点:一般出现难产时,应用人工辅助法:用一次性手套,不应用手强制性伸入产道,应慢慢的伸入,产后注射抗生素和静脉注1 O葡萄糖。防止母猪发生子宫炎、阴道炎和产后体虚。三、补
38、料: 做好诱食来刺激小猪胃内的消化酶,一般5-7天左右强制性与诱惑性。1、强制性:用拌好的饲料塞到仔猪嘴里,每天2次,迫使对饲料感到兴趣。2、诱惑性:用一些香料(如乳清粉)拌到饲料里,或拌湿涂在乳房上,有利于小猪在哺乳时能吃到或嗅到这些饲料,经过几次反复的诱喂,仔猪逐渐养成习惯会到补料槽自由采食。四、寄养: 并窝,调整在生产实践中,同时生产的母猪,有的产仔数比它的有效奶头数少,这样,就可以把前者的那窝抽出1头或几头让后者抚养,这就是寄养。如果同时生产的母猪产仔数都少,就可以由一头教强母猪喂养。其它母猪则提早参加配种,这就是并窝。如果同时生产的母猪产仔数与它的有效乳头都差不多的话,就可以适当的把
39、这几窝的大小调整一下,以便断奶时仔猪个体发育整齐,这就是调整。五、断奶关1、仔猪断奶日龄一般在30一3 5日龄,在计划断奶前7天,母猪就要逐步减料,以减少乳汁分泌,迫使仔猪更会吃料,这样断奶后可以减少仔猪应激。2、断奶的仔猪应在原栏饲喂57天,室温达24摄氏度左右,这点往往被人忽视,平时提倡少喂多餐,每天5-6次为宜,所以在饲喂时不可以加料太多,每次只让仔猪吃8-9成饱,因为仔猪的消化器官不发达,吃的太饱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消瘦甚至脱水死亡。六、做好保育舍的消毒防疫和环境卫生工作,调整做到定点、定位、定量的调教工作,一般以O8平方米头为宜,平时抓好合并与转栏工作,尽量对小猪减少应激。猪场管理: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