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5037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申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立项课题的通知各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高等学校、各中等职业学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和科研兴师,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坚强支撑,根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展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立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课题类别本年度规划立项课题设重点课题(含基地课题)和一般课题二个类别。重点课题(含基地课题)有一定的研究经费资助,一般课题研究经费自筹。本年度立项将重点鼓励和支持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的实验研究与实证研究;对具有代表性问题破解的实用有效

2、对策研究;着眼于区域或院校、专业改革发展的特色化、创新性研究。提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开展区域性实验研究。课题选择请参照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课题指南(简称课题指南)的指导性条目,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专业、院校、行业和区域特点,选择具有小、精、实、新等特点的研究题目。二、课题申报要求1课题申报者根据课题指南进行选题论证,并填写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简称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及课题设计论证匿名活页。2本年度立项课题应在 12 年内完成,实验类课题可适当延长;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有所创新。应用性研究课题要重视调查研究或实验研

3、究,并及时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提供调研报告或实验报告。其中,重点课题须承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1 篇以上的学术论文。3每个课题申报者只能申报一个课题,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二个以上(不含二个)课题;课题组成员的填报须征得本人同意并不得少于八人,鼓励跨单位组建课题组。承担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未结题者不得申报;已经获得省级及以上正式立项者,不得以同一内容和题目申报。4申报者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三年申报资格;如已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销立项处理,并追究申报者所在单位的责任。5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信用管理制度。课题主持人在课题研究期间要遵

4、守各项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为不合格或有不良信誉记录者,三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6“基地课题”专为“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设置。须在课题指南范围内选择研究课题,须与本基地的特色研究方向相符合,且校(区)外合作单位不得少于三个。三、课题申报程序及时间1课题申报实行二级管理制度。课题申请材料经申请者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初审。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对初审合格的课题进行汇总,填写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简称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统一报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其中:基础教育

5、系统及市属其他机构的课题申请材料,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核后统一报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厅直部门的课题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统一报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不受理个人申报。2.各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的材料包括: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一式 2 份(须含原件 1 份);课题设计论证匿名活页一式 3 份(须与申请书分开装订);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 1 份;以上材料的电子版必报。课题指南、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课题设计论证匿名活页、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等材料可从辽宁教育科研网(http:/)下载。3本年度课题受理申报截止时间为 2009 年 6 月 12 日,逾期不予受理。

6、其中:基础教育系统及市属其他机构的课题申请材料报送时间为 2009 年 6 月 89 日;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厅直部门的课题申请材料报送时间为 2009 年 6 月 1112 日。四、课题评审费用收取办法本年度立项课题评审采取会议评审方式,每项课题收取评审费 200 元,用于专家评审费、会议租场费、专家食宿费以及材料印刷、邮寄费用等的支出。本年度立项审批实行总量控制。因评审费用在评审过程中已经发生,未获立项的课题概不退还申报费用。五、课题申请材料报送地点与联系方式报送地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 46 - 2 号甲1001 房间);邮编:110032;电话:

7、024-86903499;邮箱: 。学科联系与咨询人:王群杰(电话:024-86900771):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技术与传播;袁 跃(电话:024-86896402):基础教育、教育基本理论、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张德诚(电话:024-86896402):高等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含教育发展战略)。附件 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课题指南 附件下载附件 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 附件下载附件 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 附件下载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

8、九年四月二十九日附件 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年度课题指南本年度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公平,以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思路理念、标准条件、体制机制、实践模式和经验案例,突出“小、精、实、新”的特点。一、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1.辽宁特色学校典型案例研究;2.辽宁名师、名校长教育思想研究;3.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4.班主任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5.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6.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预研究;7.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8.不同类别学校心理健康教

9、育技术化实施研究;9.不同类别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研究;10.不同类别学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研究;11.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研究;12.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影响研究;13.学生良好学业情感的研究;14.当代农村教育(学校)变革的典型案例分析;15.科技特色学校的建设实践研究。二、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发展战略)(一)区域教育发展战略1.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阶段性特征与主要矛盾和问题研究;2.建设教育强市、县的战略对策研究;3.教育为三大发展战略实施服务的对策研究;4.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5.与辽宁省产业集群相适应的各个专业集群建设研究;6.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

10、对策研究;7.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迁研究;8.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地位、现状及经费保障研究;9.民办教育在各级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和定位研究。(二)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1.教育满意度调查与对策研究;2.公平合理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体系研究;3.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状况调查研究;4.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研究;5.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研究;6.普、职的协调发展研究;7.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研究;8.各学段的有效衔接研究;9.不同类别学校公共安全及其保障措施研究;10.各级各类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社会环境研究;11.各级各类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12.各级各类

11、教育考试和评价制度的现状与改革研究;13.各级各类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公平和质量标准研究;14.各级各类教育考试与评价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条件研究;15.普通高中教育投入研究;16.各学科教学评价标准研究。(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1.校企合作联办二级学院的调查研究;2.新建高职院校发展研究;3.教育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发展研究;4.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5.基于社会公平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研究;6.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研究;7.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8.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与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四)教育法制建设1.强化督导的督政功能研究;2.对政府履行教育

12、职责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研究;3.教育问责制的完善与实施研究;4.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研究。三、高等教育(一)高等教育科学发展1.院校特色化发展的理论、目标、途径研究;2.院校办学特色项目建设研究;3.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4.不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5.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6.辽宁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目标与结构性重点研究;7.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8.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9.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研究;10.高校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创新研究;11.高校促进区域(东北/辽宁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对策研究。(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高校优势学科和

13、特色专业培育及调整研究;2.不同类型院校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3.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4.国际性金融危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研究;5.院系二级管理改革研究;6.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7.研究生就业质量调查研究;8.各学科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9.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0.各学科考核评价系统研究;11.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12.网络环境下各学科教学模式研究;13.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4.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研究(互动教学、微格教学、问题式学习、基于行业的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15.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的研究与

14、实践;16.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四、基础教育(一)普通高中教育发展1.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2.农村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提升研究;3.推进高中优质特色化发展研究;4.普通高中发展的经费需求研究;5.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6.普通高中教学模式改革或学科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分各学科) ;7.课程改革“三维”教学目标的实践模式研究;8.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深化研究;9.普通高中选修课研究;10.高中课改新教材跟踪比较研究;11.地方特色课程建设研究;12.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研究;13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效性的研究。(二)义务教育发展1.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区域(

15、市、县、区)布局研究;2.区域教育决策与学校发展的研究;3.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效益研究;4.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学生心理、管理和教学一体化、校长培训、编制标准等) ;5.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中考制度研究;6.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及对策研究;6.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8.教学模式改革或学科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9.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10.新课改后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研究;11.特殊儿童学习质量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12.学困生转化的机制与对测研究;13.城市改革试点校(或薄弱学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4.小班化组织与教学效果典型

16、案例研究;15.成功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研究;16.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学研究;17.社会、科学等综合学科教学研究。(三)学前教育发展1.城/乡学前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研究;2.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调查研究;3.学前一年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可行性研究; 4.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研究;5.特色幼儿园典型案例研究;6.幼儿园教育特色研究;7.幼儿入学准备与适应性的调查研究;8.农村学校幼小衔接问题研究;9.幼儿游戏活动研究;10.幼儿知识学习策略研究;11.特殊家庭幼儿的保教研究;12.民办幼教机构发展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职业教育发展1.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

17、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提高对策研究;2.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研究:3.城乡职业教育互动及对策研究;4.政府学校社会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职责与义务研究;5.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研究;6.行业企业评价职业教育的机制研究;7.现代服务业类职业教育学校发展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8.现代制造业类职业教育学校发展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9.城市或县乡职业教育学校特色化发展研究;10.职业教育集团有效运行机制研究;11.提升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办学质量对策研究;12.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研究;13.现代服务业(或制造业)类职业教育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或课程改

18、革与创新)研究;14.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研究;15.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改革研究;16.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研究;17.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或评价)研究;18.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对策研究;19.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及对策研究;20.吸纳企业文化元素发展职业学校文化研究;21.职业实训/培训基地建设或使用效率提高研究;22.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发放与使用状况跟踪调查及对策研究;23.辽宁职业学校特色化发展典型案例研究;24.分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25.职业学校校长业绩提升及考评研究。(二)成人与社会教育1.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9、研究;2.成人教育院校转型发展研究;3.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研究;4.教育文化产业调查研究;5.终身教育机制体制研究(管理、监督、评估、经费) ;6.社区教育、企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研究;7.终身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建设与效益发挥研究;8.终身教育的专业队伍建设研究;9.辽宁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典型案例研究。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1.学校党建工作研究;2.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或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3.和谐(或安全)校园建设研究;4.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5.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6.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主流价值观教育研究;7.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

20、育实践模式研究;8.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9.公益型校外学生活动场所的使用效益评估研究;10.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1.适应时代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机制调整与改革研究;12.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研究;13.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研究;14.学校诚信教育研究;15.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七、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1.“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2.普通学校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教体结合经验研究;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与归责研究;4.学生运动伤害和卫生事故应急救济制度研究;5.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素质标准研究;6.学校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7.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医学干预

21、研究;8.学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9. 增强学生体能的对策研究;10.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资源配置与使用现状调查;11.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师资、设施配备标准研究;12.以促进健康为主的多元化体育测评标准研究;13.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综合评价研究。八、教育技术与传播1.数字化教学方式应用研究;2.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运营机制与监管体系研究;3.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研究;4.信息教育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分析;5.学校教学技术装备使用效益的系统评估;6.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7.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或评估考核改革)研究;8.校长和教师信息化

22、素养研究;9.网络教学有效模式研究;10.学生在线学习模式研究;11.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12.网络电视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研究;13.网络、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14.网络、媒体对青 少年 道德价值观形成影响与对策研究。九、教师发展1.不同类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及对策研究;2.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研究;3.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研究;4. 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对策研究;5.青年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6.教师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研究;7.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研究;8.教师的素质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研究;9.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操作策略研究;10.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23、研究;11.促进高级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12.教师科研能力与素质提升研究;13.教师校本课程研究能力提升研究;1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有效途径研究;15.新时期教师文化建设研究;16.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研究;17.教师把握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18.变革教学方式的条件分析研究;19.新时期骨干教师培养策略的实验研究;20.新课程背景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培养策略研究;21.新课改后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研究;22.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案例研究;23.农村学校不胜任教师分流问题研究;2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5.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准入制度研究;26.兼职教师继续发展研究。LJKGH登记号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题 立项申请评审书课 题 类 别 课 题 名 称 学 科 分 类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表 日 期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09 年 4 月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